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制备臭氧水的气水混合器和气水混合罐

用于制备臭氧水的气水混合器和气水混合罐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臭氧水的气水混合器和气水混合罐,目的是增加臭氧气体和水的溶合程度,气水混合罐内设置有两级增压雾化器和两级螺旋导流体;在流体通道上,第一级增压雾化器位于射流器的喷水口后,第一级螺旋导流体位于第一级增压雾化器后,第二级增压雾化器位于第一级螺旋导流体后,第二级螺旋导流体位于第二级增压雾化器后;所述增压雾化器为设置在气水混合罐内的有孔板构成,该有孔板的周边与气水混合罐的内壁封闭安装,有孔板上设置有锥形孔,该锥形孔的锥底开口为入口端,锥尖开口为出口端;所述第一级螺旋导流体为离心螺旋导流体;所述第二级螺旋导流体为向心螺旋导流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282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董晟荣;

    申请/专利号CN200910306201.3

  • 发明设计人 董晟荣;

    申请日2009-08-27

  • 分类号B01F5/02(20060101);B01F5/06(20060101);B01F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詹永斌;吴彦峰

  • 地址 61008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府路31号6栋附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14: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1F5/02 授权公告日:20111214 终止日期:20150827 申请日:200908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8-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01F5/0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730 申请日:200908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0-2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注销 IPC(主分类):B01F5/02 合同备案号:2012510000145 让与人:董晟荣 受让人:四川标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解除日:20140820 申请日:20090827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4-10-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01F5/0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911 申请日:200908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2-06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F5/02 合同备案号:2012510000145 让与人:董晟荣 受让人:四川标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用于制备臭氧水的气水混合器和气水混合罐 申请公布日:20100120 授权公告日:20111214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21214 申请日:20090827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1-12-14

    授权

    授权

  • 2010-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1-20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臭氧水的制备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制备臭氧水的气水混合器。

背景技术

制备臭氧水的装置中,需要用到气水混合机构或气水混合器,现有技术通过包括入水口、入气口的射流器混合后喷出含有臭氧气体的臭氧水。

但是,仅依靠射流器喷出含气水流后,则气、水会再次分离,不但水中的臭氧浓度降低起不到或减弱消毒杀菌的效果,而且从臭氧水中分离出的臭氧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还会造成臭氧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气水混合罐和应用该气水混合罐的气水混合器,增加气、水的溶合程度,进而提高臭氧水中的臭氧含量达到符合要求的浓度,并减少臭氧气体外泄和扩散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制备臭氧水的气水混合器,包括射流器,以及与射流器的喷水口连通的气水混合罐,气水混合罐内的流体通道上依次设置有增压雾化器和螺旋导流体。

所述气水混合罐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级混合罐和第二级混合罐,第一级混合罐内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一级增压雾化器和第一级螺旋导流体,第二级混合罐内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级增压雾化器和第二级螺旋导流体。

所述增压雾化器为设置在气水混合罐内的有孔板构成,该有孔板的周边与气水混合罐的内壁封闭安装,有孔板上设置有锥形孔,该锥形孔的锥底开口为入口端,锥尖开口为出口端。

所述第一级混合罐中,在流体通道上,第一级增压雾化器位于射流器的喷水口后,第一级螺旋导流体位于第一级增压雾化器后;所述第二级混合罐中,在流体通道上,第二级增压雾化器位于第一级螺旋导流体后,第二级螺旋导流体位于第二级增压雾化器后。

所述第一级螺旋导流体为离心螺旋导流体;所述第二级螺旋导流体为向心螺旋导流体。

所述第一级螺旋导流体和第二级螺旋导流体分别由固定在各自罐体内壁上沿罐体轴向螺旋的螺旋导流片构成或是由在各自罐体内壁上沿罐体轴向延伸的螺旋槽构成。

所述锥形孔的锥底开口内径为1.5mm,锥尖开口内径为0.5mm。

所述第一螺旋导流体和第二级螺旋导流体的螺纹深度为1.5mm。

所述罐体内的流体通道上,依次布置有增压雾化器和螺旋导流体。

所述罐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级混合罐和第二级混合罐,第一级混合罐内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一级增压雾化器和第一级螺旋导流体,第二级混合罐内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级增压雾化器和第二级螺旋导流体;所述增压雾化器为设置在气水混合罐内的有孔板构成,该有孔板的周边与气水混合罐的内壁封闭安装,有孔板上设置有锥形孔,该锥形孔的锥底开口为入口端,锥尖开口为出口端;所述第一级螺旋导流体为离心螺旋导流体;所述第二级螺旋导流体为向心螺旋导流体。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经过射流器喷出的含有臭氧气体的水流通过增压雾化器的锥形孔再次增压雾化后喷出,然后经过离心、向心的螺旋导流体高速旋转,使气、水充分溶合,一方面提高了臭氧水中的臭氧浓度,使之符合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减少了臭氧水中的臭氧气体因气、水分离而逸出的可能性,避免或降低了臭氧外泄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是射流器的入水口,2是射流器的入气口,3是射流器的喷水口,4是第一级增压雾化器,5是第一级混合罐,6是第一级螺旋导流体,7是气水混合罐,8是第二级增压雾化器,9是第二级混合罐,10是第二级螺旋导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用于制备臭氧水的气水混合器包括射流器和与射流器连通的气水混合罐7。

射流器包括入水口1、入气口2和喷水口3,它利用文丘理原理将从入气口2进入的臭氧带入由入水口1进入的水中,再由喷水口3一起喷出。

气水混合罐7的入口端与喷水口3连通。

气水混合罐7包括两个底部连通的罐体,分别是第一级混合罐5和第二级混合罐9。第一级混合罐5的流体通道上,位于喷水口3之后设置有第一级增压雾化器4,位于第一级增压雾化器4后设置有第一级螺旋导流体6,如图1所示,在第一级混合罐5内,第一级增压雾化器4、第一级螺旋导流体6从上到下布置。第二级混合罐9的流体通道上,其入口端与第一级混合罐6连通,入口端后设置有第二级增压雾化器8,第二级增压雾化器8之后设置有第二级螺旋导流体10,如图14所示,在第二级混合罐9内,第二级增压雾化器8、第二级螺旋导流体10从下到上布置。

更具体的是,第一级增压雾化器4和第二级增压雾化器8为周边与罐体封闭连接的有孔板,该有孔板上设置有锥形孔,该锥形孔的锥底开口为入口端,锥尖开口为出口端。

第一级螺旋导流体6为离心螺旋导流体,第二级螺旋导流体10为向心螺旋导流体。第一级螺旋导流体6和第二级螺旋导流体10可以是由固定在罐体内壁上沿罐体轴向螺旋的螺旋导流片构成,也可以是在罐体内壁上沿罐体轴向延伸的螺旋槽构成。

本实施例中,增压雾化器的锥形孔的锥底开口内径为1.5mm,锥尖开口内径为0.5mm;第一螺旋导流体和第二级螺旋导流体的螺纹深度为1.5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尺寸参数仅作为示例,采用其它适宜的尺寸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且在上述尺寸范围内的合理误差也被涵盖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当中。

本实施例的气水混合罐和射流器构成的气水混合器,由射流器的喷水口3喷出的含有臭氧气体的水流进入第一级混合罐5,经过第一级增压雾化器4后,因为第一级增压雾化器4上的锥形孔的锥底开口为入口端,锥尖开口为出口端,即大口径进入、小口径喷出,形成再次增压,含气水流雾化,经过离心式的第一级螺旋导流体6,产生很强的离心力,使雾化的气流沿第一级螺旋导流体6高速旋转,使气水进一步溶合;然后经过第二级增压雾化器8的锥形孔再次增压雾化,气流沿第二级螺旋导流体10形成向心力,形如龙卷风,进而使臭氧气体和雾化的水高度溶合,形成符合规定要求的臭氧水。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