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极定位辅助件及电极定位加工方法

电极定位辅助件及电极定位加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的电极定位辅助件及电极定位方法。一种电极定位辅助件,用于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所述模具具有一个第一定位平面作为实现电极在在X方向定位的基准面,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为垂直面,所述定位辅助件后部具有一个第二定位平面,所述定位辅助件顶部具有一个第三定位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平面为垂直面,作为实现电极在Y方向定位的基准面,所述第三定位平面为水平面,作为实现电极在Z方向定位的基准面,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与第二定位平面相交,所述定位辅助件上设有用于将定位辅助件安装到模具上的安装部。采用本发明的电极定位辅助件及电极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定位精度高,产品品质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704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市登盈精密注塑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92452.3

  • 发明设计人 李凤山;

    申请日2009-09-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田子荣

  • 地址 528401 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铺锦工业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0: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7-20

    授权

    授权

  • 2010-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H7/26 申请日:2009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加工用辅助装置及加工方法,特别涉及用于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的电极定位辅助件及电极定位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潜入式入水也称潜伏式浇口、隧道式浇口,其一般为锥形体状,且与型腔成一定的角度,常为20°~55°。潜伏式浇口具有以下优点:1)进料浇口一般都在制品的内表面或侧面隐蔽处,不影响制品外观。2)制品成型后,在顶出时会与塑件自动拉断。因此,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3)由于潜伏式浇口可设置在制品表面见不到的筋、柱上,成型时不会在制品表面留下由于喷射带来的喷痕和气纹。潜伏式浇口的缺点:1)由于潜伏式浇口潜入分型面下面,沿斜向进入型腔,因此加工较为困难。2)由于浇口的形状为圆锥体,为顶出时便于切断,所以直径应偏小。目前常用于加工模具潜水式入水的是电火花放电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缩写EDM),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模具潜水式入水进行放电加工的过程如下:先将角度盘3A放置在EDM机工作台4A上,再将模具2A固定在角度盘3A上,调整角度盘3A使模具2A上需加工的入水孔8A垂直于EDM工作台4A(保证放电加工时电极为上下运动),然后EDM机带动电极1A移动进行定位,电极以模具2A顶部的棱角边作为基准对电极1A进行定位,其中前面的棱角边21A用于电极1A在Z方向的定位,后面的棱角边22A用于电极1A在Y方向的定位,模具2A的侧面23A用于电极1A在X左右方向的定位,定位完成后放电加工机带动电极1A上下运动放电加工模具2A。

现有的模具潜水式入水进行放电加工时,其电极定位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模具上的棱边不是面且边上多有工艺倒角,从而导致电极定位不可靠,操作人员工作效率低,定位精度差,产品品质不好,对于一模多腔的模具,不能保证各个入水孔的位置和大小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的电极定位辅助件,使用该辅助件后加工定位精度高,产品品质好,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的电极定位加工方法,使用该方法后加工定位精度高,产品品质好,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极定位辅助件,用于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所述模具具有一个第一定位平面作为实现电极在在X方向定位的基准面,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为垂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辅助件后部具有一个第二定位平面,所述定位辅助件顶部具有一个第三定位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平面为垂直面,作为实现电极在Y方向定位的基准面,所述第三定位平面为水平面,作为实现电极在Z方向定位的基准面,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与第二定位平面相交,所述定位辅助件上设有用于将定位辅助件安装到模具上的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为设置在定位辅助件底部的卡口。

所述定位辅助件顶部或后部设有防呆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电极定位辅助件上的定位面作为基准进行定位,定位精度高,产品品质好,对于一模多腔的模具,保证各个入水孔的位置和大小的一致性;2)电极定位辅助件上设置卡口便于安装;3)电极定位辅助件上设有防呆缺口标识,有效防止操作者误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根据模具入水孔的加工角度设计安装在模具预定位置的定位辅助件,安装好的定位辅助件其后部的第二定位平面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垂直,作为电极在Y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其顶部的第三定位平面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平行,模具的一个垂直侧面则为第一定位平面,作为电极在X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与第二定位平面相交,根据第一定位平面、第二定位平面、第三定位平面计算出入水孔X、Y、Z方向的坐标;

2)先将角度盘放置在放电加工机工作台上,再将模具固定在角度盘上,根据模具入水孔的加工角度调整角度盘以使电极沿垂直于工作台的方向对模具进行加工;

3)在模具预定位置安装设计好的定位辅助件;

4)以第一定位平面、第二定位平面、第三定位平面为加工定位基准,根据入水孔X、Y、Z方向的坐标,放电加工机带动电极进行移动完成电极定位;

5)放电加工机带动垂直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的电极上下运动放电完成入水孔的加工。

使用该方法后加工定位精度高,产品品质好,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对于一模多腔的模具,保证各个入水孔的位置和大小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时模具和电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时模具和电极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电极位于入水孔加工位时,本发明安装在模具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电极位于初始位置时,本发明安装在模具上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电极位于初始位置时,本发明安装在模具上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的用于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的电极定位辅助件,其后部具有一个第二定位平面42,其顶部具有一个第三定位平面43,第二定位平面42为垂直面,作为实现电极在Y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第三定位平面43为水平面,作为实现电极在Z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

定位辅助件底部设有用于卡在模具上的卡口7,对应模具上需加工入水孔角度的不同制作不同的卡口7,使得定位辅助件安装到模具上时,第二定位平面42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5垂直,第三定位平面43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5水平,定位辅助件顶部还设有一用于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的防呆缺口6。

图5至图8所示为定位辅助件安装在模具上的示意图,包括电极1,模具2,角度盘3放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5上,模具2安装在角度盘3上,定位辅助件4安装在模具2顶部,第三定位平面43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5水平,作为实现电极在Z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第二定位平面42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5垂直,作为实现电极在Y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模具的侧面23为第一定位平面,与地面垂直,作为实现电极在在X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模具2需要加工若干个入水孔8,X1为第一个入水孔以第一定位平面为设计基准面在X方向的定位尺寸,Y1为该入水孔以第二定位平面为设计基准面在Y方向的定位尺寸,Z1为该入水孔以第三定位平面为设计基准面在Z方向的定位尺寸,即以第一定位平面、第二定位平面、第三定位平面相交的顶点为坐标原点,(X1,Y1,Z1)为第一个入水孔的坐标值。第一定位平面、第二定位平面、第三定位平面既是设计基准面,也是加工定位时的基准面。

下面以加工50度入水孔为例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电极定位辅助件进行模具潜水式入水放电加工的过程:

1)根据模具入水孔的加工角度设计安装在模具顶部的定位辅助件,安装好的定位辅助件其后部的第二定位平面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垂直,作为电极在Y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其顶部的第三定位平面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平行,模具的一个垂直侧面则为第一定位平面,作为电极在X方向的加工定位基准面,第一定位平面与第二定位平面相交,根据第一定位平面、第二定位平面、第三定位平面计算出第一个入水孔在X、Y、Z方向的坐标(X1,Y1,Z1);

2)先将角度盘放置在放电加工机工作台上,再将模具固定在角度盘上,根据模具入水孔的加工角度调整角度盘以使电极沿垂直于工作台的方向对模具进行加工;

3)在模具顶部安装设计好的定位辅助件;

4)以第一定位平面、第二定位平面、第三定位平面为加工定位基准,根据入水孔X、Y、Z方向的坐标,放电加工机带动电极进行移动完成电极定位;

5)放电加工机带动垂直于放电加工机工作台的电极上下运动放电完成第一个入水孔的加工。

6)根据其他入水孔相对第一个入水孔的距离,移动电极完成其他入水孔的加工。

以上仅是对本发明中的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凡是按照本发明中的设计理念所做出的等效变换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