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纳米银颗粒分散LiFePO4薄膜锂离子电池正极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银颗粒分散LiFePO4薄膜锂离子电池正极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固态膜锂离子电池正极——纳米银颗粒分散LiFePO4正极薄膜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它是以铁的化合物、锂的化合物溶于水中,得A液;将水,络合剂,和硝酸银混合,得B液;A液或B液中还加入磷酸或磷酸盐;将A液和B液搅拌混合至稳定的溶胶;采用匀胶的方法,在具有Pt、Au表面基体上制得凝胶薄膜;经过260~400℃预热分解,再在H2气氛中600~700℃退火,制得Ag/LiFePO4薄膜。本发明的纳米银颗粒LiFePO4薄膜相对于传统的化学计量成分可控,制备方法,工艺、设备简单。相对于传统的LiFePO4正极薄膜而言,具有在高倍率下放电具有高面积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402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88906.2

  • 发明设计人 胡晨;卢祥军;汪浩;潘山存;

    申请日2009-07-13

  • 分类号H01M4/04(20060101);H01M4/58(20060101);H01M4/6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03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萍

  • 地址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关村金桥产业科技基地景盛南四街15号联东U谷15A

  • 入库时间 2023-06-18 18:20: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8-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M4/04 授权公告日:20110907 终止日期:20130713 申请日:200907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1-1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M4/0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1206 申请日:2009071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9-07

    授权

    授权

  • 2010-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g/LiFePO4薄膜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薄膜可作为正极 材料应用于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高 能、轻量、超薄将是未来锂离子电池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微电子 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对电流密度、比能量的要求不如以前那么苛刻,从而 使得薄膜电池成为如智能卡、微型传感器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等一些微 电子设备最有前景的电源。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展研究的微电池系列有:微型 锌镍电池、微型锂电池、微型太阳电池、微型温差电池以及微型燃料电池, 其中锂微电池由于其较高的比能量、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效能、稳定的放电平 台等优点,其中锂微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自放 电小、安全性能好、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薄膜锂离子电池制备过程中,正极薄膜材料的制备是生产薄膜锂离子电池的 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制备正极薄膜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大多成本较为昂贵。 溶胶-凝胶法以其工艺设备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在分子水平实施控制, 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LiCoO2、LiNiO2、LiMn2O4、LiFePO4等均可作为薄膜锂离子电池的阴极 材料,但LiCoO2价格高,有毒且难回收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LiNiO2虽然价 格较低且比容量较高,但制备较好电化学活性的电极薄膜比较困难。LiMn2O4毒性较小、比容量大且放电电压高,但容量衰减较快,高温性能较差。相比 其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橄榄石型结构的LiFePO4具有无污染、比容量 高、循环性能优良、放电电压稳定、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最有潜力 的正极材料之一。但是LiFePO4电子和离子传导率差,不适宜大电流充放电。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LiFePO4薄膜的高倍率放电等电化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用于全固态薄膜锂 离子电池用的极薄膜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加入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银,制备 一种纳米银颗粒分散LiFePO4薄膜。在薄膜LiFePO4中加入金属银,一方面增 强了颗粒的导电性,抑制了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另一方面它还能为 LiFePO4提供电子隧道,以补偿Li+脱嵌过程中的电荷平衡,提高电池在高倍 率下放电面积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正极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进行:

(1)制备前驱体溶液:称取一定量的锂的化合物、亚铁的化合物,磷酸 盐或磷酸并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得A液;再称取一定量的去 离子水,络合剂和硝酸银粉末,混合后不断搅拌,直到硝酸银和络合剂全部 溶解,得B液,其中锂化合物的锂离子∶亚铁化合物的亚铁离子∶磷酸盐或 磷酸的磷酸根∶硝酸银∶络合剂的摩尔比=1.08∶1∶1∶0.01~0.2∶2;将A 液和B液混合后继续搅拌,直到得到颜色稳定的前驱体溶胶,再将溶胶于室 温下陈化待用;

(2)制备Ag/LiFePO4薄膜:用匀胶机匀胶,每匀胶一次后进行一次预 热分解处理,其中每次匀胶为:将溶液滴到基板上,以200~1000rpm运转5~20 秒钟后,再2000~5000rpm运转15~50秒钟,每匀胶一次后进行一次预热分解 处理,预热分解温度为260~400℃,时间为60~300秒钟;匀胶20~60次后, 在H2气氛中600~700℃退火30~60min,得到Ag/LiFePO4薄膜。参见权利 要求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制备的Ag/LiFePO4薄膜致密、均匀,薄膜的化学计量成分可控;

2.循环性能优良:纳米银颗粒分散在LiFePO4薄膜中具有高度的分 散性,这些纳米Ag颗粒在薄膜中形成了一个导电网络,从而增强了薄膜 自身、薄膜与基底、薄膜与电解液之间的电接触,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 导率,减小了电荷转移阻抗,提高电池在高倍率下放电面积比容量和循 环性能;

3.制备过程简单,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1,2,3和对比实例4分别制得的Ag/LiFePO4、LiFePO4纳米正极薄膜在放电电流为5C的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阐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实例1

称取0.55克的醋酸锂,一定量草酸亚铁,并溶解于去7.2克离子水中, 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得A液;再称取7.2克的去离子水,磷酸,和硝酸银粉末, 混合后不断搅拌,直到硝酸银和络合剂全部溶解,得B液,其中醋酸锂∶草 酸亚铁∶磷酸∶硝酸银∶冰醋酸的摩尔比=0.504∶1∶1∶0.01∶2;将A液和 B液混合后继续搅拌,直到得到颜色稳定的前驱体溶胶,再将溶胶置于室温 下陈化待用;匀膜时,将溶液滴到基板上。先200rpm运转5秒钟后,再2000rpm 运转15秒钟。每匀胶一次后,将薄膜在260℃热分解处理60秒钟,匀胶20 次后,将试样置于H2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30min,退火温度为600℃,得到 Ag含量为0.68%(wt)的Ag/LiFePO4复合薄膜。

将制成的Ag/LiFePO4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与金属锂片 (纯度大于99%)组装成CR2016纽扣式电池。电解液为1mol/L LiPF6/(EC∶ DMC∶EMC)(体积比1∶1∶1),隔膜为Celgard 2400微孔膜。在充满氩气气的 手套箱内进行锂离子电池的无水、无氧组装(水分含量小于1ppm,氧气含量 小于1ppm)。电池采用0.5C充电,5C恒流放电,充放电电压为2.0~4.5V, 在23±2℃环境中循环测试Ag/LiFePO4纳米正极薄膜的第3次放电曲线(见 图1中b曲线)。

实例2

称取0.4克的碳酸锂,一定量的醋酸亚铁,磷酸二氢铵,并溶解于7.2克 去离子水中,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得A液;再称取7.2克的去离子水,柠檬酸 和硝酸银粉末,混合后不断搅拌,直到硝酸银和络合剂全部溶解,得B液, 其中碳酸锂∶醋酸亚铁∶磷酸二氢铵∶硝酸银∶柠檬酸的摩尔比=0.504∶1∶1∶ 0.08∶2;将A液和B液混合后继续搅拌,直到得到颜色稳定的前驱体溶胶, 再将溶胶置于室温下陈化待用;匀膜时,将溶液滴到基板上。先1000rpm运 转20秒钟后,再5000rpm运转50秒钟。每匀胶1次后,将薄膜在400℃热分 解处理300秒钟,匀胶60次后,将试样置于H2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60min, 退火温度为700℃,得到Ag含量为5.18%(wt)Ag/LiFePO4纳米正极复合薄膜。

将制成的Ag/LiFePO4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与金属锂片(纯 度大于99%)组装成CR2016纽扣式电池。电解液为1mol/L LiPF6/(EC∶DMC∶ EMC)(体积比1∶1∶1),隔膜为Celgard 2400微孔膜。在充满氩气气的手套箱内 进行锂离子电池的无水、无氧组装(水分含量小于1ppm,氧气含量小于1ppm)。 电池采用0.5C充电,5C恒流放电,充放电电压为2.0~4.5V,在23±2℃环境 中循环测试Ag/LiFePO4纳米正极薄膜的第3次放电曲线(见图1中d曲线)。

实例3

称取0.55克的醋酸锂、一定量的草酸亚铁,并溶解于7.2克去离子水中, 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得A液;再称取7.2克的去离子水,一定量的磷酸氢二铵, 冰醋酸和硝酸银粉末,混合后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得B液,其中醋酸 锂∶草酸亚铁∶磷酸氢二铵∶硝酸银∶冰醋酸的摩尔比=0.504∶1∶1∶0.16∶ 2;将A液和B液混合后继续搅拌,直到得到颜色稳定的前驱体溶胶,再将溶 胶于室温下陈化待用;匀膜时,将溶液滴到基板上。先300rpm运转15秒钟 后,再3000rpm运转40秒钟。每匀胶一次后,将薄膜在350℃热分解处理100 秒钟,匀胶50次后,将试样置于H2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45min,退火温度为 650℃,得到Ag含量为9.9%(wt)Ag/LiFePO4纳米正极复合薄膜。

将制成的Ag/LiFePO4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与金属锂片(纯 度大于99%)组装成CR2016纽扣式电池。电解液为1mol/L LiPF6/(EC∶DMC∶ EMC)(体积比1∶1∶1),隔膜为Celgard 2400微孔膜。在充满氩气气的手套箱内 进行锂离子电池的无水、无氧组装(水分含量小于1ppm,氧气含量小于1ppm)。 电池采用0.5C充电,5C恒流放电,充放电电压为2.0~4.5V,在23±2℃环境 中循环测试Ag/LiFePO4纳米正极薄膜的第3次放电曲线(见图1中C曲线)。

对比例

称取0.55克的醋酸锂、一定量的草酸亚铁,并溶解于7.2克去离子水中, 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得A液;再称取7.2克的去离子水,一定量的磷酸,冰醋 酸和硝酸银粉末,混合后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得B液,其中醋酸锂∶ 草酸亚铁∶磷酸∶冰醋酸(摩尔比)=0.504∶1∶1∶2;将A液和B液混合后 继续搅拌,直到得到颜色稳定的前驱体溶胶,再将溶胶于室温下陈化待用; 匀膜时,将溶液滴到基板上。先300rpm运转5秒钟后,再2000rpm运转50 秒钟。每匀胶1次后,将薄膜在300℃热分解处理200秒钟,匀胶20次后, 将试样置于H2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30min,退火温度为650℃,得到不含Ag 的LiFePO4纳米正极薄膜。

将制成的LiFePO4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与金属锂片(纯度大于 99%)组装成CR2016纽扣式电池。电解液为1mol/L LiPF6/(EC∶DMC∶EMC) (体积比1∶1∶1),隔膜为Celgard 2400微孔膜。在充满氩气气的手套箱内进行锂 离子电池的无水、无氧组装(水分含量小于1ppm,氧气含量小于1ppm)。 电池采用0.5C充电,5C恒流放电,充放电电压为2.0~4.5V,在23±2℃环境 中循环测试LiFePO4纳米正极薄膜的第3次放电曲线(见图1中a曲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