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

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中继站进行资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根据管理信息构建中继站帧。本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中由于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两个区域连接起来,将用于接收数据的两个区域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9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01235.1

  • 发明设计人 梁文亮;卢磊;王轶;

    申请日2009-01-14

  • 分类号H04B7/26;H04W72/04;

  • 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芳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05: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09

    授权

    授权

  • 2010-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7/26 申请日:2009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7-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接入微波互操作性(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简称:WiMAX)是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技术。IEEE 802.16的空中接口由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组成。MAC层又分成了三个子层,分别是特定业务汇聚子层(Service-specificConvergence Sublayer;简称:Service-specific CS)、MAC公共部分子层(MAC Common Part Sublayer;简称:MAC CPS)和安全子层(SecuritySublayer;简称:SS)。图1为现有WiMAX空口接口逻辑结构示意图,图中“BS”表示基站,“RS”表示中继站,“MS”表示移动台。

802.16物理层协议主要解决与工作频率、带宽、数据传输率、调制方式、纠错技术以及收发信机同步有关的问题。802.16在物理层使用10-66GHz和2-11GHz的频率范围,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两种双工模式。根据频段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物理层技术与之相对应:单载波(SC)、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以下简称:OFDM)(256点)和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OFDMA)。其中,10~66GHz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主要采用单载波调制技术,对于2~11GHz频段的系统,主要采用OFDM和OFDMA技术。由于OFDM和OFDMA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抵抗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弱和窄带干扰上的能力,所以OFDM和OFDMA是WiMAX物理层的核心技术。但是,IEEE802.16e和IEEE 802.16d中的OFDMA有所不同:在802.16d中,规定了OFDMA是2048点,是固定的。802.16e中,OFDMA是可分级,支持2048点、1024点、512点和128点,这样可以适应不同地理区域从20MHz到1.25MHz的信道带宽差异,这样使移动性成为了可能。当802.16e物理层采用256点OFDM或2048点OFDMA时,IEEE802.16e向后兼容802.16d的物理层。

同时,为了保证高速数据的传输质量,IEEE 802.16协议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提供了二相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BPSK),正交移相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QPSK)和4/16/64/256正交调幅(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QAM)等调制方式,使收发信机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和用户业务需求来动态选择调制方式,实现了速率和效率的有效结合。802.16物理层还具备以下一些特点:灵活的信道宽度,“Reed-Solomon”码与卷积级联码的前向纠错,自适应天线系统(AAS)可以改善通信距离,提高系统容量,动态频率选择(DFS)可以帮助减小干扰,空时编码(STC)可以通过空间分集提高在衰落环境下的性能。

现有802.16j中透明模式下透明中继站(relay)帧结构有如下特点:透明模式下RS不发送属于自身的“preamble”信号、DL_MAP、UL_MAP等管理消息,且只能存在于集中式调度的场景下;在相应同步信号以及管理消息的处理上,RS对BS的“preamble”信号、DL_MAP、UL_MAP管理消息采取透传得方式去处理,因此RS下的MS直接解析来自BS的同步信号以及管理消息;在相应的调度方式上,BS通过“RS access map”和“RS relay map”去告知RS需要如何调度收到来自BS以及MS的资源;在具体的帧结构设计上,RS在“DL Access Zone”上接收来自BS的数据,并在“Optional Transparent Zone”上向下转发,同时在“UL Access Zone”上接收来自下级站的数据,在“UL Relay Zone”上向上级站转发;在具体的帧结构设计上,RS与BS在频率或者时间上分开,以避免相应的干扰。

现有802.16j中非透明模式下relay帧结构有如下特点:只定义了2跳场景下的帧结构;该帧结构为非透明模式下relay帧结构,即RS可以用不同的频率去与BS以及MS进行通信;非透明模式下的RS具有自己的“preamble”同步信号、DL-MAP、UL-MAP、下行信道描述符(DCD)、上行信道描述符(UCD)等管理消息;BS下的RS和MS在入网的时候都会去同步BS的“Preamble”信号,并获取相应信息;BS下的RS和MS在与BS同步以后将会去解析BS的DL-MAP、UL-MAP以及DCD消息得知相应的资源分配情况以及相应的参数;此时RS以及MS将会知道BS的帧长,DL子帧长,上行子帧长,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中的“Access Zone”、“Relay Zone”的长度,以及TTG、RTG等参数的值;此后BS下的MS将仍然通过接收BS的“preamble”信号去获得与BS的同步,而BS下的RS将会在每几帧中去同步一次BS的“R-amble”信号以获得与BS的同步。通过获得中继链路信道描述符(RCD)消息去感知BS的实时参数变化;RS在之后的能力协商中将会告知其R-TTG以及R-RTG的值给BS;RS在初始化入网结束后,将会与BS同时产生“Preamble”同步信号,BS将会在“Preamble”序列中为RS选择一个,然后将序列号告知RS;RS根据从BS处获得的参数以及自身的资源调度能力,确定相应的各个Zone的大小,使得各个Zone的转换时间与BS相对应;RS下的MS根据接收RS的“Preamble”信号去同步RS,通过接收RS的DL-MAP、UL-MAP等管理消息去确定资源分配情况。

现有802.16m中的relay帧结构有如下特点:支持多跳场景,相应帧结构按奇偶跳定义;支持透明、非透明模式下的帧结构;RS的每个“DLTransmit Zone”和“UL Receive Zone”又被分成两块,分别用于与RS下的“Subordinate RS”以及MS进行通信。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802.16j所拟定的帧结构中,BS为了使得其下的RS以及MS与其保持同步,需要发送两组同步信号“Preamble”和“R-amble”。其中BS下的MS通过定时获得“Preamble”信号与BS保持同步,而BS下的RS通过定时获得“R-amble”信号与BS保持同步。BS下发的用于指示MS和RS保持同步的两组同步信号占用了较多的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还有,802.16j所定义的帧结构中,BS为了对其下的RS和MS进行资源上的分配,需要发送两组广播消息,造成资源的浪费。

再有,802.16j和802.16m所拟定的帧结构中,RS都存在一个TTG时间间隔,TTG时间间隔表示的是BS/RS用于从发送状态到接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但由于RS在TTG时间间隔的前后并不存在发送向接收的转换过程,因此该种结构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外,802.16j和802.16m所拟定的帧结构中,当BS在某一帧中对与RS以及MS的资源分配情况相关的“DL Access Zone”以及“DL RelayZone”或者“UL Access Zone”以及“UL Relay Zone”的大小进行改变后,RS需要通过大小等于“UL Subframe”长度的一段时间去进行相应的调整,重新对其下的MS进行资源分配,造成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上的降低。

综上所述,现有802.16协议中所拟定的帧结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协议所拟定的帧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等缺陷,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中继站进行资源分配的管理信息;

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构建所述中继站帧,所述中继站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移动台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动台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包括:

向中继站发送用于标识中继站帧相对于所述基站帧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站构建中继站帧的管理信息,所述中继站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移动台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基站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动台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站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中继站进行资源分配的管理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构建所述中继站帧,所述中继站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移动台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动台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站发送用于标识中继站帧相对于所述基站帧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站构建中继站帧的管理信息,所述中继站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移动台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基站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动台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向中继站发送用于标识中继站帧相对于所述基站帧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站构建中继站帧的管理信息;

中继站,用于接收所述管理信息,并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构建所述中继站帧,所述中继站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移动台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动台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本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及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及网络系统中由于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两个区域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两个区域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WiMAX空口接口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BS帧和RS帧的帧结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RS基于RS帧进行网络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RS进行网络编码时BS帧和RS帧的帧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relay系统中超帧结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7为relay系统中超帧结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BS帧和RS帧的帧结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BS帧和RS帧进行网络编码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继站设备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继站设备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基站设备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网络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网络中的BS和RS各自维护一个帧用于数据接收和发送的资源分配,并且均按照该帧的帧结构中对应的时间做相应的操作,例如RS根据RS帧的帧结构获知某一段时间是用于向BS发送数据,则在到达该时间时,则执行向BS发送数据的操作等等。鉴于现有技术中由于帧结构构建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差等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帧结构的创建方法,在不影响relay系统其他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对基于OFDMA物理层的TDD下的帧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以及提高系统资源分配灵活性。在relay系统中,存在透明和非透明两种模式,以下将以非透明模式下分布式调度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帧结构的构建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100,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中继站进行资源分配的管理信息;

RS接收BS发送的管理信息,进行RS帧的构建以实现RS的资源分配。为了提高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效率,BS帧和RS帧存在一定的偏移,即RS帧的起始时间要落后于BS帧的起始时间,该段偏移时间可以是BS预先告知RS的,RS根据接收到的BS发送的、用于标识中继站帧相对于基站帧的偏移量信息确定该偏移时间即确定RS帧的起始时间。BS下发偏移量信息可以是通过中继站配置命令消息下发,在该中继站配置命令消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标识中继站帧相对于基站帧的偏移量信息。该偏移时间内,RS正好处于上一个RS帧中用于接收BS发送数据的区域,因此RS可以在上一RS帧结束之前,提前获知资源分配的广播消息即时进行资源分配调整,同时可以与BS进行同步。RS在该偏移时间内接收BS发送的管理信息,RS可以根据管理信息对RS自身的资源作分配调整。

步骤101,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构建所述中继站帧。

RS在接收到BS发送的管理信息后,将重新进行资源分配,即对RS帧的帧结构进行调整,图3为本发明BS帧和RS帧的帧结构实施例一示意图,如图3所示,R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DL Subframe)和接收子讯框(UL Subframe),RS将“DL Subframe”划分成第一发送区域(DL AccessZone)和第二发送区域(UL Relay Zone),其中“DL Access 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发送数据,“UL Relay Zone”用于RS向BS发送数据,并且“DL Access Zone”与“UL Relay Zone”相互连接;RS将“ULSubframe”划分成第一接收区域(UL Access Zone)和第二接收区域(DLRelay Zone),其中“UL Access Zone”用于接收MS发送数据,“DL RelayZone”用于接收BS的数据,并且“UL Access Zone”与“DL Relay Zone”相互连接。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RS帧中,由于“DL Access Zone”与“UL RelayZone”相互连接,“UL Access Zone”与“DL Relay Zone”相互连接,因此RS帧中仅包括一个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TTG),以及一个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RTG),避免了现有RS帧中不必要的切换造成一个RS帧中存在多个TTG和RTG,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构建方法中通过RS帧相对BS帧的偏移,使得RS中继BS传给MS的数据时所产生的时延大为减少;由于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D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UL Access Zone”和“DL Relay Zone”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BS可以充分利用RS帧相对于BS帧的这段偏移灵活地分配下行链路上的资源。当BS发送给RS的数据较少时,可以在用于资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时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会将分配给RS资源之后的剩余资源分配给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 Access Zone”的限制。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RS建立RS帧之前还将包括与BS进行同步、网络编码协商等操作,以下将以图3的场景为例,对RS初始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如下:

当RS初始化入网时,BS可以在BS帧的头部(虚线框部分)发送用于指示RS进行同步的“preamble”信号,RS在偏移时间内接收来自BS的“preamble”信号,以获得和BS的同步。

随后,RS会接收到来自BS的管理信息,该管理信息包括下行管理信息(DL-MAP)和上行管理信息(UL-MAP),以获得相关的资源分配情况,该上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发送区域和第二发送区域的配置信息,该下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接收区域和第二接收区域的配置信息以及中继链路特殊管理消息IE即“R-link specific IE”信息,所述的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DL-Subframe”、“UL-Subframe”、“DL Access Zone”、“DL RelayZone”、“U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的长度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比现有的协议,是将R-MAP消息与DL-MAP、UL-MAP消息进行了合并。BS所发送的R-MAP消息主要是为了通知RS其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况,主要涉及了“DL-MAP IE”、“UL-MAP IE”以及“R-link specific IE”中的相关信息的变化情况;而R-MAP消息中的“DL-MAP IE”、“UL-MAP IE”和DL-MAP、UL-MAP消息中的IE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DL-MAP和UL-MAP消息来传达。因此在消息合并后,只需要在DL-MAP消息中包含RS需要接收的“R-link specific IE”所涉及的信息即可,而不需要对UL-MAP消息进行修改。修改后的DL-MAP消息格式表1所示。这里“R-Link specificIE”所需要包含的IE与R-map中“R-Link specific IE”所包含的IE的一致。

表1

  DL-MAP_Message_Format{  Management Mes sage Type=2  8bits  PHY Synchronization  variable  DCD Count  8bit  Base Station ID  48bits  Begin PHY-specificsection{  If(WirelessMAN-OFDMA){  No.OFDMA symbols  8bits  for(i==1;i<=n;i++){     DL-MAP_IE()  variable  }  }  For(;DIUC==13&&mapdata remains&&Relay zoneindicator==1;){  R-Link specific IE  variable  }  If!(byte boundary){

  DL-MAP_Message_Format{  Padding Nibble }  }

随后,RS会接收到来自BS的DCD、UCD和RCD消息以获得相关的参数信息。本实施例方法中相比现有的协议,BS是将RCD消息放入BS帧的头部第一个区域中与DCD、UCD消息同时发送。RS可以在偏移时间内接收DCD、UCD和RCD消息。之后RS将会进行测距过程,在测距过程完成后,RS会进行基本能力的协商。

在能力协商过程中,RS通过能力协商消息即SBC消息告知BS其是否具有网络编码的能力和/或帧结构偏移能力,该SBC消息中包括用于标识RS网络编码能力和/或帧结构偏移能力的属性信息。例如可以在SBC-REQ的TLV中的“Extended Capability”属性中加入“Network Coding Capability”一项,具体详见表2。

表2

  Name  Type  Length  Value  Scope  Extended  Capability  184  1  Bit 0:This bit describes  the capability to support  ARQ Map Last Bit concept  and the  optimized Sequence  Block as defined in Table  169.The feature is enabled  only in case both MS and  BS support it.  Bits 1:This bit  describes the capability to  support Network Coding.  Bits2-7:Reserved,set  to zero.  SBC-REQ  SBC-RSP

之后RS将进行注册过程。在注册过程中,BS会发送中继站配置命令消息即“RS_Config_CMD”消息给RS,“RS_Config_CMD”消息中将包含RS帧起始时间相对BS帧起始时间的偏移量信息,RS通过该值进而确定RS帧的开始时间,本方法实施例中“RS_Config_CMD”消息格式如表3所示。

表3

  RS_Config-CMD_Message_Format{  Management Message Type=74  8bits  Transaction ID  16bits  Frame Number Action  8bit  No symbols.RS Frame Offset  5bit  RS帧需要的偏移量  TLV Encoded Information  variable

之后RS会继续进行初始化入网的剩余过程,直到初始化入网过程完成。RS的初始化过程完成之后,RS将会根据在初始化过程所获得相关信息去构建RS帧的帧结构,同时BS也会因RS的入网去重新分配下行以及上行的资源。具体过程如下:

由于RS的入网,BS这时会将“DL Subframe”以及“UL Subframe”进行重新划分。BS将“DL Subframe”划分成“DL Access Zone”以及“DL RelayZone”。“DL Access Zone”用于BS向接入的MS发送数据,“DL Relay Zone”用于BS向接入的RS发送数据。BS将“UL Subframe”划分成“UL Access Zone”以及“UL Relay Zone”。“UL Access Zone”用于接收MS的数据,“UL RelayZone”用于接收RS的数据。RS“将DL Subframe”划分成“DL Access Zone以及“UL Relay Zone”。“DL Access 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发送数据,“UL Relay Zone”用于RS向BS发送数据。RS将“UL Subframe”划分成“UL Access Zone”以及“DL Relay Zone”。“UL Access Zone”用于接收MS发送数据,“DL Relay Zone”用于接收BS的数据。由于RS的帧与BS的帧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偏移,BS在发送“Preamble”信号以及发送用于资源分配的广播消息例如DCD、UCD和RCD消息时,RS处于上一帧的“DL RelayZone”。因此对于RS来说,它能够提前感知相关的资源分配的变化,同时可以及时进行自身资源分配上的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构建方法中,RS根据从“RS_Config_CMD”消息中所获得的RS帧的偏移量,去控制每一帧的起始时间,使得RS的每帧滞后BS每帧“No symbols.RS Frame Offset”长时间。RS通过这段偏移时间去接收BS帧最前端的“Preamble”信号去保持与BS帧的同步。RS还可以通过这段偏移时间去接收BS每帧中的DL-MAP、UL-MAP、DCD、UCD和RCD消息,进而定时获得相应的参数以及资源分配信息。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D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UL Access Zone”和“DL Relay Zone”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BS可以充分利用RS帧相对于BS帧的这段偏移灵活地分配下行链路上的资源。当BS发送给RS的数据较少时,可以在用于资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时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会将分配给RS资源之后的剩余资源分配给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 AccessZone”的限制。

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以下简称:NC)是通信网络中信息处理和传输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其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节点对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运用网络编码能够提升网络吞吐量、均衡网络负载和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以下各实施例在对基于OFDMA物理层的TDD下的帧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的基础上,同时将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到该系统的中继过程中去,以进一步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以及提高系统资源分配灵活性。

图4为本发明RS基于RS帧进行网络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0,RS将接收到的M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获得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并将接收到的B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获得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

当BS发现MS上行链路上的某条服务流比较适合与某条下行的服务流进行网络编码时,或者BS发现某条下行链路上的服务流比较适合于某条上行链路上的服务刘进行网络编码时,则在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例如服务流建立请求即DSA-REQ或者服务流建立响应即DSA-RSP消息中通知RS以及MS,RS在RS帧相对于基站帧的偏移时间内接收BS发送的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并从中获知网络编码区域的大小信息、位置信息和用于网络编码的两个连接标识符(CID)信息。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判断依据可以是两条需要进行网络编码的服务流的调度类型,如若调度类型是主动授权服务(UGS)或者扩展的实时轮询服务(ertPS),BS则会认为这两条服务流满足网络编码的条件,并向RS发送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RS根据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获知能够被RS本身用来进行网络编码的资源块“NC_Zone”的大小,以及能够用来构造广播消息的资源块的位置,同时还会获知进行网络编码所用的两个CID的值。

表4

  Type  Length  Value  Scope  TBD  8bits  OFDMA Symbol offset  DSA-REQ  DSA-RSP  TBD  7bits  No.OFDMA Symbols  6bits  Subchannel offset  6bits  No.Subchannels  16bits  NC CID  TBD  8bits  MAP OFDMA Symbol offset  DSA-REQ  DSA-RSP

  Type  Length  Value  Scope  TBD  7bits  MAP No.OFDMA Symbols  6bits  MAP Subchannel offset  6bits  MAP No.Subchannels

无论是集中式安全还是分布式安全,RS均能正确的解析出媒体接入控制层(MAC)PDU的头部信息,因此NC过程可以在MAC层进行实施,本实施例以一组PDU为基本单位进行介绍。RS的NC具体方案如下,本实施例仅涉及RS对需要发送的NC比特流进行加密之前的过程:

RS接收MS和BS发送的数据包(以下称为PDU)后,由于MS和BS发送PDU时将应用CID进行标识,因此RS可以分别对MS和B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RS将具有同样的CID的PDU在逻辑上进行逻辑打包,构成一组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即“MS_NC_PDU”;RS将收到的BS的具有相同的CID的PDU进行逻辑打包,构成一组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即“BS_NC_PDU”。

步骤201,RS根据BS发送的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在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和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中获取对应的两组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

RS按照BS的指示,分别在“MS_NC_PDUs”和“BS_NC_PDUs”中找出两组PDU进行网络编码,例如可以进行异或运算。若找出的两个PDU长度不一致,则可以对长度较小的PDU进行末尾补位即编码前需要将长度较小的那一个PDU的末尾填“0”,以使其的长度等于较大的那个PDU。

步骤202,RS对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封装,根据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向MS和BS发送经过封装的且包括构造信息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

编码后,将新的PDU称为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即“RS_NC_PDU”。“RS_NC_PDU”需要封装一个“NC header”。“NC header”并不进行网络编码操作。“NC header”头里面需要包含“RS_NC_PDU”的构造信息NSN的值,“RS_NC_PDU”的格式具体见表5所示。

表5

  NSN  (32bits)  RS_NC_PDU

RS根据要求对接收到的PDU进行网络编码后,并构造相应的网络编码消息即“R_NC_MAP”去指示这块“NC_Zone”中的资源分配情况,并向MS和BS发送经过封装的且包括构造信息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R_NC_MAP”消息无需MAC头以及消息类型。如果RS在某一帧中因故没有需要发送给MS或者BS的数据,则RS会在网络编码的时候填充进相应的冗余信息。

然后RS根据RS到MS的链路信道情况,在“NC_Zone”中划分不同的区域子块即“burst”。“burst”的具体划分方式将会在“R_NC_MAP”消息中给出。这里每个“burst”的划分原则可以是按照调制编码方式进行划分,或可以根据MS和BS到RS具有类似的信道质量,以及在区域(zone)内上下行使用相同的“subcarrier allocation”方式划分。

图5为本发明RS进行网络编码时BS帧和RS帧的帧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RS可以在RS帧的头部区域内或其它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所指示的网络编码的区域,向MS和BS发送所述中继站构建的网络编码消息即“R_NC_MAP”消息,该“R_NC_MAP”消息包括网络编码区域即“NC_Zone”中例如按照调制编码方式划分数个区域子块的划分方式信息和各区域子块对应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的构造信息,以及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对应的两个CID信息。具体地,RS在“R_NC_MAP”里面告知MS以及BS每个“burst”中“RS_NC_PDU”的序号NSN以及CID_BS_NC_PDU、CID_MS_NC_PDU、MS_NC_PDU_SN_B、MS_NC_PDU_SN_E、BS_NC_PDU_SN_B、BS_NC_PDU_SN_E、“LEN_BS_NC_PDU”、和“LEN_MS_NC_PDU”的值。“R_NC_MAP”消息格式见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

  R_NC_MAP_Message_Format{  Relay Station ID  48bits  Begin PHY-specific section{  If(WirelessMAN-OFDMA){  for(i==1;i<=n;i++){  N的值为burst的个数     R_NC_MAP_IE()  variable  }  }  If!(byte boundary){  Padding Nibble  }    }

表7

  R_NC_MAP_IE{  DIUC  4bits  OFDMA Symbol offset  8bits  N_RS_NC_PDU  8bits  这个burst中RS_NC_PDU的个数  If((Permutation=0b11and(AMC  type is 2x3or1x6)){  Subchannel offset  8bits  No.OFDMA triple symbol  5bits  No.Subchannels  6bits  }else{  Subchannel offset  6bits  No.OFDMA Symbols  7bits  No.Subchannels  6bits  }  for(NSN==1;i<=N_RS_NC_PDU;i++){    CID_BS_NC_PDU  16bits    CID_MS_NC_PDU  16bits    MS_NC_PDU_SN_B  11bits    MS_NC_PDU_SN_E    BS_NC_PDU_SN_B  11bits    BS_NC_PDU_SN_E    LEN_BS_NC_PDU  11bits    LEN_MS_NC_PDU  11bits

  R_NC_MAP_IE{  }  If!(byte boundary){  Padding Nibble  }    }

BS或MS会在收到“NC_Zone”的数据后,会按照“R_NC_MAP”消息的指示去解析整个“NC_Zone”的数据,按照与自己保存的相对应的PDU进行异或运算,便可以解析出整块资源中所包含的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RS通过网络编码使得RS能够将原本需要放在两个区域“Zone”中发送的数据合并到一个“Zone”中去发送,从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可以传递更多的资源给MS,在不影响网络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图6为relay系统中超帧结构实施例一示意图,如图6所示,对于MRBS,每个超帧“superframe”由4个“frame”组成,每个“frame”由8个“subframe”组成,其中用于MRBS发送数据的有5个“subframe”,用于MRBS接收数据的有3个“subframe”,每个超帧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帧的最前端。对于RS,每个“superframe”由4个“frame”组成,每个“frame”由8个“subframe”组成,其中用于RS发送数据的有5个“subframe”,用于RS接收数据的有3个“subframe”,每个超帧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帧的最前端。RS的每个超帧的起始位置相对于BS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量,RS利用这个偏移量接收来自MRBS的数据。MRBS的每个“frame”中只存在一个TTG以及RTG。RS的每个“frame”中只存在一个TTG以及RTG。

RS在收到来自BS的数据后,会首先与收到的来自MS的数据进行网络编码,若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包不适合进行网络编码,则可以将网络编码后多余的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第一发送区域内进行发送即将剩余的来自BS的数据填入“DL Access Zone”中传输给MS。BS和MS在收到NC的数据后,会根据实现协商好的过程来进行解码,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网络编码流程如前所述,不再赘述。

图7为relay系统中超帧结构实施例二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上一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每个“superframe”中存在4个TTG和4个RTG时间间隔。如果每个TTG或者RTG占用一个“symbol”的时隙,那么一帧中存在8个“symbol”是无法被利用的,这样对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另一个超帧结构实施例,从图7中可以看出:

对于MRBS,每个“superframe”由2个“frame”组成,每个“frame”由16个“subframe”组成,其中用于MRBS发送数据的有10个“subframe”,用于MRBS接收数据的有6个“subframe”,每个超帧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帧的最前端。对于RS,每个“superframe”由2个“frame”组成,每个“frame”由16个“subframe”组成,其中用于RS发送数据的有10个“subframe”,用于RS接收数据的有6个“subframe”,每个超帧的公共管理消息位于超帧的最前端。RS的每个超帧的起始位置相对于BS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量,RS利用这个偏移量接收来自MRBS的数据。MRBS的每个“frame”中只存在一个TTG以及RTG。RS的每个“frame”中只存在一个TTG以及RTG。RS在收到来自BS的数据后,会首先与收到的来自MS的数据进行网络编码,若所述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的个数比所述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的个数多,则将多余的所述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在所述第一发送区域内进行发送即将剩余的来自BS的数据填入“DL Access Zone”中传输给MS。BS和MS在收到NC的数据后,会根据实现协商好的过程来进行解码,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网络编码流程如前所述,不再赘述。

以上均是relay系统中非透明模式下的实施例,图8为本发明BS帧和RS帧的帧结构实施例二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BS帧和RS帧进行网络编码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8和图9所示对于透明模式集中式调度下RS帧结构的设计方案,RS进行初始化以及进行网络编码等内容基本相同,与非透明模式的不同之处包括:

透明模式下,RS不发送属于自身的“preamble”信号、DL_MAP、UL_MAP等管理消息,且只能采用集中式调度的资源调度方法,并且RS下的MS直接接收BS发送的同步信号以及DL_MAP、UL_MAP等管理消息,在具体的RS帧结构设计上,RS在“DL Access Zone”上接收来自BS的数据,并在“OptionalTransparent Zone”上向下转发,同时在“UL Access Zone”上接收来自下级站的数据,在“UL Relay Zone”上向上级站转发;如果存在满足NC的某对服务流时,BS向RS发送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RS在RS帧的DL AccessZone内,接收BS发送的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包括网络编码区域即“NC Zone”的配置信息和用于网络编码的两个CID信息。BS会在RS的“UL Relay Zone”中指定一个“NC Zone”用于RS发送NC后的数据,具体方式参考非透明RS的实施过程;在具体的RS帧结构设计上,RS与BS在频率或者时间上分开,以避免相应的干扰。

在在集中式调度下,RS不是本身构建网络编码指示信息,而是接收BS发送的网络编码指示信息,并根据BS发送的网络编码指示信息,向MS和BS发送经过封装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BS发送的网络编码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RS在网络编码区域中例如按照调制编码方式划分数个区域子块的划分方式信息和该区域子块对应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的构造信息,以及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对应的两个CID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构建方法中,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DL AccessZone”和“UL Relay Zone”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UL Access Zone”和“DL Relay Zone”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当BS发送给RS的数据较少时,可以在用于资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时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会将分配给RS资源之后的剩余资源分配给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 AccessZone”的限制。RS还通过网络编码使得RS能够将原本需要放在两个区域“Zone”中发送的数据合并到一个“Zone”中去发送,从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可以传递更多的资源给MS,在不影响网络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向RS发送用于标识RS帧相对于BS帧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RS构建RS帧的管理信息,R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该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MS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BS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该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MS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BS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其中,偏移量信息是指示RS所构建的RS帧的起始时间要滞后于BS帧的时间,RS可以根据偏移量信息确定RS帧的开始时间。BS利用这段偏移时间,向RS发送用于指示RS构建RS帧的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包括下行管理信息(DL-MAP)和上行管理信息(UL-MAP),以获得相关的资源分配情况。该上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发送区域和第二发送区域的配置信息,该下行管理信息包括第一接收区域和第二接收区域的配置信息以及中继链路特殊管理消息IE即“R-link specific IE”信息,所述的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DL-Subframe”、“UL-Subframe”、“DL Access Zone”、“DL Relay Zone”、“U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的长度信息。RS可以根据上述信息构建如图3所示的RS帧,即R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DL Subframe)和接收子讯框(UL Subframe),RS将“DL Subframe”划分成第一发送区域(DL Access Zone)和第二发送区域(UL Relay Zone),其中“DL Access 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发送数据,“UL Relay Zone”用于RS向BS发送数据,并且“DL Access Zone”与“UL Relay Zone”相互连接;RS将“UL Subframe”划分成第一接收区域(UL Access Zone)和第二接收区域(DL Relay Zone),其中“UL Access Zone”用于接收MS发送数据,“DL Relay Zone”用于接收BS的数据,并且“UL AccessZone”与“DL Relay Zone”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构建指示方法,通过RS帧相对BS帧的偏移,使得RS中继BS传给MS的数据时所产生的时延大为减少;由于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D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UL Access Zone”和“DL Relay Zone”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

由于RS的入网,BS会将BS帧的帧结构进行重新划分,并构建出如图3所示的BS帧,B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RS发送数据的第三发送区域和用于向MS发送数据的第四发送区域,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BS发送的数据的第三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MS发送的数据的第四接收区域。

BS还可以在BS帧的头部区域内即利用偏移时间,向RS发送DCD、UCD和RCD等消息以使得RS获得相关的参数信息,BS还可以在偏移时间内向RS发送用于指示RS进行同步的同步信号即“preamble”信号。

当BS发现MS上行链路上的某条服务流比较适合与某条下行的服务流进行网络编码时,或者BS发现某条下行链路上的服务流比较适合于某条上行链路上的服务刘进行网络编码时,则向RS发送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指示RS进行网络编码,所述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包括“NC_Zone”的大小和网络编码所用的两个CID等信息。RS对BS和MS发送的PDU进行网络编码后,在同一区域内同时向BS和MS发送网络编码后的PDU,BS接收RS发送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该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为RS根据BS发送的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对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和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而获得的,所述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为所述中继站对所述移动台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而获得的,所述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为所述中继站对所述基站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而获得的;BS在接收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后,对其进行解析,按照网络编码消息即“R_NC_MAP”消息的指示去解析整个“NC_Zone”的数据,按照与自己保存的相对应的PDU进行异或运算,便可以解析出整块资源中所包含的数据。其中,在非透明模式下,“R_NC_MAP”消息是RS构建后发送给BS和MS的;在透明模式下,“R_NC_MAP”消息是BS自己构建的,并发送给RS和MS的。无论在何种模式下,“R_NC_MAP”消息均应包括网络编码区域中例如按照调制编码方式划分数个区域子块的划分方式信息和各个区域子块对应的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的构造信息,以及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对应的两个CID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BS指示RS进行网络编码,RS通过网络编码使得RS能够将原本需要放在两个区域“Zone”中发送的数据合并到一个“Zone”中去发送,从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可以传递更多的资源给MS,在不影响网络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10为本发明中继站设备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中继站设备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和构建模块12,其中第一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BS发送的用于指示RS进行资源分配的管理信息;构建模块12用于根据管理信息构建所述RS帧,该R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MS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BS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MS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BS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具体地,RS可以在处于上一个RS帧的用于接收BS发送数据的区域时,即RS帧与BS帧的偏移时间内,第一接收模块11提前获知资源分配的广播消息即时进行资源分配调整。第一接收模块11在该偏移时间内接收BS发送的管理信息,RS可以根据管理信息对RS自身的资源作分配调整。第一接收模块11在接收到BS发送的管理信息后,将重新进行资源分配,即对通过构建模块12对RS帧的帧结构进行调整,所构建的RS帧中R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DL Subframe)和接收子讯框(UL Subframe),RS将“DL Subframe”划分成第一发送区域(DL Access Zone)和第二发送区域(UL Relay Zone),其中“DL Access Zone”用于RS向接入的MS发送数据,“UL Relay Zone”用于RS向BS发送数据,并且“DL AccessZone”与“UL Relay Zone”相互连接;RS将“UL Subframe”划分成第一接收区域(UL Access Zone)和第二接收区域(DL Relay Zone),其中“UL Access Zone”用于接收MS发送数据,“DL Relay Zone”用于接收BS的数据,并且“UL Access Zone”与“DL Relay Zone”相互连接。

由于“DL Access Zone”与“UL Relay Zone”相互连接,“UL AccessZone”与“DL Relay Zone”相互连接,因此RS帧中仅包括一个TTG,以及一个RTG,避免了现有RS帧中不必要的切换造成一个RS帧中存在多个TTG和RTG,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站设备中,RS通过RS帧相对BS帧的偏移,使得RS中继BS传给MS的数据时所产生的时延大为减少;由于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D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UL Access Zone”和“DL Relay Zone”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

图11为本发明中继站设备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实施例,该中继站设备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和构建模块12,还包括用于对MS和B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的网络编码模块13。当BS发现MS上行链路上的某条服务流比较适合与某条下行的服务流进行网络编码时,或者BS发现某条下行链路上的服务流比较适合于某条上行链路上的服务刘进行网络编码时,则指示RS进行网络编码,RS通过网络编码模块13完成数据包的网络编码操作。

具体地,网络编码模块13包括第一编码子模块131、第二编码子模块132和第三编码子模块133,其中第一编码子模块131将接收到的M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获得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并将接收到的B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获得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随后,第二编码子模块132根据BS发送的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在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和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中获取对应的两组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最后,第三编码子模块133对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封装,根据所述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向MS和BS发送经过封装的且包括构造信息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站设备RS中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4,用于向MS和BS发送中继站构建的网络编码消息,该网络编码消息包括网络编码区域中例如按照调制编码方式划分数个区域子块的划分方式信息和所述区域子块对应的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的构造信息,以及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对应的两个CID信息。第一发送模块14还在网络协商过程中,向BS发送能力协商消息,该能力协商消息包括用于标识RS网络编码能力的属性信息和/或帧结构偏移能力的属性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站设备,RS可以通过偏移时间去接收BS帧最前端的同步信号去保持与BS帧的同步。RS还可以通过这段偏移时间去接收BS每帧中的DL-MAP、UL-MAP、DCD、UCD和RCD等消息,进而定时获得相应的参数以及资源分配信息。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D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UL Access Zone”和“DL RelayZone”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当BS发送给RS的数据较少时,可以在用于资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时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会将分配给RS资源之后的剩余资源分配给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 Access Zone”的限制。RS还通过网络编码使得RS能够将原本需要放在两个区域“Zone”中发送的数据合并到一个“Zone”中去发送,从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可以传递更多的资源给MS,在不影响网络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图12为本发明基站设备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基站设备BS包括第二发送模块21用于向RS发送用于标识RS帧相对于BS帧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RS构建RS帧的管理信息,BS指示RS构建的RS帧结构如下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MS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BS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MS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BS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设备中还包括构建模块22。由于RS的入网,BS也会对BS帧的帧结构进行调整,构建模块22构建的B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RS发送数据的第三发送区域和用于向MS发送数据的第四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BS发送的数据的第三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MS发送的数据的第四接收区域。

本实施例中的BS还可以在偏移时间内通过第二发送模块21向RS发送RCD消息和用于指示RS进行同步的同步信号例如“preamble”信号。当BS发现MS上行链路上的某条服务流比较适合与某条下行的服务流进行网络编码时,或者BS发现某条下行链路上的服务流比较适合于某条上行链路上的服务刘进行网络编码时,指示RS进行网络编码。RS完成网络编码后,将编码结果发送给BS,BS中的第二接收模块23用于接收RS发送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为所述中继站根据基站发送的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对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和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而获得的,所述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为RS对M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而获得的,所述基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为RS对所述基站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而获得的;BS中的解析模块24用于对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MS发送给BS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设备,BS可以充分利用RS帧相对于BS帧的这段偏移灵活地分配下行链路上的资源。当BS发送给RS的数据较少时,可以在用于资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时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会将分配给RS资源之后的剩余资源分配给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 AccessZone”的限制。

图13为本发明网络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系统包括基站1和中继站2,其中BS1用于向RS2发送用于标识RS帧相对于所述BS帧的偏移量信息和用于指示RS2构建RS帧的管理信息;RS2用于在根据所述偏移量信息确定的偏移时间内,接收所述管理信息,并根据所述管理信息构建所述RS帧,所述RS帧包括发送子讯框和接收子讯框,所述发送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向移动台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区域和用于向BS1发送数据的第二发送区域,所述接收子讯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用于接收所述移动台发送的数据的第一接收区域和用于接收BS发送的数据的第二接收区域。

RS2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移动台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获得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并将接收到的BS发送的数个数据包中具有相同CID的数据包进行逻辑打包,获得BS1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根据BS1发送的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在所述移动台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和BS1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中获取对应的两组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对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封装,根据所述网络编码资源配置指示,向所述移动台和BS1发送经过封装的且包括构造信息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BS1还用于接收RS2发送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并对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移动台发送给BS1的数据包。

该系统还包括移动台即MS3,用于接收RS2发送的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并对所述中继站网络编码逻辑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BS1发送给所述移动台的数据包。

本系统中涉及的基站和中继站可以采用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和中继站,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RS根据BS发送的偏移量信息,去控制每一帧的起始时间,使得RS的每帧滞后BS每帧一段偏移时间。RS通过这段偏移时间去接收BS帧最前端的同步信号去保持与BS帧的同步。RS还可以通过这段偏移时间去接收BS发送的广播消息,进而定时获得相应的参数以及资源分配信息。RS将用于发送数据的“DL Access Zone”和“UL Relay Zone”连接起来,将接收数据的“UL Access Zone”和“DL Relay Zone”连接起来。使得RS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减少到最少,提高资源利用率;BS可以充分利用RS帧相对于BS帧的这段偏移灵活地分配下行链路上的资源。当BS发送给RS的数据较少时,可以在用于资源分配的管理消息中及时地告知其下的MS以及RS。之后BS会将分配给RS资源之后的剩余资源分配给MS使用,打破了固定的“DL Access Zone”的限制。本系统中,BS指示RS进行网络编码,RS通过网络编码使得RS能够将原本需要放在两个区域“Zone”中发送的数据合并到一个“Zone”中去发送,从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可以传递更多的资源给MS,在不影响网络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