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永磁面组件及使用该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

永磁面组件及使用该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面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及永磁体,于第一支撑体上设有凹槽,所述永磁体固定在凹槽内,所述永磁体具有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所述充磁表面凹陷形成磁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吸附单元,每一吸附单元包括吸磁面组件及上述永磁面组件,所述吸磁面组件具有导磁性体,所述导磁性体与永磁面组件的永磁体相吸附。上述磁性连接系统的吸磁面组件和永磁面组件之间是靠相互的磁力组合成吸附单元,吸磁面组件和永磁面组件可以随意拆分或组合。永磁面组件的永磁体,采用单面多极充磁,不会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并且非常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877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天行骏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67304.4

  • 发明设计人 刘磊;

    申请日2008-05-20

  • 分类号H01F7/02(20060101);H01F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37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全文

  • 地址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天安数码城创新科技广场二期西座703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0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1F 7/02 专利号:ZL2008100673044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骏材(深圳)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变更后:骏材(深圳)磁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路车公庙工业区(泰然)车公庙工业区203栋7层702 变更后: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路车公庙工业区(泰然)车公庙工业区203栋7层7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5-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F7/0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414 申请日:200805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4-20

    授权

    授权

  • 2010-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面组件及使用该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将物体与支撑面相连接方式有:

1.通过钉子、铆接、焊接或粘结等方式,直接将物体与支撑面连接在一起,此种方式灵活性较差,一旦对象被固定于支撑面上,则不易移动或更换。

2.通过钻孔、钉钉、铆接、焊接、粘结等方法将挂钩的钩座固定在支撑面上,物体挂在挂钩上,灵活性一般,物体可以重复从挂钩上取下、挂上,但挂钩一旦固定了,则无法移动,物体必须有可以用挂钩钩住的位置,通用性较差;当挂钩稍抖动,物体容易掉落;物体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不能连续多角度转动。

3.在传统挂钩内设永磁体,借助永磁体与导磁支撑面的磁力,将挂钩固定在支撑面上,物体必须有可以用挂钩钩住的位置,该挂钩只能应用于导磁的支撑面上(如:铁板作墙壁的工作间、保险柜文件柜等);当挂钩稍抖动,物体容易掉落;磁性挂钩与另一磁性挂钩之间强大的磁力,容易造成夹伤手指。如图1至图4所示,永磁体1’为强磁体,其轴向及侧边均有磁力线10’,有较强的磁性,导致导磁性金属体(如导磁性金属球2’)置于永磁体1’周围均受到较大的磁力作用,不仅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容易产生磁干扰,而且不安全,当幼童误吞食后,容易因永磁体1’对导磁性金属球2’的吸力而导致肠扭曲堵塞;永磁体1’与导磁性金属球2’在相距较远时就产生吸力,永磁体1’(或导磁性金属球2’)产生的加速度,令磁体产生强大的力量,在永磁体1’互相吸附时,容易令放置在位于永磁体1’与导磁性金属球2’之间中的人体(如手指)夹伤;幼童误吞食后,容易因永磁体1’对导磁性金属球2’的吸力而导致肠扭曲堵塞,甚至肠壁穿孔。一旦两块磁体被吞食,其造成的肠扭曲堵塞、甚至肠壁穿孔而危及生命的危险也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永磁面组件,其可吸附物体,使用方便,不会产生对周围的电子设备磁干扰且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永磁面组件,其包括第一支撑体及永磁体,于第一支撑体上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永磁体固定在凹槽内,所述永磁体具有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所述充磁表面凹陷形成磁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永磁面组件具有永磁体,可吸附导磁性物体。根据需要吸附的物体的形状,进而设置永磁面组件上的凹槽的形状,使用方便,上述凹槽内的永磁体,采用单面多极充磁,形成的磁路较短,使磁场主要集中在充磁表面近距离的凹槽区域内,相当于在凹槽内建立了一个“内磁场”,磁场分布在槽内充磁表面近距离的区域,形成密集的磁力线,而在稍微远离磁体充磁表面的前方,其磁场非常微弱,在其侧面磁场则更微弱,几乎不存在磁场,磁力线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也由于磁场只分布在槽内,磁场在此区域得到充分利用,仅在导磁性物体部分表面进入槽内时,其才受到较强的磁力,当其在与充磁表面线接触或面接触后能够被牢牢的固定在第一支撑体上。一旦离开凹槽,磁体在槽外微弱的磁场,根本不可能迫使导磁性物体从远处自动向其移动,因而避免了可能由此带来的,夹伤人体(特别是手指)的危害。采用单面多极充磁的两块磁体,由于每块磁体槽外周围的磁场极弱,相互之间几乎不产生吸力,即使是近距离将两块磁体的充磁表面相对,两者之间的吸力也非常小,因而也避免了因磁力迫使两块磁体相对加速运动,可能造成夹伤人体(特别是手指)的危害。同样的道理,采用单面多极充磁的两块磁体,也避免了因幼童误食磁体和导磁性金属球带来的,因磁体之间或磁体与导磁性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导致肠扭曲堵塞,甚至肠壁穿孔危及生命的危险。同时,由于凹槽内磁场强,槽外磁场极弱,不会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故此永磁面组件非常安全,不会产生危险。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其使用灵活、安全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吸附单元,每一吸附单元包括吸磁面组件及上述永磁面组件,所述吸磁面组件具有导磁性体,所述导磁性体与永磁面组件的永磁体相吸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磁性连接系统的每一吸附单元,由吸磁面组件和永磁面组件构成。由于吸磁面组件和永磁面组件之间是靠相互的磁力组合成吸附单元,吸磁面组件和永磁面组件可以随意拆分或组合,需支撑的对象就可以通过吸附单元随意放在支撑面上,或从支撑面取下,可灵活连接。且永磁面组件的永磁体,采用单面多极充磁,磁槽内磁场强,槽外磁场极弱,不会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永磁面组件非常安全。每一个吸附单元都可以设计成吸附固定重量的单元,当需要支撑的对象的重量超越了一个吸附单元所能承受的最大吸附力时,可在需支撑的对象上多加一个或数个吸附单元,直到可承载需支撑的对象的重量。需支撑的对象不需要有可以用挂钩钩住的位置,不同的需支撑的对象,可通过吸附单元与不同的支撑面连接,而不需要更换吸附单元,并且对支撑面无须特别要求;吸附单元可设计或具备不同吸力的标准件,需支撑的对象所需吸力可根据不同吸附单元的自由组合而进行调整;吸磁面组件可以通过通过粘贴或其它方式固定在任何支撑面上,永磁面组件也可以通过粘贴或其它方式固定在任何需支撑对象上,因而任何需支撑的对象均可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吸附单元与任何支撑面或需支撑对象连接,应用范围很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永磁体的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永磁体磁场对导磁性金属球的作用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两块永磁体并排放置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两块永磁体远距离时,异性磁极相对时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永磁面组件的凹槽为方形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凹槽内侧面永磁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永磁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永磁体另一种磁场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永磁面组件的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11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两块永磁面组件并排放置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12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两块磁体远距离时,充磁表面相对时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13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两块磁体近距离时,充磁表面相对时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14是图5所示实施例永磁面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图5所示实施例永磁面组件上设双面胶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图5所示实施例永磁面组件上设辅助元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使用上述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的剖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永磁体磁场,对其凹槽外导磁性金属体的作用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吸磁面组件为球形的正视示意图。

图21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永磁体磁场与凹槽外半球体导磁性金属体相吸附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吸磁面组件为半球形的正视示意图。

图23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吸磁面组件上设双面胶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4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吸磁面组件上设辅助元件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5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吸磁面组件为五角星形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永磁面组件的凹槽为五角星形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使用上述永磁面组件的磁性连接系统的永磁面组件两端均设有永磁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9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磁性连接系统中吸磁面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磁性连接系统中吸磁面组件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2是图31中吸磁面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磁性连接系统拼装成玩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5至图14,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永磁面组件1包括第一支撑体2及永磁体3,第一支撑体2一端的表面向内凹陷而成一个凹槽20,永磁体3固定在凹槽20内,永磁体3具有一个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30,充磁表面30凹陷成一磁槽20’。

上述实施例中,充磁表面30磁极距离≥0.5mm,磁极数目≥2(图中所画的磁极代表多级,并不限制只能是图中所画的级数);磁极越多,充磁表面近距离磁场较强,远距离磁场较弱,磁体侧边几乎不存在磁场(或只有微弱磁场),磁场主要集中在充磁表面30近距离磁槽20’区域内,从而建立了一个“内磁场”,形成密集的磁力线32。因此只有磁槽20’内对导磁性物体有磁力,磁槽20’外磁力非常微弱;两磁体之间几乎也没有相互的磁力作用(参见图11至图13)。

上述永磁体3由橡胶、塑料等橡塑材料类粘结剂与磁性材料混合制成的粘结永磁体,为粘结钕铁硼磁体或粘结铁氧体磁体,粘结钕铁硼磁体属于橡塑永磁材料中,稀土磁材料的一种。永磁体3可以制成比较薄的磁体,因而可以将其直接粘接在凹槽20上,而不必再在凹槽20上设一个将永磁体3固定于凹槽20上的套体,或者采用注射的办法将永磁体3固定于磁槽30上,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使得永磁面组件1的第一支撑体2的材料选择范围更广,例如,可以选择由纸、木、塑胶、橡胶、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中任一种制成。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2上还可贴附双面胶21,将双面胶21贴附在支撑面(图中未示出)上,进而将永磁面组件1固定在支撑面上(参见图15)。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2上还可设辅助元件23,通过将辅助元件23固定在支撑面(图中未示出)上,进而将永磁面组件1固定在支撑面上(参见图16),辅助元件可以是使用双面胶、铆钉、磁贴、钉子、焊接等传统的连接方式。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永磁体3为比较薄的柔性磁体,并可以将其直接粘接在凹槽20上,因此,形成的磁槽20’具有与凹槽20相对应的形状,磁槽20’与凹槽20均为球形凹面。

使用上述实施例的永磁面组件1吸附物体时,可将永磁面组件1的第一支撑体2固定在支撑面(图中未示出)上,将物体吸附在永磁体3的磁槽20’中。当然,也可将需要吸附的物体固定在支撑面上,而将永磁面组件1吸附在物体上。

请参阅图17,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第一支撑体2两端均设有由其每一端表面向内凹陷而成的凹槽20,两凹槽20中均固定有永磁体3。因此,第一支撑体2的一端或两端均可吸附物体。请参阅图28所示,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第一支撑体300包括左右两个半体301、302。半体301两端分别具有半凹槽201,半凹槽201上具有沿其边缘径向突伸出的卡块601。半体302两端分别具有与半凹槽201相应的半凹槽202,半凹槽202上具有沿其边缘径向突伸出的卡块602。两半体301、302采用超声波连接成一整体,同时半凹槽201、202,在第一支撑体300两端合成一整体凹槽20,与卡块601、602同时作用,将永磁体3固定于每一凹槽20内,永磁体3受到卡块601、602的限制,不易从凹槽20中脱落,增强了永磁面组件的安全性。当然,永磁体3也可以采用注射的方式致其进入整体凹槽20,形成与第一支撑体300连于一体的磁体,这样永磁体3可牢固地粘接于凹槽20内。上述永磁体3为由橡胶、塑料等橡塑材料类粘结剂与磁性材料混合制成的粘结永磁体,其具有一个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30,充磁表面30凹陷形成一磁槽20’。

请参阅图29所示,是本发明永磁面组件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永磁体3同样为由橡胶、塑料等橡塑材料类粘结剂与磁性材料混合制成的粘结永磁体,其具有一个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30,充磁表面30凹陷成一磁槽20’。与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其第一支撑体300是采用注射的方法形成一整体结构,永磁体3采用注射的方式致其进入凹槽(图中未标号),形成与第一支撑体300连于一体的磁体,这样永磁体3牢固地粘接于凹槽内,另外,卡块601、602也可阻止永磁体3从凹槽中脱落,增强了永磁面组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凹槽20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永磁体3能固定于其中即可;磁槽20’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制,根据待吸附物体的不同形状,其可设计成半圆形体、三角形体或五角星形体或者其它合适形状,只要保证能满足被吸附的物体部分表面进入磁槽20’内,与充磁表面30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请参阅图18至图27,是本发明使用上述永磁面组件1的磁性连接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可支撑物体的吸附单元100,吸附单元100包括永磁面组件1及吸磁面组件4,所述吸磁面组件4与永磁面组件1的永磁体3相吸附。

请参见图18至图20,本磁性连接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永磁面组件1可以为上述各实施例的永磁面组件1,吸磁面组件4包括导磁性体40,导磁性体40为金属球体,当然其也可以是表层具有一层导磁性物质的塑胶体,或为混合有导磁性物质的塑胶体,这样可以节省成本,降低导磁性体40的重量。永磁面组件1的磁槽20’与导磁性体40的形状相配,以满足导磁性体40部分表面进入磁槽20’内,与充磁表面30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

请参见图21至图23,本磁性连接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磁性体40还可为半球体,永磁面组件1的磁槽20’与导磁性体40的形状相配,以满足导磁性体40部分表面进入磁槽20’内,与充磁表面30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导磁性体40上可设有双面胶41通过双面胶41将导磁性体40固定在支撑面(图中未示出)上,进而将吸磁面组件4固定在支撑面上。当然,导磁性体40上也可设有辅助元件43(参见图24),通过辅助元件43将导磁性体40固定在支撑面上,进而将吸磁面组件4固定在支撑面上,辅助元件43可以是使用双面胶、铆钉、磁贴、钉子、焊接等传统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支撑面上。

请参见图25、26,本磁性连接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磁性体40还可为五角星体(参见图25),永磁面组件1的磁槽20’与导磁性体40相对应,其为五角星体(参见图26),以满足导磁性体40部分表面进入磁槽20’内,与充磁表面30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当然,磁槽20’与导磁性体40的形状并非仅限于上述形状,可根据磁性体40的形状设计磁槽20’为相应形状,只要磁槽20’能满足导磁性体40部分表面进入槽内,与充磁表面30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即可。

由于永磁面组件1的永磁体3的充磁表面30采用单面多极充磁的方式充磁,磁力线32主要集中分布在磁槽20’内,相当于在磁槽20’内建立了一个“内磁场”,磁场只分布于磁槽20’内,且磁极数越多,近距离对吸磁面组件4的导磁性体40吸力越大,远距离吸力越小。因而在磁槽20’外,即使是磁槽20’区域的近前方,其磁场强度也非常微弱,其侧面磁场强度则更微弱,几乎不存在磁场,磁力线32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磁场只分布于磁槽20’内,在导磁性体40部分表面进入磁槽20’内时,其受到较强的磁力,当其在与充磁表面30面接触后能够被牢牢的固定在磁槽20’内。导磁性体40离开磁槽20’时,永磁体3在磁槽20’外微弱的磁场,根本不可能迫使导磁性体40从远处自动向其移动,因而避免了可能由此带来的,夹伤人体(特别是手指)的危害。不仅如此,由于每块永磁体3除磁槽20’内以外周围的磁场极弱,两块永磁体3相互之间也几乎不产生吸力。近距离将两块永磁体3的充磁表面30相对,两者之间的吸力也非常小,充磁表面30远距离相对,并排的两块永磁体3,两者之间的吸力就更小了,因而避免了因磁力迫使两块永磁体3相对加速运动,可能造成夹伤人体(特别是手指)的危害。同样的道理,采用单面多极充磁的两块永磁体3,也避免了因幼童误食永磁体3和导磁性体40带来的,因永磁体3之间或永磁体3与导磁性体40之间的相互吸力而导致肠扭曲堵塞,甚至肠壁穿孔危及生命的危险。另外,采用单面多极充磁的永磁体3,不需要考虑永磁体3的N、S极性,不会产生极性装反的问题,故还可带来加工的方便。

使用本磁性连接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时,可以将永磁面组件1的第一支撑体2固定在支撑面(图中未示出)上,将导磁性体40吸附在永磁体3的磁槽20’处,可将物体挂在吸磁面组件4上。也可将吸磁面组件4固定在支撑面上,将永磁面组件1吸附在吸磁面组件4上,可将物体挂在永磁面组件1上。所述永磁面组件1或吸磁面组件4可通过双面胶或铆钉等方式,将永磁面组件1或吸磁面组件固定在物体(或支撑面)上。

本磁性连接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由于其吸磁面组件4和永磁面组件1之间是靠相互的磁力组合成吸附单元100,吸磁面组件4和永磁面组件1可以随意拆分或组合,需支撑的对象就可以通过吸附单元100随意放在支撑面上,或从支撑面取下,可灵活连接。每一个吸附单元100都可以设计成吸附固定重量的单元,当需要支撑的对象的重量超越了一个吸附单元100所能承受的最大吸附力时,可在需支撑的对象上多加一个或数个吸附单元100,直到可承载需支撑的对象的重量。需支撑的对象不需要有可以用挂钩钩住的位置,不同的需支撑的对象,可通过吸附单元100,与不同的支撑面连接,而不需要更换吸附单元100,并且对支撑面无须特别要求;吸附单元100可设计或具备不同吸力的单元,如:可吸附0.5KG/1KG/2KG/5KG,需支撑的对象所需吸力可根据不同吸附单元100的自由组合而进行调整;因此,针对需支撑对象的重量来设定吸附单元100的标准,例如可设定吸附0.5KG的吸附单元100为基础标准件,进行批量生产,可将多个基础标准件进行组合;也可设定吸附5KG的吸附单元100为标准件,进行批量生产。由此可见,所述吸附单元100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标准件来进行生产,适合批量生产。

而且,由于吸磁面组件4可以通过通过粘贴或其它方式固定在任何支撑面上,永磁面组件1也可以通过粘贴或其它方式固定在任何需支撑对象上,因而任何需支撑的对象均可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吸附单元100,与任何支撑面或需支撑对象连接,应用范围很广。需支撑的对象通过该组件,可以连续多角度转动,具有旋转性。吸磁面组件4与永磁面组件1之间,只有当两者距离很近才有强磁力,远距离时,磁力非常微弱不会造成伤害,也不会对周围仪器或电子产品产生磁干扰。

本磁性连接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永磁面组件1设计采用了“内磁场”设计,故永磁面组件1所表现的外界磁场是非常微弱的,对于无法镶嵌入磁槽20’的导磁性体,永磁面组件1只具备微弱的吸附力,或者完全不具备吸附力。只有对可以嵌入并嵌入磁槽20’的导磁性体40,永磁面组件1才可产生强大的吸附力。所以,此磁性连接系统非常安全,对于幼童而言,即使将此吸附单元100玩耍,也不会有危险。

上述磁性连接系统可配合家庭装修,作为家电、挂件等家庭用品与支撑面的连接装置,可方便拆下及更换;汽车内作为GPS或手机袋等车内对象摆放的连接装置,一个吸磁面组件4可以更换挂不同的对象,也可以同时挂多个对象,并且对象可以多角度旋转转动;也可作为登山帽上装手电筒的连接装置,可以随时取下或挂上,并可多角度转动。任何需支撑的对象均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吸附单元100与任何支撑面或需支撑对象连接,应用范围很广。所述吸附单元100可设定标准件,适合批量生产。

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连接系统还可以作为一种拼装磁力玩具,尤其是使用第一支撑体两端均设有凹槽,且每一凹槽内固定有永磁体的上述永磁面组件,与吸磁面组件相配合(参见图27),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采用上述多个永磁面组件与吸磁面组件组装成各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组装模型,因而能帮助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进一步增强磁性连接系统的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支撑体的两端均设有凹槽,永磁体与凹槽连于一体的永磁面组件,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组成磁性连接系统,包括支撑体、导磁性体和永磁体的吸磁面组件。

请参阅图28、29,分别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连接系统的永磁面组件1的另两具体实施例,参见前述永磁面组件1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和第四较佳实施例,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0,显示了本发明磁性连接系统中吸磁面组件4’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吸磁面组件4’包括第二支撑体400、导磁性体40和永磁体3。

导磁性体40为球形,其是表层具有一层导磁性物质的塑胶体,当然也可以为混合有导磁性物质的塑胶体或导磁性金属体。导磁性体40位于第二支撑体400一端,其采用注射的方式与第二支撑体400形成整体结构,使导磁性体40不易从第二支撑体400上脱落,增强了安全性。

第二支撑体400另一端设有凹槽(图中未标号),凹槽具有沿其边缘径向突伸出的卡块601、602,注射永磁体3进入凹槽,形成与第二支撑体400连于一体的磁体。永磁体3由橡胶、塑料等橡塑材料类粘结剂与磁性材料混合制成的粘结永磁体,且具有一个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30,充磁表面30凹陷成一具有球形凹面的磁槽20’。,这样永磁体3牢固地粘接于凹槽内,另外,卡块601、602也可阻止永磁体3从凹槽中脱落,增强了安全性。

当然,本实施例中,导磁性体40和磁槽20’也可以为其它合适形状,只要导磁性体40的部分表面能进入磁槽20’(包括永磁面组件1和其它吸磁面组件4’上磁槽20’)内,与充磁表面30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即可。请参阅图31、32,显示了本发明磁性连接系统中吸磁面组件的又一较佳实施例,该吸磁面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体500、导磁性体50和永磁体3。

导磁性体50球形,其为表层具有一层导磁性物质的塑胶体,当然也可以为混合有导磁性物质的塑胶体和导磁性金属体。导磁性体50上设有“T”形卡扣51,“T”形卡扣51具有向左右两端突伸的两凸块511。

第二支撑体500包括左右两半体501、502,半体501、502同一端相对设有半凹槽201、202,半凹槽201、202上分别具有卡块601、602,卡块601、602沿相应半凹槽边缘径向突伸而成。半体501、502另一端相对设有曲面5012、5022,半体501、502上还相对设有与两凸块511相配合的卡口5011、5021,两半体501、502采用超声波连接成一整体,同时半凹槽201、202在第二支撑体500一端形成一整体凹槽20,与卡块601、602同时作用,将永磁体3固定于凹槽20内,卡块601、602可阻止永磁体3从凹槽中脱落,增强了安全性。当然,永磁体3也可以采用注射的方式致其进入整体凹槽20,形成与第一支撑体500连于一体的磁体,这样永磁体3可牢固地粘接于凹槽20内。上述永磁体3为由橡胶、塑料等橡塑材料类粘结剂与磁性材料混合制成的粘结永磁体,且具有一个采用单面多极充磁方式充磁的充磁表面30,充磁表面30凹陷成一具有球形凹面的磁槽20’。上述曲面5012、5022与导磁性体50的部分球面相吻合,两凸块511分别与卡口5011、5021相卡合,将导磁性体50固定于第二支撑体500上,增强了安全性。

当然,本实施例中,导磁性体40和磁槽20’也可以为其它合适形状,只要导磁性体40的部分表面能进入磁槽20’(包括永磁面组件1和其它吸磁面组件4’上磁槽20’)内,与充磁表面30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即可。

使用上述图28至32所示永磁面组件1和吸磁面组件4’组成磁性连接系统,由于永磁体3和导磁性体40、50稳固地固定于相应支撑体上,不易脱落,此外,这样的吸磁面组件4’体积较大,避免了因幼童误食导磁性体(如导磁性金属球)带来的危险,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实施例磁性连接系统地安全性。因此,采用这样的磁性连接系统作为拼装磁力玩具,尤其将多个永磁面组件和多个吸磁面组件组装成各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组装模型,例如,采用4个吸磁面组件4’和两个永磁面组件1可以拼装成一个正四面体的模型(参见图33),这不仅能帮助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充分保证其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