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塑性外用脐贴膏、其制备方法及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可塑性外用脐贴膏、其制备方法及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可塑性外用脐贴膏、其制备方法及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基质原料质量比:聚乙烯吡咯烷酮30~80份,海藻酸盐50~100份,氧化锌200~500份,甘油300~750份,蒸馏水800~1000份。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到水中搅拌至溶,冷却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成基质;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到基质中搅拌成药膏;置于模具中固化,密封包装即得。药物重量比:补骨脂600~900份、吴茱萸150~450份、草豆蔻300~600份、肉桂100~450份、丁香100~300份。本发明可捏成所需形状,与脐部结合更紧密,发挥药效更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645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32916.4

  • 发明设计人 贾晓斌;陈彦;高成林;

    申请日2009-06-01

  • 分类号A61K36/9064;A61K9/06;A61K47/36;A61P1/12;

  •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栗仲平

  • 地址 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路十字街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5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4 授权公告日:20120808 终止日期:20180601 申请日:2009060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8-08

    授权

    授权

  • 2009-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塑性的外用中药贴膏剂型,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适宜于脐部特殊形态结构的可塑性中药外用贴膏剂型、这种可塑性外用脐贴膏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种剂型构成的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脐部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脐部给药的剂型从最初的散剂、糊剂,逐步改进为黑膏药、软膏剂、橡胶膏剂、巴布剂、贴剂等。2005年《中国药典》中所载的外用药物的剂型有糊剂、软膏剂、黑膏药、橡胶膏剂、巴布剂、贴剂等。这几种剂型各有特点和相对不足之处:①糊剂:糊剂为古老的剂型,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但存在粘着力差、药末易散落,含菌量大易导致皮肤污染等不足;②软膏剂:该剂型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其稳定性差,脐部外敷易污染衣物;③黑膏药:黑膏药为传统制剂,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生产成本低,不足之处:其基质有黄丹加植物油炼制而成,对皮肤具有致敏性,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元素等;④橡胶膏剂:已有较长的生产历史,生产技术比较成熟,成本低,但载药量小,相当部分患者贴后对皮肤有致敏性;⑤巴布膏剂:巴布膏剂是目前最适合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的一种外用剂型,其为水溶性基质,载药量大,对皮肤无致敏性,但由于其含水量大,使用时易发生溶化现象,对不同的药物配方必须摸索不同的巴布膏剂基质品种,制备条件严格;⑥贴剂:特别适合于制备西药或中药单一成分,比较美观,但载药量小,不适于载药量较大的中药复方制剂。另外,以上几种外用剂型均存在与脐部特殊生理结构结合不紧密的现象,影响药物的吸收,导致疗效降低。

在专利文献方面,公开号为CN1123171A公开了一种巴布剂的制备工艺及其产品,其辅料剂量配比为:明胶3550g,聚丙烯酸钠1420g,聚乙烯醇1242g,高岭土4260g,甘油7810g,羧甲基纤维素钠710g,蓖麻油532g,吐温-80355g,氧化锌71g,水15500g,该产品对皮肤黏着性好,能较好地适应患者的运动,软硬度适宜,稳定性高,应用面广。公开号为CN 1203785A公开了一种医药保健外用贴膏剂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它有粘性剂(各种植物胶)、赋形剂(明胶或海藻酸盐)、柔化剂(卡波姆树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保湿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和溶剂配制而成。该基质具有载药量大、不引起过敏,不污染皮肤,不需高温制作,不含铅,可反复揭贴等优点。但所公开的专利均未结合脐部特殊结构设计,不可塑,与脐部皮肤结合不紧密。

此外,市场上还有几种新的外用膏剂制剂,如丁桂儿脐贴、荣昌肛泰脐融片等,它们虽然是按照脐部形态结构而设计的外用膏剂,但是这些外用膏剂所制备的基质并不可塑,无法根据不同人群脐部大小而改变其形状,与脐部皮肤接触不完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目前还没有具一定可塑性的脐部剂型出现。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十分有效的药物。公开号为CN 1876049A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敷散,该发明的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吴茱萸40~60%,丁香10~20%,胡椒20~30%,肉桂5~15%;本发明是散剂给药,对小儿常见的因脾胃虚寒所指的腹泻治疗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公开号为CN 1640415A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组成是丁香835份,白胡椒1100份,吴茱萸825份,肉桂825份;本发明制成贴膜给药,对腹泻病患儿具有较好疗效。公开号为CN 1631386A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膜,原料药丁香、肉桂、吴茱萸、苍术按1.5-2∶1∶1∶1组方,制成药膜敷于脐部给药。

目前,对于补骨脂、吴茱萸、草豆蔻、丁香、肉桂组方的抗小儿腹泻药物尚无文献及专利报道,且无采用可塑性贴膏剂制成的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塑性中药外用贴膏剂型,该可塑性中药外用贴膏剂型可塑性好、透皮吸收性强、载药量大、制备工艺简单、保湿性好且与脐部皮肤结合更加紧密的一种脐部外用可塑性的贴膏剂型。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这种可塑性外用脐贴膏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用这种贴膏剂型制备的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脐贴膏,它比贴剂和橡胶膏剂制备的制剂具有更高的载药量;没有黑膏药制剂的致敏性;比巴布膏相比与脐部皮肤结合更加紧密,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这种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的制备方法。

完成本申请第一个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塑性外用脐贴膏,由含药物的基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的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聚乙烯吡咯烷酮30~80份,海藻酸盐50~100份,氧化锌200~500份,甘油300~750份,蒸馏水800~1000份。

即,本发明的可塑性外用脐贴膏与现有技术各种膏药的区别在于,本发明的可塑性的贴膏剂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根据脐部生理结构改变其形状,与脐部结合更紧密。这种贴膏剂型的成型不依赖背衬材料的托衬;背衬材料只起到保存与使用的方便,或防止药物与贴膏基质污染衣物的作用。

较为优选的各组分重量配比为:聚乙烯吡咯烷酮50~75份,海藻酸盐50~80份,氧化锌300~400份,甘油300~630份,蒸馏水900~1000份;

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待溶液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用以上原料制成的基质,适用于将药效原料粉末、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提取的挥发油性成分及透皮促进剂混合均匀,并与背衬材料相粘合,制成的外用贴膏制剂。用本发明的基质制备的可塑性贴膏剂的药效组分为:中药水或醇的提取物;中药原料的粉末;中药原料提取的挥发性成分;中药原料的水溶性或醇溶性提取物或浸膏。

完成本申请第二个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以上所述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型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30~80份,海藻酸盐50~100份,氧化锌200~500份,甘油300~750份,蒸馏水800~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提取的挥发油性成分、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继续搅拌成色泽均匀的药膏;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4小时,采用医用橡皮膏密封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脐部外用贴膏剂型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膏体具有可塑性。本发明的膏体可以用手捏制成所需性状,患者可根据本身脐部大小和形状改变膏体的形状,使膏体与脐部皮肤结合更紧密,更好的发挥药效。

(2)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用于制备各种处方,各种提取方法制备的浸膏或药粉,如水溶性浸膏,醇溶性浸膏,挥发性成分,药粉均可以制备成贴膏。

(3)载药量大。加入的原料粉末可达25%,加入浸膏量可达30%,适合于中药复方含膏量大的特点。

(4)释放性能好。本发明采用的基质均为水溶性基质,较容易释放药物,根据药物性质不同,一般在8小时内释放率即可到达85%以上,有利于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

(5)本剂型具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可根据需要加入合适的透皮促进剂,如氮酮,氮酮+1,2-丙二醇,油酸、环糊精包合物等。

(6)与皮肤的相容性好。由于采用的基质与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没有橡胶膏剂、黑膏药的皮肤过敏性。

(7)制备工艺简单,可手工操作,也可设计相应的机械进行生产。

用该剂型可以制备各种治疗小儿腹泻和内病外治的贴膏制剂并可开发成中药新药,该可塑性贴膏剂型可适合于水提法或醇提法制备的浸膏或药粉或挥发性成分及其混合物,用于无损伤皮肤。

采用本剂型进行了小儿腹泻暖脐散的中药贴膏制剂的研制,结果理想,疗效确切。在本剂型基础上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中药外用新药制剂,可对大量的黑膏药制剂进行二次开发研究。

完成本申请第三个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以上所述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基质制成的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由含药物的基质构成,所述基质的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聚乙烯吡咯烷酮30~80份,海藻酸盐50~100份,氧化锌200~500份,甘油300~750份,蒸馏水800~1000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中药物的重量配比是:补骨脂600~900份、吴茱萸150~450份、草豆蔻300~600份、肉桂100~450份、丁香100~300份。

其中原料药较为理想的用量为:补骨脂900份、吴茱萸450份、草豆蔻300份、肉桂450份、丁香100份。

完成本申请第四个发明任务的方案是,以上所述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中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补骨脂600~900份、吴茱萸150~450份、草豆蔻300~600份、肉桂100~450份、丁香100~300份;

其中原料药较为理想的用量为:补骨脂900份、吴茱萸450份、草豆蔻300份、肉桂450份、丁香100份。

除了按照以上所述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型的制备方法以外,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即所述的步骤3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60~80%乙醇,提取1~3次,每次约1~2小时,药液浓缩至0.50~1.5g(生药)/mL时,加2~3倍水沉,减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5~7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6~10倍量的60~80%乙醇提取1~2次,每次1~2小时,药液浓缩至0.25g~1.00(生药)/mL时,加2~4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水提取4~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8~12倍量的水提取1~2次,每次1~2小时,药液浓缩至0.50~1.50g(生药)/mL时,加1~3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完整地说,本发明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50份,海藻酸盐80份,氧化锌400份,甘油63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60~80%乙醇,提取1~3次,每次约1~2小时,药液浓缩至0.50~1.5g(生药)/mL时,加2~3倍水沉,减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5~7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6~10倍量的60~80%乙醇提取1~2次,每次1~2小时,药液浓缩至0.25g~1.00(生药)/mL时,加2~4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6~10倍量水提取4~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8~12倍量的水提取1~2次,每次1~2小时,药液浓缩至0.50~1.50g(生药)/mL时,加1~3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5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

本发明以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海藻酸盐作为骨架材料,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的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手捏成所需形状,特别适宜于脐部贴敷治疗小儿腹泻。

本发明还提供小儿腹泻脐贴膏在抗蓖麻油腹泻及正常小肠推进方面的作用,以下为实验的数据:

1对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模型的作用

取KM小鼠70只,雌雄各半,实验前将小鼠用剪刀轻轻地剪毛,不要剪伤皮肤,剪至较短时,用8%的硫化钠溶液脱毛,轻轻的涂一层,2-3min后用温水洗净硫化钠溶液,并用干燥的纱布擦干,避免残留的液体损伤皮肤,24h后给药。筛选出皮肤未受损伤且无腹泻的脱毛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六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组给未加药物的空白基质4.72g/kg(同中剂量贴膏量重),阳性药物组给予思密达,贴膏组分为高剂量组(6.81(生药)g/kg体重)、中剂量组(4.55(生药)g/kg)、小剂量组(2.27(生药)g/kg)和软膏组(4.55(生药)g/kg)。

称取各剂量贴膏药物和软膏,涂于小鼠腹部,外敷纱布,并用医用胶带环腰固定,阳性组采用思密达灌胃给药(1.65g/kg),连续给药五天,24小时换药一次。第五天给药后2h,小鼠灌胃蓖麻油0.15mL/10g,灌胃蓖麻油后立即将小鼠单笼放置,鼠笼里放置102中速定性试纸,观察小鼠六小时,每小时换垫纸一次,统计小鼠6h内的稀便数(干便和稀便的区分以滤纸上有无湿的污迹为标准)。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试验(x±s)

注:与空白模型组相比:*P<0.05,**P<0.01,中剂量组与软膏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中、高剂量具有显著的抗蓖麻油致腹泻作用,且优于思密达阳性药物组;软膏也体现出显著的抗腹泻作用。中剂量组与软膏剂型相比,抗蓖麻油致腹泻作用相当,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软膏易污染衣物、且由于所含挥发油迅速释放到皮肤表面,体现出较大的皮肤刺激性,并不适宜于具特殊形态结构的脐部给药。

2.对正常小鼠肠推进模型的作用

取KM小鼠70只,雌雄各半,实验前将小鼠用剪刀轻轻地剪毛,不要剪伤皮肤,剪至较短时,用8%的硫化钠溶液脱毛,轻轻的涂一层,2-3min后用温水洗净硫化钠溶液,并用干燥的纱布擦干,避免残留的液体损伤皮肤,24h后给药。筛选出皮肤未受损伤且无腹泻的脱毛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六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组给未加药物的空白基质4.72g/kg(同中剂量贴膏量重),阳性药物组给予思密达,贴膏组分为高剂量组(6.81(生药)g/kg体重)、中剂量组(4.55(生药)g/kg)、小剂量组(2.27(生药)g/kg)和软膏组(4.55(生药)g/kg)。

称取各剂量贴膏药物和软膏,涂于小鼠腹部,外敷纱布,用医用胶带环腰固定,阳性组采用思密达灌胃给药(1.65g/kg),连续给药五天,24小时换药一次。第五天给药后2h,小鼠灌胃5%炭末阿拉伯胶混悬液0.20mL/10g,25min后脱颈处死,立即剖腹取出自幽门至回盲肠结合部的全部小肠,测定小鼠的小肠全长及炭末在小肠内的推进距离,计算炭末推进率:炭末推进率=炭末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对正常小鼠肠推进的试验(x±s)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中剂量组与软膏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可塑性脐贴膏高、中剂量具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肠推进的作用,中剂量的贴膏与软膏剂型组相比对正常小鼠肠推进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的差异,中剂量组与阳性药物思密达组相比对正常小鼠肠推进的抑制作用相当。

本贴膏为中药复方贴膏,其中主要成分为补骨脂中香豆素类及丁香、肉桂等挥发油性成分。给药剂量以生药计2.30-6.80g/kg/d,外贴5天,对蓖麻油所致的小鼠腹泻模型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并可以显著降低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体现出明显的止泻作用。体外透皮实验及体外释放试验表现出良好的透皮能力及释放性能。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贴膏经24小时多次贴敷后除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外,对动物完整皮肤及全身状态均无任何影响,体重亦无任何明显变化。贴药组及贴赋性剂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其中高剂量组4.67g生药/kg,为小儿临床用药量的300倍。

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塑性脐贴膏一次或多次敷贴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无明显刺激性,1小时观察对破损皮肤具有轻度的刺激性,24小时以后均可恢复,动物体重用药后观察无明显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处方原为糊剂,采用醋调敷于脐部,虽然疗效较好,但是有效成分利用率较低,且容易污染衣物,携带与使用均不方便,含菌量大,不能满足现代用药要求。本发明将药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提取纯化,有效地去除了杂质,富集了有效成分,制备工艺便捷;本发明制备的贴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手捏制成所需形状,根据小儿脐部大小形状进行给药,使药物与脐部皮肤结合更加紧密,提高药物疗效。

2、本发明处方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验方,有补骨脂、吴茱萸、草豆蔻、丁香、肉桂组成,具有芳香燥湿,温脾止泻,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中用于小儿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脘腹疼痛等病症。药效学实验证实,该处方对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肠推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由于阳性药物思密达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50份,海藻酸钠80份,氧化锌400份,甘油63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2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30份,海藻酸盐80份,氧化锌400份,甘油63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色泽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3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80份,海藻酸盐50份,氧化锌500份,甘油75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5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4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30份,海藻酸盐100份,氧化锌200份,甘油300份,蒸馏水8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5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50份,海藻酸盐50份,氧化锌200份,甘油300份,蒸馏水800份,氮酮1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6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80份,海藻酸盐100份,氧化锌300份,甘油75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5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7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50份,海藻酸盐80份,氧化锌300份,甘油63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8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30份,海藻酸盐100份,氧化锌400份,甘油750份,蒸馏水800份,氮酮2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9

可塑性中药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80份,海藻酸盐50份,氧化锌200份,甘油300份,蒸馏水8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盐,搅拌至海藻酸盐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药效原料的水溶性浸膏、药效原料醇溶性浸膏或挥发油性、透皮促进剂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0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50份,海藻酸钠80份,氧化锌400份,甘油63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900g、吴茱萸450g、草豆蔻300g、肉桂450g、丁香1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脐贴膏: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6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约2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3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6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药液浓缩至0.25g(生药)/mL时,加3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水提取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1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1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30份,海藻酸钠80份,氧化锌400份,甘油63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600g、吴茱萸300g、草豆蔻450g、肉桂300g、丁香2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脐贴膏: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70%乙醇,提取一次,每次约1小时,药液浓缩至1.50g(生药)/mL时,加1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8倍量的60%乙醇提取1次,每次1.5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2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提取4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8倍量的水提取1次,每次1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2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2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80份,海藻酸钠50份,氧化锌500份,甘油75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900g、吴茱萸150g、草豆蔻600g、肉桂100g、丁香3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8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约1.5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2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7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10倍量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4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提取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12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药液浓缩至1.50g(生药)/mL时,加3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5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3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30份,海藻酸钠100份,氧化锌200份,甘油300份,蒸馏水8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600g、吴茱萸450g、草豆蔻600g、肉桂450g、丁香1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7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约1.5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2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8倍量的60%乙醇提取1次,每次1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2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水提取4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8倍量的水提取1次,每次1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2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小时,包装即得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4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50份,海藻酸钠50份,氧化锌200份,甘油300份,蒸馏水800份,氮酮1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900g、吴茱萸300g、草豆蔻450g、肉桂300g、丁香2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6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约1.5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2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6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药液浓缩至0.25g(生药)/mL时,加3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提取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1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5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80份,海藻酸钠100份,氧化锌300份,甘油75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600g、吴茱萸150g、草豆蔻300g、肉桂100g、丁香3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60%乙醇,提取一次,每次约2小时,药液浓缩至1.50g(生药)/mL时,加3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6倍量的70%乙醇提取1次,每次1.5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3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提取6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1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5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6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50份,海藻酸钠80份,氧化锌300份,甘油630份,蒸馏水10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750g、吴茱萸450g、草豆蔻300g、肉桂100g、丁香3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80%乙醇,提取一次,每次约1小时,药液浓缩至1.50g(生药)/mL时,加1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7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10倍量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4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水提取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12倍量的水提取1次,每次2小时,药液浓缩至1.50g(生药)/mL时,加3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7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30份,海藻酸钠100份,氧化锌400份,甘油750份,蒸馏水800份,氮酮2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3.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750g、吴茱萸300g、草豆蔻450g、肉桂300g、丁香1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8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约2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3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7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10倍量的80%乙醇提取1次,每次2小时,药液浓缩至1.00g(生药)/mL时,加4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提取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12倍量的水提取1次,每次2小时,药液浓缩至1.50g(生药)/mL时,加3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3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实施例18

可塑性小儿腹泻脐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配比下列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80份,海藻酸钠50份,氧化锌200份,甘油300份,蒸馏水800份;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加入到蒸馏水中,在80℃水浴上搅拌至溶,溶液待冷却至60℃时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海藻酸钠全部溶解成胶状,加入氧化锌,搅拌,混合均匀成空白基质;

步骤c.按比例将补骨脂流浸膏、吴茱萸浸膏粉和挥发油、草豆蔻、丁香、肉桂等混合挥发油和浸膏粉、氮酮加入到空白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药物重量配比为:补骨脂750g、吴茱萸150g、草豆蔻600g、肉桂450g、丁香200g,按照如下步骤制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

步骤a.补骨脂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约1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1倍水沉,加压浓缩成4g(生药)/mL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b.吴茱萸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约5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加6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小时,药液浓缩至0.25g(生药)/mL时,加2倍水沉,滤过,滤渣真空减压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c.草豆蔻、丁香、肉桂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提取4小时,油水混合液冷藏过夜后分离出油层,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放出,药渣沥水,残渣加8倍量的水提取1次,每次1小时,药液浓缩至0.50g(生药)/mL时,加2倍醇沉,滤过,滤液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得浸膏,备用。

步骤4.在步骤3所得的药膏,置于模具中,于40℃的烘箱中固化4小时,包装即得治疗小儿腹泻的可塑性的脐贴膏1000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