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制造由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芯线构成的线带的方法以及按照这种方法制得的线带

用于制造由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芯线构成的线带的方法以及按照这种方法制得的线带

摘要

一种方法,用于制造由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芯线(2)构成的线带(1)。在此,为了形成所述芯线(2),首先要么在单面,要么在两面,将钢板预先开槽,由此产生仍然通过桥接件(3)连接的芯线(2)。为了接下来使得所述桥接件(3)变形为薄的、可轻易分离的、且在分离时形成平滑无毛刺的分离面的分离桥接件,对所述线带(1)进行弯曲处理,其中使得每个桥接件(3)都围绕其纵轴线多次弯曲变形,从而在所述桥接件(3)的区域中形成经过疲劳断口的裂纹,进而产生所述分离桥接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7153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卡尔-赫尔曼·斯塔尔;

    申请/专利号CN200880014735.2

  • 发明设计人 卡尔-赫尔曼·斯塔尔;

    申请日2008-02-08

  • 分类号B21F45/24;F16B15/00;F16B15/08;B21D53/36;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永波

  • 地址 德国弗林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52: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3-27

    授权

    授权

  • 2010-08-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F45/24 申请日:2008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5-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由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芯线构成的线带的方法,其中为了形成芯线,首先要么在单面,要么在两面,将钢板预先开槽,由此产生仍然通过桥接件(Steg)连接的芯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按照这种方法制得的金属的线带。

这种线带例如在制造订书钉(Heftklammer)时需要,为了制造这种线带,由现有技术已知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DE-PS 287820说明了如下方法:将预制的线粘接在一起,或者逐点地钎焊或焊接在一起,从而产生由所希望数量的线构成的金属带,这些线随后又可以相互分离。

由DE-PS 540837已知,采用冲压工艺来加工金属带,从而在以后将留下的桥接件割断就能由金属带得到各个部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造方法,这种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制造出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线带,这种线带一方面无需采用额外的连接技术,但同时能在以后分离之后按照最终产品的相应要求而具有尽可能无毛刺的芯线。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为了接下来使得桥接件变形为薄的、可轻易分离的、且在分离时形成平滑无毛刺的分离面的分离桥接件,对线带进行弯曲处理,其中使得每个桥接件都围绕其纵轴线多次弯曲变形,由此在桥接件的区域中形成经过疲劳断口的裂纹,进而产生分离桥接件。

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主要在于,利用疲劳断口的冶金方面的效果,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平滑无毛刺的分离面,而无需使得由此形成的芯线完全分离。结果,在以后无需用很大的力气就能实现分离-例如在订书机中,或者在后续加工之前,需要使得芯线完全彼此分离,然后就能看到张紧的无毛刺的平滑的分离面。这种方法特别是具有如下优点:在此无需对分离面后续加工,而例如对于其它制造方法而言通常需要后续加工-如剪切或冲压。

槽的最小深度如下选择:在槽底通过弯曲处理产生可靠的疲劳断口裂纹。

通常,V形槽的最大深度如下选择:在桥接件的区域中,原料的变形能力几乎耗尽。开槽后留下的桥接件厚度特别是可以处于带厚度的20%和95%之间的范围内,其中桥接件的厚度主要通过材料的延展性来一起确定。

此外,根据本发明,已表明有利的是,弯曲处理包括:以线带的平面为基准,在一侧多次弯曲变形,直至在桥接件区域中产生疲劳断口。替代地,弯曲处理也可以包括:以线带的平面为基准,在两侧多次弯曲变形,直至在桥接件区域中产生疲劳断口。

弯曲处理在此可以如下进行:桥接件分别以相同的角度大小多次弯曲变形。但视使用情况和材料特性而定,替代地也可以有利地使得桥接件分别以增大的或减小的角度大小多次弯曲变形。

桥接件最好以小于槽角度的角度多次弯曲变形。

为了使得多个芯线完全地或仅仅局部地彼此分离,将并排的芯线横向于带略微相向偏转,就能使得分离桥接件断开。在此要考虑到,留下的桥接件区域和所产生的贯穿区要满足中间产品的要求,或者能够加工成最终产品。为此在线带上做出标记,这些标记表明了最终产品的整个长度,且在加工线带时能受到注意。但也可以存在如下方案:在弯曲处理之后首先不产生贯穿区,而是在后续加工设备之前才直接按照相应产品的要求,利用合适的装置来设计余下桥接件和贯穿区。

最后,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推荐使用金属的带状半成品作为预制材料。

从装置角度来看,就由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通过桥接件相互连接的芯线构成的金属线带而言,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带状的用作预制材料的半成品得以实现,这种半成品为了形成芯线而在单面或两面被预先开槽,其中这些桥接件通过多次的弯曲变形,经过弯曲处理,变形为薄的、可轻易分离的分离桥接件,所述分离桥接件在分离时形成平滑无毛刺的分离面,且具有疲劳断口。

通过弯曲处理,产生了基于桥接件的疲劳断口,由此使得桥接件变得薄弱。通过疲劳断口产生的分离面相对平滑且无毛刺。留下的分离桥接件可以很薄,因为它们处于弯曲过程的中间阶段,因此可以使得这些芯线相互分离。

这种线带具有如下优点:在分离各个芯线时,通过已有的疲劳断口,形成平滑且无毛刺的分离面,其中对于分离所需的力同时保持在由相应的应用所要求的合理的界限内。

根据本发明,作为金属材料,推荐使用基于特种钢、铁、铜或铝的原料。此外,作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镀层的金属带,尤其是镀锌或镀铜的铁带。作为金属材料,特别是也可以规定如下原料:对于相应的原料组来说,利用这种原料,通过弯曲处理可以实现特别高的强度值。

线带中的槽的张角最好在30°和120°之间。

桥接件的厚度最好处于带厚度的20%和95%之间的范围内,且取决于金属材料的特性、特别是其延展性。

根据本发明,此外规定,通过横向于预先开槽的带进行的弯曲处理,桥接件在非常坚固的槽底的表面区域形成经过疲劳断口的裂纹,所述疲劳断口具有丝绒似的表面,而且减少了在以后的分离过程中形成的毛刺。为了使得分离力保持较小,还可以有利地规定:分离桥接件具有沿着纵向首先局部产生的贯穿部分。

根据本发明,此外已表明有利的是,就镀层的金属带而言,芯线的顶面和底面敷有厚度相对均匀的层,相反,芯线的狭窄边在经由槽的槽边沿的区域中的层厚则朝向贯穿区变小,且贯穿区本身并不镀层。

通常,芯线在线带中具有彼此相同的宽度;但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存在如下方案:芯线在线带中具有不同的宽度。

最后,根据本发明,还存在如下方案:通过预制材料首先预先给定的、基本上为矩形的芯线在槽区域之外根据使用目的而变形。

下面借助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示出:

图1为仅仅局部示出的被设置用于制造线带的预制材料的横剖视图,其中已经进行了预先粘接;

图2示出处于弯曲变形状态的经过弯曲处理(Walkprozess)的被设置用于制造线带的预制材料;

图3示出用于局部割断(Durchtrennung)线带分离桥的装置;

图4为根据图3的物体的侧视图;

图5为线带的在槽区域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线带的在槽区域的剖视图,其中该线带为了用作订书钉呈U形弯曲,且用于不同设计实例;

图7为一个单个的被镀层的芯线的横剖视图。

图中所示的装置用于制造由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芯线2构成的线带1。

在此,为了形成芯线2,首先采用图中未详细示出的方式,要么在单面,要么在两面,将钢板预先开槽,由此产生仍然通过桥接件3连接的芯线2-如图1中所示。

为了接下来使得桥接件3变形为薄的、可轻易分离的、且在分离时形成平滑无毛刺的分离面的分离桥接件,按照图2对线带进行弯曲处理,其中利用上辊5和下辊6使得每个桥接件都围绕其纵轴线多次弯曲变形。由此在桥接件3的区域中形成经过疲劳断口(Dauerbruch)的裂纹,进而产生-以后可轻易分离的-分离桥接件。

如图所示,所开的槽优选为V形槽4,其中槽角度W可以在30°和120°之间。同样如图所示,槽角度W在此优选约为60°。

桥接件3的厚度在此可以处于带1的厚度的大约20%-95%的范围内,其中此点特别是取决于材料的延展性。通常,所选的槽深度应使得在桥接件3的区域中,原料的变形能力几乎耗尽。

弯曲处理包括:以线带1的平面为基准,要么在一侧,要么也可以在两侧,进行多次弯曲变形,此点如在图2中示出。为此,沿着线带1的伸展方向,根据需要前后设置多个分别由上辊5和下辊6构成的辊装置。

桥接件3多次弯曲变形的弯曲角度B在此可以大小相同;但也可以增大或减小。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带材料的特性来做出选择。在此,桥接件3多次弯曲变形的弯曲角度通常小于槽角度W。作为预制材料,在此使用带状的金属半成品,对此,基于特种钢、铁、铜或铝的金属材料特别适合。在此,特别是也可以使用镀层的金属带,尤其是镀锌或镀铜的铁带。在此已表明特别有利的是,作为金属材料,规定如下原料:对于相应的原料组来说,利用这种原料,通过弯曲处理可以实现特别高的强度值。

鉴于各个芯线2能够在以后分离,分离桥接件3可以具有沿着纵向已经局部产生的贯穿部分7。为了实现此点,可以设置根据图3和4的辊装置,其中,并排的芯线2仅仅略微相向偏转,就能使得分离桥接件断开。通过对根据图3和4的分离辊8的合适的设计,可以使得分离区和分离桥接件余下部分9的位置满足例如订书钉条的相应的要求。此点可由图4详细地得到。

图5示出在弯曲处理和上述局部分离的过程之后,对桥接件3的可能的处理结果。在此,区域a表示两个通过弯曲处理产生的部分分离区。相反,区域c表示余下的桥接件已经被局部割断所在的区域以及-阴影线所示的-留下的分离桥接件余下部分9。

为此,图6示出订书钉条的实例,其中推荐的设计为:留下了余下桥接件,且余下桥接件被局部割断。

对于镀层的金属带而言,芯线2的顶面和底面可以敷有厚度相对均匀的层10,相反,芯线2的狭窄边在槽4的区域中的层厚则朝向贯穿区变小,其中贯穿区本身并不镀层。此点借助一个单个的芯线实例在图7中给出。

此外,也可以采用图中同样未示出的方式对装置同样进行如下选择:芯线2在线带1中具有不同的宽度。相反,在线带1中,芯线宽度通常一致。

最后,存在同样在图中未详细示出的如下方案:通过预制材料首先预先给定的、基本上为矩形的芯线2在槽区域之外根据使用目的而变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