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和设备

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和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与第一位置域对应;判断所述第一路由信息是否符合流量工程策略;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不符合所述流量工程策略时,根据所述流量工程策略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与第二位置域对应;发送携带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第二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设备,可以使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具有网络级别的流量工程能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527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66443.5

  • 发明设计人 徐小虎;

    申请日2008-03-31

  • 分类号H04L12/5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40: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2-22

    授权

    授权

  • 2010-09-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2/56 申请日:200803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Node ID(节点标识)网络架构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体系。这种网络架构中引入了LD(Locator domain,位置域),用于标识采用独立地址空间的网络,举例来说,地址空间可以为IPv4(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4,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第六版互联网协议)或其它协议地址空间。

现有Node ID网络架构采用树型组网结构,其中存在一个静态的CN(Core Network,核心网)和多个可移动的EN(Edge network,边缘网)。EN可以直接连接到CN上,也可以通过其它EN间接地连接到CN上。连接不同EN的边界路由器称为ER(edge router,边缘边界路由器),连接CN和EN的边界路由器称为CER(core edge router,核心边界路由器)。Node ID网络架构中的CN和各个EN采用独立的地址空间,这些采用独立地址空间的CN或EN统称为LD,用LD ID来标识。网络中的host(主机)和边界路由器都具有一个全局唯一的ID(indentifier,标识)。移动主机和移动路由设备在移动过程中,ID始终保持不变,变化的仅仅是locator(位置信息)。如果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在同一个LD内,那么转发该数据包时依据LD内部的locator就可以实现;而如果数据包的源和目的不在一个LD内,也就是不同LD之间的数据包转发,则需要通过CER ID(核心边界路由器标识)来进行。

CER下联的EN的集合统称为edge tree(边缘树),CER用于向edge tree发布缺省路由。加入到EN的主机首先沿着到达CER的缺省路由发送注册消息,该注册消息中包含该主机的HI(Host ID,主机标识)和locator,locator是主机在当前LD中的位置信息;CER保存HI与locator的映射关系,这样CER发送数据包时就知道如何到达其下联的edge tree内的主机了。CN中有一个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布式哈希表)系统,用于存储CER ID与CER locator(CER在CN中的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

上述现有的Node ID架构中,所有主机在LD内的位置信息均注册在CN的DHT中,因此EN和CN只能采用树型结构组网,导致组网结构上受到限制,并且支持multi-homing(多归属)的实现较复杂。同时,如果两个LD不同的EN之间进行通信,则必须通过CN,即使这两个不同LD的EN在物理上距离很近,因此造成转发路由不优。

鉴于上述Node ID网络架构的一些不足,出现了一种多地址空间网络的架构方案。这种方案中,不同LD可以采用不同的地址空间,通过建立基于LD ID(位置域的标识)的路由,使得网络中主机进行数据包转发时,可以基于LD ID进行数据包转发,从而解决了Node ID网络架构对于组网方式的限制问题。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多地址空间网络不具备网络级别的流量工程能力。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多地址空间网络不具备网络级别的流量工程能力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第一主机归属于第一位置域和第二位置域,第二主机归属于第三位置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主机向所述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域对应;

判断所述第一路由信息是否符合流量工程策略;

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不符合所述流量工程策略时,根据所述流量工程策略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域对应;

发送携带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第二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方法,第一主机归属于第一位置域和第二位置域,第二主机归属于第三位置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主机向所述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域对应;

根据所述流量工程策略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域对应;

发送携带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第二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主机归属的第一位置域对应;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路由信息是否符合流量工程策略;

路由信息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不符合所述流量工程策略时,根据所述流量工程策略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主机归属的第二位置域对应;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携带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第二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流量工程的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包括第一位置域、第二位置域和第一用户网络;

所述第一位置域和所述第二位置域通过位置域边界路由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用户网络通过边缘路由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位置域和所述第二位置域相连接;

所述边缘路由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主机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网络归属于所述第一位置域和所述第二位置域,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域对应;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路由信息是否符合流量工程策略;

路由信息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不符合所述流量工程策略时,根据所述流量工程策略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域对应;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携带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第二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主机归属的第一位置域对应;

路由信息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量工程策略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主机归属的第二位置域对应;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携带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第二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流量工程的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包括第一位置域、第二位置域和第一用户网络;

所述第一位置域和所述第二位置域通过位置域边界路由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用户网络通过边缘路由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位置域和所述第二位置域相连接;

所述边缘路由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主机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网络归属于所述第一位置域和所述第二位置域,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域对应;

路由信息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量工程策略将所述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域对应;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携带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第二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设备、网络,可以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可以根据流量工程策略对进出用户网络的流量的转发路径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具有网络级别的流量工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地址空间网络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ER处理数据包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ER处理数据包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数据包转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整个网络由多个地址空间独立的网络组成。这些地址空间独立的网络称为LD。举例来说,LD可以采用IPv4,IPv6或者其他协议地址空间,但是一个LD只能采用一种地址空间。每个LD都会分配有一个全局唯一的LD ID(LD编址),举例来说,LD ID可以是一个非结构化的编址,如类似AS Number(Autonomous System Number,自治系统编号)的编址,也可以是一个结构化的编址,如一个类似IPv4地址或IPv6的编址。这些LD通过LDBR(Locator Domain Border Router,LD边界路由器)连接。LDBR之间运行动态路由协议来通告它们所连接的LD的LD ID。举例来说,这里的动态路由协议可以采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也可以采用链路状态协议。传统的路由协议如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BGP(Border Gateway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通告的是prefix级别的路由信息,即如何达到某个网段的信息。而LDBR之间运行的动态路由协议则不同,其通告的是LD级别的路由信息,即如何达到某个LD的信息,路由的目的地址是目的LD ID,路由的下一跳是LDBR ID(边界路由器标识)。

如果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在同一个LD内,可以采用该LD内部的locator逐跳转发数据包。如果数据包的源和目的不在一个LD内,也就是不同LD之间的数据包转发,则需要通过到达目的LD的下一跳LDBR进行转发,逐跳地转发下去,直到目的LD。

图1是多地址空间网络的简化示意图。该示例中包括5个LD,即LD110~150。其中LD110和LD120通过LDBR162相连,LD110和LD130通过LDBR164相连,LD110和LD140通过LDBR166相连,LD140和LD150通过LDBR168相连。主机172通过用户网络(图1为简化示意图,未示出用户网络)归属于LD120,主机174通过用户网络(同样未示出)归属于LD140。

LDBR162、LDBR164、LDBR166以及LDBR168之间通过预先设定的动态路由协议交换LD级别的路由信息。每一个LDBR根据获得的LD级别的路由信息计算到达网络中各个LD的路由。以距离矢量协议为例,相邻LDBR之间交换LD可达性信息,如目的LD ID、下一跳LDBR以及开销(metric或cost)等信息,收到LD可达性信息的LDBR对LD路由进行计算,并将更新后的LD路由信息传递给相邻的LDBR。以链路状态协议为例,相邻LDBR之间交换各自直连的LD信息以及LDBR之间的连接信息,并将该信息扩散到整个网络中的所有LDBR,链路信息同步之后,每个LDBR都获得了整个网络LD连接的拓扑信息,从而可以计算到达网络中各个LD的路由,例如根据最短路径优先(SPF,shortestpath first)算法计算到达网络中各个LD的最短路由。

这样,在每一个LDBR的LD路由表中不仅保存有自身直连的LD的信息,还有到达其它LD的路由信息。以LDBR162为例,LDBR162的LD路由表中不仅存储有直连的LD110和LD120的信息,还存储有到达LD130以及LD140的路由,到达LD130的路由信息可以包括:目的LD的LD ID,即LD130的LD ID、下一跳LDBR的LDBR ID,即LDBR164的LDBR ID。

每一个LDBR在自身直连的LD内的locator可以通过DHT方式存储以及查询,或者,可以在LDBR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互时携带各自的locator。

如果归属于LD120的主机172需要向归属于LD140的主机174发送数据包,源主机172通过DNS122(Domain Name System,域名命名系统)或DHT124,或者两者的组合查询到目的主机174的HI,所归属的LD140的LD ID以及目的主机174在LD140内的locator。

源主机172确定目的主机174的LD ID与自己的不同,于是将数据包发送给自身所归属的LD(即LD120)的LDBR(即LDBR162),该数据包携带目的主机174的LD ID和目的主机174在LD140中的locator。LDBR162收到该数据包之后,在自身的LD路由表中寻找目的LD对应的LD路由条目,匹配的路由条目的下一跳为LDBR166,LDBR162则将数据包通过目的地址(即LDBR166)在LD110内部的可路由地址的隧道转发到LDBR166,举例来说,隧道可以是IP隧道或MPLS隧道。

数据包到达LDBR166之后,LDBR166在自身的LD路由表中寻找目的LD对应的LD路由信息,即LD140对应的LD路由信息。LD140是LDBR166直连的LD,因此,LDBR166通过目的主机174的locator在LD140内转发,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主机174。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的简化示意图。主机252通过用户网络250的ER(Edge Router,边缘路由器)270双归属到LD210和LD220。LD210通过LDBR212与LD230相连,LD220通过LDBR222与LD230相连,LD230通过LDBR232与LD240相连。主机262通过用户网络260中的ER264归属到LD240。主机252在LD210和LD220中的位置信息分别是locator 1和locator 2,举例来说,locator 1和locator 2可以是IPv4地址,也可以是IPv6地址。

当主机252向主机262发送数据包时,源主机252通过某种机制,例如DNS,或者DHT,或DNS与DHT两者的结合查找到目的主机262的host ID,locator,以及LD ID。源主机252通过比较自己所归属的LD的ID和目的主机262所归属的LD的ID是否相同,确定源主机252所归属的LD的ID和目的主机262所归属的LD的ID不相同,源主机252向自身所归属的LD的BR(Border Router,边界路由器)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中携带目的主机262所归属的LD240的ID和host ID;当目的主机262移动时,该数据包还可以携带主机262的locator。因为主机252双归属到LD210和LD220,这种组网架构中,一般会选取其中一个LD来转发数据包,假定这里选取的是LD210。那么,主机252发送数据包时,选择LD210的ID(以下简称ID 1)作为源LD ID,选择locator 1作为源locator(源位置信息),并将该与LD210对应的路由信息携带在数据包中,这里,路由信息包括ID 1和locator1,还包括LD240的ID和主机262在LD240中的locator。

在一些情形下,需要在图2所示的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举例来说,流量工程策略可以是一部分主机的路由经过LD210,而另一部分主机的路由经过LD220;也可以根据传输的及时性,服务价格,信息的重要程度,传输的可靠性,数据的敏感性等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来实施流量工程策略,使不同的数据包通过不同的LD来转发。

假定根据流量工程策略,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数据包应路由到LD220,也就是说,符合该流量工程策略的路由信息应是:源LD ID为LD220的ID(以下简称ID 2),locator 2作为源locator。那么,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ER对该数据包的处理过程包括:

310、ER270接收主机252发来的数据包;

该数据包中携带了路由信息,包括:

源位置域标识:ID 1;

源locator:locator 1;

目的位置域标识:LD240的ID;

目的HI:主机262的HI。

此外,路由信息还可以包括目的locator:主机262在LD240中的locator。

上述ID 1和locator 1是主机252与LD210对应的路由信息。

320、ER270判断该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是否符合流量工程策略,如果符合,则执行340,如果不符合,则执行330。

这里,判断出该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ID 1和locator 1不符合流量工程策略。举例来说,流量工程策略可以是一组ACL(Access ControlList,访问控制列表)表项以及对应的路由信息。

330、根据流量工程策略重置数据包中的路由信息;

根据流量工程策略,将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重置为与LD220对应的路由信息,也就是,源LD ID置为ID 2;并将源locator字段清空。

340、发送数据包;

ER270将根据数据包中重置的路由信息ID 2和locator 2向LDBR222发送数据包。

LDBR222收到数据包后,基于LD230的ID向LDBR232发送该数据包。数据包到达LDBR232后,因为LDBR232所连接的LD240是目的LD,那么可以根据目的主机262的locator转发数据包。举例来说,当数据包中携带了目的主机262的locator时,可以根据目的主机262的locator直接转发数据包到目的主机262。当数据包中未携带目的主机262的locator时,则查找DHT根据目的主机的HI获得对应的locator,并根据获得的locator转发数据包到目的主机262。

图3所示仅为一个示例,当然可以采用其他实现方式。譬如,在320,判断出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符合流量工程策略时,也可以选择重置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262后,主机262获取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当主机262向主机252发送数据包时,根据上述获取到的路由信息,选择LD220作为目的LD,并选择主机252与LD220对应的locator 2作为目的locator。这样,主机262向主机252发送的数据包就经过LD220,而不是LD2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机252收到主机262发来的数据包后,获取到该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获知转发该数据包的LD为LD220。主机252后续向主机262发送数据包时,将ID 2作为源LD ID,locator 2作为源locator。这样,从主机252到主机262的数据包经过LD220转发,而不是经过LD210转发。

在图2的示例中,源主机252所归属的LD210内仅画了一个LDBR,而实际上,源主机所归属的LD内可以有多个LDBR,这种情形下,源主机发送的数据包将到达离源主机最近的LDBR(以下简称LDBR x),收到数据包的LDBR根据数据包携带的目的LD ID进行寻址转发,如果目的LD ID的下一跳是本LD内部的另一个BR(以下简称LDBR y),那么LDBRx可以向源主机发送重定向报文,告诉源主机使用LDBR y的locator作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ER处理数据包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ER处理数据包的过程包括:

410、ER270接收主机252发来的数据包;

该数据包中携带了路由信息,包括:

源位置域标识:ID 1;

源locator:locator 1;

目的位置域标识:LD240的ID;

目的HI:主机262的HI。

此外,路由信息还可以包括目的locator:主机262在LD240中的locator。

上述ID 1和locator 1是主机252与LD210对应的路由信息。

420、根据流量工程策略重置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

举例来说,流量工程策略可以是一组ACL表项及相应的动作,例如对与ACL表项匹配的数据包执行重置其携带的路由信息这一动作。

举例来说,根据流量工程策略将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重置为与LD220对应的路由信息,也就是,源LD ID置为ID 2;并将源locator字段清空。

再如,根据流量工程策略将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重置为与LD210对应的路由信息,也就是,源LD ID置为ID 1,将源locator字段清空。

430、发送数据包;

ER270将根据数据包中重置的路由信息发送数据包。

后续LDBR和主机262接收到数据包的处理过程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图4仅为示例,还可能有其他情形,举例来说,当主机252发来的数据包携带的路由信息中源位置域标识为ID 2,源locator为locator 1时,根据流量工程策略重置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则将源位置域标识置为ID 2,并将源locator字段清空。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数据包转发示意图。如图5所示,主机512通过用户网络510双归属到LD520和LD530。主机512在LD520中的locator是10.1.1.2;主机512在LD530中的locator是20.1.1.2。ER514在LD520中的locator是10.1.0.2,在LD530中的locator是20.1.0.2。R522(路由器522)在LD520中的locator是10.1.0.1,LDBR 524在LD520中的locator是100.1.0.1。R532在LD530中的locator是20.1.0.1,LDBR534在LD530中的locator是100.2.0.1。LDBR542通过端口5422与LDBR524通信,端口5422在LD540中的locator是100.1.0.2,LDBR542过端口5424与LDBR534相连,端口5424在LD540中的locator是100.2.0.2。主机544在LD540中的locator是30.1.1.2。举例来说,LDBR524和534可以采用anycast(任意播)地址1.1.1.1对主机提供服务;也可以采用其他地址对主机提供服务。图5所示的地址仅为示例,当然可以采用其他地址。主机512在LD520和LD530中的locator可以不重叠;如果出现重叠,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LD520和LD530中相同的IP地址是分配给同一个主机的,否则,ER514在向用户网络510内部发送数据包时会出现错误,因为用户网络内部转发数据包的依据是IP地址。举例来说,上述一定的措施可以是在DHCP(Dynamic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Server(服务器)上保证LD520.10.1.1.1和LD530.10.1.1.1分配给同一个MAC地址。因为LD520和LD530可能采用重叠的IP地址空间,ER514不能在LD520和LD530之间中转流量。

如图5所示,当主机512向主机544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的转发过程包括:

552、主机512选择LD520作为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1.1.1.1;s:10.1.1.2]

Locator header[d:LD540.30.1.1.2;s:LD520.10.1.1.2]

d表示目的,s表示源;

554、ER514接收到数据包,根据流量工程策略,修改源LD ID,将源Locator置为空,从而变上游ISP为LD530。通过uRPF(unicast ReversePath Forwarding,单播反向路由转发)修改源IP地址,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1.1.1.1;s:20.1.0.2]

Locator header[d:LD540.30.1.1.2;s:LD530.0.0.0.0]

556、LDBR534接收到数据包,修改IP header中的d和s,作用类似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质接入控制),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100.2.0.2;s:100.2.0.1]

Locator header[d:LD540.30.1.1.2;s:LD530.0.0.0.0]

558、LDBR542接收到数据包,修改IP header中的d和s,作用类似MAC,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30.1.1.2;s:LDBR5424’s address within LD540]Locator header[d:LD540.30.1.1.2;s:LD530.0.0.0.0]。主机544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后,获取其中携带的路由信息。

当主机544向主机512发送数据包时,过程包括:

562、主机544根据上述获取到的路由信息,解析主机512的locator,选择LD530.20.1.1.2作为目的Locator,将LD530作为目的LD,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1.1.1.1;s:30.1.1.2]

Locator header[d:LD530.20.1.1.2;s:LD540.30.1.1.2]

564、LDBR542接收到数据包,修改IP header中的d和s,作用类似MAC,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100.2.0.1;s:100.2.0.2]

Locator header[d:LD530.20.1.1.2;s:LD540.30.1.1.2]

566、LDBR534接收到数据包,修改IP header中的d和s,作用类似MAC,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20.1.1.2;s:LDBR534’s address within LD530]

Locator header[d:LD530.20.1.1.2;s:LD540.30.1.1.2]

568、ER514接收到数据包,不对数据包做任何修改,根据主机512的locator将数据包发送到主机512。

主机512收到上述数据包后,获取其中携带的路由信息。

当主机512再向主机544发送数据包时,过程包括:

572、主机512根据上述获取到的路由信息,采用LD530.20.1.1.2作源locator,发送数据包,数据包的封装如下:

IP header[d:1.1.1.1;s:20.1.1.2]

Locator header[d:LD540.30.1.1.2;s:LD530.20.1.1.2]

574、ER514收到主机512发来的数据包,经过判断,判定该数据包中携带的路由信息符合流量工程策略,因此ER514可以不重置数据包中的路由信息,根据源LD,将数据包发送到LD530;

576、LDBR534接收到数据包,将数据包发送到LDBR542;

578、LDBR542接收到数据包,将数据包发送到主机544。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270包括:

通信模块272,用于接收第一主机发来的数据包,该数据包是向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该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

判断模块274,用于判断该第一路由信息是否符合流量工程策略;

路由信息重置模块276,用于当判断模块274判定该第一路由信息不符合流量工程策略时,将该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

通信模块272还用于发送携带该第二路由信息的数据包。

以图2中的设备270为例来说,第一路由信息包括源位置域标识,也就是LD210的标识;还包括源locator,也就是主机252在LD210中的locator 1。第二路由信息包括源位置域标识,也就是LD220的标识;还包括源locator,源locator为空。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通信模块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通信模块272包括:

接收单元2722:用于接收上述第一数据包;

发送单元2724,用于当判断模块274判定第一路由信息符合流量工程策略时,发送第一数据包;

发送单元2726,用于当判断模块274判定第一路由信息不符合流量工程策略时,发送第二数据包。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的设备270包括:

通信模块271,用于接收第一主机发来的数据包,该数据包是向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该数据包中携带第一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重置模块273,用于根据流量工程策略,将该第一路由信息重置为第二路由信息;

通信模块272还用于发送携带该第二路由信息的数据包。

图2和图5的示例均以主机双归属到两个LD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也适用于主机归属于三个及三个以上LD的情形。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路由器,可以是其他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例如光盘,硬盘,软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设备、网络,可以在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流量工程,可以根据流量工程策略对进出用户网络的流量的转发路径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具有网络级别的流量工程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