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获取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码率;根据所述CQI的码率以及所述数据的MCS,获取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获得数据MCS与CQI码率间的映射关系后,基站可以根据数据MCS以及上述映射关系,获得CQI的码率,供UE上行传输使用。因此,基站可以为复用在PUSCH信道上的数据与CQI分别配置不同的码率,满足各自的传输质量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5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94391.2

  • 发明设计人 陈实;李元杰;

    申请日2008-04-29

  • 分类号H04L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叶树明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5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21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00 合同备案号:2015990000755 让与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受让人:苹果公司 发明名称: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申请公布日:20091104 授权公告日:20130102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50827 申请日:20080429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3-01-02

    授权

    授权

  • 2009-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竞争力,使其性能、功能等得到全面提升,3GPP组织已经正式开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LTE物理层技术规范涉及:上行控制信令、上行参考信号、下行控制信令、下行参考信号、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功率控制、小区间干扰协调等方面。其中,上行控制信令包括:ACK/NACK、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和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

一般来说,上行控制信令在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上传输,上行数据在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物理共享信道)上传输。如果既有上行数据又有上行控制信令,则上行控制信令和上行数据复用在PUSCH上一起传输。

现有技术中,上行数据采用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根据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确定。如果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较好,则可以采用较高的MCS值;如果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较差,则必须采用较低的MCS值。因此,在收发两端保存着SNR(Signal Noise Ratio,信噪比)和数据MCS之间的对应关系。eNodeB(evolved NodeB,演进基站)根据估计的SNR值查找这个对应关系表,并将上行数据采用的MCS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物理控制信道)通知UE。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实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仅考虑了数据在PUSCH上传输的情况。当PUSCH上同时有CQI传输时,CQI和数据在PUSCH上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然而当CQI和数据在PUSCH上复用时,由于数据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而CQI不采用HARQ,并且数据和CQI具有不同的BLER要求。对于PUSCH上既有数据传输又有CQI传输的情况,若CQI和数据采用相同的MCS,则CQI将不能达到其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和装置,用于使得基站可以为复用在PUSCH信道上的数据与CQI分别配置不同的码率,满足各自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包括:

根据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获取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码率;

根据所述CQI的码率以及所述数据的MCS,获取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码率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数据的MCS获取CQI的码率;

映射关系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码率获取单元获取的CQI的码率以及所述数据的MCS,获取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获得数据MCS与CQI码率间的映射关系后,基站可以根据数据MCS以及上述映射关系,获得CQI的码率,供UE上行传输使用。因此,基站可以为复用在PUSCH信道上的数据与CQI分别配置不同的码率,满足各自的传输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获取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A至图7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不同情况下用于获取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当CQI和数据在PUSCH上复用时,CQI和数据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同时,由于数据采用HARQ,而CQI不采用HARQ,且数据和CQI的BLER要求不同,因此,CQI的码率和数据的码率之间存在一个偏移值。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通过获得偏移值进而获得数据MCS与CQI码率间的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根据数据的MCS获取CQI的码率。

步骤s102、根据所述CQI的码率以及所述数据的MCS,获取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

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获得数据MCS与CQI码率间的映射关系后,基站可以根据数据MCS以及上述映射关系,获得CQI的码率,供UE上行传输使用。因此,基站可以为复用在PUSCH信道上的数据与CQI分别配置不同的码率,满足各自的传输质量要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应用于当CQI和数据在PUSCH上复用的情况。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将整个SNR(dB)区间(从负无穷到正无穷)量化为若干段,段数即为PUSCH上数据MCS的个数。

步骤s202、对于某个SNR值,根据数据的调制方式和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要求,确定数据对应所需的码率。

步骤s203、CQI采用与数据相同的SNR和调制方式,根据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确定CQI的码率。具体的,可以预先建立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CQI码率的对应关系,则可以根据数据的MCS、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以及上述对应关系确定CQI的码率。

步骤s204、获得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将数据的码率减去CQI的码率可获得给定SNR和调制方式下的码率偏移值,将该偏移值作为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应用于当CQI和数据在PUSCH上复用的情况。

CQI在PUSCH上的编码方式与其信息比特数有关:当CQI的信息比特数小于或等于11比特时,采用基码(32,13)的Reed-Muller(里德-穆勒)码;当CQI的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采用码率为1/3的咬尾卷积码,并进行速率匹配。本实施例中,在建立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时,涉及CQI信息比特数的影响。

表1分别列举了CQI信息比特数为4,7,11时,达到1%BLER所需的码率。仿真条件为: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1根发射天线和1根接收天线。

表1不同CQI信息比特数达到1%BLER所需的码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CQI的码率和其信息比特数密切相关。对于码率为0.182,11比特信息位的CQI可以在SNR=1dB的情况下工作;而4比特信息位的CQI则必须在SNR=2dB的情况下才能工作。

如果将不同信息比特数的CQI都对应于同一码率,则要么有些信息比特数的CQI达不到BLER的要求;要么有些信息比特数的CQI浪费了PUSCH上的调制符号,并加剧了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考虑到CQI信息比特数对其码率的影响时,本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将整个SNR(dB)区间(从负无穷到正无穷)量化为若干段,段数即为PUSCH上数据MCS的个数。

步骤s302、对于某个SNR值,根据数据的调制方式和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要求,确定数据对应所需的码率。

步骤s303、CQI采用与数据相同的SNR和调制方式,根据CQI的信息比特数和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确定CQI对应所需的码率,即不同CQI信息比特数所对应的码率不同。具体的,可以针对每一CQI信息比特数,分别预先建立每一信息比特数的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CQI码率的对应关系,则可以根据数据的MCS、CQI的传输质量要求、CQI的信息比特数以及上述对应关系确定CQI的码率。

步骤s304、获得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在SNR、调制方式和CQI信息比特数一定的条件下,将数据的码率减去CQI的码率可获得给定SNR和调制方式下的码率偏移值,将该偏移值作为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考虑了CQI信息比特数对其码率的影响,因此能够准确地反映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应用于当CQI和数据在PUSCH上复用的情况。

上一实施例中,对于每种CQI信息比特数都要建立一个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准确地反映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将码率相近但信息比特数不同的CQI归为一组,为每组采用相同的代表CQI码率并能满足所有信息比特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从而可以在保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实施的复杂度。本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将整个SNR(dB)区间(从负无穷到正无穷)量化为若干段,段数即为PUSCH上数据MCS的个数。

步骤s402、对于某个SNR值,根据数据的调制方式和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要求,确定数据对应所需的码率。

步骤s403、CQI采用与数据相同的SNR和调制方式,根据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将码率相近(如码率间差别小于5%或其他预设值)但信息比特数不同的CQI归为一组。一个组中的CQI采用相同的代表CQI码率,并能满足所有信息比特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因此,不同组的CQI所对应的代表CQI码率不同。具体的,以对于表1所示的不同CQI信息比特数达到1%BLER所需的码率为例,对于SNR=2的情况,可以将CQI信息比特数为7(该情况下的码率为0.226)与CQI信息比特数为11(该情况下的码率为0.234)归为一组,采用0.226作为该组的代表CQI码率。分组确定后,可以针对每一组代表CQI的码率,分别预先建立每一组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代表CQI码率的对应关系,则可以根据数据的MCS、CQI的传输质量要求、CQI所在的分组、以及上述对应关系确定CQI的码率。

步骤s404、获得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在SNR、调制方式和CQI分组一定的条件下,将数据的码率减去CQI的码率可获得给定SNR和调制方式下的码率偏移值,将该偏移值作为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综合考虑了性能和实施复杂度,根据CQI的分组情况,能够建立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应用于当CQI和数据在PUSCH上复用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仍使用对CQI进行分组的方法,与上一实施例中将CQI按照码率进行分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CQI按照信息比特数分组。具体的,根据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按CQI信息比特数分组,一个组中的CQI采用相同的代表CQI码率,并能满足小组内所有信息比特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

本实施例中,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将整个SNR(dB)区间(从负无穷到正无穷)量化为若干段,段数即为PUSCH上数据的MCS个数。

步骤s502、对于某个SNR值,根据数据的调制方式和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要求,确定数据对应所需的码率。

步骤s503、CQI采用与数据相同的SNR和调制方式。根据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如BLER要求),按CQI编码方式将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的CQI归为一大组,信息比特数小于或等于11比特的CQI归为一大组。每大组再均分若干小组(如4-11比特的一大组分3小组,4,5,6一小组,7,8,9一小组,10,11一小组)。一个小组中的CQI采用相同的代表CQI码率,并能满足小组内所有信息比特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因此,不同小组的CQI所对应的码率不同。分组确定后,可以针对每一组代表CQI的码率,分别预先建立每一组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代表CQI码率的对应关系,则可以根据数据的MCS、CQI的传输质量要求、CQI所在的分组、以及上述对应关系确定CQI的码率。

步骤s504、获得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在SNR、调制方式和CQI分组一定的条件下,将数据的码率减去CQI的码率可获得给定SNR和调制方式下的码率偏移值,将该偏移值作为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综合考虑了性能和实施复杂度,根据CQI的分组情况,能够建立数据MCS和CQI码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中,传输质量要求可以是BLER,也可以BER(Bit Error Rate,比特率)等表征传输质量要求的参数。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获得数据MCS与CQI码率间的映射关系后,基站可以根据数据MCS以及上述映射关系,获得CQI的码率,供UE上行传输使用。因此,基站可以为复用在PUSCH信道上的数据与CQI分别配置不同的码率,满足各自的传输质量要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的获取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码率获取单元10,用于根据数据的MCS获取CQI的码率。

映射关系获取单元20,用于根据码率获取单元10获取的CQI的码率以及所述数据的MCS,获取数据MCS与CQI码率间映射关系。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对应关系建立单元30,用于建立所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CQI码率的对应关系。

此时,码率获取单元10具体包括:第一码率获取子单元11,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MCS、所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以及第一对应关系建立单元30建立的对应关系,获取CQI的码率。

码率获取单元10除用于根据数据的MCS获取CQI的码率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码率获取单元10还可以用于CQI的信息比特数获取CQI的码率。如图7B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对应关系建立单元40,用于对于每一CQI的信息比特数,分别建立每一信息比特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CQI码率的对应关系。

此时,码率获取单元10具体包括:第二码率获取子单元12,用于根据数据的MCS、所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所述CQI的信息比特数、以及第二对应关系建立单元40建立的所述对应关系,获取CQI的码率。

码率获取单元10除用于根据数据的MCS获取CQI的码率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码率获取单元10还可以用于根据CQI所在分组的代表CQI码率时,如图7C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分组单元50,用于根据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将码率间差别小于预设值但信息比特数不同的CQI归为一组;每组采用相同的代表CQI码率。

第三对应关系建立单元60,用于对于第一分组单元50建立的分组,分别建立每一组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代表CQI码率的对应关系。

此时,码率获取单元10具体包括:第三码率获取子单元13,用于根据数据的MCS、所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CQI所在的分组、以及第三对应关系建立单元60建立的对应关系,获取CQI所需的码率。

码率获取单元10除用于根据数据的MCS获取CQI的码率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码率获取单元10还可以用于根据CQI所在分组的代表CQI码率时,如图7D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分组单元70,用于根据CQI的传输质量要求,将CQI按照信息比特数分组,每组采用相同的代表CQI码率。

第四对应关系建立单元80,用于对于第二分组单元70建立的分组,分别建立每一组CQI的传输质量要求与代表CQI码率的对应关系。

此时,码率获取单元10具体包括:第四码率获取子单元14,用于根据数据的MCS、所述CQI的传输质量要求、CQI所在的分组、以及第四对应关系建立单元80建立的对应关系,获取CQI所需的码率。

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获得数据MCS与CQI码率间的映射关系后,基站可以根据数据MCS以及上述映射关系,获得CQI的码率,供UE上行传输使用。因此,基站可以为复用在PUSCH信道上的数据与CQI分别配置不同的码率,满足各自的传输质量要求。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可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