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钐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合成与应用

一种钐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合成与应用

摘要

一种钐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合成与应用,涉及[Sm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8-14

    授权

    授权

  • 2011-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K11/77 申请日:200804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钐荧光发光材料[Sm2(N4CC6H4COO)2(N4CHC6H4COO)2(H2O)10]配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稀土金属具有独特的4f电子结构,导致其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和原子磁矩,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丰富的电子能级,以及因其具有灵活的配位数,可形成结构多样的配合物。稀土金属在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磁光存储材料、储氢材料等功能材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以稀土发光材料格外引人注目。Sm3+的发光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稀土离子之一,Gracon等人曾对CaFCl:Sm的能级进行了研究,表明MFX:Sm具有很好的光激励和光致发光和热释发光等性能,可用于高密度的光盘存储和热释发光计量仪的探测元件等方面,因此,开展掺杂钐离子的基质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分子、原子吸收光辐射被激发,再发射出与吸收波长相同或更长的光,称为光致发光,最常见的为荧光和磷光,相对而言,荧光发射的研究更为深入,应用更为广泛。但由于稀土金属f-f组态跃迁是光谱选率禁阻的,光吸收能力弱,摩尔吸收系数通常小于1M-1cm-1,因此通过直接激发稀土金属而导致其发光,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人们必须要寻找合适的发色团,它能够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且能把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金属的激发态而导致发光,这种把发色团吸收的能量传递到稀土金属,使稀土金属发光效果增强的现象,称为天线效应,该发色团称为敏化剂。能引起天线效应的敏化剂通常是:(1)含有π电子的共轭体系,有效解决光吸收弱的问题;(2)三重态能量要适中,能把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金属。如2,2′-联吡啶类有机物就是一类很好的稀土金属荧光发光的敏化剂。

5-苯甲酸-四氮唑因其自身特性而有可能作为Sm3+荧光发光的敏化剂:(1)存在电子共轭体系和强的π-π*吸收跃迁,表现出丰富的电子转移行为,本身即可发射很强的荧光,在发光、磁性和铁电等材料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三重态能量合适,略高于Sm3+金属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3)具有四氮唑和羧基两个不同的配位能力的功能基团,选择性地与金属成键,可用来设计合成结构新颖多样的金属配合物。目前,5-苯甲酸-四氮唑金属配合物的荧光发光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选择5-苯甲酸-四氮唑作为荧光发光的敏化剂而制备稀土Sm3+配合物荧光发光材料,其技术方案如下:

我们选择钐的氧化物Sm2O3,通过Sharpless反应制备的5-苯甲酸-四氮唑为原料,其摩尔比为1∶2,以水为溶剂,滴入高氯酸调节pH在3~4之间,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制备出Sm3+的5-苯甲酸-四氮唑配合物[Sm2(N4CC6H4COO)2(N4CHC6H4COO)2(H2O)10]的单晶。荧光光谱测试表明,5-苯甲酸-四氮唑配体的引入,可增强[Sm2(N4CC6H4COO)2(N4CHC6H4COO)2(H2O)10]配合物的Sm3+金属荧光发光。

我们测得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此配合物可以描述为一个孤立的双核结构,其中两个Sm3+之间通过2个5-苯甲酸-四氮唑配体的羧基采用syn-syn配位形式相连,另外2个配体分别通过羧基螯合形式与Sm3+配位。结构参数如下:

分子式为C32H38N16O18Sm2,空间群为P-1,单胞参数为α=110.1170(10)°,β=100.521(10)°,γ=101.802(15)°,Z=1,单胞体积

本发明提供的Sm3+的5-苯甲酸-四氮唑配合物[Sm2(N4CC6H4COO)2(N4CHC6H4COO)2(H2O)10]是采用高氯酸调节溶液的pH值,在水热反应下制备得到的晶体。

水热反应过程中,将反应混合液升温至130~140℃,恒温3天后,以1摄氏度/小时的速率降温至室温。

Sm3+与5-苯甲酸-四氮唑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可能成为一类新的荧光发光材料。本发明制备的Sm3+的5-苯甲酸-四氮唑配合物可用于制作荧光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1、配合物的制备

称取等摩尔量的对氰基苯甲酸(4-Hcba)与氢氧化钠(NaOH),加入装有水溶液的烧杯中,搅拌让其充分反应,然后加热到80℃左右,把水蒸干,得到对氰基苯甲酸的钠盐(Na(4-cba))。

按照摩尔比为2∶1∶2的比例,称取ZnBr2,Na(4-cba)和NaN3,置入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在油浴中加热到120℃,回流3个小时,便可得到白色粉末。把过滤出的白色粉末用蒸馏水冲洗后,再加入到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浓盐酸进行酸化,充分酸化后将白色沉淀过滤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即可得到5-苯甲酸-四氮唑。

称取Sm2O3(0.5mmol),5-苯甲酸-四氮唑(N4CC6H4COOH 1.0mmol),加入15mL水溶剂中,滴入高氯酸调节溶液的pH在3~4之间,然后将此溶液装入密闭的25mL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30~140℃,恒温3天,随后以1摄氏度/小时的速率降温至室温,便可得到晶体。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为[Sm2(N4CC6H4COO)2(N4CHC6H4COO)2(H2O)10]。

2、荧光测试

将制备的晶体研磨均匀得到固体粉末,在Edinburgh F920荧光光谱仪上进行荧光发光性能测试,结果显示,5-苯甲酸-四氮唑的引入,可增强[Sm2(N4CC6H4COO)2(N4CHC6H4COO)2(H2O)10]配合物的Sm3+金属荧光发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