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含1,2,4-三唑席夫碱哒嗪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含1,2,4-三唑席夫碱哒嗪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植物病毒作用的化合物一含1,2,4-三唑席夫碱哒嗪酮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生物活性,是由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结构。本发明介绍了以糠氯酸、没食子酸、1,3-二氨基硫脲、取代苯甲醛、苯肼等为原料经醚化、三唑闭环、亚胺化、哒嗪闭环、硫醚化五步反应合成含1,2,4-三唑席夫碱哒嗪酮类衍生物。本发明的化合物d、f、g、h对黄瓜花叶病毒(CMV)病具有较高治疗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473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041815.6

  • 发明设计人 薛伟;郑国玉;魏学;

    申请日2010-01-20

  • 分类号C07D403/12(20060101);A01N43/653(20060101);A01P1/00(20060101);A01P13/00(20060101);A01P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2002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逸心

  • 地址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北区贵州大学北校区科技处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18: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D 403/12 专利号:ZL2010100418156 申请日:20100120 授权公告日:201306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11-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7D403/12 登记生效日:201910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1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6-19

    授权

    授权

  • 2012-09-26

    发明专利公报更正 卷:28 号:32 IPC(主分类):C07D0403120000 更正项目:发明人 误:薛伟|郑国玉|魏学|李海畅|龚华玉 正:薛伟|郑玉国|魏学|李海畅|龚华玉 申请日:20100120

    发明专利更正

  • 2012-08-08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7D403/1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12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0-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403/12 申请日:2010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2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具有抗植物病毒作用的含1,2,4-三唑席夫碱哒嗪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哒嗪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以哒嗪酮环为母体进行结构修饰为新农药创制开辟了新的领域.目前,已有许多商品化的哒嗪酮类农药,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菌剂、杀虫(杀螨)剂、昆虫生长调节(IGRs)等。哒嗪酮类农药具有活性高、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降低农药对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9年罗铁军等(罗铁军,欧晓明,罗贞礼.哒嗪酮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1999,19,190-194)在2-叔丁基-4-氯-5-羟基-3(2)-酮的结构上引入乙酰胺醚结构,得到一系列新型哒嗪酮的乙酰胺类化合物,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2-叔丁基-5-[(N,N-二乙酰基)氧基]-4-氯-哒嗪-3(2H)-酮和2-叔丁基-5-[(乙酰哌啶)氧基]-4-氯-哒嗪-3(2H)-酮对红蜘蛛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5.6%和60.2%。

2001年邹霞娟等(邹霞娟,金桂玉,杨昭.1-取代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酰肼的合成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J].应用化学.2001,18(8),599-601)合成1-取代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酰肼化合物。生物活性测定数据显示,目标化合物经过活性测试,发现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活性,其中化合物1-(2,6-二氯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甲酰肼的生物活性远远超过国外已商品化的对照药DHT(2,4-二氧六氢三嗪),1-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甲酰肼化合物的活性与DHT相当,而化合物1-(4-氯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甲酰肼进行水稻纹枯病抑制率分别为74.5%和79.6%。

2002年Eddy,S.等(Eddy,S.;Nuria,F.;Matilde,Y.;Vicente,T.;Reyes,L.;Ernesto,C.;Enrique,Ravin.Pyridazines part XXIX:synthesi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ion activity of5-substituted-6-phenyl-3(2H)-pyridazinones.novel aspects oftheir biological actions[J].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2,10(9),2873-2882)以5-取代-6-苯基-3(2)-哒嗪酮、水合肼为原料,在乙醇体系里回流3小时制备了6-苯基-4,5-二取代-3(2H)-哒嗪酮,收率为63%。同年杨华铮等(杨华铮,王翔,胡方中,杨秀凤.3-芳氧基-6-取代哒嗪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12),2261-2263.)报道了一系列3-芳氧基-6-取代哒嗪的合成,并测定了其除草活性,结果发现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对油菜(B.campestrisL.)和稗草(E.acrus-galli)均有活性,其中化合物6-(2,4-二氯苯氧基)-3-(N,N-二甲基)哒嗪的活性最高,结果还发现,与O原子相连的R基团的变化对活性的影响很大,而且碳链的增长和缩短都会使活性降低。任康太等(任康太,胡方中,王翔,杨秀风,杨华铮.芳氧基哒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应用化学.2002,19(9),827-831)报道了芳氧基哒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并报道了其除草活性测试,结果发现,该类化合物均具有中等除草活性。Charlotta,L.等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哒嗪类似物发现在微摩尔级浓度时对蛋白咯氨酸磷酸化(PTP1B)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氨基-6,8-二氢-2-(4-异丙基苯基)-2H-硫代[3,4-c]哒嗪-4-腈对PTP1B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003年邹霞娟等(邹霞娟,金桂玉.1-取代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酰肼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03,23(1),62-65)以1-取代苯基-3-羰基肼-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为原料,进行衍化,合成了6个哒嗪酮的酰腙类新型化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酰腙类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化合物N’-(3-甲氧基苯亚甲基)-1-(3-氯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酰腙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其抑制率达到60%。

2004年王占平等(王占平,胡方中,邹小毛,杨秀凤,杨华铮.3-芳氧基-6-氯(或氟)哒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4,6(2),15-19)从3,6-二氯哒嗪出发,通过氟代得到3,6-二氟哒嗪。将3,6-二氯哒嗪、3,6-二氟哒嗪分别与取代苯酚缩合,得到了18个3-芳氧基-6-氯哒嗪12个3-芳氧基-6-氟哒嗪。初步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3-(3-甲基苯氧基)-6-氯哒嗪、3-(3-销基苯氧基)-6-氯哒嗪和3-(3-甲基苯氧基)-6-氟哒嗪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稗草(E.acrus-galli)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5.7%、96.1%和91.2%;当施药量降到10μg/mL,抑制率保持在60%以上。

2004年齐传民等(齐传民,陈万义,杨凌春,蒋明亮.新型化学杂交剂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小麦去雄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4,24(6),645-649)从吡喃酮与不同的芳基重氮盐的偶联反应制备了1,4-二氢-3-羧基哒嗪-4-酮类化合物,并首次以它们为原料分别与氨基硫脲和肼或苯肼进行环和反应得到了两类去雄化学杂交剂杂环化合物-哒嗪酮氨基噻唑以及哒嗪吡唑酮化合物,初步去雄活性实验显示哒嗪酮氨基噻唑盐酸盐类化合物在较高浓度时具有去雄活性,在剂量为2100g/ha时去雄率达99%左右。

2005年刘卫东等(刘卫东,李志伟,李仲英,王晓光,高必达.N-甲氧基-N-{2-[2-取代-4-氯-3(2)哒嗪酮-5-氧(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J].合成化学.2005,13(1),33-36)设计合成了16个具有新型结构的含哒嗪环的氨基甲酸甲酯,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离体杀菌筛选,在50mg/L时,大部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F.gyaminearum)、稻瘟病菌(P.grisea)和黄瓜灰霉病菌(B.cinerea)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N-甲氧基-N-{2-[2-苯基-4-氯-3(2)哒嗪酮-5-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N-甲氧基-N-{2-[2-取代-4-氯-3(2)哒嗪酮-5-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对小麦赤霉病(F.gyaminearum)的抑菌活性大于90%,N-甲氧基-N-{2-[2-(3-甲基甲基)-4-氯-3(2)哒嗪酮-5-氧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对稻瘟病(P.grisea)的抑菌活性达到95%。大部分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病(P.rainfestans)的抑菌活性较低。

2005年李洪森等(李洪森,凌云,郭钰来,杨新玲,陈馥衡.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5,25(2),204-207)把苯甲酰基通过桥碳与哒嗪酮相连设计合成了16个新型哒嗪酮类化合物,以期发现新的杀虫剂。生测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对二龄家蝇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性,而对三龄蝗蝻杀虫活性不明显。在测试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二龄家蝇幼虫的杀虫活性均好于对照药剂太保和双氧威。另外,用部分化合物处理的家蝇幼虫与空白和对照药剂处理的家蝇幼虫相比,在形态上,明显表现出个体小,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死亡时间主要在施药后72~96h,对照药剂处理家蝇幼虫死亡时间则集中在24~48h,这显示出这些化合物对家蝇幼虫的作用具有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特点。

2007年胡方中等(胡方中,张敏,朱有全,邹小毛,刘斌,杨华铮.3-取代苄氧基-6-取代氨基哒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J].有机化学.2007,27(12),1530-1536)通过3-取代苄氧基-6-氟哒嗪与二甲胺的绝对无水乙醇溶液封管反应,或者在回流条件下分别与吗啡啉或哌啶反应,合成了36个新型的3-取代苄氧基-6-取代氨基哒嗪类化合物,初步的除草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并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除草活性的关系。

2008年凌云等(凌云,朱伟文,石旺鹏,李希晨,邱立红,孙玉凤,杨新玲.5-取代苯甲酰基脲-3(2H)-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昆虫生长调节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8,10(2),141-146)为进一步发现具有昆虫生长调节活性的新型化合物,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在3(2H)-哒嗪酮的5位上引入苯甲酰基脲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17个5-取代苯甲酰基脲-3(2H)-哒嗪酮衍生物,初步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200mg/L时对3龄蝗蝻Locusta migretoria manilensis Linne(M eyen)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使蝗蝻因不能正常蜕皮变态而死亡,表现出明显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类化合物的作用特征。

1,2,4-三唑类化合物亦被发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杀菌,杀虫,抗病毒,除草等活性,并且这类化合物毒性低,残留短,许多商品化农药品种,如杀菌剂三唑酮(Triadimefon)、烯唑醇(Diniconazole)、腈菌唑(Myclobutanil)、亚胺唑(Imibenconazole)等;除草剂氨唑草酮(Amicarbazone)、唑啶草酮(Azafenidin)等;杀虫剂三唑磷(Triazophos)、唑蚜威(Triazamate)、氯唑磷(Isazofos)等都含有1,2,4-三唑结构。

2001年宋宝安等(宋宝安,胡德禹,曾松,黄荣茂,杨松,黄剑.含1,2,4-三唑基二硫代磷酸酯新化合物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1,21(7),524-529)报道以唑蚜威为先导化合物,衍生设计和合成了12个S-(3-叔丁基-1-二甲氨基甲酰-1H-1,2,4-三唑-5-基)-O,O-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化合物。由生物测定结果知,对烟蚜,药荆浓度为500×10-6,合成目标化合物多数均有杀虫活性。

张欣等(张欣,覃章兰,肖蒙.含三氮唑环和噻吩环希夫碱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5,7(4),353-356)合成含三氮唑环与噻吩环的希夫碱类化合物。生测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μg/mL下,所有化合物对水稻立枯病菌(R.solani)都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大于85.0%;对苹果轮纹病菌(B.berengriana)的抑制率高达98.6%。

2008年,Chung等(Chung,D.H.;Kumarapperumab,S.C.;Suna,Y.;Li,Q.-J.;Chua,Y.K.;Arterburnb,J.B.;Parkera,W.B.;Smithc,J.;Spikc,K.;Ramanathand,H.N.;Schmaljohnc,C.S.;Jonssona,C.B. Synthesis of 1-β-d-ribofuranosyl-3-ethynyl[1,2,4]triazoleand its in vitro efficacy against Hantavirus[J].AntiviralResearch,2008,79(1):19-27.)合成了化合物1-脲嘧啶核苷-3-乙炔-1,2,4-三唑,该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对汉坦病毒(HTNV)和安第斯病毒(Andes virus)的EC50值分别为10和4.4mol/L。

2007年,刘长令等(刘长令,迟会伟,崔东亮,李志念.取代的噁二唑或三唑硫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P].CN 1927859,2007[Chem.Abstr.2007,146,401977])报道三唑硫酮类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采用喷雾法(Air Brush)进行杀虫活性测定,发现当药液浓度为600μg/mL时,部分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为95%。

2006年,Francis等(Francis,B.J.;Louise,S.P.;Bharat,S.R.Preparation of fungicidal pyrazine derivatiyes[P].WO2006089060. 2006[Chem.Abstr.2006,145,271812])报道了含1,2,4-三唑化合物在施药浓度为250μg/mL时对小麦锈病菌(P.recondite)、稻枯斑丝核菌(R.oryzae)的抑制率为100%,对黄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的抑制率为98%,对小麦颖枯病菌(S.nodorum)的抑制率为99%。

Hamdy等(Hamdy,N.A.;Abdel-Aziz,H.A.;Farag,A.M.Synthesis of some 1,3-thiazole,1,3,4-thiadiazole,pyrazolo[5,1-c]-1,2,4-triazine,and,2,4-triazolo[5,1-c]-1,2,4-triazine derivatives based on the thiazolo[3,2-a]benzimidazolemoiety[J].Monatsheftefur Chemie,2007,138(10),1001-1010.)报道了一系列吡唑[5,1-c]-1,2,4-三嗪和1,2,4-三唑[5,1-c]-1,2,4-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某些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具有中等的抑制作用,大多数测试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显示出轻微的抑菌活性。

2008年,Havaldar等(Havaldar,F.;Patil,A.R.Syntheses of1,2,4triazole derivativ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J].E-Journal of Chemis try,2008,5(2),347-354)以N-(4-羟基苯基)乙酰胺为原料,经六步反应合成了含1,2,4-三唑化合物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生测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枯草杆菌(B.subtilis)、黄曲霉菌(A.niger)具有较好的活性、新型隐球菌(C.neoformans)有较高抑制活性。

Carling等(Carling,R.W.;Madin,A.;Guiblin,A.;Russell,M.G.N.;Moore,K.W.;Mitchinson,A.;Sohal,B.;Pike,A.;Cook,S.M.;Ragan,I.C.;McKernan,R.M.;Quirk,K.;Ferris,P.;Marshall,G.;Thompson,S.A.;Wafford,K.A.;Dawson,G.R.;Atack,J.R.;Harrison  Castro,J.L.;Street,L.J.7-(1,1-Dimethylethyl)-6-(2-ethyl-2H-1,2,4-triazol-3-ylmethoxy)-3-(2-fluor-ophenyl)-1,2,4-triazolo[4,3-b]pyridazine:afunctionally selective γ-aminobutyric acid a (GABAA)r2/r3-subtype selective agonist that exhibits potent anxiolyticactivity but is not sedating in animal models [J].J.Med. Chem.2005,48(23),7089-7092)报道了哒嗪并三唑的化合物在用量为1-3mg/kg时,具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可以很好地作用于GABA受体。Karnik等(Karnik,A.V.;etal,2006)报道含1,2,4-三唑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大肠杆菌(E.coli)的MIC值为50mg/L,对绿脓杆菌(P.aeruginosa)的MIC值为100mg/L。

丁明武等(丁明武,肖文精,付伯桥.具有抑菌活性的2-取代-6H-咪唑并[1,2-b]-1,2,4-三唑-6-酮及其制备方法[P].CN 1727342,2006[Chem. Abstr.2006,145,83343])报道了含1,2,4-三唑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50mg/L浓度时,部分化合物对稻瘟病(P.oryzae)、小麦赤霉病(F.graminearum)、棉花枯萎病(F.oxysporum)、油菜菌核菌(S.sclerotiorum)、黄瓜灰霉病(B.cinerea)、甜菜褐斑病(C.beticola)抑制率达到100%。

2008年,Sztanke等(Sztanke,K.;Tuzimski,T.;Rzymowska,J.;Pasternak,K.;Martyna,K.S.Synthesis,determination of thelipophilicity,anticancer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somefused 1,2,4-triazo1e derivatives[J].Eur.J.Med.Chem.2008,43(2),404-419)报道含1,2,4-三唑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和抑菌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好于对照药剂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抗真菌活性好于咪康唑(Miconazole)。

Zafer等(Zafer,A.K.;Gulhan,Z.;Ahmet,O.;Gilbert,R.Newtriazole and triazolothiadiazine derivatives as possibleantimicrobial agents[J].Eur.J.Med.Chem.2008,43(1),155-159)以吲哚乙酸为原料、与硫代卡巴肼闭环得到三唑中间体,而后与不同条件下分别与取代苯甲醛及溴代苯乙酮反应得到含1,2,4-三唑化合物目标产物。采用藤黄微球菌(M.luteus)、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变形杆菌(P.vulgaris)、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光滑假丝酵母(C.glabrata)为供试菌种,生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菌对供试菌种显示出了一定的活性,MIC值在25-250mg/L之间,活性略低于对照药剂氯霉素(Chloramphenico)和糠酮唑(Ketoconazole)。

Karegoudar等(Karegoudar,P.;Prasad,D.J.;Ashok,M.;Mahalinga,M.;Poojary,B.;Holla,B.S.Synthesis,antimicrobial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some 1,2,4-triazolo[3,4-b][1,3,4]thiadiazolesand,2,4-triazolo[3,4-b][1,3,4]thiadiazinesbearing trichlorophenyl moiety[J].Eur.J.Med.Chem.2008,43,808-815)以1,2,4-三氯苯甲醛为原料,将其氧化为酸后、经酯化、肼解、成盐闭环得到相应的三唑,再与不同的原料闭环得到含1,2,4-三唑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绿脓杆菌(P.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等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它们的抑制活性均与对照药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相当,最低抑制浓度为6.25mg/L。同时,这些化合物还具有抗消炎的作用。

尹凯(尹凯,蒋历辉,周后相,黄勇,向建南.2-多氟烷基取代和葡萄糖基取代的2,4-二氢-1,2,4-三唑-3-硫酮类席夫碱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J].有机化学.2008,28(6),1016-1023)等报道以5-苯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为原料,合成了系列2,4-二氢-1,2,4-三唑-3-硫酮类席夫碱的多氟烷基取代物。以粘虫、蚕豆蚜为测试虫,其中部分目标化合物在浓度为500mg/L时对棉红蜘蛛和稻黑尾叶蝉的致死率分别达到94.2%和93.3%。

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一直以来都是化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研究发现,4-氨基-1,2,4-三唑与醛缩合而成的席夫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2003年Holla等(Holla,B.S.;Veerendra,B.;Shivananda,M.K.;Poojary,B.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studies on some Mannichbases derived from 1,2,4-triazoles[J].Eur.J.Med. Chem.2003,38(7-8),759-767)合成的三唑席夫碱对测试癌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008年孙晓红等(孙晓红,陶燕,刘源发,贾婴琦,陈邦.3-甲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席夫碱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学报,2008,66(2),2234-2238)报道了7个烷基取代的三唑硫酮席夫碱的合成与生物活性,其中一个化合物对马铃薯干腐病(Pythium solani)的EC50小于对照药剂三唑酮。2006年胡国强等(胡国强,谢松强,杜刚军,黄文龙,张惠斌,黄胜堂.双氨基三唑硫醚及其与胡椒醛席夫碱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6,23(3),173-277)将胡椒醛与4-氨基-1,2,4-三唑衍生物缩合,生成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1,2,4-三唑席夫碱哒嗪酮类衍生物,既含有1,2,4-三唑结构,还含哒嗪酮成分,而且有席夫碱结构;并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合成方法和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病的新农药创制研究。其结构通式(I)如下:

其中R1为:

R3、R4为下列各组分之一;(1)氢;(2)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卤原子;(3)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腈基;(4)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硝基;(5)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羟基;(6)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三氟甲基;(8)C1-6烷基;(9)C1-6烷氧基;(10)C1-6烷硫基;(11)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二甲氨基;

R2为下列各组分之一;(1)氢;(2)苯基;(3)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卤原子苯基;(4)叔丁基;(5)C1-6烷基;(6)其中,R5为下列各组分之一;氢、邻、间、对位单取代或多取代卤原子。

上述C1-6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异己基、叔己基、新己基之一;卤原子为氟、氯、溴或碘。

本发明内容中包含有效式(I)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用途是作为抗植物病毒的药物或药剂。

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至少式(I)化合物本身或其与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惰性无毒赋形剂或载体的混合物。

本发明化合物或其植物保护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成分也可用于防治出现在农牧业、森林方面上的植物病毒、杂草、动物害虫,以及储藏产品、材料保护、卫生方面上的动物害虫。本发明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也可以作为脱叶剂、除草剂、抗植物病毒剂。特别是在作为抗植物病毒剂时本发明化合物对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有着很好的活性。

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没食子酸、糠氯酸、1,3-二氨基硫脲、取代苯甲醛、苯肼等为原料经醚化、三唑闭环、亚胺化、哒嗪闭环、硫醚化五步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第一步: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制备

称取20g(0.106mol)没食子酸置于500mL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120mL水,通氮气保护,加32g(0.800mol)氢氧化钠和80mL水配成的溶液;然后在冰水浴下,第一次加35.6g(0.282mol)硫酸二甲酯,反应20min,第二次再加35.6g(0.282mol)硫酸二甲酯,撤去冰水浴,将温度升至40~45℃,继续反应30min;最后将反应体系加热回流2h,再次加入8g(0.200mol)氢氧化钠和12mL水配成的溶液,再加热反应2h,待混合物冷却后,用盐酸酸化,将析出的三甲氧基苯甲酸沉淀抽滤并用冷水充分洗涤。可用水加活性炭进行重结晶,得白色针状晶体,产物熔点158~160℃(文献值166~167℃),收率57.4%;

第二步: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制备

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3,4,5-三甲氧基苯甲酸(2.1g,10mmol)和1,3-二氨基硫脲(1.1g,10mmol).待油浴温度稳定在~165℃,置入装有反应物的三口瓶,反应混和物熔融,在此温度下保持3h。冷至室温,50mL热水处理后干燥,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产物,收率61.5%,mp.228~230℃;

第三步:1,2,4-三唑席夫碱硫酮的制备

将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2.8g,10mmol)和取代醛(10mmol)溶于30mL无水乙醇,加入几滴冰醋酸作催化剂,加热回流,TLC跟踪,3~4h结束反应,冷却至室温,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用无水乙醇或无水乙醇/DMF重结晶,得化合物;

第四步: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制备

在100mL三口瓶中,加入糠氯酸3.20g(18.9mmol),甲醇20mL,苯肼2mL(20mmol),10%盐酸1.5mL,加热回流,TLC跟踪反应,4h后原料消失,结束反应,自然冷却,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红外干燥,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絮状发亮晶体2.3g,mp:162-164℃(文献值163~165℃),收率:50.7%;

第五步:目标化合物的制备

将化合物1,2,4-三唑席夫碱硫酮(1mmol)、碳酸钾(2.5mmol)和乙腈(40mL)置于100mL反应瓶中,在加热回流下电磁搅拌5min后,慢慢加入2-苯基-4,5-二氯哒嗪酮(1mmol),TLC追踪至原料点完全消失后停止反应,反应液倾入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粗产物通过重结晶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在上述制备方法各步骤中,如果原料的用量发生变化,则其它试剂要按比例相应变化。

本步骤适用于所有上述目标化合物1,2,4-三唑杂环修饰的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化合物4-氯-2-苯基-5-{4-[(E)-(E)-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a)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称取20g(0.106mol)没食子酸置于500mL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120mL水,通氮气保护,加32g(0.800mol)氢氧化钠和80mL水配成的溶液;然后在冰水浴下,第一次加35.6g(0.282mol)硫酸二甲酯,反应20min,第二次再加35.6g(0.282mol)硫酸二甲酯,撤去冰水浴,将温度升至40~45℃,继续反应30min;最后将反应体系加热回流2h,再次加入8g(0.200mol)氢氧化钠和12mL水配成的溶液,再加热反应2h,待混合物冷却后,用盐酸酸化,将析出的三甲氧基苯甲酸沉淀抽滤并用冷水充分洗涤。可用水加活性炭进行重结晶,得白色针状晶体,产物熔点158~160℃,收率57.4%;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3,4,5-三甲氧基苯甲酸(2.1g,10mmol)和1,3-二氨基硫脲(1.1g,10mmol).待油浴温度稳定在~165℃,置入装有反应物的三口瓶,反应混和物熔融,在此温度下保持3h。冷至室温,50mL热水处理后干燥,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产物,收率61.5%,mp.228~230℃;

(3)(E)-3-苯乙烯次甲亚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酮的合成:

将化合物1,2,4-三唑席夫碱硫酮(2.8g,10mmol)和肉桂醛(1.32g,10mmol)溶于30mL无水乙醇,并加入5滴冰醋酸,加热,回流3h,冷却至室温,抽滤,固体用无水乙醇或无水乙醇/DMF重结晶,得黄色晶体,收率67.1%,mp:176~180℃;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在100mL三口瓶中,加入糠氯酸3.20g(18.9mmol),甲醇20mL,苯肼2mL(20mmol),10%盐酸1.5mL,加热回流,TLC跟踪反应,4h后原料消失,结束反应,自然冷却,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红外干燥,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絮状发亮晶体2.3g,mp:162~164℃,收率:50.7%;

(5)4-氯-2-苯基-5-{4-[(E)-(E)-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将化合物(E)-3-苯乙烯次甲亚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酮(0.396g,1mmol)、碳酸钾(2.5mmol)和乙腈(40mL)置于100mL反应瓶中,在加热回流下电磁搅拌5min后,慢慢加入2-苯基-4,5-二氯哒嗪酮(0.24g,1mmol),继续反应3h停止反应,反应液倾入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粗产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白色晶体,收率80%,mp:180~181℃.

实施例二、化合物4-氯-2-苯基-5-{[4-(E)-(2-氯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b)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2-氯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3-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邻氯苯甲醛(1.40g,10mmol),反应时间为3.5h,收率63.8%,mp:194~197℃.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2-氯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2-氯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3-三唑-3(4H)-硫酮(0.40g,1mmol),收率80%,mp:179~180℃.

实施例三、化合物4-氯-2-苯基-5-{[4-(E)-(3,4,5-三甲氧基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c)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3,4,5-三甲氧基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3-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1.96g,10mmol),反应时间为2.5h,收率70.3%,mp:228~230℃.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3,4,5-三甲氧基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3,4,5-三甲氧基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3-三唑-3(4H)-硫酮(0.46g,1mmol),收率80%,mp:159~160℃.

实施例四、化合物4-氯-2-苯基-5-{[4-(E)-(4-氯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d)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4-氯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4-氯苯甲醛(1.40g,10mmol),反应时间为2.5h,收率63.8%,mp:194~197℃.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4-氯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4-氯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0.40g,1mmol),收率80%,mp:201~202℃.

实施例五、化合物4-氯-2-苯基-5-{[4-(E)-(E)-(2-氟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e)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2-氟苯乙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2-氟肉桂醛(1.50g,10mmol),反应时间为3.5h,收率71.4%,mp:243~244℃;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E)-(2-氟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2-氟苯乙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0.42g,1mmol),收率80%,mp:101~102℃.

实施例六、化合物4-氯-2-苯基-5-{[4-(E)-(E)-(4-氟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f)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4-氟苯乙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3-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五(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4-氟肉桂醛(1.50g,10mmol),反应时间为1.5h,收率72.5%,mp:199~201℃.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E)-(4-氟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五(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4-氟苯乙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0.42g,1mmol),反应时间为1.5h,收率80%,mp:145~147℃.

实施例七、化合物4-氯-2-苯基-5-{[4-(E)-(E)-(4-三氟甲基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g)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4-三氟甲基苯乙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4-三氟甲基苯甲醛(1.74g,10mmol),反应时间为3.5h,收率66.7%,mp:192~193℃.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E)-(4-三氟甲基苯乙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4-三氟甲基苯乙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0.46g,1mmol),反应时间为4.5h,收率80%,mp:93~95℃.

实施例八、化合物4-氯-2-苯基-5-{[4-(E)-(4-二甲氨基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h)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4-二甲胺基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3-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4-二甲胺基苯甲醛(1.49g,10mmol),反应时间为3.5h,收率70.3%,mp:228~230℃.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4-二甲氨基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4-二甲胺基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0.41g,1mmol),反应时间为1.0h,收率80%,mp:191~192℃.

实施例九、化合物4-氯-2-苯基-5-{[4-(E)-(3-氟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化合物编号为i)的合成

(1)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E)-4-(3-氟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3)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3-氟苯甲醛(1.24g,10mmol),反应时间3.0h,收率68.2%,mp:213~214℃.

(4)4,5-二氯-2-苯基-哒嗪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4)方法和条件合成。

(5)4-氯-2-苯基-5-{[4-(E)-(3-氟苯次甲基胺)]-5-(3,4,5-三甲氧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醚}哒嗪-3(2H)-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5)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E)-4-(3-氟苯次甲亚胺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2H-1,2,4-三唑-3(4H)-硫酮(0.38g,1mmol),反应时间为1.0h,收率80%,mp:192~193℃.

部分合成的1,2,4-三唑席夫碱哒嗪酮类衍生物核磁共振氢谱(1HNMR)数据如表1所示,物化性质与元素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红外光谱(IR)数据如表3所示,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数据如表4所示。

表1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数据

表2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元素分析

表3化合物的IR数据

表4化合物的  13CNMR数据

实施例十、化合物a对黄瓜花叶病毒(CMV)病的抑制活性试验试验方法

(1)试验方法

以长势一致的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做枯斑寄主,用毛笔将病毒人工摩擦接种于撒有金刚砂的适龄叶片上,0.5h后用清水将叶片清洗干净,光照培养1.5h。准确称取适量供试化合物于称量瓶中,加入溶剂DMF30μL使其充分溶解,若不溶加至50μL,用含1%Tween20的二次蒸馏水配成500mg/L的化合物溶液。另取125μL2%宁南霉素水剂,加入溶剂DMF30μL,含1%Tween20的二次蒸馏水5mL,配成500mg/L的宁南霉素溶液。分别涂施500mg/L供试化合物和宁南霉素在左半叶,右半叶以溶媒为对照。每药剂处理3株,每株6片叶。随后在光照培养箱中保湿培养,控制温度28±1℃,光照10000Lux,6~7d后观察并记录产生枯斑的数目。枯斑抑制率计算公式:

X%=(CK-T)/CK×100%

X:相对抑制率(%),CK:对照组(右半叶)枯斑数(个)

T:化合物处理组(左半叶)枯斑数(个)

(2)试验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在药剂浓度为500μg/mL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黄瓜花叶病毒(CMV)活体治疗活性测定,结果见表5.经测试,化合物d、f、g、h在浓度为500μg/mL对CMV侵染的活体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5.8%、46.7%、45.1%、48.2%,表现出一定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表5化合物对CMV的治疗效果(%)

Table 5Curative ffect of compounds 5 against CMV in vivo (%)

本发明实施例辅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实施例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