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爪哇棒束孢霉菌株及其在防治斜纹夜蛾方面的应用

爪哇棒束孢霉菌株及其在防治斜纹夜蛾方面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爪哇棒束孢霉菌株及其应用。所述高效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Friedrichs & Bally)菌株Ij01分类地位属于真菌门、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类、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棒孢霉属。所述菌株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日期是2008年10月27日,保藏号CCTCC M 208171。本发明所述高效爪哇棒束孢霉菌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对防治斜纹夜蛾高效,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特征,适应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143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810219403.X

  • 发明设计人 任顺祥;胡琼波;

    申请日2008-11-25

  • 分类号C12N1/14(20060101);A01N63/04(20060101);A01P7/04(20060101);C12R1/645(20060101);

  •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丽明;任重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27: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14 授权公告日:20110914 终止日期:20161125 申请日:200811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9-14

    授权

    授权

  • 2009-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8-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效爪哇棒束孢霉菌株及其在防治害虫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关注都很高的的世界性害虫。它的食性极杂,可取食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等99科290多种农作物。斜纹夜蛾原来是间歇性发生害虫,约3~4年大发生1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和设施栽培面积的迅猛增扩,增加了斜纹夜蛾取食、繁殖场所和越冬场所,以及夏季高温少雨和滥用农药杀伤天敌,使斜纹夜蛾灾连年大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目前对斜纹夜蛾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上操作上的不规范或者农民实际操作中的难以规范,使斜纹夜蛾普遍产生了抗药性,并随之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埃及、日本、土耳其等地以及我国的台湾、上海等地区相继报道了斜纹夜蛾对多种杀虫剂均已产生了抗性,其中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以及苏云金杆菌(Bt)等。鉴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斜纹夜蛾所带来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必要寻求更加持续有效的防治措施,尤其是生物防治措施,以克服化学农药带来的负面效应。

斜纹夜蛾的天敌较多,已记录的有169种,其中大多数为天敌昆虫,侵染斜纹夜蛾的真菌只有3种,分别是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棒束孢霉属(Isaria)原归属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原,分布广泛,目前可用来防治线虫、蚜虫、朱砂叶螨、烟粉虱、小菜蛾和草地夜蛾等害虫,但未见利用棒束孢菌霉防治斜纹夜蛾的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爪哇棒束孢霉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高效爪哇棒束孢霉菌株防治斜纹夜蛾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斜纹夜蛾的高效爪哇棒束孢霉Isariajavanicus(Friedrichs & Bally)菌株Ij01。所述菌株分类地位属于真菌门(Eumycota)、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类(Mitosporic fungi)、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丝孢科(Hyphomycetaceae)、棒孢霉属(Isaria)。所述菌株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日期是2008年10月27日,保藏号CCTCC M 208171,具体内容是:爪哇棒束孢霉Ij01 Isaria javanicus(Friedrichs &Bally)Ij01。

本发明运用自然筛选法,通过采集天然感病的昆虫、常规的分离纯化菌株、致病性测定、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状比较、生产菌株确定等步骤获得一株对斜纹夜蛾高效且稳定性好的爪哇棒束孢Isariajavanicus(Friedrichs & Bally)菌株Ij01。所述菌株分类地位:真菌门(Eumycota)、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类(Mitosporic fungi)、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丝孢科(Hyphomycetaceae)、棒孢霉属(Isaria)。未发现有性世代。

Ij0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在PDA平板上,菌落圆形,菌丝白色,孢子层灰紫色,无孢梗束。在Czapek-Dox平板上,菌落生长较慢,近圆形,菌丝白色,孢子层颜色稍淡。

显微镜下菌丝透明,无色,宽度2.66±0.18μm;分生孢子梗与菌丝相似,不成孢梗束,长10.38±3.26μm,宽2.73±0.25μm;产孢细胞瓶梗葫芦状,最宽处直径2.75±0.35μm,长7.92±1.11μm,轮状直接着生于菌丝上或分生孢子梗上;瓶梗;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两端较尖,长5.47±1.23μm,宽2.09±0.36μm。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所述高效爪哇棒束孢霉菌株在防治斜纹夜蛾方面的应用。Ij01菌株对斜纹夜蛾的毒力:在不同孢子浓度下,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平均累计死亡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当浓度为50000个分生孢子/mL时,在处理后第6天和第8天,斜纹夜蛾的死亡率即分别达到48.33%和51.26%。观测数据经对数-几率值分析法计算出半致死剂量,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半致死浓度逐步变小,LC50值在105分生孢子个数/mL数量级上下波动。致死中时间,当浓度为1×105个孢子/mL时,致死中时为5.0天,95%置信区间是4.1~6.3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高效爪哇棒束孢霉菌对防治斜纹夜蛾高效;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爪哇棒束孢霉菌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特征,适应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 Ij01菌株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

图2 Ij01菌株在Czapek-Dox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

图3 Ij01菌株的孢子结构

图4 Ij01菌株的产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主要阐述所述菌株的发明思想,实施方式不一一在实施例中追述,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应被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包含在本发明内。

实施例1

通过采集广州市一种感病的斜纹夜蛾虫尸、采用常规通用技术分离纯化菌株、致病性测定、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状比较、生产菌株确定等步骤获得一株对斜纹夜蛾高效且稳定性好的爪哇棒束孢Isariajavanicus(Friedrichs & Bally)菌株Ij01。

孢子悬浮液配制:从斜面菌种上挑取孢子,接入已经灭菌的0.05%的吐温-80溶液中,用血球计数板测量孢子浓度,并调整到107孢子/mL。

种子培养:将2mL孢子悬浮液接种于98mL种子培养基中,在180r/min和26℃条件下摇瓶培养2~3天即成种子液。

种子培养基成分:0.5%蛋白胨的Czapek-Dox:蛋白胨5g,NaNO33g,K2HPO4 1g,MgSO4·7H2O 0.5g,KCl 0.5g,FeSO4·7H2O 0.01g,蔗糖30g,琼脂15~20g,水1000mL。

发酵培养:先将大米蒸熟,装入保鲜袋中,待其冷却至常温后,接种上述种子液,接种比例为5~15%(V/W),在25~28℃条件下培养2周左右,收获分生孢子。

Ij0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如附图1所示,在PDA平板上,菌落圆形,菌丝白色,孢子层灰紫色,无孢梗束。如附图2所示,在Czapek-Dox平板上,菌落生长较慢,近圆形,菌丝白色,孢子层颜色稍淡。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显微镜下菌丝透明,无色,宽度2.66±0.18μm;分生孢子梗与菌丝相似,不成孢梗束,长10.38±3.26μm,宽2.73±0.25μm;产孢细胞瓶梗葫芦状,最宽处直径2.75±0.35μm,长7.92±1.11μm,瓶梗直接着生于菌丝上,轮生,分生孢子生于瓶梗上,瓶梗葫芦形;或者瓶梗着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生于菌丝上;瓶梗;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两端较尖,长5.47±1.23μm,宽2.09±0.36μm。

实施例2利用本菌株防治斜纹夜蛾

参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收获的分生孢子用吐温-80溶液配制成浓度为106~107分生孢子/mL的悬浮液,采用叶面喷雾法将本悬浮液施用于田间,在斜纹夜蛾的第二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施用。

Ij01菌株对斜纹夜蛾的毒力:在不同孢子浓度下,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平均累计死亡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见表1,当浓度为50000个分生孢子/mL时,在处理后第6天和第8天,斜纹夜蛾的死亡率即分别达到48.33%和51.26%。

观测数据经对数-几率值分析法计算出半致死剂量,见表2,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半致死浓度逐步变小,LC50值在105分生孢子个数/mL数量级上下波动。

致死中时间,当浓度为1×105个孢子/mL时,致死中时为5.0天,95%置信区间是4.1~6.3天。

表1 Ij01菌株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表2Ij01菌株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LC50及其95%置信区间(105个分生孢子/mL)

  处理后3天  处理后5天  处理后7天  处理后9天  处理后11天  4.39  (3.12~6.19)  1.24  (0.95~1.61)  1.05  (0.82~1.35)  0.92  (0.72~1.19)  0.82  (0.64~1.0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