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提高冬枣产量和减少绿盲蝽危害的修剪方法

提高冬枣产量和减少绿盲蝽危害的修剪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冬枣产量和减少绿盲蝽危害的修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⑴进行冬枣的冬季修剪,剪除枣头摘心后的残留桩;⑵进行冬枣花前复剪;⑶进行花期枣吊摘心。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冬枣生产上存在的引起低产的枣头残留桩抑制枣吊萌发、春季叶片受损形成无效枝和枣吊过旺生长而导致的座果率降低等问题,剪除枣头摘心残留桩可促进枣吊的萌发,增加了冬枣的结果枝数量,同时减少了绿盲蝽虫卵量,春季花前复剪和枣吊摘心均可以提高冬枣的座果率。这三项措施可以增加冬枣的结果量,从而提高冬枣的产量,同时可减轻绿盲蝽的危害,对冬枣的优质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854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农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15914.4

  • 发明设计人 高梅秀;柴慈江;刘涛;

    申请日2010-03-02

  • 分类号A01G17/00;

  • 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来佳

  • 地址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旁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57: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4-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7/00 授权公告日:20110413 终止日期:20120302 申请日:201003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4-13

    授权

    授权

  • 2010-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7/00 申请日:2010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7-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园艺领域,涉及冬枣,尤其是一种提高冬枣产量和减少绿盲蝽危害的修剪方法。

背景技术

冬枣是优质晚熟鲜食枣品种,果实酷似小苹果,皮薄肉酥脆,口味浓甜微酸,营养丰富,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每100g果肉含维生素C381mg,有“活维生素丸”和“百果之王”之称;冬枣还富含环磷酸腺苷,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冬枣在我国已形成发展热潮,2006年全国冬枣栽培面积为150多万亩,天津市冬枣栽培面积为15万亩左右。然而,我国新发展冬枣产区的农民掌握冬枣栽培技术知识甚少,栽培技术严重匮乏,致使冬枣在生产上存在严重的产量低、品质差、甚至不结果等问题。如2006年天津市大港区多数枣园亩产仅100-250公斤,河北省黄骅县大面积冬枣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山东有3-5年生的冬枣树栽培面积100万亩,其中有50%的树不结果或很少结果。解决冬枣生产上的低产问题已成为保证我国冬枣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引起冬枣低产的诸多原因中,下面几个因素存在较为普遍,其影响也较大:1、枣头摘心后形成许多残留桩,这些残留桩的存在,抑制了其下面枣吊(枣的结果枝)的萌发,因而减少了结果枝数量和结果量并导致低产。这些残留桩也是枣树毁灭性害虫“绿盲蝽”的产卵部位,据调查枣头残留桩带卵率高达54.9%,带卵数可多达800粒。残留桩的存在会加剧绿盲蝽的危害,导致叶片受损,花蕾脱落,降低座果率而低产。2、枣树春季萌芽展叶后,由于绿盲蝽危害,或因喷药不当引起药害,致使枣树叶片受损或焦枯脱落,使枣头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形成光杆枝,这些枝条因叶片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成为无效枝,其存在会分散春季树体的营养供应,并争夺正常生长枣吊上的营养,使供应枣吊的养分减少,致使座果率降低而导致低产。3、有的枣园因喷施赤霉素浓度过高或次数过多,导致枣吊过旺生长而消耗大量营养,枣吊上的花蕾因营养供应不足而脱落,降低座果率,导致低产。

上述几个问题是近年来冬枣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保证冬枣树正常的生长与开花结果,达到丰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检索及调查,尚未发现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的记载。

发明内容

本项发明主要针对冬枣生产上枣头摘心形成的残留桩抑制枣吊萌发、春季叶片受损或喷赤霉素过量导致座果率降低等低产的原因,提出冬剪时剪除枣头摘心后的残留桩、花前复剪、枣吊摘心等三项修剪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冬枣的产量并减轻绿盲蝽的危害。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冬枣产量和减少绿盲蝽危害的修剪方法,修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进行冬枣的冬季修剪,剪除枣头摘心后的残留桩;

⑵进行冬枣花前复剪,即在5月中旬花蕾出现期,将叶片破损、叶片焦枯或叶片脱落的枝条剪到受害叶片和正常叶片的交界处;

⑶进行花期枣吊摘心,即在6月上旬当枣吊过旺生长到20cm以上且枣吊长度20cm以下部位的花蕾脱落时,将枣吊顶尖摘除。

而且,所述步骤⑶的枣吊顶尖摘除部分为顶部包括茎尖和顶部幼叶的2-3cm。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冬枣生产上存在的引起低产的枣头残留桩抑制枣吊萌发、春季叶片受损形成无效枝和枣吊过旺生长而导致的座果率降低等问题,剪除枣头摘心残留桩可促进枣吊的萌发,增加了冬枣的结果枝数量,同时减少了绿盲蝽虫卵量,春季花前复剪和枣吊摘心均可以提高冬枣的座果率。这三项措施可以增加冬枣的结果量,从而提高冬枣的产量,同时可减轻绿盲蝽的危害,对冬枣的优质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提高冬枣产量和减少绿盲蝽危害的修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进行冬枣的冬季修剪,剪除枣头摘心后的残留桩,把因枣头摘心留下的残留桩从其基部剪掉,放入小塑料袋中集中收回烧毁。

枣头摘心是冬枣栽培中提高座果率的常规措施。本发明人发现枣头摘心后的残留桩是绿盲蝽产卵的主要部位,而且残留桩的存在会抑制其下面的枣股萌发枣吊,剪除残留桩可以促进枣吊的萌发。对此目前未见相关报道。

剪除残留桩效果:剪掉残留桩的冬枣树,残留桩下部的枣股部位枣吊的抽生率达到90%以上,不剪残留桩的枣吊抽生率不到5%。剪除残留桩,还可以减少绿盲蝽的越冬卵达80%以上,明显减轻绿盲蝽的为害症状,减少化学防治次数,每年节省打药投入的成本48.3%,同时也减少了化学农药对果实和环境的污染。

⑵进行冬枣花前复剪,即在5月中旬花蕾出现期,对于叶片破损、叶片焦枯或叶片脱落的枝条进行花前复剪,把受害的枝条回缩到有正常叶片的部位,也就是剪到受害叶片和正常叶片的交界处。

冬枣生产中在春季萌芽后会出现下述几种状况:一是因绿盲蝽危害而使叶片破损,或受害枣头不能长出叶片呈光杆状;二是因打药不当产生药害使叶片焦枯或脱落。出现这些状况的枝条因叶片受损或无叶片,其合成的有机营养不能满足自身生长需要,从而变成了无效枝。其存在不仅会分散春季树体内养分的供应,而且还要争夺其他正常枣吊上叶片的有机营养,因而使枣吊上的营养减少,导致座果率降低。

花前复剪效果:可以集中营养供给正常生长的枣吊,提高枣吊的座果率。同时,对于冬剪时遗漏的枣头摘心残留桩,在花前复剪时也要继续剪除。

⑶进行花期枣吊摘心,即在6月上旬,当枣吊过旺生长到20cm以上,而且枣吊长度20cm以下部位的花蕾脱落,说明使用赤霉素过量,这时应将枣吊顶尖摘除,大约摘除顶部2-3cm(包括茎尖和顶部幼叶)。

喷施赤霉素是提高冬枣座果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在生产中农民常因过量使用赤霉素导致枣吊旺长,消耗大量营养,反而降低了座果率。

花期枣吊摘心效果:可以使枣吊后期分化的花蕾座果,在花期采用枣吊摘心技术可以比未进行枣吊摘心的座果率提高80%以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