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

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它包括包括控制器、局域网、多台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所述控制器经局域网与多台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相连,所述控制器由测试任务模块、管理模块、分析模块、显示模块组成,测试任务模块建立新的测试任务,通过局域网将任务脚本信息发送给选定的多频仪接收机;管理模块自动定时向局域网广播握手数据包,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收到的IP数据包,向测试任务模块提供需要的IP信息;分析模块从选定的多频仪接收机获取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再利用显示模块显示测试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台接收机的并行自动测试,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测试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729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44457.1

  • 发明设计人 陈儒军;姚红春;刘胜利;

    申请日2009-09-29

  • 分类号G01V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3114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颜昌伟

  • 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V3/00 授权公告日:20120530 终止日期:20150929 申请日:200909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5-30

    授权

    授权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3/00 申请日:200909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伪随机多频仪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法勘探方法,由发送机、发送机控制器和接收机组成。其中接收机的性能是影响勘探结果准确度最重要的因素。接收机内部具有PC/104嵌入式计算机系统、键盘/触摸屏、标定信号发生器、滤波器、放大器等主要模块,一般需要测试的内容为滤波器性能、放大倍数误差、内部噪声等。

目前对接收机的测试都是利用标定信号发生器作为内部信号源,通过键盘/触摸屏手动控制信号源的输出、滤波器的开关和改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等,然后再手动操作接收机采集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处理,绘出图形,分析测试模块的性能是否达标。该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花费大量的测试时间,而且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操作员熟练程度的不同会导致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的差异。如果需要对大量的接收机进行性能测试,那么测试的时间、投入的人力和测试结果的差异将导致手工测试变得不可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伪随机多频仪自动测试存的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本发明能够全自动实现对伪随机多频仪的各种测试,同时实现测试数据的自动处理和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器、局域网、多台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所述控制器经局域网与多台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相连,所述控制器由测试任务模块、管理模块、分析模块、显示模块组成,测试任务模块建立新的测试任务,从管理模块获得选中接收机的IP信息,生成任务脚本,通过局域网将任务脚本信息发送给选定的多频仪接收机;管理模块自动定时向局域网广播握手数据包,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收到的IP数据包,在显示模块上刷新在线多频仪接收机IP和工作状态,并且能向测试任务模块提供需要的IP信息;分析模块从选定的多频仪接收机获取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再利用显示模块显示测试结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一个控制器通过局域网与多个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连接构成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本发明利用控制器中各模块的协调工作,全自动实现对伪随机多频仪的各种测试,同时实现测试数据的自动处理和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测试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测试任务模块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管理模块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分析模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包括控制器210、局域网230、多台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103,所述控制器210经局域网230与多台伪随机多频仪接收机103相连,所述控制器210由测试任务模块212、管理模块213、分析模块214、显示模块211组成。显示模块211用于整个系统的人机交互;

测试任务模块212根据操作人员的动作,选择建立新的测试任务或从计算机读取旧档测试任务;如果建立新的测试任务,则测试任务模块212从显示模块211获取测试任务信息,同时可将测试任务信息存入测试任务220中,如果从计算机读取旧档测试任务,则测试任务模块212从测试任务220中读取任务信息,并刷新显示模块211上的任务显示;然后从管理模块213获得选中接收机的IP信息,生成任务脚本,最后通过局域网230将任务脚本信息发送给103中的对应多频仪接收机;

管理模块213自动定时向局域网230广播握手数据包,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收到的IP数据包,然后在显示模块211上刷新在线仪器IP和仪器工作状态,并且能向测试任务模块212提供需要的IP信息;

分析模块214从局域网230或者测试报告240获取测试结果,并刷新显示模块211上显示的报告表格,测试结果可存储在测试报告240中;而且该模块可从显示模块211获取控制命令,对测试结果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然后绘图显示在显示模块211上;

参照图2,图2为测试任务模块的流程图;该模块主要负责测试任务的设置,脚本的生成和分发;具体流程为:

步骤S302,操作员先确定新建测试任务还是启动存储的旧测试任务,如果需要建立新的测试任务,那么执行步骤S303,如果是启动存储的旧测试任务,那么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3,选择测试任务,即选择接收机的测试项目(滤波器性能、放大倍数误差及内部噪声测试);再执行步骤S304,对选择的测试项目设置参数(测试次数,内部信号源产生信号的频率、振幅,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等);然后执行步骤S305,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添加任务,如果需要,则继续执行步骤S303,如果不需要,则执行步骤S309;

步骤S306,用户通过软件界面选择了启动旧测试任务;然后执行步骤S307,找出已存储的测试任务;再执行步骤S308,软件读取测试任务和设置的相关参数,然后执行步骤S309;

步骤S309,软件自动将设置的测试任务转换成任务脚本,即从站采集软件能够识别的动作命令,其动作命令包括开启/关闭内部信号源、开启/关闭滤波器、改变放大倍数、采集数据、计算采集信号的RMS值、计算采集信号的频谱等,完成转换后执行步骤S310;

步骤S310,操作人员选择出需要执行该任务的在线仪器;最后执行步骤S311,控制软件自动将产生的任务脚本文件通过局域网传给选中的仪器;

参见图3,图3为管理模块的流程图;该模块负责在线仪器的IP管理和工作状态管理,具体实施的步骤依次为:

步骤S402,自动在局域网上广播一次握手数据包,再执行步骤S403;

步骤S403,启动定时器T1和T2,其中T1为接收返回数据包的超时时间(表示如果从站在线,那么主站在T1时间内能够收到从站返回的握手数据包),T2为广播握手数据包的时间间隔(T2越小,在线仪器的刷新频率越高,但必须大于或等于T1),然后执行步骤S404;

步骤S404,记录从局域网中收到的数据包,并从中提取出从站的IP地址和从站仪器的工作状态;

步骤S405,T1到时,执行步骤306;

步骤S406,用记录的从站信息覆盖显示的在线仪器信息;

步骤S407,T2到时,返回执行步骤302;

参见图4,图4为分析模块的流程图;该模块用于对测试结果的显示及分析,具体流程为:

步骤S502,判断是否有从站正在执行测试任务,如果是,那么执行步骤S507,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S503;

步骤S503,操作人员确认需要分析旧档报告;然后执行步骤S504,操作人员通过软件界面选择已存储的测试报告;再执行步骤S505,软件自动读取测试报告中的性能指标;然后执行步骤S506,将读取的指标与设定的标准值对比后显示(合格或者不合格),再执行步骤S511;

步骤S507,屏蔽对已存储测试报告的相关操作,等待从站返回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从站计算出的性能指标和采集的原始数据;然后执行步骤S508,收到返回结果,将之放入缓冲区;再执行步骤S509,读取返回结果中的性能指标,并与软件中设定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如果低于标准值,则显示不合格,反之显示合格;接着执行步骤S510,将返回结果以测试报告形式存储,再执行步骤S511;

步骤S511,判断操作人员是否需要对性能指标不合格的仪器进行绘图分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512;否则执行步骤S515,数据分析结束;

步骤S512,操作人员选择软件界面表格里面对应的仪器号和任务,然后执行步骤S513;

步骤S513,软件自动读取测试报告中的原始采集数据,然后执行步骤S514;

步骤S514,操作人员通过软件对采集数据做各种处理,包括计算信号的振幅谱、相位谱功率谱、均值、方差等,然后绘出图形供操作人员分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