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方法,包括:根据邻小区的定时,接收时隙的码片级数据并进行解扩,然后对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存储;通过对连续N个子帧的时隙数据解扩得到比特级数据,并进行广播信道译码;所述N为小于4的自然数;根据译码结果判断循环冗余校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是,则从译码结果中获得系统帧号信息;否则,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数据,重复上述操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装置和终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装置和终端,可实现提前若干子帧获得OTD TYPE1测量结果,加快了OTD TYPE1测量的速度。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1-25

    授权

    授权

  • 2009-10-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9-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TD小区中终端需要周期性的进行邻小区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解调,以获得邻小区的SFN(System FrameNumber,系统帧号),进而实现周期性的进行邻小区OTD(Observed TimeDifference,观测时间差)TYPE1(类型1)测量。

而当终端处于IDLE(空闲)状态时,快速完成邻小区OTD TYPE 1的测量,将使终端能够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如果终端需要进行切换,则快速完成邻小区OTD TYPE 1的测量,将加快切换的过程,减少切换时间;

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对于异频的OTD TYPE 1测量,特别是业务时隙配置在TS6(子帧中的最后一个时隙)的情况下,为了保证BCH译码(解调)的成功,通常会将切换频点的时间放在TS6当中;但是,这样操作通常会对业务时隙产生影响。

在现有技术中,基站侧发送的BCH按照20ms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进行1/2的卷积编码,连续4个子帧,使用TS0(子帧中的第一个时隙)的前2个码道(PCCPCH(基本公共控制物理信道):码道0和码道1)进行SF=16扩频调制;具体的,

(1)、在进行邻小区OTD TYPE1测量时,终端首先按照邻小区的定时,设置TS0的接收时间点,接收一个时隙的码片级数据;然后进行该时隙前2个码道(PCCPCH:码道0和码道1)的解扩,并存储解扩后得到的比特级数据;

(2)、连续接收4个子帧的TS0时隙的码片级数据,并进行解扩存储操作,在完成连续4个子帧的TS0解扩后,对这20ms TTI的比特级数据进行BCH译码;

(3)、根据译码后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结果,判断BCH解调是否成功;如果CRC结果正确,则从BCH译码结果中获得SFN信息,同时根据TS0的PCCPCH midamble(训练序列)码进行信道冲激响应的计算,并根据信道冲激响应获得邻小区定时信息;如果CRC结果不正确,则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TS0数据,并与之前的3个子帧的TS0数据合并成新的20ms TTI数据,再次进行BCH译码;

由此,最多经过7个子帧的处理,即可获得正确的CRC结果及邻小区的SFN;然后将该结果与本小区的SFN信息以及由本小区PCCPCH midamble的信道冲激响应获得的定时信息,按照3GPP规范25.225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获得邻小区OTD TYPE1结果。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进行OTD TYPE 1测量的方法,由于其需要接收全部4个子帧的的TS0数据才进行BCH译码,无法做到相对快速的完成OTD TYPE 1的测量,也就无法很好的延长终端待机和减少切换时间,对业务时隙的影响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终端,以实现快速完成OTD TYPE 1的测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方法,包括:

根据邻小区的定时,接收时隙的码片级数据并进行解扩,然后对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存储;

通过对连续N个子帧的时隙数据解扩得到比特级数据,并进行广播信道译码;所述N为小于4的自然数;

根据译码结果判断循环冗余校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是,则从译码结果中获得系统帧号信息;否则,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数据,重复上述操作。

优选的,所述子帧数N为3。

优选的,所述接收到的子帧时隙为TS0时隙。

优选的,所述译码具体包括:

对20ms传输时间间隔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广播信道译码。

优选的,如果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结果正确,则不再接收剩下的时隙的数据。

优选的,在所述译码操作前进一步包括:

将与需译码的4个子帧相差的4-N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用0替代,然后对N个子帧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和4-N个子帧用0替代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广播信道译码,再重复所述判断操作。

优选的,在所述译码操作前进一步包括:

再接收4-N个子帧的时隙数据并进行解扩得到比特级数据,然后对4个子帧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广播信道译码,再重复所述判断操作。

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译码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邻小区的定时,连续接收N个子帧时隙的码片级数据并进行解扩,然后对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存储;所述N为小于4的自然数;

所述译码单元用于对比特级数据进行广播信道译码;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译码单元的译码结果判断循环冗余校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是,则从译码结果中获得系统帧号信息;否则,指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数据,重复所述操作。

优选的,所述子帧数N为3。

优选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用0替代与需译码的4个子帧相差的4-N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或指示第一处理单元再接收4-N个子帧的时隙数据并进行解扩得到比特级数据;

所述译码单元进一步用于对N个子帧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和4-N个子帧用0替代的比特级数据,或者对N个子帧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和再接收的4-N个子帧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广播信道译码。

一种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装置和终端,不必接收全部4个子帧的TS0数据,而只接收小于4个子帧的TS0数据后即开始进行BCH译码,其中与需要的4个子帧相差的子帧的比特级数据添0补足,以此即可实现提前若干子帧获得OTD TYPE1测量结果,加快了OTD TYPE1测量的速度;进而能够使终端提前若干子帧进入睡眠状态,延长待机时间;也可使终端提前若干子帧完成切换过程,减少切换时间;同时由于提前若干子帧完成了OTD TYPE1的测量,也可以明显的减少对业务时隙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根据BCH采用1/2卷积编码时存在的编码增益,可是通过不必接收全部4个子帧的TS0数据,而只接收小于4个子帧的TS0数据后即开始进行BCH译码,其中与需要的4个子帧相差的子帧的比特级数据添0补足,以此来实现提前若干子帧获得OTD TYPE1测量结果,加快了OTD TYPE1测量的速度: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的OTD TYPE1测量方法中,BCH解调的TTI=20ms,而BCH解调在接收完全部4个子帧的TS0数据后才开始进行BCH译码;但是,由于BCH采用1/2的卷积编码,存在一定的编码增益,因此,在信道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接收全部4个子帧的TS0数据才进行BCH译码,而在只接收部分(小于4)子帧的时隙码片级数据的情况下即进行BCH译码,依然有可能正确恢复出第四个子帧的数据,即提前进行BCH解调也可得到SFN信息:例如在接收3个子帧的TS0数据后,即可进行BCH解调,如果CRC结果正确,则说明本次BCH解调成功,可以不再接收剩余子帧的码片级数据,以此来加快OTD TYPE1的测量速度,实现快速完成OTD TYPE1的测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邻小区的定时,接收时隙的码片级数据并进行解扩,然后对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存储;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在进行邻小区OTD TYPE1测量时,首先根据邻小区的定时设置接收任务,接收一个时隙的码片级数据,然后进行该时隙前2个码道(PCCPCH:码道0和码道1)的解扩,并存储解扩后得到的比特级数据;

步骤102:通过对连续N个子帧的时隙数据解扩得到比特级数据,并进行广播信道译码;所述N为小于4的自然数;

在本实施例中,连续接收的子帧数N以3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容易了解所述N取其他值亦可实现,以下类同,不再赘述;具体的,连续接收3个子帧的TS0数据,对连续接收到的3个子帧的TS0数据进行解扩,再对所述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BCH译码,相差的一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添0补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续接收的子帧数不足正常BCH译码所需的4个子帧,因此,将与4个子帧的相差的子帧的比特级数据采用添0的方式补足,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以使子帧的比特级数据能够正常进行BCH译码,在此不再赘述);由于BCH采用1/2的卷积编码,存在一定的编码增益,结合前3个子帧的数据,依然可以正确恢复出第四个子帧的数据;

步骤103:根据译码结果判断循环冗余校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是,则从译码结果中获得系统帧号信息;否则,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数据,重复上述操作。

具体的,根据所述BCH译码结果判断CRC结果是否正确;如果CRC结果正确,则从所述译码结果中获得SFN信息,同时根据邻小区PCCPCH midamble的信道冲激响应获得定时信息;如果CRC结果不正确,则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数据,并与之前的2个子帧数据合并成新的3个子帧的数据,相差的一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添0补足,再次进行BCH译码,重复操作,直到得到正确的CRC结果为止;

利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在信道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最多经过6个子帧的处理,即可获得正确的CRC结果及邻小区的SFN;再将该结果与本小区的SFN信息,以及由本小区PCCPCH midamble的信道冲激响应获得的定时信息,按照3GPP规范25.225中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获得OTD TYPE 1的测量结果;而本实施例1的方法可以比现有技术提前一个子帧获得OTD TYPE 1测量结果,加快了OTD TYPE 1测量速度。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在信道质量不太好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此时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步骤:

在连续接收3个子帧的TS0数据后,对于相差的一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不采用添0补足的方式,而是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TS0数据,并对其进行解扩、存储等操作,然后将其与之前的3个子帧数据合并成一个4个子帧的数据,并对这4个子帧的数据再次进行BCH译码,再根据译码后的CRC结果获得SFN信息等;当然,也可以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完成后,利用此方式来获得SFN信息等,以此来确认根据3个子帧数据获得的CRC结果的可靠性。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在进行邻小区OTD TYPE1的测量时,不必接收全部4个子帧的TS0数据才进行BCH译码,而是在接收3个子帧的TS0数据后即开始进行BCH译码,相差的一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添0补足,可以加快邻小区OTD TYPE1的测量;当终端处于IDLE状态时,将使终端能够提前一个子帧进入睡眠状态,延长待机时间;如果终端需要进行切换,将使终端提前一个子帧完成切换过程,减少切换时间;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由于提前一个子帧完成了OTD TYPE1测量,可以明显减少对业务时隙的影响。

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只接收部分(小于4个)子帧的时隙数据即进行BCH译码,可以提前若干子帧完成OTD TYPE1的测量,加快了邻小区OTD TYPE1的测量速度,使终端能够提前进入睡眠状态,延长了待机时间;而在终端需要进行切换时,将使终端提前完成切换过程,减少了切换时间;并且可以明显减少对业务时隙的影响。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且所述的程序存储于特定存储介质中。

基于上述思想,本发明实施例2又提出了一种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201、译码单元202和判断单元203;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201用于根据邻小区的定时,连续接收N个子帧时隙的码片级数据并进行解扩,然后对解扩得到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存储;所述N为小于4的自然数;

所述译码单元202用于对比特级数据进行广播信道译码;

所述判断单元203用于根据译码单元202的译码结果判断循环冗余校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是,则从译码结果中获得系统帧号信息;否则,指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201继续接收一个子帧的数据,重复所述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的子帧数N取3。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2所述的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用0替代与需译码的4个子帧相差的4-N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或指示第一处理单元再接收4-N个子帧的时隙数据并进行解扩得到比特级数据;所述译码单元进一步用于对按照上述方法获得的4个子帧的比特级数据进行广播信道译码。

另外,本发明也提出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2所述的实现观测时间差类型1测量的装置,当然所述装置的各部分单元所实现的功能也可由终端的各部分来实现,即所述的装置也是一种特定的终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