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固化涂料包括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0-15;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15;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5-20;丙烯酸多元醇20-30;光引发剂5-7;紫外光吸收剂0.2-0.5;位阻胺光稳定剂2-3.5;流平助剂0.2-1;甲乙酮20-30。本发明具有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较强,并且具有很低的VOC排放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436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嘉卓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60734.5

  • 发明设计人 黄杰良;刘志辉;

    申请日2009-07-08

  • 分类号C09D175/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18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清方

  • 地址 523627 广东省东莞樟木头镇裕丰村文裕工业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2: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9D 175/04 专利号:ZL2009101607345 申请日:20090708 授权公告日:201102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2-02

    授权

    授权

  • 2010-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D175/04 申请日:200907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它适合于铁类金属(铁,钢及其合金)、非铁类金属(铝,锌,镁及其合金)、复合材料(碳纤,玻纤)上使用的涂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由涂装过程中放出的挥发性溶剂引起的大气污染,一般要求尽量不要使用有机溶剂,但是,不使用对涂料的流动性和流平性有巨大贡献的有机溶剂,经常难以获得高质量,高光泽的涂层,除了需要表面无缺陷的外观,这些涂层还需要好的耐化性及易于涂覆。将常规的热固化的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用于双固化涂料是不可行的,因为溶剂必须在固化期间从涂料中除去。为了缓解此问题,已开发出可光固化的涂料,它减少了或消除对溶剂的需求。但是光固化的涂层柔韧性会比较低,而且附着力难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底材。基于此,开发出了双固化涂料。该涂料解决了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问题及很低的VOC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该涂料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较强,并且具有很低的VOC排放。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如下组分: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15;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15;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20;

(4)、丙烯酸多元醇                        20-30;

(5)、光引发剂                            5-7;

(6)、紫外光吸收剂                        0.2-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3.5;

(8)、流平助剂                            0.2-1;

(9)、甲乙酮                              20-30。

一种制备上述的应用于难涂覆底材的双固化涂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多元醇、光引发剂、紫外光吸收剂、位阻胺光稳定剂、流平助剂和甲乙酮按上述的比例混合,在分散机内以转速1000-1200RPM,搅拌5-15分钟。

本发明具有在各种金属及复合材料上的附着力较强,并且具有很低的VOC排放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5;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

(4)、丙烯酸多元醇                        21;

(5)、光引发剂            7;

(6)、紫外光吸收剂        0.2;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

(8)、流平助剂            0.2;

(9)、甲乙酮              29.6。

实例2(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11;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4;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6;

(4)、丙烯酸多元醇          20;

(5)、光引发剂              6;

(6)、紫外光吸收剂          0.3;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5;

(8)、流平助剂              0.4;

(9)、甲乙酮                29.8。

实例3(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2;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3;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7;

(4)、丙烯酸多元醇                        22;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4;

(7)、位阻胺光稳定剂  3;

(8)、流平助剂        0.6;

(9)、甲乙酮          27。

实例4(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3;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2;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8;

(4)、丙烯酸多元醇                        23;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3.5;

(8)、流平助剂                            0.8;

(9)、甲乙酮                              24.2。

实例5(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4;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1;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9;

(4)、丙烯酸多元醇                        24;

(5)、光引发剂                            7;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3.5;

(8)、流平助剂                            1;

(9)、甲乙酮    20。

实例6(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5;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20;

(4)、丙烯酸多元醇                        25;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3.5;

(8)、流平助剂                            1;

(9)、甲乙酮                              20。

实例7(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3;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

(4)、丙烯酸多元醇                        26;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3.5;

(8)、流平助剂                            1;

(9)、甲乙酮                              26。

实例8(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1;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

(4)、丙烯酸多元醇                        27;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3.5;

(8)、流平助剂                            1;

(9)、甲乙酮                              27。

实例9(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1;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

(4)、丙烯酸多元醇                        28;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

(8)、流平助剂                            0.5;

(9)、甲乙酮                              28。

实例10(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

(4)、丙烯酸多元醇          29;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

(8)、流平助剂              0.5;

(9)、甲乙酮                28。

实例11(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

(4)、丙烯酸多元醇                        30;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

(8)、流平助剂                            0.5;

(9)、甲乙酮                              27。

实例12(单位:KG)

(1)、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    10;

(2)、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

(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5;

(4)、丙烯酸多元醇                        27;

(5)、光引发剂         5;

(6)、紫外光吸收剂     0.5;

(7)、位阻胺光稳定剂   2;

(8)、流平助剂         0.5;

(9)、甲乙酮           30。

上述各实例均可用下述方法制备,制备方如下:

将三一(2-羟乙基)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多元醇、光引发剂、紫外光吸收剂、位阻胺光稳定剂、流平助剂和甲乙酮按上述的比例混合,在分散机内以转速1000-1200RPM,搅拌5-15分钟。

以上所述之各种实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特征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