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不受气管扰动力影响的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

不受气管扰动力影响的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

摘要

一种不受气管扰动力影响的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气浮轴和气浮套,气浮套套装在气浮轴上,气浮套包括左气浮套和右气浮套,左气浮套套装在气浮轴的左侧,右气浮套套装在气浮轴的右侧,气浮轴中部安装吊挂座,所述吊挂座与吊挂绳连接,所述吊挂绳与所述运动件随动,气浮装置还包括导轨,导轨上可滑动地安装滑块,滑块与左气浮套、右气浮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主气管连接,主气管与左支气管、右支气管连通,左支气管与左气浮套连接,右支气管与右气浮套连接。本发明提供有效避免气浮组件随运动件无摩擦运动过程中气管产生的阻力影响、可靠性良好的不受气管扰动力影响的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131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65658.X

  • 发明设计人 单晓杭;孙建辉;谢明峰;汪庆武;

    申请日2010-05-07

  • 分类号F16C32/06(20060101);B66C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1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兵;王利强

  •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六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35: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1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16C32/06 登记生效日:2019122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50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5-23

    授权

    授权

  • 2010-10-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C32/06 申请日:2010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8-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浮装置,尤其是一种实现直线运动的无摩擦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轴承又称气浮轴承,是一种轴承,它通过向轴腔内注入压缩气体,气膜就像润滑剂一样把相关运动的两个表面分离,从而使套在轴承中的气浮轴悬浮,其中气膜的厚度在1到10微米之间。相对普通轴承,除了非接触无摩擦相对运动外,空气轴承在更高旋转精度、高速、减少振动、耐震强度高、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污染及增加轴向/径向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越性。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510085338.2的“空气轴承结构及使用空气轴承结构的直线驱动装置”中就公开了一种利用空气轴承结构实现高精度运动的含直线马达的直线驱动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0610156698.1的“空气轴承及其安装方法以及具有空气轴承的直线驱动装置”也公布了一种利用空气轴承,在导轨上实现无摩擦水平方向侧滑的设计。虽然上述两个专利都涉及直线驱动装置的设计,然而它们都注重利用磁动控制气浮轴承的设计,不涉及对运动件长距离的随动设计。

气悬浮系统除了可应用在气浮轴转动领域,由于其两表面非接触无摩擦的特性,亦可很好的应用于气浮轴轴向移动领域,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0710071515.0的“气浮磁动无摩擦悬吊装置”公开了一种将气浮轴应用在立式无摩擦运动领域的气浮装置,其中使用了两个空气轴承很好地实现了在竖直方向上轴的无摩擦运动。

除上述设计外,利用空气轴承的无摩擦特性,实现水平方向随运动件无摩擦移动,亦得到了很广的应用。如图1所示的方案就是一种:将运动件1系于气浮套2(空气轴承)上,气浮套2直接套在气浮轴3上,压缩气体通过气管4给气浮套2供气,从而在气浮套2和气浮轴3间产生气膜,当运动件1沿气浮轴3做轴向运动时,要求气浮套2能够随时跟踪运动件1做同样的运动,且在气浮套2和气浮轴3间无摩擦,从而避免因摩擦对运动件1产生的影响。这类系统在高精度运动控制和测量领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为保证气浮套的承载力,气浮套与气浮轴之间的气隙要求为微米级,因此气浮轴的同轴度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运动件、气浮轴、气浮套等的重力作用,对气浮轴材料的弯曲刚度要求很高。随着运动件移动距离的增加,气浮轴的长度增加,因为气浮轴是细长杆件,要保证气浮轴长度全长与气浮套之间的间隙,加工难度很大。因此,能应用在超长距离场合下气浮轴几乎无法加工。该方案可实现短距离的无摩擦运动,对于长距离甚至超长距离的无摩擦运动几乎无法实现。即使可加工超长距离高精度的气浮轴,也能难运输与安装,且很难维护,一旦气浮轴出现问题必须全部更换。

另一方面,为保证气浮,必须有一定压力的压缩气体进入轴与轴套之间从而产生气膜。气管接入方式有两种,由气浮轴接入或由气浮套接入。对于轴向运动来说,通常采用由气浮套供气,即压缩气体通过气管连接到气浮套,气浮套内侧气孔排出气体从而产生气膜。这类方式连接方便、耗气量小。如果采用气浮轴供气,即压缩气体通过气管接入气浮轴,气浮轴外侧气孔排出气体与气浮套间产生气膜。这种方式对于轴向运动来说,由于气浮轴比气浮套长得多,必须保证整个气浮套运动范围内都有气孔,因此气体泄漏量大,随着气浮轴的长度增加泄漏量十分巨大,导致实际工程应用上无法实现。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供气,压缩气体都必须通过气管连接,当气浮轴或气浮套做轴向运动时,气管也需要做运动,会导致气管弯曲,因气管具有一定的刚度,这就可能会带来附加力的影响。所产生的附加力必然会传递到运动件,从而对运动件空间位置及运动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气浮装置无法实现超长距离运动,并且存在气管的阻力影响、可靠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气浮组件随运动件无摩擦运动过程中气管产生的阻力影响、可靠性良好的不受气管扰动力影响的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受气管扰动力影响的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气浮轴和气浮套,所述气浮套套装在所述气浮轴上,所述气浮套包括左气浮套和右气浮套,所述左气浮套套装在所述气浮轴的左侧,所述右气浮套套装在所述气浮轴的右侧,所述气浮轴中部安装吊挂座,所述吊挂座与吊挂绳连接,所述吊挂绳与所述运动件随动,所述气浮装置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上可滑动地安装滑块,所述滑块与左气浮套、右气浮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主气管连接,所述主气管与左支气管、右支气管连通,所述左支气管与所述左气浮套连接,所述右支气管与所述右气浮套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气浮套、右气浮套分别连接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气浮装置还包括用以判断吊挂座偏离左右气浮套中间位置是否达到设定值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吊挂座与左气浮套、右气浮套之间。

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和永磁铁,所述霍尔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左气浮套和右气浮套上,所述永磁铁安装在吊挂座上。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光电传感器之类的其他位置传感器或其它非接触式接近开关。

气浮轴根据运动件吊点位置无摩擦随动,根据检测吊挂座位置,主动控制电机等驱动源,通过滚珠丝杠、同步带、皮带或钢丝绳等各类常规方式控制滑块移动,保证吊挂座靠近两个气浮套中心位置。这样就能够保证气浮轴在超长距离移动情况下始终保持无摩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气浮轴根据运动件吊点位置无摩擦随动,根据检测吊挂座位置,通过电机等驱动源,通过滚珠丝杠、同步带、皮带或钢丝绳等各类常规方式控制滑块移动,尽可能保证吊挂座位于两个气浮套中心位置。这样就能够保证气浮轴在超长距离移动情况下始终保持无摩擦。

同时由于对气浮装置通过气浮套供气,而运动件是固定在气浮轴上的,因此装置移动时气管弯曲产生的力只作用在气浮套上,而不会传递到气浮轴,从而也不会对连接到气浮轴的运动件产生阻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气浮轴随动部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2,一种不受气管扰动力影响的超长距离跟随吊点运动轨迹的气浮装置,包括气浮套2和气浮轴3,所述气浮套2套装在所述气浮轴3上,所述气浮套包括左气浮套和右气浮套,所述左气浮套套装在所述气浮轴的左侧,所述右气浮套套装在所述气浮轴3的右侧,所述气浮轴3中部安装吊挂座4,所述吊挂座4与吊挂绳连接,所述吊挂绳与所述运动件1随动,所述气浮装置还包括导轨5,所述导轨5上可滑动地安装滑块6,所述滑块6与左气浮套、右气浮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6与主气管7连接,所述主气管7与左支气管8、右支气管9连通,所述左支气管8与所述左气浮套连接,所述右支气管9与所述右气浮套连接。

所述左气浮套、右气浮套分别连接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与所述滑块6固定连接。

所述气浮装置还包括用以判断吊挂座偏离左右气浮套中间位置是否达到设定值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吊挂座与左气浮套、右气浮套之间。

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11和永磁铁12,所述霍尔传感器11安装在所述左气浮套和右气浮套上,所述永磁铁12安装在吊挂座4上。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光电传感器之类的其他位置传感器或其它非接触式接近开关。

所述气浮轴的截面可以采用圆形,也可以采用非圆截面,诸如矩形等,采用非圆截面气浮轴可以防止轴转动。

本实施例中,当运动件1沿与气浮轴3轴向平行的方向短距离移动时,随即拖动气浮轴3在气浮套2上轴向随动。当某一方向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吊挂座接近后,主动控制电机等驱动源,通过滚珠丝杠、同步带、皮带或钢丝绳等各类常规方式控制滑块按气浮轴相同运动方向移动,从而保证吊挂座4位于两个气浮套之间的中间位置。对于长距离移动的场合,首先通过主动驱动机构带动滑块移动,由于气浮套与气浮轴之间无摩擦运动的特性,滑块的移动过程并不对气浮轴及运动件的空间位置及运动造成影响。故而巧妙地将轴向长距离无摩擦移动嫁接到一般精度的滑块导轨组件上,即可实现极短气浮轴随运动件的大位移移动。同时由于对气浮装置通过气浮套供气,而运动件是固定在气浮轴上的,因此装置移动时气管弯曲产生的阻力不会传递到气浮轴,从而也不会对运动件产生附加力的影响。

由于微控制器在实时信号处理及计算功能的强大优势上,能够实现对一定速度下的运动件进行良好的跟随,尤其适用于低速的工作场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