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肉食性鱼种高成活率培育方法及分规格喂食装置

一种肉食性鱼种高成活率培育方法及分规格喂食装置

摘要

一种肉食性鱼种高成活率培育方法:(1)将养殖池用分隔网分出一鱼种养殖区域,放水后向该区域内投放鱼种;(2)在该养殖区域内,放置分规格喂食装置,定时向喂食装置内投放饲料,使不同大小的鱼种分别进入所述喂食装置中不同规格的分隔层内各自饲食;(3)鱼种长大后,拆除鱼种养殖区域的分隔网,让鱼种散游于养殖池内,鱼种长至一定程度,撤去分规格喂食装置,进行大规模生产养殖。分规格喂食装置包括顶盖和底盘,顶盖和底盘之间设有大小不同规格的栅栏,栅栏分为内层栅栏、中层栅栏和外层栅栏,各层栅栏与顶盖和底盘之间呈活动式连接。该培育方法及分规格装置能保证鱼种喂食满足,既不浪费饲料,又不污染水环境,鱼种生长均匀,成活率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074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38181.6

  • 申请日2009-03-25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104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宣国华

  • 地址 5103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23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27: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5-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20627 终止日期:20130325 申请日:200903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6-27

    授权

    授权

  • 2009-10-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8-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种的培育方法及鱼种的喂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肉食性鱼种高成活率培育方法及鱼种分规格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水、种苗和饲料是水产养殖的三大要素,种苗生产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肉食性鱼类,其经济价值高,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者的效益。在种苗生产培育过程中,通常由于各个体的生长差异性,有些能得到食物,有些能得到较少的食物,有些甚至得不到食物,造成鱼种个体大小生长不均匀,甚至出现互相残食的现象,最终导致鱼种的成活率低,影响了渔业生产的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食性鱼种高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培育方法中使用的鱼种分规格喂食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肉食性鱼种高成活率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养殖池用分隔网分隔出一块鱼种养殖区域,放水后向鱼种养殖区域内投放鱼种;

(2)在鱼种养殖区域内,每3~5m放置一台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每隔1.5~2h向喂食装置内投放饲料一次,使不同大小的鱼种分别进入所述喂食装置中不同规格的分隔层内各自饲食;

(3)鱼种长至长度10cm以上时,拆除鱼种养殖区域的分隔网,让鱼种散游于养殖池内,当全部鱼种长至不能进入分规格喂食装置饲食时,撤去分规格喂食装置,进行大规模生产养殖。

步骤(1)中在鱼种养殖区域外还设有增氧机。

步骤(1)中在放水前需清理养殖池,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60~80kg/亩。

步骤(1)中鱼种下水前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用浓度为5~10ppm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5~10min。

在鱼种培育中,还需进行水质管理和防病措施:如养殖池水位下降,则补充同量的水,如水质出现变化,则排去8~12%的水量,然后加注回等量的新鲜水,保持水体的透明度为25~35cm,pH为8~9,每8~12天泼洒浓度为1~1.2ppm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水体定期消毒。

为达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肉食性鱼种分规格喂食装置,包括顶盖和底盘,所述顶盖和底盘之间设有大小不同规格的栅栏,所述栅栏分为内层栅栏、中层栅栏和外层栅栏,所述各层栅栏与顶盖和底盘之间呈活动式连接。

所述的活动式连接方式为:沿顶盖或底盘周向设有与栅栏相对应的卡槽,所述栅栏通过卡槽插接于顶盖和底盘之间。

本发明可改进为:所述卡槽内还设有插孔,所述栅栏通过插孔插接于顶盖和底盘之间。

所述内层栅栏的间距为8mm以下,所述中层栅栏的间距为8~15mm,所述外层栅栏的间距15mm以上。

所述顶盖上还设有用于装取饲料的开口,所述底盘上还设有高于底盘的围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培育方法能保证最小的个体进入内层饲食,中等个体进入中层饲食,大的个体进入外层饲食,这样限制了大个体霸食或抢食,保护了不同规格的鱼种都能分食到饲料;

(2)本发明培育方法能保证鱼种的喂食满足,既不浪费饲料,又不污染水环境,鱼种生长均匀,成活率高;

(3)本发明所采用的肉食性鱼种分规格喂食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使用的肉食性分规格喂食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顶盖;2、底盘;3、内层栅栏;4、中层栅栏;5、外层栅栏;6、围边;7、放料开口;8、吊绳;9、内层卡槽;10、中层卡槽;11、外层卡槽;12、插孔。

图2本发明培育养殖池示意图;

其中,13、分规格喂食装置;14、塑料筛绢网;15、增氧机;16、养殖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特定的实施方案范围内,以下实施方案仅仅是为了能够对本发明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地说明,而且有相等功能的生产方法和技术细节也属于本发明的一部分。事实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文的描述,就能够根据各自需要找到不同的调整方案,这些调整都应在本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肉食性鱼种高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养殖池用分隔网分隔出一块鱼种养殖区域,放水后向鱼种养殖区域内投放鱼种;

在鱼种养殖区域内,每3~5m放置一台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每隔1.5~2h向喂食装置内投放饲料一次,使不同大小的鱼种分别进入所述喂食装置中不同规格的分隔层内各自饲食;

鱼种长至长度10cm以上时,拆除鱼种养殖区域的分隔网,让鱼种散游于养殖池内,当全部鱼种长至不能进入分规格喂食装置饲食时,撤去分规格喂食装置,进行大规模生产养殖。

本方法适合于加州鲈鱼、花鲈、鲇科鱼类、鲿科鱼类等鱼种,杂食性鱼类种种培育也适用。

上述培育方法中采用的肉食性鱼种分规格喂食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顶盖1和底盘2,顶盖1可设为网状结构,便于减轻喂食装置的重量,在顶盖1上还设有用于装取饲料的放料开口7,在顶盖上还设有吊绳8,便于喂食装置的放置,在鱼种培育池,周围放置多个分规格喂食装置时,可以通过吊绳8用吊杆将其放入水中,底盘2用于盛放饲料,可采用筛绢布等材料制作而成,底盘还设有围边8,围边8的高至少1cm,以防止食料在水下散失。

顶盖1和底盘2之间设有大小不同规格的栅栏,栅栏分为内层栅栏3、中层栅栏4和外层栅栏5,栅栏与顶盖1和底盘2之间呈活动式连接,即沿顶盖或底盘周向设有与栅栏相对应的卡槽9、10和11,各层栅栏通过卡槽插接于顶盖1和底盘2之间,与栅栏相对应的内层栅栏3通过内层卡槽9插接于顶盖1和底盘2之间,中层栅栏4通过中层卡槽10插接于顶盖1和底盘2之间,外层栅栏5通过外层卡槽11插接于顶盖1和底盘2之间。

为使栅栏更好的插接于顶盖1和底盘2之间,还可在卡槽内设置插孔12,栅栏的栅栏柱通过插孔12插接在顶盖1和底盘2之间,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栅栏柱的数目,以达到调节间距的需要。

其中,内层栅栏3相邻栅栏柱的间距为8mm,中层栅栏4相邻栅栏柱的间距为15mm,外层栅栏5相邻栅栏柱的间距为22mm,在实际使用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相邻栅栏柱的间距进行调整。

随着鱼苗的生长,可以拆掉部分栅栏柱柱以增加相邻栅栏柱之间的间距,或者根据养殖鱼种大小调整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中栅栏的间距以及喂食装置中顶盖和底盘的大小,同时,也相应调整栅栏柱的数量。

此外,栅栏还可以连接成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及规则多边体及圆柱体,相应的顶盖1和底盘2也设计为相同的形状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使用时,从上层开口7处放入食料,并拴紧上层开口7,根据鱼池的大小,在鱼种培育池,周围放置适当的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用吊杆8将其放入水中,这样,最小的个体进入内层饲食,中等个体进入中层饲食,大的个体进入外层饲食,这样限制了大个体霸食或抢食,保护了不同规格的鱼种都能分食到饲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分规格喂食装置进行鱼种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的养殖池如附图2所示,选择养殖池16的大小为3.0~5.0亩,并对养殖池进行清理,养殖池可以利用原有的生产养殖池即可,水深保持在1.2m~1.5m左右,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放水前每亩生石灰用量为60~80kg,全养殖池泼洒。

用塑料筛绢网14将养殖池分隔成0.5~1亩的水域,在分隔网水域外还设有水车式增氧机15,向养殖池中放水,并除去水中有害生物后,在养殖池内投放鱼种,下塘前用消毒用浓度为5~10ppm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5~10min。

在鱼种围放养隔水域内周围,每3~5m距离放置一台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13,每隔1.5~2h向喂食装置内投放饲料一次,使小的鱼种个体进入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的内层饲食,中等的鱼种个体进入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的中层饲食,大的鱼种个体进入分规格鱼种喂食装置的外层饲食,定期检查喂食情况,及时清除饲料残渣,并对喂食装置消毒,每隔1.5~2h重新投放饲料。

投放饲料的量可以根据如下的方法观察,在2h内,观察喂食装置内的饲料,以刚好吃完没有剩余为标准,小于2h已吃完,说明饲料的量不够,需要适当增加,2h后有剩余,说明饲料的量过量,要适当减少,2h后有剩余的饲料必须清除,水浸后饲料的动物性蛋白质已变质,剩余饲料不能再用。

在鱼种养殖的过程中,要进行水质管理和防病措施,采用本发明方法一般不用换水处理,但是如果养殖池水位下降,便需要及时补水,如水质出现变化,需要换水的话,则排去8~12%的水量,然后加注回等量的新鲜水,水色最好控制在俗语的“绿豆清”水,保持水体的透明度为25~35cm,pH为8~9,每8~12天泼洒浓度为1~1.2ppm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水体定期消毒。

鱼种长至长度10cm以上时,拆除鱼种养殖区域的分隔网,让鱼种散游于养殖池内,当全部鱼种长至不能进入分规格喂食装置饲食时,撤去分规格喂食装置,进行大规模生产养殖。

采取以上方法经过1个半月的培育,共培育出斑点叉尾鮰鱼种十万零八千尾,成活率为97.8%,个体长度从1.0cm培育至平均10cm。

上述肉食性鱼种培育方法中采用的喂食装置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但是在以下方面又不同于实施例1,其中,顶盖和底盘的形状取四方形,相应的栅栏也取相应的形状,内层栅栏相邻栅栏柱的间距为6mm,中层栅栏相邻栅栏柱的间距为12mm,外层栅栏相邻栅栏柱的间距为18m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