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户小交换机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方法和智能平台

用户小交换机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方法和智能平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小交换机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方法和智能平台。该系统包括:智能平台,用于接到呼叫请求后,对主叫号码或被叫号码进行号码翻译,并指示端局或移动关口局进行呼叫接续;端局或IP前置机,用于根据号码翻译的结果生成呼叫对应的话单;BOSS系统,用于确定话单的资费费率。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系统资源和业务处理能力浪费、应用不灵活的缺陷,提出一种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和方法。上述系统和方法通过将计费功能和呼叫控制功能相分离,能够发挥BOSS系统、智能业务系统各自的技术比较优势,合理利用系统资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746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212170.0

  • 发明设计人 徐菲;

    申请日2008-09-09

  • 分类号H04W76/00;H04W84/14;

  • 代理机构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春光

  • 地址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8-15

    授权

    授权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76/00 申请日:2008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用户小交换机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网络和用户小交换机(Private Branch eXchange,简称PBX)之间的融合通信已是移动运营商的一项成熟技术。现有技术中是通过综合虚拟移动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Mobile Network,简称VPMN)业务方案实现两者的互相融合通信功能和两者通信的计费优惠功能。综合VPMN业务方案是将PBX接入移动关口局(Gateway MobileSwitching Center,简称GMSC),并给每个小交换机下的分机分配一个缩位短号,在同一VPMN集团内,通过智能触发方式实现了PBX下的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相通信和费率优惠。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和系统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技术比较优势的浪费。综合VPMN业务系统集成了呼叫控制和计费处理两大功能。相对与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 and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简称BOSS)强大、成熟的计费处理功能,综合VPMN业务系统在计费处理成本、应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技术比较优势的缺失造成了系统浪费,成本的虚高。

2.端局资源的浪费。为实现计费功能,综合VPMN业务平台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处理负荷,还大大浪费了端局的信令资源。其中端局用于呼叫控制的信令负荷只占整体综合VPMN业务信令负荷的30%。端局的业务处理能力优势被计费信令的增加无谓的消耗。

3.综合VPMN业务计费处理手段缺陷。现BOSS系统在处理端局产生的综合VPMN业务话单时,若主被叫号码涉及完整固定电话号码,BOSS系统无法将普通网外固话话单和综合VPMN计费优惠话单进行有效区别,因此BOSS系统无法依赖端局话单实现综合VPMN业务的计费优惠功能。从而,综合VPMN业务的计费优惠功能也只能仰仗综合VPMN智能业务系统全权实现。

4.业务处理能力的浪费。现有技术中综合VPMN业务的处理能力主要集中在计费功能的实现上,而真正通话所必须的号码翻译功能的业务消耗不及总业务消耗的10%。综合VPMN业务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大部分被浪费在毫无技术比较优势的计费功能实现上,业务系统的用户承载能力从而被严格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系统资源和业务处理能力浪费、应用不灵活的缺陷,提出一种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方法和智能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平台,用于接到呼叫请求后,对主叫号码或被叫号码进行号码翻译,并指示端局或移动关口局进行呼叫接续;端局或IP前置机,用于根据号码翻译的结果生成所述呼叫对应的话单;BOSS系统,用于确定话单的资费费率。

优选的,智能平台可以包括:群组号码识别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网络的用户执行主叫业务,且被叫号码为用户小交换机长号码时,发送包含特殊话单的信息至端局;端局对应包括:群组号码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特殊话单的信息对相应呼叫的话单加入特殊话单标记。BOSS系统可以包括:特殊话单处理模块,用于当话单中有特殊话单标记且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为同一群组时,对话单按照预设的群组策略进行计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呼叫根据主、被叫签约消息进行触发;在进行呼叫接续时,通过分立的呼叫控制功能实体和计费功能实体分别进行呼叫和计费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别通过分离的呼叫控制功能实体和计费功能实体进行呼叫和计费的操作可以包括:通过智能平台进行呼叫的主叫号码或被叫号码的号码翻译,并指示端局或移动关口局进行呼叫接续;通过端局或IP前置机生成呼叫对应的话单;通过BOSS系统对话单按照预设的群组策略进行计费。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呼叫和计费处理的操作可以包括:当移动网络的用户执行主叫业务,且被叫号码为用户小交换机长号码时,进行被叫号码翻译,并发送特殊话单的信息;在呼叫对应的话单中加入特殊话单标记;当话单中有特殊话单标记且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为同一群组时,对该话单按照预设的群组策略进行计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平台。该智能平台包括:群组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群组信息及对应的用户号码信息;号码翻译模块,用于接收呼叫请求,获得呼叫请求对应的号码,并从群组信息存储模块查询号码对应的群组信息,根据群组信息对主叫号码或被叫号码进行号码翻译;信令下发模块,用于根据号码翻译的结果向端局或移动关口局发送呼叫接续信令。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智能平台还可以包括:群组号码识别模块,用于当移动网络的用户执行主叫业务,且被叫号码为用户小交换机长号码时,发送包含特殊话单的信息至所述端局。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系统和智能平台,通过将计费功能和呼叫控制功能相分离,能够最大化BOSS系统、智能业务系统各自的技术比较优势,合理利用系统资源,实现最优化的投资收益比,更好的实现PBX与移动网络的互相通信功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组网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PBX用户短号拨打网内移动用户的信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PBX用户长号拨打网内移动用户的信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移动用户长号拨打PBX用户的信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移动用户短号拨打PBX用户的信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的主叫业务逻辑流程图;

图9为图8中步骤S703的详细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的被叫业务逻辑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智能平台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01-智能平台;103-端局(或IP前置机);105-BOSS系统;

109-PBX前置机;111-移动关口局;113-用户归属位置寄存器;

115-移动交换中心;201-群组号码识别模块;

203-群组号码处理模块;205-特殊话单处理模块;

801-群组信息存储模块;803-号码翻译模块;

805-信令下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包括:智能平台101,用于接到呼叫请求后,对主叫号码或被叫号码进行号码翻译,并指示端局或移动关口局进行呼叫接续;端局(或IP前置机)103,用于根据号码翻译的结果生成话单;BOSS系统105,用于确定话单的资费费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组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所有的小交换机(PBX1-PBXn)挂接在PBX前置机下。PBX用户拨打移动用户,通过PBX前置机109送入移动关口局111,移动关口局111触发指示智能平台101,智能平台101完成号码翻译功能,移动关口局111、移动交换中心(MobileSwitching Center,简称MSC)115,用户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 Register,简称HLR)113,BOSS系统105等设备协同工作来完成呼叫接续和计费工作。

本实施例提出的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号码翻译功能由智能平台完成,计费处理由BOSS系统完成。由于BOSS系统成熟的计费处理功能拥有巨大的比较优势,计费功能的迁移有利于业务实现成本大幅度降低。智能平台功能的独立化、专业化使业务处理速度、支持的最大用户数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计费功能迁移到BOSS系统解决了计费系统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小交换机下的用户和移动网下的用户之间互相通信的资费调整更为容易,计费原则的改动也将无需智能平台业务升级。而且依托BOSS系统强大的计费处理能力,用户之间通信成本也将大为降低。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智能平台101包括:群组号码识别模块201,用于当移动网络的用户执行主叫业务,且被叫号码为PBX长号码时,发送特殊话单的信息至端局;端局(或IP前置机)103包括:群组号码处理模块203,用于在接收到特殊话单的信息后,在对应呼叫的话单中加入特殊话单标记;BOSS系统105包括:特殊话单处理模块205,用于当话单中有特殊话单标记且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为同一群组时,按照预设的群组策略进行计费。

本实施例提出的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以解决BOSS系统无法将普通网外固话话单和综合VPMN计费优惠话单进行区别的缺陷,促进了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控制和计费处理功能分离思想的实现。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小交换机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包括:用户呼叫根据主、被叫签约消息进行触发;在进行呼叫接续时,分别通过分离的呼叫控制功能实体和计费功能实体分别进行呼叫和计费处理。其中,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智能平台进行呼叫的主叫或被叫号码的号码翻译,并指示端局或移动关口局进行呼叫接续;通过端局或IP前置机生成呼叫对应的话单;并通过BOSS系统确定话单的资费费率。

为方便说明,在下述各实施例中,将小交换机下用户号码和移动手机号码放置在同一群组中,且群组中每一个用户号码设置有对应短号,用户的短号特征为6开头的6位号码。所有的用户信息、群组信息放置在独立的智能平台上,用户之间的呼叫通过签约消息触发到智能平台,智能平台进行号码翻译,并通过业务逻辑分析呼叫信息,下发合适的信令流程,指示端局接续呼叫。

智能平台进行号码翻译的流程如下:1)内置数据库或群组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群组信息,每个群组(对应一个群组号)内包括归属于该群组的各个用户的长号码和对应的短号码;2)智能平台接收到需要号码翻译的呼叫请求时,根据呼叫请求查询待翻译号码为哪一个群组的用户,获得对应群组号;3)根据获得的群组号和待翻译号码,查询数据库,将待翻译号码翻译为所需要的格式(长号码或者短号码)。

在下述各实施例中,由于将计费处理和呼叫控制相分离,并且为了优化信令流程,减轻信令负荷,新的信令流程可以删除“AC”、“ACR”等计费相关信令和“ERB”、“RRBE”等状态监视信令。向MSC/SSP发送的所有“connect”(“continue”)信令,都是“TC-END”方式的信令,即智能平台在完成号码翻译功能后不再参与后续的呼叫处理。在进行号码翻译时,无论正在处理的是主叫业务还是被叫业务,如果号码翻译失败,则按照非同一群组用户通话进行处理,直接下发“continue”消息,指示端局接续呼叫。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PBX用户短号拨打网内移动用户的信令流程图。如图4所示,各设备之间的信令流程如下:

S301:PBX用户发起呼叫,当被叫号码为短号时,PBX前置机在被叫号码前加特定呼叫字冠(假定为971)送入主叫侧GMSC;

S303:主叫侧GMSC根据特定呼叫字冠971,发起智能业务触发,发送IDP信令消息到智能平台;

S305:智能平台业务逻辑分析主被叫号码,完成号码翻译功能,下发“connect”消息,“connect”消息中的“Destination Routing Address”参数填写为被叫真实号码;

S307:主叫侧GMSC根据被叫真实号码,向被叫侧HLR发起查询;

S309:被叫侧HLR送回被叫用户的被叫签约消息(T_CSI);

S311:主叫侧GMSC根据被叫签约消息,触发智能业务,发送“IDP”信令消息到智能平台;

S313:智能平台业务逻辑分析主被叫号码,根据被叫用户的群组信息将主叫号码翻译成主叫短号,翻译完毕后,下发“connect”消息,“connect”消息中通用号码字段填入主叫短号;

S315:主叫侧GMSC根据回送的号码完成呼叫接续。

主叫PBX用户话单在IP前置机产生,BOSS系统可以统一认定IP前置机下发的话单为优惠话单,按照主叫用户的群组资费费率为用户话单批价。被叫移动用户的话单在端局下产生,BOSS系统根据主叫号码为短号判定该话单为优惠话单,对该话单按照预设的群组策略进行计费。

在本实施例中,对PBX用户短号拨打网内移动用户中呼叫控制和计费相分离的思想进行了具体实现,具有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此外,由于节省了部分计费相关信令和状态监视信令,提高了端局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PBX用户长号拨打网内移动用户的信令流程图。如图5所示,各设备的信令流程如下:

S401:PBX用户发起呼叫,当被叫号码为长号时,PBX前置机不做任何处理,直接送入主叫侧GMSC;

S403:主叫侧GMSC根据被叫真实号码,向被叫侧HLR发起查询;

S405:被叫侧HLR送回被叫用户的被叫签约消息(T_CSI);

S407:主叫侧GMSC根据被叫签约消息,触发智能业务,发送“IDP”信令消息到智能平台;

S409:智能平台业务逻辑分析主被叫号码,根据被叫用户的群组信息将主叫号码翻译成主叫短号,翻译完毕后,下发“connect”消息,“connect”消息中通用号码字段填入主叫短号;

S411:主叫侧GMSC根据回送的号码完成呼叫接续。

在本实施例中,BOSS系统对话单资费的处理与实施例三一致,此处不再重述。

在本实施例中,对PBX用户长号拨打网内移动用户中呼叫控制和计费相分离的思想进行了具体实现,具有实施例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

实施例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移动用户长号拨打PBX用户的信令流程图。如图6所示,各设备的信令流程如下:

S501:移动用户发起呼叫,根据主叫签约消息(O_CSI)触发到智能平台;

S503:智能平台向主叫侧MSC/主叫侧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orLocation Register,简称VLR)下发提供计费信息(Furnish ChargingInformation,简称FCI)消息,主叫侧MSC/VLR根据FCI消息在用户话单中加入特殊话单标记;

S505:智能平台分析主被叫号码,当主被叫号码属于同一群组时,智能平台向主叫侧MSC/VLR下发“connect”消息,“connect”消息中的“Destination Routing Address”参数填写为“特殊路由前缀+被叫真实号码”,特殊路由前缀(在本发明中假设为98)用于指示该呼叫应送入IP前置机下的PBX用户,而不是普通固定电话用户;

S507:主叫侧MSC/VLR根据“connect”消息,将呼叫送入GMSC;

S509:GMSC将上述呼叫接入PBX/PBX前置机,由PBX前置机将呼叫接续至相应的PBX用户。

移动用户话单在端局下产生,当BOSS系统发现话单中有特殊话单标记,开始查询移动用户和PBX用户是否为同一群组,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时,按照群组资费费率为用户话单批价,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时,按照非同一群组资费费率为用户话单批价。PBX用户话单在IP前置机下产生,BOSS系统可以统一认定IP前置机下的话单为优惠话单,查询主被叫是否为同一群组,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时,然后按照群组资费费率为用户话单批价,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时,按照非同一群组资费费率为用户话单批价。

移动用户拨打PBX用户长号时,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话单无法识别的缺陷。在本实施例中,在该类信令流程中加入FCI消息,即在此类呼叫的话单中打入特殊话单标记,使BOSS系统根据该标记将该类话单自动分拣为计费优惠话单,从而实现有效的话单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对移动用户长号拨打网内PBX用户呼叫控制和计费相分离的思想进行了具体实现,具有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四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

实施例六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中的移动用户短号拨打PBX用户的信令流程图。如图7所示,主叫用户侧各设备的信令流程如下:

S601:移动用户发起呼叫,根据主叫签约消息O_CSI触发到智能平台;

S603:智能平台分析主被叫号码,根据主叫用户所属群组,完成号码翻译,智能平台向主叫侧MSC/VLR下发“connect”消息,“connect”消息中的“Destination Routing Address”参数填写为“特殊路由前缀+被叫真实号码”,特殊路由前缀(在本发明中假设为98)用于指示该呼叫应送入IP前置机下的PBX用户;

S605:主叫侧MSC/VLR根据“connect”消息,将呼叫送入GMSC;

S607:GMSC将上述呼叫接入PBX/PBX前置机,PBX前置机将呼叫接续至相应的PBX用户。

移动用户话单在端局下产生,根据被叫号码的短号码标志,BOSS系统判定该类话单为优惠话单,按照主叫用户所属群组的群组费率为用户话单批价。PBX用户话单在IP前置机下产生,BOSS系统可以统一认定IP前置机下的话单为优惠话单,查询主被叫是否为同一群组,然后按照群组资费费率为用户话单批价。

在本实施例中,对移动用户短号拨打网内PBX用户呼叫控制和计费相分离的思想进行了具体实现,具有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

实施例七

在本发明具体实现时,用户呼叫根据主(被)叫签约消息触发到智能平台。主(被)叫签约消息触发后,智能平台通过主(被)叫业务逻辑进行相应处理后,指示端局或移动关口局接续呼叫。本实施例将结合实施例三-实施例六,对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的业务逻辑进行描述,分为主叫业务逻辑和被叫业务逻辑。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的主叫业务逻辑流程图。如图8所示,智能平台的主叫业务逻辑流程包括:

S701:根据端局或关口局送入的消息,提取呼叫相关信息,如漫游地、归属地、主被叫号码等;

S703:对主被叫号码进行分析,标记呼叫类型(详细参照图9);

S705:查询主叫用户所属群组和对应群组号,如果查询成功,进入步骤S707,如果查询失败,进入“移动用户和非同一群组用户通话信令流程”;

S707:判断被叫号码是否为短号,如果是进入步骤S709,否则,进入步骤S711;

S709:根据主叫用户的群组号将被叫号码翻译为对应的真实号码,翻译成功进入步骤S713,翻译失败进入“移动用户和非同一群组用户通话信令流程”;

S711:查询主被叫用户是否为同一群组用户,若是同一群组,进入步骤S713,否则进入“移动用户和非同一群组用户通话信令流程”;

S713:若翻译后的号码为移动号码,①如果呼叫类型为1,进入“PBX用户短号拨打网内移动用户信令流程”,下发“connect”消息,指示端局接续呼叫;若翻译后的号码为固定电话,①如果呼叫类型为2,进入“移动用户长号拨打PBX用户信令流程”,指示端局接续呼叫,②如果呼叫类型为3,进入“移动用户短号拨打PBX用户信令流程”,指示端局接续呼叫。

图9为图8中步骤S703的详细流程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对主被叫号码进行分析,标记呼叫类型的操作包括:

S731:判断主叫号码类型,如果主叫为固定电话,进入步骤S733,如果主叫为移动电话,进入步骤S737;

S733:判断被叫号码前3位是否为971,如果是,进入步骤S735,否则进入“移动用户和非同一群组用户通话信令流程”;

S735:将被叫号码的971前缀删除,标记呼叫类型为1,进入步骤705;

S737:判断被叫号码是否为固定电话,如果是进入步骤S739,否则进入步骤S741;

S739:标记呼叫类型为2,进入步骤S705;

S741:判断被叫号码是否为6开头的6位短号码,如果是进入步骤S743,否则进入“移动用户和非同一群组用户通话信令流程”;

S743:标记呼叫类型为3,进入步骤70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的被叫业务逻辑流程图。如图10所示,智能平台的被叫业务逻辑流程包括:

S715:根据端局或GMSC的触发消息,提取呼叫相关信息,如漫游地、归属地、号码类型等;

S717:查询被叫用户所属群组和对应群组号,查询成功,进入步骤S719,查询失败,进入步骤S723;

S719:根据被叫用户的群组号,将主叫号码翻译成对应短号,翻译成功,进入步骤S721,翻译失败,进入步骤S723;

S721:智能平台下发connect消息,指示端局接续呼叫,“connect”消息中的“Generic Number”参数填入主叫用户对应短号;

S723:如果号码翻译失败,被叫业务逻辑进入“移动用户和非同一群组用户通话信令流程”,直接下发“continue”消息,指示端局接续呼叫。

本实施例对PBX与移动网络间呼叫处理方法的业务逻辑进行了详细描述,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

实施例八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智能平台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智能平台包括:群组信息存储模块801,用于存储群组信息及对应的用户号码信息;号码翻译模块803,用于接收呼叫请求,获得呼叫请求对应的号码,并从群组信息存储模块801查询号码对应的群组信息,根据群组信息对主叫号码或被叫号码进行号码翻译;信令下发模块805,用于根据号码翻译的结果向端局或移动关口局发送呼叫接续信令。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群组号码识别模块201,用于当移动网络的用户执行主叫业务,且被叫号码为用户小交换机长号码时,发送包含特殊话单的信息至端局。

智能平台的业务逻辑可参照实施例七的相关描述,号码翻译过程可参照实施例三中方法的相关说明。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对相同的内容进行重复说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光盘、智能平台、交换机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