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两组同时运行提高回收率的变压吸附工艺

两组同时运行提高回收率的变压吸附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提高有效气体回收率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吸附塔设置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用于普通意义上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而另外设置第二组专门用于回收第一组逆放解吸气体中的有效成分,回收的有效气体成分通过均压的方式返回第一组变压吸附,由此提高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效率和提高有效气体回收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646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杨皓;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67773.8

  • 发明设计人 杨皓;

    申请日2009-09-27

  • 分类号B01D53/047;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西三段营康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31: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24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D53/047 申请日:200909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是一种混合气体分离变压吸附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变换气分离二氧化碳组分的装置。

二、背景技术

对于变换气分离二氧化碳的技术,惯常使用的方法为湿法脱碳与变压吸附脱碳。

湿法脱碳技术,使用最多的是碳酸丙烯酯脱碳技术与NHD脱碳技术,该技术在高压力下溶剂吸收二氧化碳,低压力下溶剂解吸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解吸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传统称为高闪,解吸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一般为45-85%,平均浓度为65%,目前大多数湿法脱碳装置另外设置分离装置(例如碳化、变压吸附)回收利用该闪蒸气体中的有效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第二阶段传统称为低闪,解吸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一般为95-100%,平均浓度为97.5%,可以直接用于尿素合成使用或生产液体二氧化碳。湿法脱碳,操作费用高、能耗高、有溶剂消耗等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气体收率相比普通的变压吸附工艺较高。

变压吸附脱碳技术,使用最多的是一段法工艺,该工艺在高压力吸附剂下吸附二氧化碳,低压力下解吸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解吸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传统称为逆放,解吸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一般为45-85%,平均浓度为65%,目前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没有另外设置分离装置回收利用该逆放气体中的有效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只有报告使用该放空气体用于吹风气燃烧系统的报道;第二阶段传统称为抽空或冲洗,解吸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一般为95-99%,平均浓度为97.5%,可以直接用于尿素合成使用或生产液体二氧化碳。该工艺逆放气体有效成分损失严重,成为该工艺技术的致命弱点,几乎难以克服。

三、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回收脱碳逆放气体中的有效成分(氢气、一氧化碳和氮气),本发明利用再设置一组多个吸附塔的策略,用来提高气体回收率。

吸附塔设置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用于普通意义上的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而另外设置第二组专门用于回收第一组逆放解吸气体中的有效成分,回收的有效气体成分通过均压的方式返回第一组变压吸附,由此提高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效率和提高有效气体回收率。

通过这个工艺,可以把逆放气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回收,而且,抽空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甚至可以达到97%以上,满足尿素合成需要或生产液体二氧化碳。

本发明工艺与湿法脱碳工艺相比较有如下的特点。

主分离系统采用变压吸附工艺系统;这个过程相对湿法脱碳系统作为主系统具有投资小、能耗低、操作方便的特点。

同时具有类似湿法脱碳回收高闪气的系统,即另外一组吸附塔,这个系统是把二氧化碳继续分离得到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变换气浓度的混合气。

本发明工艺与单独意义上的变压吸附装置相比较有如下的特点。

气体收率大大提高。可以完全达到甚至超过湿法脱碳的回收率水平。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变换气压力0.8MPa,流量24000NM3/H。

第一组设置标准变压吸附工艺,九塔三进三均工艺,逆放初压力0.10MPa,抽空终压力-0.06MPa,变换气进口二氧化碳28%,出口0.2%,满足合成氨生产要求。

第二组设置回收变压吸附工艺,四塔一进一均工艺,进气初压力-0.04MPa,进气终压力0.08MPa,抽空终压力-0.06MPa,逆放气进口二氧化碳45-85%,出口5%,出口气体使用均压的方式返回主系统,满足第一组均压气体成分要求。

实施例2:变换气压力1.4MPa,流量24000NM3/H。

第一组设置标准变压吸附工艺,九塔三进三均工艺,逆放初压力0.26MPa,抽空终压力-0.06MPa,变换气进口二氧化碳28%,出口0.2%,满足合成氨生产要求。

第二组设置回收变压吸附工艺,四塔一进一均,进气初压力-0.04MPa,进气终压力0.18MPa,抽空终压力-0.06MPa,逆放气进口二氧化碳35-55%,出口3%,出口气体使用均压的方式返回主系统,满足第一组均压气体成分要求。

实施例3:变换气压力2.7MPa,流量24000NM3/H。

第一组设置标准变压吸附工艺,十六塔三进九均工艺,逆放初压力0.54MPa,抽空终压力-0.06MPa,变换气进口二氧化碳28%,出口0.2%,满足合成氨生产要求。

第二组设置回收变压吸附工艺,四塔一进一均,进气初压力-0.04MPa,进气终压力0.42MPa,抽空终压力-0.06MPa,逆放气进口二氧化碳15-35%,出口2%,出口气体分两次使用均压的方式返回主系统,满足第一组均压气体成分要求。

本专利经过实际使用在变换气脱碳装置,效果十分明显,有效降低了有效气体损失,节约了成本。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