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可纵向移动的中间座椅的汽车座椅装置

带有可纵向移动的中间座椅的汽车座椅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装置(2),带有两个外侧座椅(6、8)和一在纵向(12、14)设置在所述外侧座椅(6、8)之间的中间座椅(4),各座椅能相互无关地在纵向(16、18)移动。所述中间座椅(4)具有可翻折的靠背(30),并且可从所述靠背(30)基本上竖直的指向的乘坐位置转到扶手位置,所述靠背(30)在该扶手位置基本上水平地定向,并且可至少局部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侧座椅(6、8)的扶手。按照本发明,所述中间座椅(4)具有用于在纵向(16、18)移动所述中间座椅(4)的第一和第二操纵器件(54、56)。在此,所述中间座椅(4)可通过操纵所述操纵器件(54、56)之一在纵向(16、18)移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548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33875.8

  • 发明设计人 于尔根·梅尔;詹斯·温特;

    申请日2009-04-08

  • 分类号B60N2/04;B60N2/20;B60N2/46;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侯宇

  •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4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0N2/04 授权公告日:20130821 终止日期:20190408 申请日:200904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8-21

    授权

    授权

  • 2011-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N2/04 申请日:200904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装置,带有两个外侧座椅和一在横向布置在两个外侧座椅之间的中间座椅,它们可相互无关地在纵向移动,其中,中间座椅具有可翻折的靠背,并且可从靠背基本上竖直定向的乘坐位置移动到靠背基本上水平定向并至少部分作为至少一个外侧座椅的扶手使用的扶手位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座椅装置,其中三个座椅并排布置在汽车的一个座位行列中。例如EP1728677A1记载了这样一种座椅装置,在这种座椅装置中,中间座椅具有可翻折的靠背。可翻折的靠背可从基本上垂直的位置翻折或回转到基本上水平定向的位置。在后一个位置,靠背或靠背的一部分用作同一排中相邻座椅的扶手。在公知的座椅装置中,中间座椅仅能与外侧座椅一起沿纵向移动,因此,公知的座椅装置仅能有限地灵活使用。

DE19742408B4记载了一种类似的座椅装置,它带有三个汽车座椅,它们布置在同一座椅排中。与前述座椅装置不同的是,该座椅装置的中间座椅可与两个外侧座椅无关地在汽车的纵向移动。该中间座椅可从所提及的座椅排在纵向移动到另一座椅排的两个外侧座椅之间。由此可以尤其灵活地使用公知的座椅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座椅向前翻折的靠背也可以用作坐在该座椅排的外侧座椅上的乘客的扶手。

此外,在EP0943482B1中记载了另一种座椅装置,其在一排中具有三个座椅。在该公知的座椅中,中间座椅的靠背具有侧翼靠背,其可以在靠背向前翻折后从在下面的扶手不使用位置回转到在上方的扶手使用位置,侧翼靠背在上方扶手使用位置位置形成相邻座椅的扶手。所有三个座椅都可以彼此独立地在纵向移动,此外,外侧座椅还可以在横向移动,因此该座椅装置可尤其灵活地使用,并且可与乘客的需求相适应。

然而,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座椅装置已被证明是适用的,但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如果靠背位于向前翻折的位置,那么外侧座椅上的乘客若要手动操纵中间座椅,尤其是使中间座椅纵向移动,会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装置,在这种座椅装置中,对中间座椅的手动操纵,尤其是使中间座椅纵向移动变得简单。

按本发明的座椅设计用于汽车,然而也可以应用在其它交通工具中。该座椅装置包括两个外侧座椅和一个中间座椅,其中,中间座椅在横向布置在外侧座椅之间。各座椅可彼此独立地在纵向移动,因此可以尤其灵活地使用座椅装置。在此,纵向既理解为座椅方向,也理解为与座椅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中,横向是指两个横向于座椅方向的方向。中间座椅具有可翻折的靠背。在此,靠背可从基本上垂直的位置翻折到基本上水平的位置。如果靠背处于垂直位置,那么中间座椅位于乘客可坐在该中间座椅上的乘坐位置。如果靠背翻折到基本上水平的位置,那么中间座椅位于所谓的扶手位置,靠背在该位置至少部分用作至少一个外侧座椅的扶手。按照本发明,中间座椅具有用于在纵向移动中间座椅的第一操纵器件和第二操纵器件,其中,中间座椅可以通过操纵器件的操纵而在纵向移动。

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乘客可以根据中间座椅的靠背位置在两个操纵器件中选择他更易于够到的那一个,以便在纵向移动中间座椅。因此,两个操纵器件可以这样设置在中间座椅上,使得第一操纵器件在中间座椅的乘坐位置更容易被乘坐在中间座椅上的乘客够到,反之另一操纵器件则在中间座椅的扶手位置更易被外侧座椅上的乘客够到。由此持久地简化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操纵。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中间座椅在纵向的锁止可以通过操作操纵器件解除。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为了尤其在纵向移动中间座椅时简化对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操纵,操纵器件如此地设置在中间座椅上,即,使得第一操纵器件在中间座椅的乘坐位置且第二操纵器件在中间座椅的扶手位置可以更快地被外侧座椅上的乘客够到。因此,两个操纵器件例如可以如此地设置在中间座椅上,即,使得所述操纵器件仅在中间座椅的各个位置才可接触到或够到。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一种尤其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操纵器件在前,而第二操纵器件在后地设置在中间座椅上。因此,第一操纵器件可特别容易地被坐在中间座椅上的乘客操纵,反之,当中间座椅处于扶手位置时,第二操纵元件可特别容易地被坐在外侧座椅上的乘客操纵。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中间座椅具有乘客可坐在其上的坐席部件。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为了使中间座椅上的乘客特别好地接触够到第一操纵器件,第一操纵器件设置在坐席部件在座椅方向上朝前的部段上和/或下面。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为了在中间座椅处于扶手位置时保证外侧座椅上的乘客特别好地接触够到第二操纵器件,第二操纵器件设置在坐席部件反向于座椅方向朝后的部段上和/或下面。在靠背翻折或回转到基本上水平朝向的位置后,因此第二操纵器件可特别方便地被外侧座椅上的乘客够到。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为加强前述优点,第二操纵器件反向于座椅方向地突出于坐席部件朝后的部段。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为防止后排乘客无意中操纵第二操纵器件,第二操纵器件在中间座椅的乘坐位置被靠背从上方遮盖,并且在中间座椅的扶手位置不再被从上方遮盖。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第二操纵器件仅当靠背回转到水平位置或中间座椅被放置到扶手位置时,才能被特别好地接触到。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操纵器件是一手柄,其中,该把手优选设计为环的形式。所以第一操纵器件例如可以设计为刚性的手柄,而第二操纵器件则可以设计为柔性的环。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为在中间座椅处于乘坐位置时,保证第一操纵器件可被中间座椅上的乘客特别方便地够到,以及在中间座椅位于扶手位置时,保证第二操纵器件可被外侧座椅上的乘客尤其快速和便利地够到,第一和/或第二操纵器件关于横向布置在中间座椅的中部。因此,两个外侧座椅上的两个乘客可以同等快速而可靠地够到第二操纵器件,以便在纵向移动中间座椅。由此明显简化了座椅装置的操纵。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设有用于在纵向移动中间座椅的导轨装置以及在纵向锁定中间座椅的锁止机构,其中,所述锁止机构可借助于第一或第二操纵器件操纵。因此,锁止机构例如可以导致导轨装置的锁止,其中,锁止可以通过操纵操纵器件解除。关于导轨装置及锁止机构请另行参考现有技术。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尤其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中间座椅既可以在乘坐位置,也可以在扶手位置在纵向移动。这具有特殊的优点,即,可通过在纵向移动中间座椅简单地实现在纵向移动两个外侧座椅的扶手,而不必为靠背设计成扶手那部分设置专门的移动机构。由此实现了中间座椅,以及因而整个座椅装置的尤其简单的结构。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靠背具有至少一个侧翼靠背,在中间座椅处于扶手位置时,该侧翼靠背可以从下方的扶手不使用位置绕在纵向延伸的回转轴回转到上方的扶手使用位置,以用于形成扶手。侧翼靠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两个外侧座椅中的一个形成尤其高的扶手。

为了能够既为一个外侧座椅,也能够为另一个外侧座椅提供尤其高的扶手,中间座椅具有两个分别在横向布置在靠背的中间靠背部分上的、所述类型的侧翼靠背。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外侧座椅还可以在横向移动,由此可以尤其灵活地调整座椅装置。

在按本发明座椅装置的另一种尤其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外侧座椅可以在横向如此地向内移动,使得该外侧座椅至少部分延伸进入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通过侧翼靠背从扶手不使用位置回转到扶手使用位置创造。因此,在该实施形式中,可以利用中间座椅的靠背因侧翼靠背回转到扶手使用位置而减小的宽度,使座椅装置的整个宽度由于外侧座椅在横向向内移动而减小。这可以视座椅装置的环境需要而定,例如在外侧座椅应在纵向移动到汽车的一个具有较小宽度的区域中时。

附图说明

接下来借助示例性的实施形式并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  是按本发明座椅装置以及处于乘坐位置的中间座椅的正视图,

图2  是图1所示的座椅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3  是图1所示的座椅装置以及处于扶手位置的中间座椅,

图4  是图3所示的座椅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5  是图3所示的座椅装置以及处于扶手使用位置的侧翼靠背,

图6  是图5所示的座椅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7  是图5所示的座椅装置以及在横向移动的外侧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按本发明座椅装置2的正视图,反之,图2是图1所示座椅装置的剖面侧视图。按本发明的座椅装置2包括一中间座椅4和两个外侧座椅6、8。座椅4、6、8布置在座椅排10中,其中,外侧座椅6在第一横向12布置在中间座椅4旁边,而另一外侧座椅8在相反的第二横向14布置在中间座椅4旁边。座椅装置2的两个纵向用箭头16和18示出,其中,第一纵向16相当于座椅4、6、8的座椅方向。此外,座椅装置2或座位4、6、8的高度方向20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纵轴表示。

座椅4、6、8分别包括乘客可坐在其上的坐席部件22、24、26,以及可绕第一回转轴线28回转地布置在各坐席部件22、24、26上的靠背30、32、34。靠背30、32、34可以彼此独立地绕回转轴28回转。中间座椅4的靠背30基本上由一个中间靠背部分36和两个固定在其侧面的侧翼靠背38、40组成。侧翼靠背38在横向12设置在中间靠背36的旁侧,并因此朝向外侧座椅6,而侧翼靠背40在横向14设置在中间靠背36的旁侧,并因此朝向外侧座椅8。

座椅4、6、8可以在纵向16和18彼此独立地移动。出于该目的,中间座椅4在其坐席部件22上具有底座,该底座在图2中用支撑(Streben)42表示。为在纵向16或18移动中间座椅4,设置一导轨装置44,其包括至少一个在汽车地板48上的导轨46和一在导轨46上导引的、在中间座椅4的底架上的导轨50。为了能够在纵向16、18的不同位置上锁止中间座椅4,设置有一示意示出的锁止机构52,用于在纵向16、18将中间座椅4锁止。在此,该锁止机构52可以借助于第一操纵器件54或第二操纵器件56操纵,使得可通过手动操作操纵器件54、56来解除中间座椅4在纵向16、18的锁止。操纵器件54、56之间的共同作用在图2中仅示意性地用虚线58或60示出。可以使用机械传动装置,如软套管钢丝索替代虚线58、60。

第一操纵器件54设计为杠杆形式的手柄。在此,第一操纵器件54设置在中间座椅4的前面。出于该目的,第一操纵器件54设置在坐席部件22在座椅方向16朝前部段上和下面。在此,第一操纵器件54不在座椅方向16向前突出于坐席部件22,从而不影响中间座椅4上的乘客的腿部自由。反之,第二操纵器件56沿纵向18设置在中间座椅4的后面。在此,第二操纵器件56设计为柔性的环的形式,并且设置在坐席部件沿纵向18朝后的部段上。如图2所示,环状的第二操纵器件56此时在纵向18,也就是反向于座椅方向16,突出于坐席部件22朝后的部段。如图1中借助第一操纵器件54可知,两个操纵器件54、56关于横向12、14设置在中间座椅4的中部。

在图1和2中,中间座椅4的靠背30基本笔直定向,因此,中间位置4位于所谓的乘坐位置。乘客可以在乘坐位置坐在中间座椅4的坐席部件22上,并靠在靠背30上。现在,为了与外侧座椅6、8无关地在纵向16、18移动中间座椅4,乘客必须操纵两个操纵器件54、56中的一个,以便解锁锁止机构52并可在中间座椅4的导轨装置44上纵向移动。

因为第一操纵器件54设置在中间座椅4的前面,所以第一操纵器件54在中间座椅4的乘坐位置明显比第二操纵器件56更为方便快捷地被就坐在中间座椅4上的乘客够到。因此,中间座椅4上的乘客在乘坐位置决定操纵第一操纵器件54,以便在纵向16、18移动中间座椅4。即便坐在外侧座椅6、8之一上的乘客想使无人乘坐的但处于乘坐位置的中间座椅4沿纵向16、18移动,那么,也同样要选定第一操纵器件54,因为第一操纵器件对于外侧座椅上的乘客来说也明显可更快地接触够到。这可能归因于,第二操纵器件56在中间座椅4的乘坐位置在高度方向20上被中间座椅4的靠背30从上面遮盖。因此,当中间座椅4处于其乘坐位置时,第一操纵器件54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了方便且快捷地在纵向16、18移动中间座椅4。

如前所述,中间座椅4的靠背30可绕第一回转轴28回转到在图3和4所示的基本上水平的位置。因此,中间座椅4到达所述靠背28至少部分可以用作外侧座椅6、8的扶手的扶手位置。如图3和4所示,在中间座椅4的扶手位置,第二操纵器件56不再被中间座椅4的靠背30从上方遮盖。因此,第二操纵器件56可在中间座椅4的扶手位置尤其方便被外侧座椅6、8之一上的乘客够到,反之,第一操纵器件54的可接触够到性由于中间座椅4向前回转的靠背30而受限制。如果外侧座椅6、8之一上的乘客希望沿纵向16、18移动中间座椅4,那么该乘客将不再勉强去使用他很难够到的前面第一操纵器件54。确切地说,该乘客可以尤其快捷且方便地抓住第二操纵器件56,以便解锁锁止机构52,并导致中间座椅4在其扶手位置的纵向移动。在此,第二操纵器件56居中地布置在中间座椅4上保证了两个外侧座椅6、8上的乘客可以同样快捷地抓住第二操纵装置56。

由前述实施形式可见,中间座椅4既可以在其乘坐位置也可以在其扶手位置沿纵向16、18移动。因此,用于两个外侧座椅6、8的扶手可纵向移动,而不必为该扶手设置其它的移动机构。

如进一步由图3和4所示,中间座椅4的坐席部件22在中间座椅4的靠背30回转时下降这么多,即,使其上侧布置在相邻外侧座椅6、8的坐席部件24、26的下侧的高度上或在该高度之下。由此,中间座椅4的靠背30在其扶手位置下沉这么多,即,使得所述靠背还不能为相邻的外侧座椅6、8形成足够高的扶手。出于该原因,侧翼靠背38、40在中间座椅4的扶手位置绕在纵向16或18延伸的第二回转轴62从下方的扶手不使用位置回转到上方的扶手使用位置(在图5和6中示出),其中,在所述扶手不使用位置上,侧翼靠背38、40仅可有限地用作扶手。在此,回转的侧翼靠背38、40分别留下一形成在中间靠背部件36侧面的自由空间64、66。在侧翼靠背38、40的扶手使用位置,中间座椅4也可以通过操纵第二操纵器件56在纵向以前述的方式移动。

两个外侧座椅6、8不仅可以在纵向16、18,而且也可以在横向12、14移动。在此,外侧座椅6、8这样地与中间座椅4相协调一致,即,外侧座椅6、8可以在横向14或12向内移动,并且连同其坐席部件24或26伸展到自由空间64或66中,所述自由空间通过侧翼靠背38或40从扶手不使用位置回转到图5至7中所示的扶手使用位置而创造出。在上述位置,外侧座椅6、8紧邻形成扶手的侧翼靠背38、40,并且座椅排10或座椅装置2在横向12、14的总宽度减小。现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纵向16或18移动到汽车的某一本来是设计得过于狭窄的区域之中。

附图标记列表

2 座椅装置

4 中间座椅

6 外侧座椅

8 外侧座椅

10 座椅排

12 第一横向

14 第二横向

16 第一纵向/座椅方向

18 第二纵向

20 高度方向

22 坐席部件

24 坐席部件

26 坐席部件

28 第一回转轴

30 靠背

32 靠背

34 靠背

36 中间靠背部件

38 侧翼靠背

40 侧翼靠背

42 支撑

44 导轨装置

46 导轨

48 汽车地板

50 导轨

52 锁止机构

54 第一操纵器件

56 第二操纵器件

58 虚线

60 虚线

62 第二回转轴

64 自由空间

66 自由空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