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在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中的应用

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在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在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它是从增氧机引出气管到球虫卵囊培养容器底部,给卵囊孢子化发育培养输送氧气,从而提高球虫卵囊培养液的含氧量,满足球虫卵囊孢子发育的需要。本发明使用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应用于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培养中,可使球虫卵囊孢子化率高达90%,且卵囊形态、活力未受影响,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人工吹气增氧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599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42344.8

  • 发明设计人 谭志坚;翁亚彪;

    申请日2009-09-01

  • 分类号C12N3/00(20060101);C12R1/9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02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詹仲国

  • 地址 528138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范湖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35: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6-15

    授权

    授权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3/00 申请日:200909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增氧机在提高球虫卵囊孢子化率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鸡球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危害集约化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对鸡的危害与一些烈性传染病相当。迄今,鸡球虫病防制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化学防治。然而,随着抗球虫药物的广泛和连续使用,耐药性与药物残留两大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出现使药物防治鸡球虫病举步维艰的局面,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尤其随着禁止滥用药物呼声的持续升温,面对人们对绿色环保迫切呼唤,面对人们对无药残留食品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迫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于免疫预防。为此,本设计人员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试验,成功研发出药物敏感的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鸡球虫卵囊活疫苗的生产工艺跟病毒、细菌病类疫苗的生产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与鸡球虫特有的发育繁殖方式有关,孢子化球虫卵囊感染鸡只后,在肠道粘膜上皮内经4~6天的发育,形成大量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的卵囊称为未孢子化的卵囊,不具有感染鸡的能力。未孢子化卵囊需要适当的温度、湿度以及充足氧气三个条件控制下,在体外必须经过一个孢子化过程,形成子孢子,才重新具有感染性,三者缺一不可。培养球虫卵囊所要求的合适温度、湿度条件是容易创造的,充足氧气是难以创造的,其容易受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及制约。然而,球虫卵囊孢子化对氧气需求相当敏感,传统上采取人工每间隔一定时间(一般1~2小时)用吸管往培养液中吹入空气的做法,为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提供氧气,但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且可控性差。其操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容易出现由于吹气不均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卵囊孢子化率偏低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更方便、更简捷的增氧方法,更好地为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提供充足氧气,成为球虫病疫苗制造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极具前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操作方便、简捷、有效,实用性强,而且应用能大大地提高球虫卵囊孢子化率的可调式超静增氧机。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在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它是从增氧机引出气管到球虫卵囊培养容器底部,给卵囊孢子化发育培养输送氧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给卵囊孢子化发育培养输送氧气前,还需要准备新鲜的卵囊,此过程包括:取孢子化卵囊含量为100万个/mL的堆型艾美耳球虫生产虫种,用纯化水作10倍稀释,以10万个卵囊/羽的剂量经口感染40只14日龄无球虫感染健康鸡,收集感染后第4天含卵囊的粪便,分离出一批新鲜的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

在所述氧机引出气管到球虫卵囊培养容器底部过程中,首先将气管一端连接到增氧机,将增氧机竖立并固定于一机架上,以气管的另一端触及培养容器底部;将气管完全置于卵囊液培养液中,接通可调式超静增氧机电源,释放出均匀的气泡,给球虫卵囊输送充足的氧气,置于27±2℃培养箱中培养。

所述培养液体积为1500~2000mL,卵囊培养液深度一般不超过容器高度的2/3,培养密度调至8万个卵囊/mL,湿度50%以上。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应用于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培养中,可使球虫卵囊孢子化率高达90%,且卵囊形态、活力未受影响,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人工吹气增氧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不同培养方法的球虫卵囊孢子化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在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中的应用,它是从含卵囊的鸡粪便中分离出新鲜的球虫卵囊后,将其悬浮于氯胺T培养液中。将卵囊培养液置于数显生化培养箱中,温度控制于27℃~29℃,湿度50%以上,卵囊密度不超过10万个卵囊/mL。将塑料气管一端连接到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将可调式超静增氧机竖立并平稳地固定于架上,以塑料气管的另一端触及培养容器底部,接通可调式超静增氧机电源,即释放出均匀的气泡,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其中,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它是由现有的增氧机及外壳构成,增氧机位于外壳内,在增氧机与外壳的支撑点之间设有弹性装置,在外壳上设有气管孔,将塑料气管从气管孔相应的孔端穿出。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增氧机的水泵作用,使球虫卵囊培养液产生气泡,而这些气泡中的氧气就会溶解于水中,从而直接增加水的溶氧量,从而提高球虫卵囊培养液的含氧量,满足球虫卵囊孢子发育的需要。本发明在球虫病疫苗生产工艺上采用可调式超静增氧机替代人工吹气给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培养提供充足的氧气这一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尚属首创,未见有同类研究报道。下面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试验目的

测定使用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对球虫卵囊孢子化率的影响,确定其使用对提高球虫卵囊孢子化率提供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仪器与器具

数显生化培养箱、显微镜、可调式超静增氧机1台、血球计数板、玻片、塑料气管、玻璃吸管、2000mL烧杯1个、小磁盘2个。

2.2新鲜卵囊的准备

取孢子化卵囊含量为100万个/mL的堆型艾美耳球虫生产虫种,用纯化水作10倍稀释(即孢子化卵囊含量为10万个/mL),以10万个卵囊/羽的剂量经口感染40只14日龄无球虫感染健康鸡,收集感染后第4天含卵囊的粪便,按球虫疫苗制备的生产工艺分离出一批新鲜的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

2.3试验分组与处理

将干净的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平分为3份,加入适量1%氯胺T溶液,培养密度为8万个卵囊/mL,置27±2℃培养箱中培养。

第一组:空白对照组,既不需要人工吹气也不使用增氧机,选用小磁盘培养,培养液体积为1000mL,卵囊培养液深度一般不超过0.7cm,培养密度调至8万个卵囊/mL,培养湿度50%以上,置于27±2℃培养箱中培养;

第二组:人工吹气,选用小磁盘培养,培养液体积为1000mL,卵囊培养液深度一般不超过0.7cm,每隔三个小时用玻璃吸管吹匀一遍卵囊,培养密度调至8万个卵囊/mL,培养湿度50%以上,置于27±2℃培养箱中培养;

第三组:使用增氧机,选用2000mL烧杯培养,培养液体积为1600mL,卵囊培养液深度一般不超过容器高度的2/3,培养密度调至8万个卵囊/mL,培养湿度50%以上。首先将塑料气管一端连接到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将可调式超静增氧机竖立并平稳地固定于架上,以塑料气管的另一端触及培养容器底部为宜;将塑料气管完全置于卵囊液培养液中,接通可调式超静增氧机电源,即释放出均匀的气泡,给球虫卵囊输送充足的氧气,置于27±2℃培养箱中培养;

分别于培养后14h、17h、20h、22h、24h、26h和28h,观察球虫卵囊的孢子化率,根据孢子发育完成的判断指标,用血球计数板计算每组已孢子化的球虫卵囊数,计算出孢子化率。

孢子发育完成的判断指标第一,卵囊中孢子囊前端的斯氏体清晰可见;第二,孢子囊内子孢子上的折光体清晰可见。若卵囊同时符合这两个指标,表明已孢子发育完成,否则表明卵囊还没有孢子发育完成。

2.4孢子化率的计算:取卵囊培养液充满血球计数板,分别数计数板上16个小方格的卵囊总数及开始孢子化的卵囊数量,计算孢子化率以及孢子化完成率,每个组取两个样品,取其平均数。

孢子化率=(开始孢子化的卵囊数量/卵囊总数)×100%

2.5评定标准

其孢子化率数值大于或等于80%,表明其卵囊孢子发育已完成,可以收获,否则不能收获。

3、结果与结论

3.1球虫卵囊孢子化情况

结果见表1。从表1与图1可以看出,在培养22小时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率可以看出,第三组使用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已有82%完全孢子化;第二组人工吹卵囊只有77%完全孢子化,前者高于后者。可见,使用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应用于球虫卵囊孢子化发育,可显著提高球虫卵囊的孢子化率,其球虫卵囊孢子化效果优于常规的人工吹气增氧法。

表1可调式超静增氧机对球虫卵囊孢子化率的影响试验

3.2最短的孢子化时间

从表1中孢子化培养时间对比可以看出:第二组人工吹气在培养26小时,孢子化率才达到80%;第三组使用增氧机,在培养在22小时,孢子化率达到82%,孢子化已完成,后者的孢子化时间明显地比前者缩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