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及系统、终端、管理中心

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及系统、终端、管理中心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及系统、终端、管理中心,方法包括: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检测一个或多个信道的信道状态;终端的第二接入设备通过接入网将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检测后的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系统包括终端和管理中心,终端可通过多种接入设备接入接入网将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根据检测结果对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可将信道检测结果及时上报,避免了通信盲区的存在,降低了通信系统中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359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16943.5

  • 发明设计人 冯淑兰;刘劲楠;

    申请日2008-07-21

  • 分类号H04W24/00;H04B17/00;

  • 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芳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8-29

    授权

    授权

  • 2010-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及信道检测结果的管理方法、系统、终端、管理中心。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为避免和降低系统间的干扰,无线设备要实时地检测周围的无线环境,并根据周围的无线环境动态调整设备自身的工作参数。由于设备本身的检测范围有限,两个节点可能无法检测到对方,但两个节点仍会给接入对方节点的通信链路中的设备造成干扰。

如图1所示,为无线通信系统中节点之间产生干扰的原理示意图。节点A和节点B均无法检测到对方,故节点A和节点B本身之间不会产生干扰,但是,节点A可能会对节点B的通信链路中的节点B1造成干扰,同样地节点B可能对节点A的通信链路中的节点A1造成干扰。假设节点A为电视发射台,节点B为无线宽带接入基站,且节点A和节点B均工作在信道1,节点B1为无线宽带接入终端,那么在节点B1通过基站B接入网络中时,由于受到节点A的干扰而无法接入基站,在节点B1周围产生通信盲区,同样地,处于节点B覆盖范围内的电视接收机A1也会受到节点B的干扰,将节点A1称之为节点B的隐节点,隐节点即节点本身受到干扰而干扰源或其它设备并不知道的节点。

现有技术中,节点B1本身可进行相应的信道检测,当检测到信道1存在较大的干扰时,将信道的检测结果上报给节点B。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由于节点A和节点B相互干扰,造成节点B1根本无法接入基站B,因此,也无法将信道的检测结果上报给节点B,使得节点B1始终处于通信盲区而不知,严重影响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样地,由于节点B对节点A的通信链路造成干扰,处于节点B覆盖范围内的电视接收用户A1会长期受到节点B的干扰,严重影响电视接收用户B的接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及系统、终端、管理中心,以避免通信盲区的存在,降低通信系统中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包括:

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检测一个或多个信道的信道状态;

终端的第二接入设备通过接入网将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检测后的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检测结果的管理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来的信道检测结果,所述信道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以及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

根据所述信道的所述信道检测结果,发送调整命令,调整影响所述终端检测的所述信道的设备的通信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两种以上不同的接入设备,其中第一接入设备用于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第二接入设备用于通过接入网将所述信道的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理中心,包括:

网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检测结果,所述信道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以及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的所述信道检测结果和/或所述终端所在区域的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调整命令,所述调整命令用于调整影响所述终端检测的所述信道的设备的通信参数;

网络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控制模块生成的所述调整命令到所述影响所述终端检测的所述信道的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检测和上报系统,包括:终端和管理中心,其中,

所述终端用于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并将所述信道的信道检测结果通过不同的接入网发送到所述管理中心,或用于接收所述管理中心发送的所述信道的信道检测命令,根据所述检测命令对所述信道进行检测;

所述管理中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信道的信道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信道检测结果发送调整命令,调整影响所述终端检测的所述信道的设备的通信参数,或通过发送所述信道的信道检测命令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接入网络受到干扰而无法上报信道检测结果时,终端可通过其它接入设备接入到接入网,并将第一接入设备检测的信道的信道检测结果通过其它接入设备接入的接入网上报给目标设备,使得目标设备可及时准确的获得终端受干扰的情况,且目标设备可根据该上报的信道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从而可以排除干扰区域,避免了通信盲区,同时,也降低了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无线通信系统中节点之间产生干扰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信道检测结果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管理中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信道检测和上报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包括多个接入设备,为使描述简明,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接入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它的接入设备与第一接入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的功能和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检测一个或多个信道的信道状态;

本实施例中,终端所包括的接入设备可检测其自身支持的频段的信道,也可检测网络中的其它设备或终端本身设定的需检测的信道。对于多模终端而言,终端所包括的接入设备可检测的频段为终端每个模式支持的频段的并集。信道状态包括信道是否存在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干扰的大小有多少。信道状态还可以是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不空闲,终端可检测是否有可以接入的信道的系统存在,例如可以检测到可以接入的基站信号。

步骤102、终端的第二接入设备通过接入网将第一接入设备检测后的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

当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受到干扰而无法接入系统中时,可通过第二接入设备接入与其连接的接入网,并将第一接入设备检测的信道检测结果通过接入网发送到骨干网或IP网或其它接入网中的目标设备,该目标设备可以为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无线频谱检测中心或其它无线设备,具体的该目标设备可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固定设备,例如国家频谱中心,也可以是一个临时性的检测设备,例如频谱检测设备,也可以是基站或者终端,该终端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PDA,台式电脑等。终端上报的信道检测结果可包括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和信道状态。目标设备接收到信道检测结果后,根据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Identity,简称ID)以及信道检测结果判断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受干扰的情况,并对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所在系统中的其它设备,如基站、终端等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例如可调整基站工作在其它的信道,或者调整基站和终端的发射功率,也可根据该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受干扰的情况,关闭或调整使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受到干扰的设备,也可以调整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的通信参数,例如调整到其它干扰小或者没有干扰的信道。这样就可以将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所处区域的通信盲区排除,同时,也降低了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同时也可以调整发射功率等其它通信参数。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接入网络受到干扰而无法上报信道检测结果时,可通过其它接入设备接入到接入网,并将第一接入设备检测的信道检测结果通过其它接入设备的接入网上报给目标设备,使得目标设备可及时准确的获得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受干扰的情况,且目标设备可根据该上报的信道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从而可以排除干扰区域,避免了通信盲区,同时,也降低了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周期性设定或事件驱动,由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

终端开机后,可选择可接入到接入网的接入设备接入到骨干网或IP网中,此时终端可周期性设定或由事件驱动检测自身支持频段的信道状态,具体地,终端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信道的检测:

从可接入的接入网接收信道的检测命令,对检测命令进行处理,并发送该检测命令到第一接入设备,由第一接入设备检测该信道的检测命令对应的待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该检测命令包括终端的ID或可以识别该终端的其它标识,如第一接入设备的MAC地址,该检测命令还包括待检测的信道,该待检测的信道可以是一段或多段频谱,或者一个或多个码字,如正交码和或扰码来区分的信道;

具体地,终端接收其它设备发送的检测命令对信道进行检测可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第二接入设备接收该信道的检测命令,将该检测命令解析为终端可识别的数据,该检测命令包括终端的ID以及所要检测的信道,检测命令进一步可以包括检测时间;

处理该终端可识别的检测命令;

将处理后的检测命令解析成符合第一接入设备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并发送到第一接入设备;

第一接入设备接收到本身可识别的数据格式的检测命令后,根据该检测命令检测待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

终端可以通过自身可接入的接入网接收检测命令,同时对检测命令进行处理,并将其发送给具备检测该信道能力的第一接入设备,由终端的第一接收设备检测待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

或者,可由终端自身设定信道的检测命令,并将检测命令发送到第一接入设备,由第一接入设备检测该信道的信道状态,检测命令包括待检测的信道和检测时间,终端可根据该检测时间触发检测命令,在设定的检测时间进行信道检测。

具体地,终端可设定一个检测周期,每隔一定的时间,例如每隔1小时,检测一个或者多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实现周期性设定检测,进一步的,可以对检测结果上报。

或者终端检测到第二接入网的网络信号质量太差,或者第二接入网的网络由于网络拥塞等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通信需求,则可以触发第一接入设备执行检测命令,以检测第一接入网是否有可用的信道。

检测结果的上报可以是周期性的上报,或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有选择的上报,如检测到的信道受到干扰时,可进行上报,若没有受到干扰时可不进行上报。

此外,终端也可接收外部输入的包括待检测的信道的检测命令,并将检测命令发送给第一接入设备,由第一接入设备检测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例如,可接收键盘或鼠标输入的检测命令。检测命令进一步可以包括检测时间。根据用户输入的检测时间,终端可进行周期性的检测,也可进行一次特定的检测。

用户可通过终端的外部输入设备键盘或者鼠标输入待检测的信道和检测时间等信息,由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检测该信道的信道状态。根据用户输入的检测时间,终端可进行周期性的检测,也可进行一次特定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接收到的检测命令中的特定的信道进行检测,也可接收其它设备的检测请求,或根据终端的自身需求进行检测。

步骤202、对第一接入设备检测的信道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解析,解析成符合第二接入设备数据传输协议格式的数据;

通过对第一接入设备检测的信道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解析,可根据需要上报部分或全部检测数据,同时将需要上报的检测结果解析成第二接入设备可识别的格式数据。由于不同的接入设备及其对应的接入网的数据传输格式并不相同,只有将待传输的数据解析成符合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才可进行传输,因此,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解析,可以使得第二接入设备将检测结果通过与其对应的接入网准确、及时地发送到骨干网或IP网中的目标设备中。

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要,上报的信道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信道的中心频率和/或信道的带宽和/或终端接收信道信号能量的大小和/或终端对信道的检测时间和/或检测时终端的地理位置。终端的地理位置可以为终端本身设定的地理位置,也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获取终端的地理位置,同时终端也可根据GPS获得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其自身设定的地理位置进行更新,用户也可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地理位置信息对终端的地理位置进行更新或设定。

检测结果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检测的可信度等其它信息,例如当检测到信道有干扰时,可对信道进行多次检测,并将检测概率作为可信度加入检测结果中。

步骤203、将符合第二接入设备数据传输协议格式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入设备;

步骤204、终端第二接入设备通过接入网将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信道检测结果包括执行检测的终端的ID和信道状态。具体地,终端的第二接入设备首先与其对应的可接入的接入网连通,并通过接入网与骨干网或IP网连接,信道检测结果可通过该骨干网或IP网发送到与骨干网或IP网连接的目标设备。例如第二接入设备发送信道检测结果到第二接入设备的接入网中的基站,并由基站通过骨干网或IP网发送到骨干网或IP网中的目标设备。此外,终端的ID也可以为其它可标识该终端的标识,如执行检测的该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的MAC地址。

其中,第二接入设备可接入的接入网可为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蜂窝移动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广域网或以太网,每个接入网可有对应的基站,并通过基站连接到骨干网或IP网中,该骨干网或IP网可以是因特网(Internet),也可以为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Network,简称PSTN)。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接入设备也可以为各种无线网卡,如无线广域网(Wireless Regional Area Network,简称WRAN)上网卡,无线城域网(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上网卡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上网卡,也可以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ADSL)上网卡或以太网卡,本实施例中的接入设备应至少包括一种无线网卡,用于检测终端周围环境的无线环境,即可由无线网卡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

目标设备可以为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无线频谱检测中心或其它无线设备,具体地可为一个长期存在的设备,如国家频谱中心或者一个临时的检测设备,如频谱检测设备、基站或者终端,该终端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PDA,台式电脑等。目标设备接收到信道检测结果后,可根据检测结果和/或该终端所在区域的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对该终端的通信参数或者影响该终端所述检测信道的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避免该终端所在区域的信道干扰,避免产生通信盲区,同时也减少隐节点存在的隐患,降低了隐节点受干扰的概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目标设备为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时,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接收到信道检测结果后,可根据信道检测结果中受到的干扰情况对终端所在工作系统中的其它设备,如基站等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基站的信道,也可根据该终端受干扰的情况,调整或关闭造成终端受到干扰的其它系统中相关设备的信道。这样就可以将终端自身所处区域的通信盲区排除,同时,也可排除干扰区中可能存在的隐节点,降低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无线频谱管理中心也可根据该终端所处区域的无线频谱的分布状况,对该区域的无线设备进行整体的调节,避免该区域产生通信盲区,减少隐节点的存在,降低隐节点受干扰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各种检测需要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同时对不同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使得各接入设备之间可准确、便利地进行数据的交换,便于信道检测结果的检测和上报,从而目标设备可采取及时的处理,便于及时发现通信盲区和隐节点,避免通信盲区的存在,降低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信道检测结果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终端发送来的信道检测结果,该信道检测结果包括终端的ID以及该信道的信道状态;

当终端将检测的信道检测结果通过骨干网或IP网发送给目标设备时,目标设备通过该骨干网或IP网接收该信道检测结果,该目标设备可以为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无线频谱检测中心或其它无线设备。本实施例中,该目标设备为无线频谱管理中心,终端的检测和上报可根据该无线频谱管理中心自身发出的检测命令或检测请求,当终端接收到无线频谱管理中心发送来的检测命令后,根据检测命令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上报过来,也可以是终端根据自身设定或其它用户输入的检测命令,对信道进行检测并将信道检测结果上报过来。终端上报的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信道的中心频率和/或信道的带宽和/或终端接收信道信号能量的大小和/或终端对信道的检测时间和/或检测时终端的地理位置,终端的地理位置也可根据终端的ID由无线频谱管理中心自身判定。

此外,检测结果中的终端的ID也可以为其它可以标识该终端的标识,如执行检测的第一接入设备的MAC地址。

步骤302、根据该信道的信道检测结果,发送调整命令,调整影响该终端检测的信道的设备的通信参数。

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收到终端发送的信道检测结果后,可根据信道状态判定是否需要对终端或其它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若终端本身的工作频段的信道受到干扰时,无线频谱管理中心可根据受干扰信道调整造成干扰的无线设备的通信参数,如可调整终端第一接入设备的工作信道,使得终端的第一接入设备工作在调整后的信道而不会再受到干扰,也可调整造成该信道干扰的设备,关闭造成该信道干扰的设备,或者调整造成该信道干扰的设备工作到其它空闲的信道。经过调整,可消除通信盲区及隐节点,降低了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此外,无线频谱管理中心还可存储终端发送来的信道检测结果,将信道检测结果加入到终端所在区域的无线频谱分布状况中,无线频谱分布状况可包括该区域中各设备的身份标识以及工作参数,也可包括各设备所处的位置和/或天线参数和/或发射功率等。同时,无线频谱管理中心也可根据信道检测结果及无线频谱分布状况,通过发送调整命令,调整终端的工作信道,和/或终端工作系统中的其它设备的工作信道,和/或影响终端工作信道的其它系统中设备的工作信道。

具体地,无线频谱管理中心管理着无线频谱的分布状况,无线频谱管理中心可将每个区域的无线频谱集中在一起进行管理,无线频谱分布状况可包括所述区域中各设备所处的位置、所工作的频率、天线以及发射功率。当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接收到一个终端的信道检测结果时,将终端的检测结果加入到该终端所在区域的无线频谱分布状况中,同时,无线频谱管理中心可根据该区域的所有无线频谱的分布状况对该区域中的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避免通信盲区的存在,同时也降低了可能存在的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设备还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发送检测命令指定各终端进行特定信道的检测,获取无线频谱的分布状况。

本实施例也可进一步的用于频谱规划的检测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作为一个临时的检测设备,收集各区域的无线频谱状况。具体地,该临时检测设备通过发送检测命令给各区域的终端设备,由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命令检测各信道的使用状况,并将检测的结果上报给该临时检测设备,该临时检测设备将收集到的信道检测结果加入无线频谱分布状况中,并根据该无线频谱分布状况合理地对各区域的无线频谱进行规划,提高无线频谱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根据终端上报的信道检测结果,可对干扰终端工作信道的其它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避免在终端所在区域产生通信盲区,同时,也可及时发现隐节点,降低了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终端包括至少两种以上的接入设备,其中第一接入设备11用于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第二接入设备12用于通过接入网将信道的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信道检测结果包括终端的ID以及信道状态,信道状态包括信道是否空闲或者是否存在干扰。

本实施例终端还可包括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13,用于接收信道的检测命令,并对检测命令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发送到第一接入设备11,或用于对信道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解析,并发送到第二接入设备12。

其中,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13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模块131、协议解析模块132、协议处理模块133及异构网络信息中心134。通信接口模块131,用于从第一接入设备11接收信道检测结果,并发送给协议解析模块132,或从第二接入设备12接收检测命令,并发送给协议解析模块132,或从协议解析模块132接收信道检测命令并向第一接入设备11发送信道检测命令,或从协议解析模块132接收信道检测结果并向第二接入设备12发送信道检测结果;协议解析模块132,用于接收通信接口模块131发送过来的信道检测结果或检测命令,并解析成符合终端可识别的格式数据,并发送给协议处理模块133,或接收协议处理模块133的信号,解析成对应的接入设备可识别的格式数据并发送给通信接口模块131;协议处理模块133,用于接收协议解析模块132发送的终端可识别的格式数据,对信道检测结果或检测命令进行处理后发送给协议解析模块132或者异构网络信息中心134,协议处理模块133可以执行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合并某些信道检测命令,触发某个信道检测命令,或者合并某些信道检测结果;异构网络信息中心134,用于获取并存储终端各接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该参数包括接入设备支持可检测信道的信道信息以及接入设备可接入接入网的协议格式信息,终端各接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由协议处理模块从各接入设备处获得。本实施例中终端还可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单元14,用于输入信道的检测命令,或用于输出信道检测结果。本实施例,终端也可包括GPS接口单元15,用于通过GPS获取终端的定位信息,该定位信息包括终端的地理位置,根据该定位信息可设置或更新终端的地理位置。

本实施例终端可通过多种接入设备与骨干网或IP网连接,当其中一个工作的接入设备受到其它系统或设备干扰时,可通过其它的接入设备接入骨干网或IP网,并将受干扰信道的检测结果上报,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受干扰情况。本实施例终端的接入设备可以为各种无线网卡,如WRAN上网卡,WiMAX上网卡或WiFi上网卡,也可以为ADSL上网卡或以太网卡。本实施例中的接入设备应至少包括一种无线网卡,用于检测终端周围环境的无线环境,即可由无线网卡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该终端可具备多种上网功能,不同的接入设备通过与其适应的接入网连接,并通过接入网与骨干网或IP网连接,因此,终端可通过骨干网或IP网与骨干网或IP网中的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如第一接入设备可为WRAN上网卡,第二接入设备可为以太网卡,当WRAN上网卡受到其它系统或设备干扰而无法接入与其适应的无线广域网时,终端可通过以太网卡连入骨干网,同时可将WRAN上网卡检测的信道检测结果通过以太网卡上报到骨干网中的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根据上报结果对干扰源或其无线广域网系统自身的基站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排除干扰,避免了通信盲区的存在,使得终端可通过WRAN上网卡连接到无线广域网中。同时,管理中心也可根据上报结果对终端周围的其它设备进行确认,找出可能存在的隐节点,降低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本实施例终端也可接收管理中心发送的检测命令或检测请求,对特定的信道进行检测,并上报给管理中心,便于管理中心查询或管理无线信道使用状况,以便对各系统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避免通信盲区的存在。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通过多种接入设备接入骨干网或IP网中,当其中一个接入设备收到干扰无法接入骨干网或IP网时,可通过其它接入设备将收到干扰设备检测到的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并通过目标设备排除干扰,避免了通信盲区和隐节点的存在,降低了系统间的干扰。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管理中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管理中心包括网络接收模块21、控制模块22及网络发送模块23。网络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来的信道检测结果,信道的检测结果包括终端的ID以及信道的信道状态;控制模块22,用于根据信道检测结果和/或终端所在区域的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调整命令,该调整命令用于调整与终端检测的信道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网络发送模块23,用于发送控制模块22生成的调整命令到骨干网或IP网中的相关设备,接收到调整命令的设备对其自身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管理中心还可包括存储模块24,用于存储终端发送的信道检测结果,将信道检测结果加入到终端所在区域的无线频谱分布状况中,无线频谱分布状况包括该区域中各设备身份标识以及工作频率,还可包括设备所处的位置、天线参数以及发射功率等。具体地,本实施例管理中心可作为国家频谱管理中心,或者作为一个临时的频谱检测设备。

本实施例管理中心可通过骨干网或IP网接收各种终端上报的信道检测结果,并可将检测结果根据终端所处的区域进行整理,根据终端所在区域的无线频谱分布状况对该区域中的各种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避免产生通信盲区,降低系统间的干扰,同时查找可能存在的隐节点,降低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信道检测和上报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信道检测和上报系统包括终端1和管理中心2,其中,终端1用于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并将信道检测结果通过不同的接入网发送到管理中心2,或用于接收管理中心2发送来的信道检测命令,根据检测命令对待检测信道进行检测;管理中心2用于接收终端1发送来的信道检测结果,并根据信道检测结果发送调整命令,调整影响终端1检测的信道的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或发送信道检测命令给终端1。其中终端1可与多种接入网连接,并通过接入网连接到骨干网3中,终端1和管理中心2之间的可通过骨干网3传输信息。

本实施例中终端1可包括至少两种以上不同的接入设备,其中第一接入设备11用于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第二接入设备12用于通过接入网将信道检测结果上报给目标设备,信道检测结果包括终端1的ID以及信道状态,信道状态包括信道是否空闲或者是否存在干扰。还可包括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13,用于接收信道检测命令,并对该检测命令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发送到第一接入设备11,或用于对信道的信道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解析,并发送到第二接入设备12。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入设备都有与其对应连接的接入网,第一接入设备11可与第一接入网41连接,第二接入设备12可与第二接入网42连接,同样地,其它接入设备都可与其对应的接入网连接,并通过接入网将终端1与骨干网3连接起来,这样终端1就可以通过该骨干网与骨干网中的目标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各接入设备连接的接入网可包括基站,并由基站与骨干网3进行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13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模块131,用于从第一接入设备11接收信道检测结果,并发送给协议解析模块132,或从第二接入设备12接收检测命令,并发送给协议解析模块132,或从协议解析模块132接收信道检测命令并向第一接入设备11发送信道检测命令,或从协议解析模块132接收信道检测结果并向第二接入设备12发送信道检测结果;协议解析模块132,用于接收通信接口模块131发送过来的信道检测结果或检测命令,并解析成符合终端可识别的格式数据,并发送给协议处理模块133,或接收协议处理模块133的信号,解析成对应的接入设备可识别的格式数据并发送给通信接口模块131;协议处理模块133,用于接收协议解析模块132发送的终端1可识别的格式数据,对信道检测结果或检测命令进行处理后发送给协议解析模块132或者异构网络信息中心134,协议处理模块133可以执行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合并某些信道检测命令,触发某个信道检测命令,或者合并某些信道检测结果,异构网络信息中心134,用于获取并存储终端各接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该参数包括接入设备支持可检测信道的信道信息以及接入设备可接入接入网的协议格式信息,终端1各接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由协议处理模块133从各接入设备处获得。

本实施例中管理中心2可包括网络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终端1发送来的信道检测结果,信道的检测结果包括终端1的ID以及所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控制模块22,用于根据信道检测结果和/或终端1所在区域的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调整命令,该调整命令用于调整与终端1检测的信道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网络发送模块23,用于发送控制模块22生成的调整命令到相关设备,接收到调整命令的设备对其自身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该通信参数的调整可以是工作信道的调整,也可以是发射功率等其它参数的调整。本实施例管理中心还可包括存储模块24,用于存储终端1发送来的信道检测结果,将信道检测结果加入到终端1所在区域的无线频谱分布状况中,无线频谱分布状况包括该区域中各设备的身份标识以及工作频率,还可包括各设备所处的位置和/或天线参数和/或发射功率等。

本实施例中的接入设备可为各种无线网卡,如WRAN上网卡,WiMAX上网卡或WiFi上网卡,也可以为ADSL上网卡或以太网卡,本实施例中的接入设备应至少包括一种无线网卡,用于检测终端周围环境的无线环境,即可由无线网卡检测信道的信道状态。同样地,第二接入设备12可接入的接入网可为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蜂窝移动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广域网或以太网,每个接入网有对应的基站,并通过基站连接到骨干网3中,该骨干网3可以为Internet网,也可以为PSTN网。每种接入设备与其相适应的接入网建立连接,并通过接入网连接入骨干网3。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入设备11可为WRAN上网卡,与其对应的接入网为无线广域网,终端1可以通过无线广域网与骨干网3建立通信连接,第二接入设备12可为以太网卡,并通过以太网卡与骨干网3连接,其中骨干网3为Internet网,管理中心2可为无线频谱管理中心,用于管理无线频谱的分布状况并可调整骨干网3中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

假设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为图1中的节点B1,在未受到干扰时,节点B1可通过WRAN上网卡连接到无线广域网中的基站B,节点A为TV发射台,节点A1为电视接收机。当终端开机时,由于节点A对终端的WRAN上网卡产生干扰,终端无法通过WRAN上网卡连接到无线广域网中的基站B,因此,无线广域网系统就会在终端所处区域产生通信盲区,同时,电视接收机也会受到基站B的干扰而无法接收到TV发射台发送的电视信号,这时,终端可通过以太网卡连接到Internet网,WRAN上网卡受到的干扰可通过以太网卡上报到Internet网中的无线频谱管理中心,并由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根据上报的检测结果,对基站B或发射台A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避免通信盲区的存在,降低了隐节点长期受干扰的概率。具体地,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开机后,当WRAN上网卡受到干扰而无法连接到无线广域网时,可通过以太网卡连接到Internet;

步骤402、终端中的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发送信道检测命令给WRAN上网卡,信道WRAN无线上网卡接收到检测命令后,执行信道检测;

步骤403、WRAN上网卡将信道检测结果发送到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并由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可根据需要上报部分或全部检测数据,将上报的检测结果经过解析后发送到以太网卡,要求以太网卡将检测结果上报给网络中的无线频谱管理中心;

步骤404、以太网卡将接收到包括检测结果的数据通过Internet发送到无线频谱管理中心;

步骤405、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接收到信道检测结果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无线频谱管理中心可以根据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将检测结果加入到其所在区域的无线频谱分布状况中,并根据终端受到的干扰情况,对相关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具体地,当无线频谱管理中心确认终端的WRAN上网卡的信道ch1受到未知干扰时,根据无线频谱管理中心数据库所存储的无线频谱分布状况,确定基站B和TV发射机A会给对方链路中的设备造成干扰,这时,无线频谱管理中心可通过网络发送命令,调整基站B的通信参数,命令基站B选择其它的空闲信道ch2。

此外,无线频谱管理中心还可以主动要求终端进行特定信道的检测,例如,当基站B切换到空闲信道ch2后,可通过网络发送检测命令给终端,要求终端继续进行检测,检测终端在信道ch1和ch2的信道状况,确认终端是否可正常工作在信道ch2上,以便终端可通过WRAN上网卡正常连接到无线广域网中的基站B。

此外,终端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特定的信道检测,特定的信道检测可由终端中的异构网络通信控制单元指定,也可由其它用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单元输入指定,或由其它设备发送特定的检测命令指定。

本发明中所述的信道可以是频率上、时域上或码域上的无线资源或其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手机,PDA,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