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血府逐瘀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血府逐瘀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府逐瘀模片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该模片包含1-30份桃仁、1-20份红花、1-20份当归、1-20份地黄、1-20份牛膝、1-15份赤芍、1-15份枳壳、1-10份川芎、1-10份桔梗、1-10份甘草和1-10份柴胡的药材提取物和用于滴丸的基质。该模片保留了滴丸剂的所有优点,如服用剂量小、溶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质量稳定,剂量准确等优点;而且该模片的服用也更方便;其制备方法无需滴丸滴制过程中使用的冷凝液,避免了滴制法制备滴丸剂时药液物性、滴头和冷却液等因素的影响,使制备过程的操作更加简便;无粉尘污染,利于劳动保护;生产成本降低,制成的模片未接触液体介质,不需要经过擦干或甩干等工序,也不再需要专用的设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478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药物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54106.4

  • 发明设计人 王顺仙;张林林;郑国华;

    申请日2008-08-11

  • 分类号A61K36/804;A61K9/20;A61P9/10;

  • 代理机构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广迅

  • 地址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04 专利号:ZL2008100541064 申请日:20080811 授权公告日:201108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8-10

    授权

    授权

  • 2010-04-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04 申请日:2008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模片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血府逐瘀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滴丸是指在适宜的熔融基质中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后,将其通过适宜的滴管滴入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形成球状并冷却凝固成丸。在国内的中药制剂中,滴丸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早在1977年我国药典就开始收载滴丸剂型。滴制法制备的滴丸具有一系列优点:经固体分散技术制成的滴丸,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使易水解、易氧化和易挥发的药物被包埋从而增加其稳定性,并且掩盖了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可以采用口服和舌下给药,使药物与黏膜表面充分接触,从而具有起效迅速,副作用小,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特点。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诸多活血化瘀方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古方,该方由当归、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组成,具有行瘀活血、疏肝行气、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府血瘀。

发明名称为“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号为ZL200410094058.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然而,虽然该血府逐瘀滴丸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它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滴丸的滴制原理都是药物熔融后依靠自身重力形成药滴滴入冷凝液中,从而利用药滴在温差很大的液体中骤冷收缩形成滴丸。因此,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性需要向药物中加入较多基质才能达到适宜的粘稠度和熔融温度,以使滴丸成型。这样就造成患者服用的滴丸粒数较多,服用不方便。其次,目前在制药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滴丸机主要是药液借助位能和重力从滴头管口自然滴出的滴丸机,丸重由滴管口径的粗细来控制。丸粒的圆整度还受到药液的物性、温度、冷却液的选择以及冷却液的温度、滴头与冷却液面的距离、滴管管壁的厚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工艺研究的复杂程度和制备操作过程的复杂性,而且只能生产出丸重在70mg以下的滴丸。最后,由于滴丸在液体介质中成型,还要经过擦干或甩干的工序,不仅增加了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真正实用的设备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针对滴制法制备的滴丸剂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定量注模法开发出一种新型制剂一模片,本发明所述的“模片”是指药物与用于滴丸的基质均匀混合后经模具成型的片状制剂,而传统意义上的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而言,本发明将这种新剂型应用于血府逐瘀方剂,制成的血府逐瘀模片不仅保留了现行方法制备的滴丸的优点,而且还不需要滴头和冷却液,使模片的重量比较容易控制,基质的加入比例适量,降低了服用量,简化了生产工艺过程,提高了合格品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制备重量超过70mg的模片。本发明的模片由于保留了用于滴丸的基质,从而间接地扩大了中药滴丸的应用范围,更有利于发挥血府逐瘀方剂的作用。

用于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血府逐瘀模片,其中按重量份数计,包含1-30份桃仁、1-20份红花、1-20份当归、1-20份地黄、1-20份牛膝、1-15份赤芍、1-15份枳壳、1-10份川芎、1-10份桔梗、1-10份甘草和1-10份柴胡的药材提取物和用于滴丸的基质。

在上述模片中,所述提取物优选为上述药材经乙醇、水或它们的混合物,例如体积百分含量为65%~95%乙醇水溶液提取后,再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得到的提取物。优选的所述基质选自聚乙二醇,例如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3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和聚乙二醇20000;脂肪酸聚氧乙烯醚40;硬脂酸酯;甘油;明胶和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提取物与基质的重量比为1∶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模片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对所述药材进行提取;

b.将提取物与熔融的用于滴丸的基质混匀,在保温条件下注入模具中,冷却成形并固化。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a优选包括所述药材用乙醇、水或它们的混合物,例如体积百分含量为65%~95%乙醇水溶液提取后,再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制得提取物;保温条件可以为65℃~85℃;注入可以采用定量泵进行;模具可以为圆形模具或异形模具;冷却具体为低温冷却或低温梯度冷却,优选的冷却温度范围为0℃~40℃;固化优选在低温下进行。

上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固化的模片进行干燥的步骤,优选的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20%-50%,干燥时间为10分钟-60分钟。

与滴丸及其制法相比,本发明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保留了滴丸剂的所有优点,如服用剂量小、溶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质量稳定,剂量准确等优点;

2.本发明的模片服用更方便。采用定量注模法生产模片时,可以通过改变模具的形状和大小制备符合规定的模片,还可以生产规格大于70mg的模片,使药物服用量减少到3片以下,服用剂量更小、更有利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接受和服用;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无需滴丸滴制过程中使用的冷凝液,避免了滴制法制备滴丸剂时药液物性、滴头和冷却液等因素的影响,使制备过程的操作更加简便。

4.无粉尘污染,利于劳动保护。

5.生产成本降低,制成的模片未接触液体介质,不需要经过擦干或甩干等工序,也不再需要专用的设备。

本发明制备的模片是一种采用已有的滴丸剂基质并以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新型中成药制剂,其基本原理是预先将活性物料与熔融基质混合后注入到定量模具中,再利用冷却的方法将药物迅速固化于模具中成型,因此制成的模片可以保留血府逐瘀滴丸制剂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处方:桃仁44.8g;当归33.6g;红花33.6g;牛膝33.6g;地黄33.6g;赤芍22.4g;枳壳22.4g;桔梗16.8g;川芎16.8g;柴胡11.2g;甘草11.2g。

2.制法:

1)药材提取:按照上述处方量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药材2次,每次用1500ml乙醇和600ml水提取1小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250ml水,使浸膏成为混悬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2次,每次25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得提取物19.9克.

2)模片制备:取19.9g提取物加至21.9g聚乙二醇6000基质中,搅拌制成均匀的药液,在80℃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0℃~40℃温度梯度内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血府逐瘀模片,需加入提取物重量1.1倍的基质,制成的片剂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片剂成品规格为0.3g,服用量为2片,其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2

1.处方:桃仁44.8g;当归33.6g;红花33.6g;牛膝33.6g;地黄33.6g;赤芍22.4g;枳壳22.4g;桔梗16.8g;川芎16.8g;柴胡11.2g;甘草11.2g。

2.制法:

1)药材提取:按照上述处方量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药材3次,每次用2000ml乙醇和700ml水提取1小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450ml水,使浸膏成为混悬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每次45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得提取物干膏20.8克。

2)模片制备:取20.8g的提取物加至20.8g聚乙二醇4000基质中,搅拌制成均匀的药液,在70℃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冷冻箱中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40%的条件下放置35分钟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血府逐瘀模片,需加入提取物重量1倍的基质,制成的片剂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片剂成品规格为0.6g,服用量为1片,其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3

1.处方:桃仁44.8g;当归33.6g;红花33.6g;牛膝33.6g;地黄33.6g;赤芍22.4g;枳壳22.4g;桔梗16.8g;川芎16.8g;柴胡11.2g;甘草11.2g。

2.制法:

1)药材提取:按照上述处方量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药材3次,每次用2000ml乙醇和700ml水提取1小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450ml水,使浸膏成为混悬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每次45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得提取物干膏20.9克。

2)模片制备:取20.9g提取物加至41.8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40(S-40)基质中,搅拌制成均匀的药液,在65℃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冷冻机冷却,脱模,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放置60分钟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血府逐瘀模片,需加入提取物重量2倍的基质,制成的片剂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片剂成品规格为0.45g,服用量为2片,其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4

1.处方:桃仁44.8g;当归33.6g;红花33.6g;牛膝33.6g;地黄33.6g;赤芍22.4g;枳壳22.4g;桔梗16.8g;川芎16.8g;柴胡11.2g;甘草11.2g。

2.制法:

1)药材提取:按照上述处方量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药材3次,每次用2000ml乙醇和700ml水提取1小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450ml水,使浸膏成为混悬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每次45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得提取物干膏21克。

2)模片制备:取21g提取物加至63g硬脂酸酯基质中,搅拌制成均匀的药液,在80℃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0℃~40℃温度冷却,脱模,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放置50分钟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血府逐瘀模片,需加入提取物重量的3倍的基质,制成的模片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片剂成品规格为0.4g,服用量为3片,其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