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磨刷轮组、磨刷装置及磨刷系统

磨刷轮组、磨刷装置及磨刷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刷轮组,其包括:鞍座;安装座;至少一个导引轴承,其具有轴孔,导引轴承固定于所述鞍座;至少一导引轴承,其具有轴孔,所述导引轴承固定于所述鞍座;至少一导引轴,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收容部及第二端部,所述收容部套设于所述轴孔,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从轴孔露出,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安装有止挡件,用于防止导引轴从轴孔滑出;磨刷件,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用于对待磨刷的元件进行磨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磨刷装置和一种磨刷系统。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4B27/033 授权公告日:20120926 终止日期:20151202 申请日:200812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9-26

    授权

    授权

  • 2012-02-2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4B27/033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8120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0-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4B27/033 申请日:2008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6-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磨刷轮组、磨刷装置及一种磨刷系统。

背景技术

多层印刷电路板是由多于两层的导电线路与绝缘材料交替粘结在一起且层间导电线路按设计要求进行互连的印刷电路板。多层印刷电路板因具有装配密度高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参见文献Takahashi,A.Ooki,N.Nagai,A.Akahoshi,H.Mukoh,A.Wajima,M.Res.Lab.,High density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HITAC M-880,IEEE Trans.on Components,Packaging,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1992,15(4):418-425。

多层电路板通常通过压合单面板、双面板、覆盖层及胶层形成。然而,在压合过程中,通常一次压合多个电路板产品,为保证相邻电路板产品不相互粘连,并使得压合后的电路板产品平整,在电路板产品之间和与压合机接触的表面设置了钢板。压合后,钢板需要从电路板产品之间取下。在多次的压合过程中,钢板表面会留下残胶等脏污,也会由于压合过程造成钢板表面留下刮痕、凹陷及弯曲等。因此,需要对压合过程中使用的钢板进行磨刷处理。

目前,对上述钢板的磨刷通常是作业人员采用砂轮完成。在磨刷过程中,有大量的磨刷粉尘飘散,对生产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为满足生产的效率,磨刷的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劳动强度增大,造成工作人员的身心疲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磨刷装置,能够实现钢板的自动磨刷,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为例说明一种磨刷轮组、磨刷装置及一种磨刷系统。

一种磨刷轮组,其包括:鞍座;安装座;至少一个导引轴承,其具有轴孔,导引轴承固定于所述鞍座;至少一导引轴承,其具有轴孔,所述导引轴承固定于所述鞍座;至少一导引轴,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收容部及第二端部,所述收容部套设于所述轴孔,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从轴孔露出,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安装有止挡件,用于防止导引轴从轴孔滑出;磨刷件,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用于对待磨刷的元件进行磨刷。

一种磨刷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磨刷轮组;一个基座,其具有第一滑轨,所述磨刷轮组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一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磨刷轮组沿第一滑轨往复运动。

一种磨刷系统,其包括:机架,其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架体和第二安装架体;传送装置,其包括驱动装置和多根传送滚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多个传送滚轮滚动,多个传送滚轮间隔设置于第一安装架体和第二安装架体之间,用于滚动传送待磨刷元件;所述的磨刷装置,所述基座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体,另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体,所述磨刷轮组与多根传动滚轮相对,以使磨刷轮组对传送至磨刷轮组与传送滚轮之间的待磨刷元件进行磨刷。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磨刷轮组、磨刷装置及磨刷系统进行钢板磨刷,可以实现钢板的自动磨刷,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磨刷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于图1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磨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磨刷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磨刷系统磨刷钢板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磨刷轮组、磨刷装置及磨刷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磨刷轮组100,其包括鞍座110、导引轴承120、导引轴130、安装座140、磨刷件150及弹性元件160。

鞍座110具有底板111、与底板111相对的顶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及与第二侧板114相对的第三侧板115。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5均连接于底板111和顶板112之间,第一侧板113连接于第二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5之间,且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5垂直于底板111。从而,底板111、顶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及第三侧板115围合成为一个收容空间117。在底板111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16。

导引轴承120和导引轴130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导引轴承120和导引轴130的个数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仅需导引轴承120的数量与导引轴120的数量相对应即可。本实施例中,磨刷轮组100包括两个导引轴承120和两个导引轴130。

导引轴承120包括相互连接的轴承部分121和固定板122。固定板122为圆环形板体,环绕通孔116设置于底板111远离顶板112的一侧。传送部分121自固定板122通过通孔116向靠近顶板112的方向延伸,即向收容空间117内延伸并收容于收容空间117内。每个导引轴承120均具有贯穿导引轴承120的轴孔123,轴孔1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底板111。本实施例中,导引轴承120为直线轴承,在轴孔123的孔壁设置有多个与轴孔123延伸方向相同的凹槽124,每个凹槽124内嵌设有多个与凹槽124相配合的滚珠125。

每个导引轴130为圆柱形,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1301、收容部1302及第二端部1303。而收容部1302套设于导引轴承120的轴孔123,并与多个凹槽124内的滚珠125配合接触。第一端部1301和第二端部1303则均露出于轴孔123。第一端部1301固定于安装座140,第二端部1303具有外螺纹,其收容于收容空间117。由于导引轴130与滚珠125配合接触,所以导引轴130可通过多个滚珠125的滚动而沿着轴孔123的延伸方向上下直线运动。

本实施例中,磨刷轮组100设置有两个导引轴承120和两个导引轴130,为了使得两个导引轴130在导引轴承120中运动一致,从且增强运动时作动力量,在两个导引轴130的第二端部1303,设置了一个连接板134和两个止挡件135。连接板134设置有两个与导引轴130横截面形状相配合的固定孔136,两个导引轴130的第二端部1303分别穿过两个固定孔136,并分别以两个止挡件135固定安装。止挡件135可为螺母,螺合于第二端部1303上,从而可将两个导引轴130安装于连接板134和两个导引轴承120,并可避免导引轴130从导引轴承120中滑出。

安装座140具有顶壁141及均连接于顶壁141并与顶壁141垂直的四个侧壁142。两个导引轴130的第一端部1301固定于顶壁141。顶壁141与四个侧壁142围成一个收容腔143。在每个侧壁142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44,用于安装磨刷件150。优选地,第一安装孔144设有内螺纹。

本实施例中,磨刷件150为气动砂轮,其包括相互固定的安装部151和磨刷部152。安装部151收容于收容腔143,四个固定件154分别穿过四个侧壁142的第一安装孔144,并抵压固定安装部151,从而将磨刷件150固定于安装座140。磨刷部152自安装部152向远离鞍座110的方向延伸,用于对待磨刷的产品进行磨刷。

为了调整磨刷部152在磨刷时与被磨刷产品的接触的力量,从而控制磨刷的品质,在鞍座110和安装座140之间设置了弹性元件160,弹性元件160可以为弹片、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的元件,其弹性形变的方向平行于导引轴130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60为弹簧,其数量为2个。为了防止弹性元件160在发生形变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倾斜,两个弹簧分别套设于两个导引轴130露出于导引轴承120和安装座140之间的第一端部1301上,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导引轴承120的固定板122和安装座140的顶壁141。

磨刷轮组100进行磨刷时,若磨刷部152与待磨刷钢板之间的距离过近,将导致磨刷部152与磨刷钢板之间具有较大压力,从而可能使得弹性元件160产生压缩变形,将使得导引轴130通过导引轴承120向远离磨刷轮150的一侧滑动,同时使得安装座140和鞍座110的间距变小,使得磨刷轮150与待磨刷的钢板之间的距离变大,压力变小。因此,可以通过弹性元件160调节磨刷部152与待磨刷的钢板之间的距离和接触的作用力,控制磨刷的品质。

请参阅图3,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磨刷装置200,其包括基座210、安装板220、第一驱动装置230、第二驱动装置240和两个磨刷轮组250。每个磨刷轮组250的结构均与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磨刷轮组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磨刷轮组250的鞍座251的第一侧板2513上均设置有第二滑槽2515,第二滑槽251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弹性元件160的弹性变形方向。

基座210呈长条状,其具有第一表面211、与第一表面211相对的第二表面212及连接于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之间的侧面213。在侧面213上,设置有沿基座2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214。本实施例中,在侧面213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轨214,每一第一滑轨214均凸出于侧面213。在第二表面212的两端,设置有安装部215,用于将基座210固定于工作台。

安装板220呈板状,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221和第二安装面222。第一安装面221和第二安装面222均平行于侧面213。第一安装面221与侧面213相对。在第一安装面221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214相配合的第一滑槽223。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223。每一第一滑轨214均收容于一第一滑槽223内并可以相对滑动。在第二安装面222上,设置有两个垂直于第一滑槽223的第二滑轨224,两个第二滑轨224相距一段距离。优选地,两个第二滑轨224设置于安装板220第二安装面222的两端。

固定板260用于连接两个磨刷轮组250,两个磨刷轮组250的鞍座251的顶板2514固定于固定板260的两端。在每个磨刷轮组250的鞍座251的第一侧板251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滑槽2515,两个第二滑槽2515相互平行,每一第二滑轨224收容于一个第二滑槽2515内,并可以沿着第二滑槽2515滑动。当然,也可以在固定板260设置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224对应的第二滑槽2515。

第一驱动装置230安装于基座210的第一表面211。第一驱动装置230包括驱动器231、驱动轴232、安装件233、从动轴234、传送件235和连接件236。驱动器231可以为本技术领域常用的侍服马达。驱动轴232沿垂直于安装面220的方向设置,驱动轴232连接于驱动器231,并在驱动器231的驱动下,产生转动。从动轴234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件233,安装件233固定于基座201的第一表面211。从动轴234平行于驱动轴232设置,并与驱动轴232相距一段距离。传动件235呈环状,套设于驱动轴232和从动轴234上,传动件235可以为传动链条或皮带等。为了达到更好的传动效果,可以在驱动轴232和从动轴234的表面设置有齿形结构,而将传动件235与驱动轴232和从动轴234接触的表面也设置有对应的齿形结构。连接件236固定于传动件235,并连接于安装板220的第一表面221。传动件235在驱动轴232的驱动下,可带动连接件236在驱动轴232和从动轴234之间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从而可使连接于连接件236的安装板220也随着连接件236沿第一滑轨214往复滑动。

第二驱动装置240用于驱动磨刷轮组250沿第二滑轨224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二驱动装置240可以与第一驱动装置230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240为气缸,其包括缸体241和连接于缸体241的驱动杆242。缸体241与空气压缩机等动力提供装置相连,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到气缸的缸体241内,从而驱动驱动杆242运动。缸体241固定于安装板220的第二安装面222,缸体241沿着平行于第二滑轨224的方向延伸,驱动杆242也沿着平行于第二滑轨224的方向延伸。驱动杆242垂直固定于固定板260,优选地,驱动杆242固定于固定板260的中心位置。当缸体241驱动驱动杆242运动时,可带动与驱动杆242相固定的固定板260一起产生运动,从而带动固定于固定板260的磨刷轮组250沿第二滑轨224运动。

当所述磨刷装置200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230可以驱动安装板220及安装于安装板220的第二驱动装置240和两个磨刷轮组250一起沿着第一滑轨214运动,第二驱动装置240可驱动两个磨刷轮组250沿着第二滑轨224产生移动,从而第一驱动装置230和第二驱动装置240可以控制磨刷轮组250的磨刷位置,进而控制磨刷轮组250对待磨刷产品的磨刷情况。

当然,除如本实施例所示外,磨刷装置20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磨刷轮组250,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磨刷轮组250。

请参阅图4,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磨刷系统300包括机架310、传动装置320及磨刷装置330。其中,磨刷装置330与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磨刷装置200结构相同。

机架310包括第一安装架体311、第二安装架体312、四个支撑杆313及四个连接杆314。第一安装架体311大致呈U形,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3111和第二侧面3112,第二安装架体312也大致呈U形,其具有第三侧面3121,第一侧面3111和第三侧面3121相对设置。第一安装架体311和第二安装架体31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安装架体311和第二安装架体312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待磨刷的元件例如钢板的宽度。

支撑杆313用于支撑第一安装架体311和第二安装架体312。本实施例中,两根支撑杆313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体311的两端且与第一安装架体311垂直,另外两根支撑杆313分别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体312且与第二安装架体312垂直。

连接杆314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支撑杆313,使得机架100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四根连接杆314顺次连接于四根支撑杆313之间,四根连接杆314围成一个闭合的四边形。

为了使得工作过程中机架310位置固定,可以将机架310通过四个安装片315固定于工作台或地面。

传送装置320包括驱动装置321、多根传送滚轮322和传动带323。驱动装置321用于驱动传动滚轮322转动,从而带动放置于滚轮322上的钢板运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21为伺服马达,驱动装置321包括驱动轮3212。驱动装置321可以带动驱动轮3212旋转,并且驱动轮3212的旋转速度和方向可以通过驱动装置321控制。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21安装于机架100的一根支撑杆313和第一安装架体311相交处。

多根传送滚轮322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体311和第二安装架体312之间。多个传送滚轮322相互间隔并相互平行。每一传送滚轮322包括相互连接的传送部3221和转动部3222。传送部3221位于第一安装架体311的第一侧面3111和第二安装架体312的第三侧面3121之间,转动部3222设置于第一安装架体311的第二侧面3112一侧。传动部3222用于驱动传送部3221转动,传送部3221用带动放置在其上面的待磨刷的钢板产生移动。

传动带323呈环状,套设于传动齿轮3212和多个转动部3222上。当驱动轮3212转动时,通过传动带323,带动多个转动部3222转动,从而带动多根传送滚轮322转动,并且,多根传送滚轮322的转动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磨刷系统300还包括多根支撑滚轮340,每个支撑滚轮340设置于相邻的两根传送滚轮322之间,在钢板的传送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以使得钢板传送过程中更加平稳。

磨刷装置330的基座331的两端的安装部3315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体311和第二安装架体312上,使得基座331基本平行于传送滚轮322,使得磨刷装置330的磨刷轮组335与传送滚轮322相对。

请参阅图5,磨刷系统300磨刷钢板400时,驱动装置320驱动传动滚轮322转动,钢板400在传送滚轮322及支撑滚轮340上移动。当移动至基座331与传送滚轮322之间时,第二驱动装置334驱动磨刷轮组335沿第二滑轨338下滑直至与钢板400表面接触,第一驱动装置333驱动安装板332及磨刷轮组335沿第一滑轨336往复滑动,即在第一安装架体311与第二安装架体312之间移动,从而对钢板400进行磨刷。

当然,也可以将两个磨刷系统300与一个翻板装置相配合,组成双面磨刷系统。即两个磨刷系统之间设置一个翻板装置,钢板在一个磨刷系统完成一个表面的磨刷后,经过翻板装置进行翻面,在另一磨刷系统进行另一表面的磨刷,从而完成钢板的双面磨刷,而不需要人工进行翻面。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磨刷装置进行钢板磨刷,可以实现钢板的自动磨刷,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