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设备及系统

一种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设备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将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下发给第一用户设备。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网络设备和系统,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协商出UE间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可降低系统对P2P传输通道资源处理要求,同时提供服务质量保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419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219142.1

  • 发明设计人 吴向阳;

    申请日2008-11-17

  • 分类号H04L29/08(20080101);H04L12/56(20060101);H04H60/82(20080101);

  • 代理机构44202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郝传鑫;熊贤卿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31: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L29/08 授权公告日:20130424 终止日期:20151117 申请日:200811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5-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L29/0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417 申请日:200811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4-24

    授权

    授权

  • 2010-09-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29/08 申请日:20081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IMS系统的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为IMS的整体架构下提供IPTV业务,以充分利用IMS网络中已有的注册、认证、路由、会话控制与建立、业务触发、计费、端到端服务质量控制(Quality of Service,QoS)等机制来为用户提供流媒体业务及融合流媒体和实时会话业务的多媒体业务。用户到内容的多媒体会话是通过IMS已有的会话控制机制来完成,在建立会话过程中,需要为媒体流的传送预留承载资源。

IPTV架构中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应用与IPTV服务功能(Application and IPTV Service Functions)、IP多媒体子系统核(IP MultimediaSubsystem core,IMScore)、传输控制功能(Transport Control Functions)和传输处理功能(Transport Processing Functions)、媒体功能(Media Functions,MF)。其中传输控制功能进一步包括网络附着子系统(Network Attachment Subsystem,NASS)和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RACS)。媒体功能进一步包括媒体控制功能(Media Control Function,MCF)和媒体交付功能(Media Delivery Function,MDF),前者控制后者进行内容交付。

UE之间采用对等协议(Peer to Peer,P2P)方式进行内容交互时采用IMS现有业务会话方式,例如UE1与UE2需要采用P2P方式进行内容,则UE1向UE2发起业务会话,IMS对该业务会话进行处理,并根据UE1与UE2的业务会话中的媒体协商过程向RACS或者策略判决功能(Policy Decision Function,PDF)模块请求进行资源控制,RACS或者PDF在UE1与UE2进行P2P交互时控制传输层进行带宽或者延时等服务质量控制,从而保证P2P会话的服务质量。

但是,UE间P2P交互具有高动态特点,在获取一个内容的过程中,UE可能需要与多个对端UE建立连接,每一个连接都需要通过一次IMS业务会话过程进行QOS控制,而每个连接请求过程中,UE所请求的消息中都携带有请求方和需要交互的UE的地址信息,传输层每次都需要根据这些地址信息为UE配置一定的资源,因此传输层资源的频繁预留和释放将使控制面信令激增,对IMS和RACS或者PDF系统造成巨大压力,造成信令面拥塞。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可以为请求方UE协商出所有可以利用对等协议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从而降低系统对P2P传输通道资源处理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

将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下发给第一用户设备。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业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处理模块协商出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下发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媒体节点,其中:

所述媒体节点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业务请求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并将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下发给第一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在收到所述媒体节点下发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后,根据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而为第一用户设备配置一些需要进行内容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不需要第一用户设备一一请求与多个第二用户设备进行P2P的交互,从而使多个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时,降低了系统对P2P传输通道资源处理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IPTV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IPTV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提出了一种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可以为请求方UE协商出所有可以利用对等协议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从而降低RACS或者PDF系统对P2P传输通道资源处理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清楚的说明。

图1示出了基于IMS进行新一代IPTV系统,该IPTV系统包括UE、IMS、RACS,此外还包括媒体节点(Media Station,MS)以及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Server,AS),UE通过不同的接入网络接入IMS IPTV系统,MS作为内容服务器为UE提供内容,UE除了可以从MS获取内容外,也可以采用对等协议(Peerto Peer,P2P)相互进行内容交互,通过充分利用UE的富余存储和处理资源,从而降低网络侧设备的投资。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方法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01,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该业务请求中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

这里的业务请求通过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发起,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通过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描述,该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对等协议协商能力,还可以包括对等协议名称,还可以进一步的包括对等协议连接数目限制、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每连接上行平均带宽、每连接下行平均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具体的,这里第一用户设备使用SIP协议向媒体节点发送业务请求,该业务请求中携带了常规的业务请求指示和内容标识等信息,用于指示所请求的业务和内容;另外还携带了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该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采用SDP描述,可以封装在SIP协议当中,也可以通过其它协议封装发送至媒体节点。该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对等协议协商能力,还可以包括对等协议名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对等协议连接数目限制,每连接上行平均带宽、每连接下行平均带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实施时,该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的SDP描述格式如下:

m=<media><port><proto><fmt>...

其中<media>指定为“application”;<port>指定为P2P协议所使用的端口;

<proto>指定为TCP;

<fmt>第一个参数指定为IPTV_P2P,后面可以继续指定多个参数<fmt>参数由P2P application解释。

为了保证所使用P2P协议的一致性,可以扩展SDP属性行用于进一步携带P2P协议名,协议版本信息等,具体如:

a=p2p-proto:<protocol-name>,用于表达UE使用的P2P协议;

a=p2p-version:<version>,用于表达UE使用P2P协议版本。

此外,还可以扩展SDP属性行用于携带P2P协议参数,例如:

a=p2p-peer-id:<peer-id>,用于表达UE使用的P2P协议当前的节点标识等。

应当指出,对于不同的P2P协议而言,可能需要扩展的协议参数有所不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对每连接带宽提供更细致的控制,可以扩展SDP属性行用于携带第一用户设备(UE)期望的带宽限制和第一用户设备(UE)期望的连接数限制等服务质量控制信息,具体格式如下:

a=P2P-ULBW:<bw>表示UE期望的总上行带宽为bw;

a=P2P-DLBW:<bw>表示UE期望的总下行带宽为bw;

a=P2P-ULBW-perCon:<bw>表示UE期望的每连接平均上行带宽为bw;

a=P2P-DLBW-perConn:<bw>表示UE期望的每连接平均下行带宽为bw;

a=P2P-ConnectLimit:<limit>表示UE期望的连接限制为limit等。

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中描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的SDP片段如示例一和示例二所示:

示例一:

c=IN IP4 12.2.17.12/8

m=video 49170 RTP/AVP 0

m=application 9898 tcp iptv_p2p

a=p2p-proto:chord

a=p2p-version:0.8

a=p2p-ULBW:500

a=p2p-DLBW:1000

a=p2p-ConnectLimit:30

示例一中描述了第一用户设备期望IPTV系统对P2P交互过程中总带宽的限制信息。示例一中表示了第一用户设备采用P2P chord协议,P2P协议版本为0.8版本,第一用户设备期望的上行总带宽和下行总带宽分别限制为500kbit和1000kbit,连接数限制为30个。

示例二:

c=IN IP4 12.2.17.12/8

m=video 49170 RTP/AVP 0

m=application 9898 tcp iptv_p2p

a=p2p-proto:chord

a=p2p-version:0.8

a=p2p-ULBW-perConn:50

a=p2p-DLBW-perConn:100

a=p2p-ConnectLimit:30

示例二中描述了第一用户设备期望IPTV系统对P2P传输通道每连接带宽的限制信息。示例一中表示了第一用户设备采用P2P chord协议,P2P协议版本为0.8版本,第一用户设备期望的上行每连接带宽和下行没连接带宽分别限制为50kbit和100kbit,连接数限制为30个。

上述该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的SDP描述中使用了自定义属性行表示带宽需求,另外也可以使用SDP已有属性b行表示带宽需求,但属性b行不能针对每连接进行更细致的描述,此时可以采用每连接带宽属性描述和b属性行一起描述总带宽和每连接带宽,这里不再详述。

第一用户设备使用SIP协议向IPTV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中封装了对上述对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的SDP描述,表示第一用户设备支持的P2P方式,并希望与IPTV系统协商相关资源。实际应用时第一用户设备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属性行,允许仅具有m属性行,扩展属性行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也可以不使用。

步骤S202,根据业务请求为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该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

这里的传输通道信息用于使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包括了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带宽控制信息和/或连接数控制信息等。

具体的,媒体节点根据业务请求中的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协商出所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对等协议内容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媒体节点(MS)所指配的用户设备(满足一类条件的用户设备),或与第二用户设备通过协商后确定的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协商的过程中,与第一用户设备交互的对等端的第二用户设备还没有确定,需要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在业务请求中描述的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消息与对等端的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媒体协商,并把协商后的对等端的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返回给第一用户设备,该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IP地址和/或第二用户设备所在的端口。在向第一用户设备返回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中,该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也可以采用地址通配方式表示可能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P2P交互的多个对等端的第二用户设备。该P2P传输通道信息还可包含所采用的P2P协议的具体协议名,协议版本,允许的总的上行、下行带宽,允许的总的P2P连接数,每个连接的上、下行平均带宽等,这些信息的一个或者多个可以出现返回的P2P传输通道信息中,也可以不出现。返回的P2P传输通道的信息描述方式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的描述方式相同,均采用SDP协议描述,向第一用户设备返回的P2P传输通道信息的SDP片段参见示例三和示例四:

示例三:

c=IN IP4 129.2.17.12/16

m=video 4546 RTP/AVP 0

m=application any tcp iptv_p2p

c=IN IP4 any

a=p2p-proto:chord

a=p2p-version:0.8

a=p2p-ULBW:1000

a=p2p-DLBW:1000

a=p2p-ConnectLimit:30

示例三表示在向第一用户设备返回的P2P传输通道信息中在m属性行确认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使用P2P方式,并使用了any表示第二用户设备可以使用任意端口号;在c属性行中使用any的通配地址方式表示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具有任意合法的IP地址。另外,c属性行还可以采用形如“123.12.12.*/24”的IP地址通配形式表示具有IP地址前缀匹配的第二用户设备,如示例四:

示例四:

c=IN IP4 121.2.17.12/16

m=video 4546 RTP/AVP 0

m=application any tcp iptv_p2p

c=IN IP4 123.12.12.*/16

示例四中c属性行采用了“123.12.12.*/16”表示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具有IP地址前缀为“123.12”的任意合法的IP地址。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P2P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例如示例三中在c属性行中使用any的通配地址方式表示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具有任意合法的IP地址,即表示允许第一用户设备与全部已知的对等端用户设备交互,又如示例四中c属性行还可以采用形如“123.12.12.*/24”的IP地址通配形式表示具有IP地址前缀匹配的第二用户设备,即表示允许第一用户设备与部分的对等端用户设备交互。在不清楚对等端用户设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p2p现有工作方式获知对等端用户设备的情况。

步骤S203,将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下发给第一用户设备;

在下发的过程中,IMScore可以根据感知第一用户设备与媒体节点之间的会话,从而可以根据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生成资源预留指示信息,该资源预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资源预留接纳控制子系统为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的内容交互过程预留资源。该资源预留的过程可以是在媒体节点下发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的过程中完成的,也可以是在之后完成的,在完成该资源预留之后,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才利用该预留的资源进行内容交互。

具体的,主要由IMScore感知第一用户设备与媒体节点交互过程,根据交互的P2P通道信息来完成。该资源预留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如用户设备所在的IP地址、用户设备所在的端口等,还可以包括应用标识、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对等协议连接数目限制,每连接上行平均带宽、每连接下行平均带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带宽限制信息可以使用b属性行表达。具体实施时,对资源预留指示信息可以采用Diameter协议的AVP扩展形式描述,具体描述方式如下:

Channel-Auth-List::=<Diameter Header:543>

{application-id};表示应用标识,这里可以使用”iptv-p2p”;

{localIP};表示本地ip地址;

{localPort};表示本地端口;

{remoteIP-wildcard};通配的远端ip地址;

{remotePort-wildcard};通配的远端端口;

[p2p-ULBW];表示上行带宽;

[p2p-DLBW];表示下行带宽;

[p2p-ConnectLimit];表示连接数限制;

[p2p-ULBW-perConn];表示上行每连接带宽限制;

[p2p-DLBW-perConn];表示下行每连接带宽限制;

实际上AVP扩展形式还可能有其他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应当指出,若前述SIP消息中没有携带P2P带宽限制信息,则上述带宽限制信息不会在AVP中出现。

具体实施时,下发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到第一用户设备时,IMScore从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中获得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预留资源。

步骤S204,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返回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发起与第二用户设备的内容交互过程,利用P2P协议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需要控制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的内容交互过程,在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收到资源预留指示信息后,其也获知了第一用户设备交互的能力,根据第一用户设备交互的能力对该内容交互过程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若前述SIP消息中没有携带P2P带宽限制信息,此时带宽控制策略可以由运营商配置在RACS中,如对于P2P流量运营商希望限制在用户可用总带宽的30%,则接受到上述媒体资源请求后,RACS可以根据用户可用的总带宽对P2P流量进行限制和质量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方案描述中媒体节点为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与之进行对等协议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和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并且指示资源子系统为第一用户设备预留了相应的资源,当第一用户设备需要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对等协议内容交互时,向协商出的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内容交互请求,通过P2P方式实与第二用户设备间完成内容交互。

在MS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协商的过程中,采用现有的媒体传输通道协商方式实现的,通过多次协商可以得到需要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P2P内容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基于IMS的IPTV系统中进行P2P内容交互的具体流程图,在此过程中MS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请求,协商出需要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P2P内容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网络中配置的资源,在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P2P内容交互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301,第一用户设备向IP多媒体子系统核(IMSCore)发送业务请求;

此处,具体实施时,第一用户设备使用SIP协议向IMS Core发送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业务请求指示、内容标识等信息,另外所述业务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一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该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中明确了第一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对等协议协商能力,为了确保与第二用户设备使用的P2P协议的一致性,在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中可以包括对等协议名称、版本信息等,为了对带宽进行更细致的控制,还可以携带第一用户设备期望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对等协议连接数目限制,每连接上行平均带宽、每连接下行平均带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步骤S302,IMScore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并将其转发到AS;

步骤S303,AS向MS发送内容请求,请求MS提供第一用户设备所请求的内容;

步骤S304,MS向AS提供业务响应;

其中,所述业务响应中携带了MS向第一用户设备返回的P2P传输通道信息。

其中,MS收到内容请求后提供媒体流信息和P2P传输通道信息。MS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协商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P2P传输通道信息,该P2P传输通道信息包括了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该特征信息可以是通配的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地址信息。

步骤S305,AS向IMScore发送业务响应;

步骤S306,IMScore向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发送媒体资源请求;

此处,所述IMScore中的P-CSCF检查业务响应中的媒体通道信息,对于常规的媒体通道按现有方式处理,对于P2P传输通道信息,则提取地址信息和其他辅助信息,其中地址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使用的P2P协议、通配的对端第二用户设备IP地址和端口号;其他辅助信息包括P2P上下行带宽限制信息,连接数限制信息、每连接上下行带宽限制信息等,如果带宽限制信息使用b属性行表达,则提取b属性行的带宽信息。P-CSCF利用上述地址信息和带宽信息向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发送媒体资源请求。

步骤S307,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按照媒体资源请求进行资源预留,并向IMScore中的P-CSCF发送资源预留响应;

应当指出的是,若前述SIP消息中没有携带P2P传输通道辅助信息,则上述辅助信息不会在AVP中出现;此时带宽控制策略可以由运营商配置在RACS中,如对于P2P流量运营商希望限制在用户可用总带宽的30%,则接受到上述媒体资源请求后,RACS可以根据用户可用的总带宽对P2P流量进行限制和质量保障。

此处,对于一次内容获取过程,仅对P2P资源进行一次预留,使得用户设备采用P2P方式进行内容交互时降低IMS和RACS系统对P2P传输通道的处理要求。

步骤S308,IMScore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业务响应;

此处,所述业务响应携带P2P传输通道信息。

步骤S309,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使用P2P方式进行内容交互。

此处,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必要的资源预留,此时P2P交互不需要再进行资源预留过程,P2P交互过程可以获得必要的服务质量保障,另外,也降低对IMScore和RACS系统对P2P传输资源处理的要求。当第一用户设备需要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时,利用网络中预留的资源和P2P方式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P2P方式的内容交互。

上述步骤S301到步骤S308的协商过程可能经过多次最终完成。在UE的初始请求中可能不携带支持P2P方式的指示,而MS在响应中给P2P方式支持的指示,在后续协商中UE通过检查MS响应后在下次协商中给出支持P2P获取方式的指示。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IPTV系统结构图,该IPTV系统包括第一用户设备41、第二用户设备44和媒体节点43(Media Station,MS),其中:

第一用户设备41向媒体节点43发送业务请求,该业务请求携带有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该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对等协议协商能力,还可以包括对等协议名称,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包括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对等协议连接数目限制,每连接上行平均带宽、每连接下行平均带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等,因此通过该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第一用户设备41明确了可以进行P2P交互的能力。该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一般封装在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中,该业务请求通过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会话实现。在媒体节点43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进行P2P交互的能力(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协商出P2P传输通道信息后,第一用户设备41可以根据媒体节点43返回的P2P传输通道信息中的第二用户设备44特征信息,通过该传输通道信息与需要进行内容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44进行内容交互。

所述媒体节点43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41发送的业务请求,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为第一用户设备41协商出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

具体的,该媒体节点43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协商出所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41进行内容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该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包括对等端的地址通配信息或者第二用户设备的具体物理地址信息,如根据连接数可以协商出具体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具体数目,还可以根据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等协商出控制信息,如带宽控制信息、连接数控制信息等。之后,该媒体节点43将协商出的传输通道信息返回给第一用户设备41,第一用户设备41根据P2P传输通道信息与第二用户设备44进行内容交互。具体的,媒体节点43可以为第一用户设备41指配第二用户设备44(即满足某类要求的第二用户设备44,也可以是网络中的全部,也可以是满足某类型的特定用户设备,也可以是具体的第二用户设备)或与对等端用户设备通过协商后确定的第二用户设备44,所述第二用户设备44的特征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44所在的IP地址和/或第二用户设备44所在的端口;该媒体节点43在下发的过程中,IP网中的IMScore可以将带宽信息、连接数控制信息等发送给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42,使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42控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41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44间的内容交互。

该第二用户设备44用于在媒体节点43协商出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后,即可与第一用户设备41间实现内容交互,或者是在满足某类条件下与第一用户设备41实现内容交互。在协商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过程中,媒体节点43可以根据传输通道信息来协商出哪些用户设备需要与第一用户设备41间进行交互,相应的,第一用户设备44可以根据媒体节点43返回的第二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来获知第二用户设备44。该第二用户设备44可以是MS43协商出的结果,也可以是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中满足内容交互要求的用户设备。

可选的,该系统还设有RACS42,媒体节点43在下发第二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给第一用户设备41中,网络中的IMScore查看第一用户设备41和媒体节点43的会话过程,根据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生成资源预留指示信息,并将资源预留指示信息发给RACS42,该资源预留指示信息中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如该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设备所在的IP地址、用户设备所在的端口、对端通配IP地址、对端通配端口来表示,该资源预留指示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应用标识、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对等协议连接数目限制,每连接上行平均带宽、每连接下行平均带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等等,当然,资源预留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信息也不限于此。该资源预留指示信息通过扩展diameter协议下发给RACS42。所该RACS42在完成资源预留后,根据带宽信息、连接数控制信息等控制第一用户设备41与第二用户设备44间的内容交互。

在实际应用时,媒体节点43具有媒体存储和交付功能,可以向用户设备提供内容,MS与用户设备的内容交互可采用现有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也可以采用P2P方式。在Open IPTV Forum的内容交付/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Disttibution Network,CDN)中,包括集群控制器(Cluster Controller,CC),用于控制内容交付功能(Content DeliveryFunction,CDF)进行内容提供;CDF具有内容存储和内容交付能力;内容网控制器(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ontroller,CDNC),用于对提供的内容进行路由选择,所述的CC和CDF或者CC或者CDCF可以实现MS功能。在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Networking,TISPAN)的IMS IPTV中,TISPAN中定义了媒体功能(MediaFunction,MF),所述MF具体分为媒体交付功能(Media Delivery Function,MDF)和媒体控制功能(Media Control Function,MCF),上述的MCF和MDF可以实现MS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IMS IPTV架构,MS可以由TISPAN中的MCF和MDF实现,也可以由Open IPTV Forum中的CC和CDF或者CC或者CDCF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采用的P2P网络拓扑没有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S与用户设备(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等)之间可以利用现有的媒体传输机制实现内容交互,而对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间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需要MS协商出,MS将需要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返回给第一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根据协商出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可以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内容交互请求,或者在满足某一类条件的第二用户设备请求下,利用P2P方式与第二用户设备间进行内容交互。

相应的,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模块51、处理模块52和发送模块53,其中:

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该业务请求通过SIP发起请求,该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封装在SDP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支持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对等协议协商的能力,还包括对等协议名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上行总带宽、下行总带宽、对等协议连接数目限制,每连接上行平均带宽、每连接下行平均带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处理模块5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51接收的业务请求为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进行内容交互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

发送模块53,用于将处理模块52中协商出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下发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该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还进一步包括:带宽控制信息和/或连接数控制信息。

具体的,根据该业务请求为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和/或带宽控制信息和/或连接数控制信息等,该第二用户设备的特征信息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地址通配信息或者第二用户设备的具体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实际应用时可作为MS,所述MS可以由TISPAN中的MCF和MDF实现,也可以由Open IPTV Forum中的CC和CDF或者CC或者CDCF实现。该MS将资源预留指示信息通过扩展diameter协议下发给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与用户设备进行SIP会话。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网络中多个支持P2P模式的对等端用户设备,该对等端用户设备可以是网络中所有的,也可以是满足某类型要求的对等端设备。当第一用户设备需要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时,利用网络中预留的资源通过P2P方式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具体的,根据MS返回的P2P通道信息,该通道信息包括了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第一用户设备就会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中的IP地址和/或端口地址向第二用户设备发起内容交互请求,通过P2P方式进行内容交互。该网络设备可以是MS、CC、CDF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综上所述,媒体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为第一用户设备协商出交互的第二用户设备,并下发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给第一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含有第二用户设备特征信息的对等协议传输通道信息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内容交互,从而实现对于一次内容获取过程,仅对P2P传输通道资源进行一次预留,使得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采用P2P方式进行内容交互的过程降低了IMS和RACS或者PDF系统对P2P传输通道资源的处理要求;另外,通过所述对等协议传输通道控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间的内容交互可以为第一用户设备而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P2P传输通道提供服务质量保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