首页> 中国专利> 缆线固定结构、光组件以及缆线的制作方法

缆线固定结构、光组件以及缆线的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缆线固定结构、光组件以及缆线的制作方法。在缆线固定结构中,将利用由树脂形成的覆盖部覆盖的缆线,固定于设有对该缆线进行保持的槽部的插座中,所述缆线在缆线的一区间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以朝缆线外侧伸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覆盖部,插座具有嵌合卡止部且与槽部连通的凹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069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星电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17000.1

  • 发明设计人 笹田浩介;中川浩志;礒田丈司;

    申请日2010-02-09

  • 分类号G02B6/44;H02G3/04;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岳雪兰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39: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4-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2B6/44 授权公告日:20120523 终止日期:20130209 申请日:201002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5-23

    授权

    授权

  • 2010-1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6/44 申请日:20100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8-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缆线固定于其他部件的结构,更详细地说,涉及将光缆固定于其他部件的结构、具有该固定结构的光组件以及缆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将光缆固定于光组件等其他部件的方法,例如存在如下方法:

(1)将光缆的覆盖部直接固定于其他部件的方法;

(2)将固定于光缆外周的套圈和其他部件固定的方法;

(3)对光缆的覆盖部进行切削加工,并固定于与该覆盖部的形状吻合的其他部件的方法;

(4)在光缆的外周设置止动件,将止动件与其他部件卡合,从而将光缆固定于其他部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4357号公报

上述(1)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即粘接作业工序复杂,而且,硬化需要花费时间。另外,在将光缆粘固于错误的位置时,难以修复。上述(2)的方法在将套圈与光缆连接时存在与上述(1)同样的问题。除该问题之外,在将套圈紧固并固定于光缆时,压力施加于光纤,有可能产生光损失。在上述(3)的方法中,存在只能选择覆盖部具有可加工的厚度的光缆的问题。根据上述(4)的方法,光缆外周的止动件与其他部件游隙嵌合。因此,为了使光缆的光轴和光部件的光轴一致,需要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因此,存在与上述(1)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粘接剂而将缆线固定于插座的结构(缆线固定结构)、具有该固定结构的光组件、缆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缆线固定结构如下所示。该缆线固定结构具有利用由树脂形成的覆盖部覆盖的缆线和设有对该缆线进行保持的槽部的插座,其中,缆线在该缆线的一区间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以朝缆线外侧伸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覆盖部,插座具有嵌合卡止部且与槽部连通的凹部。

本发明的光组件如下所示,即包含:本发明的缆线固定结构、和包含光元件的光器件,缆线固定结构所使用的缆线为光缆,光器件固定于缆线固定结构所使用的插座,在光缆固定于插座的状态下,光缆的光纤的光轴和光元件的光轴一致。

或者,本发明的光组件如下所示,即包含:本发明的缆线固定结构、和包含光元件的光器件,缆线固定结构所使用的缆线为光缆,缆线固定结构所使用的插座具有与保持光缆的槽部连通的第二凹部,光器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第二凹部,在光缆固定于插座的状态下,光缆的光纤的光轴和光元件的光轴一致。

本发明的缆线的制作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将利用由树脂形成的覆盖部覆盖的缆线的一区间配置于模具的步骤;将熔融树脂流入模具内的注射步骤;冷却模具的冷却步骤;自模具,取出缆线的步骤,该缆线构成为以朝缆线的外侧伸出且覆盖缆线外周的方式将熔融树脂熔敷于覆盖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形成于缆线的卡止部与形成于插座的凹部嵌合,不使用粘接剂即可定位缆线并将其固定于插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形成有卡止部的缆线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缆线的俯视图;

图3A是实施例1的缆线的侧视图,图3B是说明由弯曲力矩引起的应力集中的图;

图4A是实施例1的缆线与插座嵌合之前的缆线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4B是实施例1的缆线与插座嵌合的缆线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缆线的拉伸强度的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缆线与在凹部的开口周围形成有倾斜面的插座嵌合的缆线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缆线固定结构的A-A剖面图;

图8A是变形例1的形成有卡止部的缆线的前方立体图,图8B是变形例1的形成有卡止部的缆线的后方立体图;

图9是变形例1的缆线与插座嵌合的缆线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10A是说明变形例1的缆线的卡止部的尺寸的俯视图,图10B是变形例1的缆线与插座嵌合的缆线固定结构的俯视图,是说明凹部的尺寸的图;

图11A是变形例2的形成有卡止部的缆线的前方立体图,图11B是变形例2的形成有卡止部的缆线的后方立体图;

图12A是变形例2的插座的俯视图,图12B是变形例2的缆线与插座嵌合的缆线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图13A是被罩覆盖之前的、图12B所示的缆线固定结构的B-B剖面图,图13B是被罩覆盖之后的、图12B所示的缆线固定结构的B-B剖面图;

图14A是实施例2的缆线与插座嵌合之前的缆线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14B是实施例2的缆线与插座嵌合的缆线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B所示的缆线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图16A是表示图15所示的缆线固定结构的C-C截面的一例的图,图16B是表示图15所示的缆线固定结构的C-C截面的一例的图;

图17A是实施例3的缆线与插座嵌合之前的缆线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17B是实施例3的缆线与插座嵌合的缆线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B所示的缆线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缆线固定结构及缆线的制作方法。

<缆线固定结构100>

实施例1的缆线固定结构100具有:具有卡止部130的缆线110、插座150。

<缆线110>

图1~图3A是表示具有卡止部130的缆线110的构成例的图。缆线110例如是光缆。不言而喻,缆线110不限于光缆,例如也可以是双绞线缆线、同轴缆线、电力缆线等。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代表例,例示在与缆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的形状为圆形的缆线110,但并不限于这种截面形状。

在缆线110为光缆时,该光缆具有光纤111及覆盖部113。光纤111是仅由具有透光性的芯和覆盖其周围的包覆层构成的光纤。另外,光缆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例如,若将由硅酮树脂覆盖光纤表面的缆线称为“光纤单线(an optical fiber wire)”、由尼龙纤维覆盖光纤单线的缆线称为“光纤芯线(an optical fiber lead)”、由高抗拉强度纤维和外皮覆盖光纤芯线的缆线称为“光纤软线(an optical fiber cord)”,则作为光缆,可以采用光纤单线、光纤芯线、光纤软线或在多个光纤芯线上形成用于保护且被称为护套的包覆层的缆线。

光纤111例如为塑料光纤(POF:Plastic Optical Fiber),该光纤的芯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 methyl methacrylate),包覆层的材料为含氟树脂。光纤111也可以是POF之外的光纤,例如可以是石英光纤或玻璃光纤等。另外,覆盖部113的材料例如为尼龙12。

<卡止部130>

缆线110在其延伸方向的一区间具有以向缆线110的外侧伸出的方式与覆盖部113一体形成的至少一个卡止部130。在此,一区间指的是非整个缆线110,更进一步说,指的是在缆线110的整个长度上沿延伸方向的一部分。该实施例的卡止部130的形状为长方体。卡止部130形成为,将其相对的两个面X的中心彼此连结的线和缆线110的中心轴重合,并包围缆线110的外周。具体而言,将卡止部130的上述面X的两边的长度设为a、b(a≤b),将沿缆线110延伸方向的边的长度设为c,将缆线110的直径设为d,则d<a。即,由于短边的长度a比缆线110的直径d大,因此,在缆线110的上述区间,卡止部130覆盖缆线110的外周。当长度c过大时,在安装有卡止部130的上述区间,缆线110的柔软性降低,因此,优选考虑缆线110的柔软性而设定长度c。另外,当长度b过大时,如后所述,在卡止部130与插座150的凹部151嵌合时,由弯曲力矩产生的应力集中于卡止部130的薄壁部附近(在该例中,为位于缆线110正下方的部分),有可能导致卡止部130破损(参照图3B)。因此,优选为,考虑防止缆线110破损而设定长度b。

另外,优选为,卡止部130具有与缆线1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131。在该实施例中,上述面X中的一个相当于平面131。在利用切割或研磨形成例如与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面对的缆线110的端面116时,以平面131为基准面,在相距该基准面一定距离的位置形成端面116,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该端面。端面116例如为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入射面或向受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出射面。

卡止部130由树脂成型,具体而言,卡止部130利用基体上注塑成型(outsert molding)形成于缆线110的覆盖部113。从其他观点进行说明,利用基体上注塑成型,用于形成卡止部130的树脂,熔敷于该缆线110的覆盖部113。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利用基体上注塑成型来形成卡止部130,因此,可以实现卡止部130的小型化。因此,对具有卡止部130的缆线110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具有卡止部130的缆线110的制作方法>

如前所述,卡止部130利用基体上注塑成型,形成于缆线110的覆盖部113。基体上注塑成型如下进行。

(1)在未图示的模具内配置缆线110的上述一区间(合模工序)。

(2)熔融树脂流入模具内(注射工序)。

(3)进行冷却直至树脂凝固且卡止部130的形状稳定(冷却工序)。

(4)自模具取出形成有卡止部130的缆线110(开模工序)。

在利用基体上注塑成型将卡止部130形成于光缆时(具体而言,在注射工序中),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设定为位于覆盖部113内侧的光纤111的光损失不增加的温度和时间的各范围内。在基体上注塑成型的加工温度过高或者加工时间过长时,光纤111热变形而导致光损失增加。从其他观点进行说明,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设定为不会因熔融树脂的温度传递到光纤111而导致光纤111产生热变形的温度和时间的各范围内。另外,若加工温度低,虽然可以减小热变形的风险,但加工时间变长,此外,有可能导致熔敷不充分。另一方面,若加工温度高,则加工时间变短,但光纤111产生热变形的风险增高。因此,由于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存在折衷(trade-off)关系,故优选也考虑生产效率、光纤111的材料等设定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

例如,在光纤111为POF,且其芯为PMMA、包覆层为含氟树脂,并且覆盖部113及卡止部130的各树脂为尼龙12、覆盖层113的厚度约为0.1mm时,加工温度的范围为250度~270度,最佳温度为260度。但是,由于PMMA在90度左右即开始软化变形,其耐热温度低。因此,在使用PMMA的部件为嵌入(基体上注塑成型)部件时,通常避免使用将温度比PMMA的耐热温度高的高温树脂注射的基体上注塑成型。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基体上注塑成型所使用的树脂的热传递到缆线110内部的光纤111而导致光纤111产生热变形之前,完成基体上注塑成型。从其他观点来说,通过形成具有如下程度的尺寸的卡止部130就已经足够,该尺寸为在光纤111产生热变形之前能够完成基体上注塑成型的尺寸。基体上注塑成型的加工时间,根据光纤111的芯和包覆层的各导热系数、覆盖部113的导热系数、覆盖部113的厚度、卡止部130的形状、各构成要素的大小等适当设定。另外,即便是其他种类的缆线,以不影响内部媒质的传送特性的方式确定基体上注塑成型的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即可。

在覆盖部113的树脂与卡止部130的树脂为同一类时,用于基体上注塑成型的熔融树脂容易熔覆于覆盖部113,在卡止部130和覆盖部113之间可以得到足够的固定强度。

不言而喻,并不限于覆盖部113的树脂与卡止部130的树脂为同一类。但是,在覆盖部113的树脂与卡止部130的树脂不同时,根据嵌入成型的各条件而有可能导致用于基体上注塑成型的熔融树脂不能充分地熔敷于覆盖部113,卡止部130和覆盖部113之间的固定强度不够。为了防备如上所述的情况,预先对缆线110的覆盖部113的表面进行喷射处理(将非金属微粒或金属微粒以高速度向表面喷射,将表面粗糙化的处理)或底涂剂处理(对表面较薄地涂覆底涂剂并使其干燥的基底处理(表面预处理)),从而可以增加覆盖部113和卡止部130的固定强度。即便在覆盖部113的树脂和卡止部130的树脂不同的情况下,利用喷射处理或底涂剂处理,也可以使用于基体上注塑成型的熔融树脂容易地熔敷于覆盖部113。

另外,覆盖部113及卡止部130的各材料可以是例示的种类以外的树脂。作为覆盖部113及卡止部130的树脂,例如允许使用作为热熔型粘接剂而使用的树脂等。此时,基体上注塑成型的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的特性等适当设定即可。

当卡止部130相对于包含缆线110延伸方向的一平面PL具有对称的形状时,用于基体上注塑成型的模具具有如下结构,即两个树脂注射口相对于该平面PL设置于对称的位置。如图1~图3B所示,在卡止部130为长方体时,两个树脂注射口,设置于形成与上述面X(即缆线110延伸的两个面)的短边(在该例中长度为a)连接的两个面132、133的模具表面。之所以不将两个树脂注射口设置于形成与上述面X的长边(在该例中长度为b)连接的两个面的模具表面,是因为在基体上注塑成型中,熔融树脂以一定程度的高压力被注入模具内。在将两个树脂注射口设置于形成与上述面X的长边(在该例中长度为b)连接的两个面的模具表面时,缆线110和两个树脂注射口的距离(大致为(a-d)/2)短,有可能因熔融树脂的注入压力而给缆线110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在将两个树脂注射口设置于形成与上述面X的短边(在该例中长度为a)连接的两个面132、133的模具表面时,由于缆线110和两个树脂注射口的距离(大致为(b-d)/2)长,因此,可以抑制因熔融树脂的注入压力而给缆线110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在模具内当缆线110配置于距两个树脂注射口相等距离的位置时,在基体上注塑成型时,优选以相等的压力同时自两个树脂注射口向模具内注入熔融树脂(树脂注入方向在图1中由附图标记10表示)。利用如上所述的基体上注塑成型,施加于缆线110尤其是光纤111的压力相对于平面PL均等,从而不会向缆线110尤其是光纤111加载使光纤111的光传送特性劣化那样的偏移负载。

利用基体上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卡止部130的形状及尺寸依赖于模具的加工精度。若使用以高加工精度制作的模具,则可以形成具有该加工精度的卡止部130。因此,相对于后述的插座150,能够以高精度进行缆线110的定位。另外,将卡止部130的上述平面131作为基准面,以高精度将缆线110的端面116形成于相距该基准面一定距离的位置,从而容易地形成该端面116。

与其他的成型方法不同,根据基体上注塑成型可以形成小型卡止部130。这是因为在基体上注塑成型时只要在缆线110的覆盖部113和模具之间存在熔融树脂流动的空间即可,例如,将缆线110的直径设为d,可以形成厚度为d+0.2mm~d+3mm、缆线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mm~3mm左右的小型卡止部130。并且,在覆盖部113和卡止部130之间可以得到足够的固定强度及拉伸强度。

<插座150>

如图4A及4B所示,插座150在长方体形的插座150的一面部159具有卡止部130嵌合的凹部151和保持缆线110的直线状的槽部152。凹部151与槽部152连通。例如,插座150通过注射成型由树脂形成。

通过将卡止部130压入尺寸比卡止部130的外形尺寸(特别是上述面X的长边的长度b和沿缆线110的延伸方向的边的长度c)稍大的凹部151,缆线110牢固地固定于插座150。因此,同时实现光纤111的端面116的定位和三维光学对准。另外,即便缆线110沿缆线110的延伸方向被拉伸,由于卡止部130与凹部151嵌合,因此,也可以防止缆线110自插座150脱落(参照图5)。例如,在覆盖部113的树脂与卡止部130的树脂为同一类时,其拉伸强度与覆盖部113的断裂强度相等。

另外,若卡止部130的形状为长方体,则插座150的凹部151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不言而喻,只要卡止部130能够与凹部151嵌合,卡止部13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为圆筒状、三角棱柱状,当不需要在卡止部130形成基准面131时,也可以是球状。另外,为了将卡止部容易地压入凹部151,也可以对卡止部130进行倒角。

在卡止部130与凹部151嵌合的状态下,缆线110被槽部152保持。在该实施例中,考虑缆线固定结构100被收纳于未图示的盒中的情况、缆线固定结构100被罩45覆盖的情况等,使槽部152的深度比缆线110的直径大。槽部152具有如下程度的槽宽度,以使缆线110不产生游隙且不会因自槽部152的两侧壁受到的压缩而影响光纤111的光传送特性。通常,槽部152具有使槽部152的两侧壁和缆线110自然而然地接触这种程度的槽宽度。另外,为了避免不能分清部件的形状,请留意在附图中存在以使部件彼此不接触的方式绘制的情况。

在插座150中,可以在凹部151的开口部周围形成倾斜面157(参照图6、图7)。插座150的倾斜面157起到引导卡止部130的作用,使卡止部130容易地插入插座150的凹部151。该结构尤其对于将卡止部130压入凹部151的情况是有效的。

(变形例1)

参照图8A、8B、9、10A、10B,说明作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缆线固定结构100A。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卡止部130A>

卡止部130A具有沿着将卡止部130A插入插座150的凹部151的方向延伸的棱状的两个突起部135。在该变形例1中,在两个上述面X中的、不是构成基准面的平面131的面上,设有两个突起部135。如后所述,由于突起部135产生压缩变形,因此,考虑由内部应力给光纤111带来的影响,突起部135优选设置于自缆线110尽可能地离开的位置。

将卡止部130A的两个面X之间的长度设为c、将卡止部130A的沿缆线110的延伸方向的边的长度设为f、将凹部151的沿槽部152的延伸方向的边的长度设为g时,c<g<f。因此,在将卡止部130A压入凹部151时,虽然突起部135沿缆线110的延伸方向产生压缩变形,但因卡止部130A的基准面131以高接触压力与插座150接触,其结果是,相对于缆线110的延伸方向,卡止部130A牢固地固定于插座150。不言而喻,即便在将突起部135设置于卡止部130A的基准面131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突起部135设置于与上述面X的短边(在该例中长度为a)连接的两个面132、133中的至少一个面上。根据该结构,相对于与缆线1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卡止部130A牢固地固定于插座150。

另外,突起部135的形状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是半球状。在突起部135的形状为半球状时,优选构成为多个突起部135沿着将卡止部130A插入插座150的凹部151的方向排列的结构。另外,可以对突起部135的角部进行倒角。

即,在长方体状的卡止部130A与凹部151嵌合的状态下,在与凹部151的侧壁相对的卡止部130A的四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B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突起部135,设置有突起部135的面B的相反侧的面C与突起部135之间的距离f,比在卡止部130A与凹部151嵌合的状态下与面B相对的凹部151的侧壁和与面C相对的凹部15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g长,突起部135压缩变形而使卡止部130A与凹部151嵌合。

(变形例2)

参照图11A、11B、12A、12B、13A、13B,说明作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缆线固定结构100B。对于与实施例1及变形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卡止部130B及插座150A>

插座150A在凹部151的底面中央具有通孔158(参照图12A)。卡止部130B在卡止部130B的面138B的中央具有第一凸部137B,该面138B在卡止部130B与插座150A嵌合的状态下(以下称为嵌合状态)与插座150A相对(参照图11B)。卡止部130B在面138B的相反侧的面138A的中央具有第二凸部137A(参照图11A)。在嵌合状态下,第一凸部137B与通孔158嵌合,第二凸部137A相比上述面部159向外侧稍微伸出(参照图13A)。

在该变形例2中,缆线固定结构100B被罩45覆盖。罩45向将卡止部130B插入插座150A的凹部151的方向按压第二凸部137A,由此,面138B被插座150A压住,其结果是,缆线110在该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在缆线110的上下未固定的情况下,如该变形例2所示,由于卡止部130B具有两个凸部137A、137B,将缆线110的两个面138A、138B中的任一个面作为与插座150A相对的面,从而可以使缆线110与插座150A嵌合。在缆线110的上下固定的情况下,例如卡止部130B仅具有第二凸部137A。

另外,由罩45产生的压力,其大小为使第二凸部137A稍微压缩变形的程度,已经确认不会因该压力而给光纤111的光传送特性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允许在卡止部130B的四个角部设置凸部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在缆线110的上下未固定的情况下,在与四个角部的凸部对应的凹部151底面的各位置设有通孔。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说明光组件290。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光组件290>

光组件290包含缆线固定结构和光器件。该缆线固定结构包含:具有在实施例1中已说明的卡止部130的缆线110;插座150B。光器件包含:光元件163(包含透镜);具有用于驱动控制光元件163的集成电路等电路部件的基板(未图示);一端与该基板连接的端子75。在该例中,光器件具有相同形状的四个端子,但为了避免附图复杂,仅对一个端子标注附图标记。

<插座150B>

如图14A所示,插座150B在插座150B的面部159具有:卡止部130嵌合的凹部151(以下称为第一凹部)、保持缆线110的直线状的槽部152、152a、以及第二凹部154。槽部152a保持以卡止部130为分界而位于端面116侧的缆线110的一部分。第一凹部151和第二凹部154经由槽部152a连通。在卡止部130与第一凹部151嵌合的状态下,缆线110的端面116位于面临第二凹部154的位置。

插座150B由树脂形成,光纤的未图示的基板利用嵌入成型埋设于插座150B。在该状态下,如图14A、14B所示,端子75向插座150B的外侧伸出,光元件163的透镜在第二凹部154露出。另外,在卡止部130与第一凹部151嵌合的状态下,光元件163的透镜与缆线110的端面116相对,光纤111的光轴和光元件163的光轴一致(在图15中附图标记95表示光轴)。即,通过将具有卡止部130的缆线110固定于插座150B,从而同时实现光纤111的端面116的定位和三维光学对准。另外,在卡止部130与第一凹部151嵌合的状态下,光纤111的端面116形成于相距基准面131一定距离的位置,以使端面116和光元件163的透镜不接触而靠近地相对。

另外,插座150B的槽部152、152a并不限于与缆线1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例如,槽部152、152a可以是U字形或V字形(参照图16A、16B)。不言而喻,也可以仅仅将槽部152a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形状。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说明光组件390。对于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光组件390>

光组件390包含缆线固定结构和光器件300。该缆线固定结构包含:具有在实施例1中已说明的卡止部130的缆线110;插座150C。光器件300包含:光元件163(包含透镜);具有用于驱动控制光元件163的集成电路等电路部件的基板(未图示);一端与该基板连接的端子75。该基板和光元件163通过注射成型埋设于由树脂形成的本体部165,但如图17A所示,光元件163的透镜和端子75向本体部165的外侧伸出。在该例中,光器件具有相同形状的四个端子,但为了避免附图复杂,仅对一个端子标注附图标记。

<插座150C>

如图17A所示,插座150C在插座150C的面部159具有:卡止部130嵌合的第一凹部151、保持缆线110的直线状的槽部152、152a、以及第三凹部155。槽部152a保持以卡止部130为分界而位于端面116侧的缆线110的一部分。第一凹部151和第三凹部155经由槽部152a连通。在卡止部130与第一凹部151嵌合的状态下,缆线110的端面116位于面临第三凹部155的位置。在第三凹部155的底面设有四个通孔85。

光器件300安装于插座150C的第三凹部155。具体而言,在将光器件300的端子75插入第三凹部155的通孔85的状态下,通过将光器件300的本体部165朝第三凹部155压入,光器件300的本体部165被收纳于第三凹部155。例如,通过将通孔85的开口尺寸设计成与端子75的外周尺寸大致相同,从而限制端子75与通孔85之间的游隙,光器件300的本体部165牢固地固定于插座150C。但是,由于未使用粘接剂,因此,通过将端子75朝插座150C压入,可以自插座150C拆下光器件300。即,根据该结构,可以更换光器件300。

在该实施例中,在光器件300的本体部165被收纳于第三凹部155的状态下,光元件163的透镜位于面临槽部152a的位置(参照图17B、图18)。

在缆线100及光器件300固定于插座150C的状态下,光元件163的透镜与缆线110的端面116相对,光纤111的光轴和光元件163的光轴一致(在图18中附图标记95表示光轴)。即,通过将具有卡止部130的缆线110固定于插座150C,进而在第三凹部155收纳光器件300的本体部165,从而同时实现光纤111的端面116及光元件163的透镜的定位和三维光学对准。另外,在缆线110及光器件300固定于插座150C的状态下,光纤111的端面116形成于相距作为基准面的平面131一定距离的位置,以使端面116和光元件163的透镜不接触而靠近地相对。

另外,在实施例2及实施例3中,可以适用在实施例1、实施例1的变形例1、实施例1的变形例2中已说明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是用于例示和说明,并不拟将本发明穷举或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基于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或变形。选择和说明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最好的例示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并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实施例以及涵盖了适用于各种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来利用本发明。所有变更和变形都包含在由根据公平、合法、公正地赋予的宽度进行解释的所附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