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聚丙烯的具有高电击穿强度的电缆层

基于聚丙烯的具有高电击穿强度的电缆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聚丙烯的电缆层,其中所述层和/或聚丙烯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结晶级分包括在或低于140℃下结晶的部分,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结晶级分的至少10wt%。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2-26

    授权

    授权

  • 2009-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7-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丙烯的具有高电击穿强度的电缆层。另 外,其涉及一种制备该电缆层的方法并且涉及包含这些层的至少一个 的电缆。

背景技术

当今,由于容易加工和有利的电性能,聚乙烯因此被用作选择用 于电力电缆中的绝缘和半导体层的材料。为了确保在所需的工作温度 下好的工作性能,需要通过过氧化物或硅烷使聚乙烯交联。然而,由 于交联而因此有较少的再循环选择并且由于对交联速度的依赖性而 因此加工速度有限。由于这些是显著的缺陷,因此替换用于电缆层的 交联聚乙烯极其重要。

替代物的一种潜在的代表是聚丙烯。然而,通过使用齐格勒-纳 塔催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通常具有低的电击穿强度值。

当然,将被选择的任何替代物材料应该仍然具有好的机械和热性 能,使得电力电缆长期工作而没有失效。另外,加工性能的任何改进 不应该以机械性能为代价来实现,并且任何改进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 能的平衡应该仍然得到高电击穿强度的材料。

EP0893802A1披露了包含结晶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和乙烯与至 少一种α-烯烃的共聚物的混合物的电缆涂层。对于两种聚合物组分 的制备,可以使用茂金属催化剂。没有论述电击穿强度性能。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电击穿强度并 且在加工性能与机械性能之间具有良好平衡的电缆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发现:通过选择聚合物主链的特定支化度,可 以用聚丙烯实现电击穿强度与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组合的提 高。特别地,本发明的聚丙烯表现出特定程度的短链支化。由于支化 度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聚丙烯的结晶结构,特别是层厚度分布,因此本 发明的聚合物的选择性定义可以通过其的结晶性能作出。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包含聚丙烯的电缆层,其中 所述层和/或聚丙烯具有在180℃温度下在1.00s-1的形变率dε/dt 下测量的至少0.15的应变硬化指数(SHI@1s-1),其中应变硬化指数 (SHI)被定义为拉伸应力增长函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1g(ηE+)) 作为在1-3的Hencky应变范围内Hencky应变的以10为底的对数 (1g(ε))的函数的斜率。

根据本发明的电缆层和/或该层的聚丙烯组分特征特别在于延长 的熔体流动性能。在典型的聚合物加工操作中出现的会聚和挤压流动 中,涉及粘性材料拉伸的延长的流动或形变是主要的形变类型。延长 的熔体流动测量在聚合物表征中特别有用,因为它们对被测试的聚合 物体系的分子结构非常敏感。当真实的伸长应变率,其有时称为 Hencky应变率恒定时,简单的伸长被描述为“强的流动”,因为其 与以简单剪切的流动相比可以产生高得多的分子取向度和拉伸。因 此,延长的流动对结晶度和宏观结构效应例如短链支化非常敏感,并 且因此与采用剪切流动的其他类型的大体积流变测量相比可以更多 的相对于聚合物表征来描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要求是电缆层和/或电缆层的聚丙烯组分具有 至少0.15,更优选至少0.20的应变硬化指数(SHI@1s-1),仍然更 优选地,应变硬化指数(SHI@1s-1)为0.15-0.30,比如0.15至0.30 以下,并且仍然更优选0.15-0.29。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电缆 层和/或电缆层的聚丙烯组分具有0.20-0.30,比如0.20至0.30以 下,更优选0.20-0.29的应变硬化指数(SHI@1s-1)。

应变硬化指数是对聚丙烯熔体的应变硬化性能的度量。另外,超 过0.10的应变硬化指数(SHI@1s-1)值表示非线型聚合物,即短链支 化的聚合物。在本发明中,应变硬化指数(SHI@1s-1)通过在180℃ 温度下用于测量应变硬化性能的1.00s-1的形变率dε/dt来测量,其 中应变硬化指数(SHI@1s-1)被定义为拉伸应力增长函数ηE+作为在 1.00-3.00之间的对数范围内Hencky应变ε的函数的斜率(参见图 1)。由此,Hencky应变ε由式ϵ=ϵ·H·t定义,其中Hencky应变率由 下式定义:

ϵ·H=2·Ω·RL0

是被拉伸的样品的固定的未负载长度,其等于主动与从动轮 之间的中心线距离

“R”是相等尺寸的卷绕轮的半径,和

“Ω”是恒定的传动轴旋转速率。

反过来,拉伸应力增长函数ηE+被下式定义:

ηE+(ϵ)=F(ϵ)ϵ·H·A(ϵ)

T(ε)=2·R·F(ε)和

A(ϵ)=A0·(dsdM)2/3·exp(-ϵ)

其中Hencky应变率被定义为用于Hencky应变ε

“F”是正切拉伸力

“R”是相等尺寸的卷绕轮的半径

“T”是与正切拉伸力“F”相关的测量的扭矩信号

“A”是拉伸的熔融样品的瞬时横截面积

“A0”是固态(即熔融之前)的样品的横截面积,

“ds”是固态密度,和

“dM”是聚合物的熔体密度。

正如上面已经描述的那样,结构效应比如短链支化还影响了聚合 物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行为。关于第一实施方案,优选的是电缆层和/ 或聚丙烯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 度范围内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结晶级分包括在随后在10℃ /min的熔融速率下熔融期间在或低于140℃下熔融的部分,并且所述 部分占所述结晶级分的至少10wt%。当论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 时,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解释。

使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不取决于由催化剂产生的杂质例如铝和/ 或硼残余物的数量的具有高电击穿强度值的电缆层。因此,即使当这 些残余物的数量增加时,也可以保持高电击穿强度。另一方面,使用 本发明,可以获得具有非常低的杂质数量的电缆层。关于第一实施方 案,优选的是电缆层和/或聚丙烯具有小于25ppm的铝残余物含量和/ 或小于25ppm的硼残余物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包含聚丙烯的电缆层, 其中该电缆层和/或聚丙烯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量 的在200-105℃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结晶级分包括 在随后在10℃/min的熔融速率下熔融期间在或低于140℃下熔融的 部分,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结晶级分的至少10wt%。

已经知道在聚合物包含相当高数量的薄层的情形下,可以实现较 高的电击穿强度。因此,层被接受为电缆层与聚丙烯中存在的杂质数 量无关但与其的结晶性能相关。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提供了测 量层厚度分布的可能性。相当高数量的在较低温度下结晶的聚合物级 分表明相当高数量的薄层。因此本发明的电缆层和/或该层的聚丙烯 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度范围内 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结晶级分包括在随后在10℃/min的熔融 速率下熔融期间在或低于140℃下熔融的部分,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 结晶级分的至少10wt%,更优选至少15wt%,仍然更优选至少20wt% 并且仍然更优选至少25wt%。SIST在实施例中进一步详细解释。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一种选择,提供了一种包含聚丙烯 的电缆层,其中所述层和/或聚丙烯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 (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 结晶级分包括在随后在10℃/min的熔融速率下熔融期间在或低于温 度T=Tm-3℃下熔融的部分,其中Tm是熔融温度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 结晶级分的至少45wt%,更优选至少50wt%并且仍然更优选至少 55wt%。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包含聚丙烯的电缆层, 其中该层和/或聚丙烯具有小于25ppm的铝残余物含量和/或小于 25ppm的硼残余物含量。

关于第三实施方案,优选的是电缆层和/或该层的聚丙烯包括通 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度范围内结晶的 结晶级分,其中所述结晶级分包括在随后在10℃/min的熔融速率下 熔融期间在或低于140℃下熔融的部分,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结晶级 分的至少10wt%,更优选至少15wt%,仍然更优选至少20wt%并且仍 然更优选至少25wt%。作为选择,优选的是电缆层和/或该层的聚丙 烯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度范围 内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结晶级分包括在随后在10℃/min的熔 融速率下熔融期间在或低于温度T=Tm-3℃下熔融的部分,其中Tm是 熔融温度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结晶级分的至少45wt%,更优选至少 50wt%并且仍然更优选至少55wt%。

在以下内容中,将描述适用于已经在上面定义的第一、第二和第 三实施方案的优选实施方案。

优选地,电缆层和/或该层的聚丙烯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 (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 结晶级分包括在随后在10℃/min的熔融速率下熔融期间在或低于 140℃下熔融的部分,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结晶级分的至少15wt%, 仍然更优选至少20wt%,并且仍然更优选至少25wt%。作为选择并且 优选地,电缆层和/或该层的聚丙烯包括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 (SIST)测量的在200-105℃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结晶级分,其中所述 结晶级分包括在随后在10℃/min的熔融速率下熔融期间在或低于温 度T=Tm-3℃下熔融的部分,其中Tm是熔融温度并且所述部分占所述 结晶级分的至少50wt%并且仍然更优选至少55wt%。

优选地,电缆层和/或聚丙烯具有在180℃温度下在1.00s-1的形 变率dε/dt下测量的0.15-0.30的应变硬化指数(SHI@1s-1),其中 应变硬化指数(SHI)被定义为拉伸应力增长函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 (1g(ηE+))作为在1-3的Hencky应变范围内Hencky应变的以10 为底的对数(1g(ε))的函数的斜率。

优选地,电缆层和/或聚丙烯具有小于15ppm,更优选小于10ppm 的铝残余物含量,和小于15ppm,更优选小于10ppm的硼残余物含量。

优选地,电缆层和/或所述电缆层的聚丙烯具有低于1.5wt%,更 优选低于1.0wt%的二甲苯可溶物。优选的二甲苯可溶物下限是 0.5wt%。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电缆层和/或所述电缆层的聚丙烯 具有0.5-1.5wt%的二甲苯可溶物。二甲苯可溶物是通过溶解在沸腾 的二甲苯中并且使不溶的部分从冷的溶液中结晶(该方法在下面参见 实验部分)而测量的可溶于冷二甲苯中的聚合物部分。二甲苯可溶物 级分含有低立体规整性的聚合物链并且是非结晶区域的数量的指示。

另外,优选的是通过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量的在200-105 ℃结晶的结晶级分为总的电缆层和/或总的聚丙烯的至少90wt%,更 优选总的层和/或总的聚丙烯的至少95wt%,并且仍然更优选总的层 和/或总的聚丙烯的98wt%。

优选地,本发明的电缆层的聚丙烯组分具有根据ISO 527-3在 1mm/min的十字头速度下测量的至少700MPa的拉伸模量。

对结晶度和宏观结构效应敏感的另一个物理参数是将在下面进 一步详细解释的所谓的多支化指数(MBI)。

类似于SHI@1s-1的测量,应变硬化指数(SHI)可以在不同的应 变率下测量。应变硬化指数(SHI)被定义为拉伸应力增长函数ηE+的以10为底的对数1g(ηE+)作为在180℃温度下在Hencky应变 1.00-3.00下Hencky应变ε的以10为底的对数1g(ε)的函数的斜 率,其中SHI@0.1s-1用0.10s-1的形变率测量,SHI@0.3s-1用0.30s-1的形变率测量,SHI@3.0s-1用3.00s-1的形变率测量,SHI@10.0s-1用10.0s-1的形变率测量。在比较在0.10、0.30、1.00、3.00和 10.00s-1的那5个应变率下的应变硬化指数(SHI)中,应变硬化 指数(SHI)作为的以10为底的对数1g的函数的斜率是短链 支化的特征度量。因此,多支化指数(MBI)被定义为应变硬化指数 (SHI)作为1g的函数的斜率,即使用最小二乘法的应变硬化指 数(SHI)对1g的线性拟合曲线的斜率,优选地,应变硬化指数 (SHI)在0.05s-1至20.00s-1,更优选0.10s-1至10.00s-1的形变率下,仍然更优选在0.10、0.30、1.00、3.00和10.00s-1的形变率下 定义。仍然更优选地,当确定多支化指数(MBI)时,将通过形变率 0.10、0.30、1.00、3.00和10.00s-1测量的SHI值用于根据最小二 乘法的线性拟合。

优选地,电缆层的聚丙烯组分具有至少0.10,更优选至少0.15 的多支化指数(MBI),仍然更优选地,多支化指数(MBI)为0.10-0.30。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聚丙烯具有0.15-0.30的多支化指数(MBI)。

本发明的电缆层的聚丙烯组分特征在于应变硬化指数(SHI)随 着形变率一定程度地增加(即短链支化的聚丙烯),即一种在线型 聚丙烯中观察不到的现象。单个支化聚合物类型(所谓的具有单个长 侧链和类似于“Y”的结构的主链的Y聚合物)或H-支化聚合物类型 (用桥连基团偶联的两个聚合物链和类似于“H”的结构)以及线型 聚合物没有表现出这种关系,即应变硬化指数(SHI)不受形变率的 影响(参见图2)。因此,已知聚合物,特别是已知的聚丙烯的应变 硬化指数(SHI)不会随着形变率(dε/dt)的增加而增加。暗示着 延长的流动的工业转化方法在非常迅速的伸长速率下工作。因此在高 应变率下表现出更显著应变硬化(通过应变硬化指数SHI测量)的材 料的优点变得明显。材料拉伸越快,则应变硬化指数越高并且因此在 转化中材料将更稳定。

当在电缆层上测量时,多支化指数(MBI)为至少0.10,更优选 至少0.15,仍然更优选地,多支化指数(MBI)为0.10-0.30。在一 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该层具有0.15-0.30的多支化指数(MBI)。

另外,本发明的电缆层的聚丙烯优选具有小于1.00的支化指数 g’。仍然更优选地,支化指数g’超过0.7。因此优选的是聚丙烯的 支化指数g’为超过0.7至低于1.0,更优选超过0.7至0.95,仍然 更优选0.75-0.95。支化指数g’定义了支化度并且与聚合物的支化 数量相关。支化指数g’被定义为g’=[IV]br/[IV]lin,其中g’是 支化指数,[IV]br是支化聚丙烯的特性粘度,并且[IV]lin是具有与支 化聚丙烯相同重均分子量(在±3%范围内)的线型聚丙烯的特性粘度。 因此,低的g’值是超支化聚合物的标志。换句话说,如果g’值降 低,则聚丙烯的支化增加。在本上下文中参考B.H.Zimm和 W.H.Stockmeyer,J.Chem.Phys.17,1301(1949)。该文献包括在 本文中作为参考。

测量支化指数g’所需的特性粘度根据DIN ISO 1628/1,1999 年10月(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

当在电缆层上测量时,支化指数g’优选为超过0.7至低于1.0, 更优选超过0.7至0.95,仍然更优选0.75-0.95。

对于与用于获得支化指数g’拉伸应力增长函数ηE+、Hencky应 变率Hencky应变ε和多支化指数(MBI)的相关数据的测量方法 相关的另一些信息,它被提及在实施例部分中。

分子量分布(MWD)(在本文中也作为多分散性测量)是聚合物 中分子数目与单个链长之间的关系。分子量分布(MWD)被表示为重 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间的比例。

数均分子量(Mn)是作为每一分子量范围内分子数目相对于分子 量的图的一阶矩表示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实际上,其是所有分子 的总分子量除以分子数目。反过来,重均分子量(Mw)是每一分子量 范围内聚合物的重量相对于分子量的图的一阶矩。

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以及分子量分布(MWD)使 用具有在线粘度计的Waters A lliance GPCV 2000仪器通过尺寸排阻 色谱法(SEC)测量。烘箱温度为140℃。使用三氯苯作为溶剂(ISO 16014)。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电缆层包含具有10,000-2,000,000g/mol,更 优选20,000-1,500,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Mw)的聚丙烯。

聚丙烯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0-1,000,000g/mol,更优 选10,000-750,000g/mol。

由于宽的分子量分布(MWD)提高了聚丙烯的加工性能,因此分 子量分布(MWD)优选为至多20.00,更优选至多10.00,仍然更优选 至多8.00。然而,相当宽的分子量分布模拟流挂。因此在一个选择 性实施方案中,分子量分布(MWD)优选为1.00-8.00,仍然更优选 1.00-4.00,仍然更优选1.00-3.50。

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电缆层的聚丙烯组分具有以特定范围给 出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熔体流动速率主要取决于平均分子量。 这是因为与短的分子相比,长的分子赋予材料较低的流动趋势。分子 量增加意味着MFR值降低。熔体流动速率(MFR)以在特定温度和压 力条件下通过规定的模头排出的以g/10min计的聚合物测量和是聚 合物的粘度的度量,并且反过来对于每种聚合物而言,主要受到其的 分子量以及其的支化度的影响。在230℃下在2.16kg负荷下(ISO 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被表示为MFR2。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电 缆层包含具有至多8.00g/10min,更优选至多6.00g/10min的MFR2的聚丙烯。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聚丙烯具有至多4g/10min的 MFR2。MFR2的优选范围是1.00-40.00g/10min,更优选 1.00-30.00g/10min,仍然更优选2.00-30.00g/10min。

由于交联对延长的流动性能具有不利影响,因此优选的是根据本 发明的聚丙烯是未交联的。

更优选地,本发明的聚丙烯是全同立构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 电缆层的聚丙烯将具有通过内消旋五单元组浓度(在本文中也称为五 单元组浓度)测量的相当高的全同立构度,即高于91%,更优选高于 93%,仍然更优选高于94%并且最优选高于95%。另一方面,五单元组 浓度将不高于99.5%。五单元组浓度是聚丙烯的规整度分布中狭窄度 的标志并且通过NMR光谱测量。

另外,优选的是电缆层和/或所述层的聚丙烯具有高于148℃, 更优选高于150℃的熔融温度Tm。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聚丙烯组 分的熔融温度Tm高于148℃但低于160℃。熔融温度Tm的测量方法 在实施例部分中论述。

另外,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电缆层具有根据IEC 60243-部分1 (1988)测量的至少135.5kV/mm,更优选至少138kV/mm,甚至更优 选至少140kV/mm的电击穿强度EB63%。关于电击穿强度的另一些细 节在下面在实施例中提供。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如上定义(并且在下面进一步定义)的 聚丙烯优选是单峰的。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如上定义(并且在 下面进一步定义)的聚丙烯优选是多峰的,更优选双峰的。

“多峰”或“多峰分布”描述了具有几个相对最大值(与仅具有 一个最大值的单峰相反)的频率分布。特别地,措词“聚合物的形态” 是指其的分子量分布(MWD)曲线的形状,即聚合物重量分数作为其 分子量的函数的图的外观。如果聚合物以依次步骤方法,即通过使用 串联连接的反应器并且在每一反应器中使用不同的条件而制备,则在 不同反应器中制得的不同聚合物级分各自具有它们自己的可以彼此 明显不同的分子量分布。所得的最终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可以在 聚合物级分的分子量分布曲线的特别突出的地方看出,该曲线将因此 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最大值或者与单个级分的曲线相比至少明显增宽。

表现出这种分子量分布曲线的聚合物被分别称为双峰或多峰的。

在电缆层的聚丙烯不是单峰的情形下,其优选是双峰的。

根据本发明的电缆层的聚丙烯可以是均聚物或共聚物。在聚丙烯 是单峰的情形下,聚丙烯优选是聚丙烯均聚物。反过来在聚丙烯是多 峰,更优选双峰的情形下,聚丙烯可以是聚丙烯均聚物以及聚丙烯共 聚物。另外,优选的是多峰聚丙烯的至少一个级分是短链支化的聚丙 烯,优选如上定义的短链支化的聚丙烯均聚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措词聚丙烯均聚物涉及基本由,即至少97wt%, 优选至少99wt%,并且最优选至少99.8wt%的丙烯单元组成的聚丙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聚丙烯均聚物中只能检测到丙烯单元。共 聚单体含量可用FT红外光谱测量。另一些细节在下面在实施例中提 供。

在根据本发明的层的聚丙烯是多峰或双峰聚丙烯共聚物的情形 下,优选的是共聚单体为乙烯。然而,本领域已知的其他共聚单体也 是合适的。优选地,丙烯共聚物中共聚单体,更优选乙烯的总量为至 多30wt%,更优选至多25wt%。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多峰或双峰聚丙烯共聚物是包含聚丙烯 均聚物基质-如上定义的短链支化的聚丙烯,和乙丙橡胶(EPR)的聚 丙烯共聚物。

聚丙烯均聚物基质可以是单峰或多峰的,即双峰的。然而优选的 是聚丙烯均聚物基质是单峰的。

优选地,在总的多峰或双峰聚丙烯共聚物中,乙丙橡胶(EPR) 为至多80wt%。更优选地,在总的多峰或双峰聚丙烯共聚物中,乙丙 橡胶(EPR)的量为10-70wt%,仍然更优选10-60wt%。

另外,优选的是多峰或双峰聚丙烯共聚物是包含聚丙烯均聚物基 质-如上定义的短链支化的聚丙烯,和乙烯含量至多50wt%的乙丙橡 胶(EPR)的聚丙烯共聚物。

另外,优选的是如上定义的聚丙烯在如下定义的催化剂的存在下 制备。另外,为了制备如上定义的聚丙烯,优选使用下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电缆层的聚丙烯特别地通过新的催化剂体系获得。 该新的催化剂体系包括对称的催化剂,其中该催化剂体系具有小于 1.40ml/g,更优选小于1.30ml/g并且最优选小于1.00ml/g的孔隙率。 孔隙率根据DIN 66135(N2)测量。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当用 根据DIN 66135(N2)使用的方法测量时,不能检测出孔隙率。

根据本发明的对称催化剂是具有C2-对称的茂金属化合物。优选 地,C2-对称的茂金属包括两个相同的有机配体,仍然更优选地仅包 括两个相同的有机配体,仍然更优选地仅包括两个相同并且通过桥连 接的有机配体。

所述的对称催化剂优选为单点催化剂(SSC)。

由于使用了具有非常低孔隙率的包含对称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 因此制备上面定义的短链支化聚丙烯是可能的。

另外优选的是该催化剂体系具有低于25m2/g,仍然更优选低于 20m2/g,仍然更优选低于15m2/g,仍然低于10m2/g并且最优选低于 5m2/g的表面积。根据本发明的表面积根据ISO 9277(N2)测量。

特别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催化体系包括对称催化剂,即如上定 义并且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催化剂,并且具有当使用根据DIN 66135(N2)的方法时不能检测出的孔隙率,和具有根据ISO 9277(N2) 测量的小于5m2/g的表面积。

优选地,对称催化剂化合物即C2对称的茂金属具有式(I):

(Cp)2R1MX2       (I)

其中

M是Zr、Hf或Ti,更优选Zr,和

X独立地是单价阴离子配体,例如σ-配体

R是连接两个Cp配体的桥连基团

Cp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有机配体: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基、 未取代的茚基、未取代的四氢茚基、未取代的芴基、取代的环戊二烯 基、取代的茚基、取代的四氢茚基和取代的芴基,

条件是两个Cp配体选自上述组并且两个Cp配体在化学性质上相 同,即是同样的。

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σ-配体”以已知的方式理解,即在一 个或多个位置通过σ键与金属相连的基团。优选的单价阴离子配体是 卤素,特别是氯(Cl)。

优选地,对称催化剂具有上述的式(I),

其中

M是Zr,和

每个X是Cl。

优选地,两个相同的Cp配体是取代的。

任选的一个或多个与环戊二烯基、茚基、四氢茚基或芴基相连的 取代基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卤素、烃基(例如C1-C20烷基、C2-C20链烯基、C2-C20炔基、C3-C12环烷基、C6-C20芳基或C7-C20芳烷基)、在 环部分中含有1、2、3或4个杂原子的C3-C12环烷基、C6-C20杂芳基、 C1-C20卤代烷基、-SiR”3、-OSiR”3、-SR”、-PR”2和-NR” 2,其中每一R”独立地是氢或烃基,例如C1-C20烷基、C2-C20链烯 基、C2-C20炔基、C3-C12环烷基或C6-C20芳基。

更优选地,两个相同的Cp配体是茚基部分,其中每一茚基部分 带有一个或两个如上定义的取代基。更优选地,每一个相同的Cp配 体是带有两个如上定义的取代基的茚基部分,条件是以这样的方式选 择取代基:使得两个Cp配体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即两个Cp配体具 有在化学上与同一茚基部分相连的相同取代基。

仍然更优选地,两个相同的Cp是茚基部分,其中该茚基部分至 少在茚基部分的5元环,更优选在2位上包含选自烷基例如C1-C6烷 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和三烷氧基甲硅烷氧基的取代基,其中 每一烷基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例如甲基或乙基,条件是两个Cp的茚 基部分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即两个Cp配体具有在化学上与同一茚 基部分相连的相同取代基。

仍然更优选地,两个相同的Cp是茚基部分,其中该茚基部分至 少在茚基部分的6元环,更优选在4位上包含选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 个取代基例如C1-C6烷基取代的C6-C20芳环部分例如苯基或萘基,优 选苯基,和杂芳环部分的取代基,条件是两个Cp的茚基部分具有相 同的化学结构,即两个Cp配体具有在化学上与同一茚基部分相连的 相同取代基。

仍然更优选地,两个相同的Cp是茚基部分,其中该茚基部分在 茚基部分的5元环上,更优选在2位上包含取代基和在茚基部分的6 元环上,更优选在4位上包含另外的取代基,其中5元环的取代基选 自烷基例如C1-C6烷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和三烷氧基甲硅烷 氧基,并且6元环的另外的取代基选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例 如C1-C6烷基取代的C6-C20芳环部分例如苯基或萘基,优选苯基,和 杂芳环部分,条件是两个Cp的茚基部分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即两 个Cp配体具有在化学上与同一茚基部分相连的相同取代基。

关于部分“R”,优选“R”具有式(II)

-Y(R’)2-   (II)

其中

Y是C、Si或Ge,和

R’是C1-C20烷基、C6-C12芳基或C7-C12芳烷基或者三甲基甲硅烷 基。

在如上定义的对称催化剂的两个Cp配体,特别是两个茚基部分 用桥单元R连接的情形下,桥单元R通常位于1位。桥单元R可以含 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例如C、Si和/或Ge,优选选自C和/或Si的桥原 子。一种优选的桥R是-Si(R’)2-,其中R’独立地选自例如三甲基 甲硅烷基、C1-C10烷基、C1-C20烷基,例如C6-C12芳基或C7-C40例如C7-C12芳烷基的一个或多个,其中照原样或者作为芳烷基一部分的烷基优选 为C1-C6烷基,例如乙基或甲基,优选甲基,并且芳基优选为苯基。 桥-Si(R’)2-优选为例如-Si(C1-C6烷基)2-、-Si(苯基)2-或-Si(C1-C6烷基)(苯基)-,例如-Si(Me)2-。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对称催化剂即C2-对称的茂金属由式 (III)定义

(Cp)2R1ZrCl2      (III)

其中

与M配位的两个Cp选自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基、未取代的茚基、 未取代的四氢茚基、未取代的芴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取代的茚基、 取代的四氢茚基和取代的芴基,条件是两个Cp配体在化学性质上相 同,即是同样的,和

R是连接两个配体L的桥连基团,

其中R由式(II)定义

-Y(R’)2-    (II)

其中

Y是C、Si或Ge,和

R’是C1-C20烷基、C6-C12芳基、三甲基甲硅烷基或C7-C12芳烷基。

更优选地,对称催化剂由式(III)定义,其中两个Cp选自取代 的环戊二烯基、取代的茚基、取代的四氢茚基和取代的芴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对称催化剂是二甲基甲硅烷基(2-甲基 -4-苯基茚基)2二氯化锆(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 二氯化锆)。更优选地,所述对称催化剂为非-二氧化硅负载的。

上述对称催化剂组分根据描述于WO01/48034中的方法制备。

特别优选的是对称催化剂可通过描述于WO03/051934中的乳液 固化技术获得。该文献以它们的整体包括在此作为参考。因此,对称 催化剂优选为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的固体催化剂颗粒形 式:

a)制备一种或多种对称催化剂组分的溶液;

b)将所述溶液分散在不能与其混溶的溶剂中以形成其中所述一 种或多种催化剂颗粒存在于分散相的液滴中的乳液,

c)将所述分散相固化以将所述液滴转化成固体颗粒并且任选地 回收所述颗粒以得到所述催化剂。

d)

优选地,使用溶剂,更优选有机溶剂形成所述溶液。仍然更优选 地,有机溶剂选自线型链烷烃、环烷烃、线型链烯烃、环烯烃、芳烃 和含卤素的烃。

另外,形成连续相的不混溶的溶剂是惰性溶剂,更优选地,不混 溶的溶剂包括氟化有机溶剂和/或其官能化衍生物,仍然更优选地, 不混溶的溶剂包括半-、高度-或全氟化的烃和/或其官能化衍生物。 特别优选地,所述不混溶的溶剂包括全氟烃或其官能化衍生物,优选 C3-C30全氟烷烃、-烯烃或-环烷烃,更优选C4-C10全氟-烷烃、-烯烃 或-环烷烃,特别优选全氟己烷、全氟庚烷、全氟辛烷或全氟(甲基环 己烷),或其混合物。

另外,优选的是包含所述连续相和所述分散相的乳液是本领域中 已知的双或多相体系。可使用乳化剂用于形成乳液。在形成乳液体系 之后,在所述溶液中由催化剂组分原位形成所述催化剂。

原则上,乳化剂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有助于乳液的形成和/或稳定 并且不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任何负面影响的试剂。乳化剂可以例 如为基于任选地被杂原子中断的烃,优选任选具有官能团的卤代烃, 优选本领域已知的半-、高度-或全氟化烃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选择, 乳化剂可以在乳液制备期间例如通过使表面活性剂前体与催化剂溶 液的化合物反应来制备。所述表面活性剂前体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官 能团的卤代烃,例如高度氟化的C1-C30醇,其例如与助催化剂组分例 如铝氧烷反应。

原则上,任何固化方法可用于由分散的液滴形成固体颗粒。根据 一个优选实施方案,通过温度变化处理进行固化。因此,乳液经历至 多10℃/min,优选0.5-6℃/min并且更优选1-5℃/min的逐步温度 变化。甚至更优选地,乳液在小于10秒,优选小于6秒内经历超过 40℃,优选超过50℃的温度变化。

回收的颗粒优选具有5-200μm,更优选10-100μm的平均尺寸 范围。

另外,固化颗粒的形状优选具有球形、预定的粒径分布和如上提 及的优选小于25m2/g,仍然更优选小于20m2/g,仍然更优选小于 15m2/g,仍然更优选小于10m2/g并且最优选小于5m2/g的表面积,其 中所述颗粒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获得。

对于连续和分散相体系、乳液形成方法、乳化剂和固化方法的另 一些细节,实施方案和例子,参考例如上面列出的国际专利申请 WO03/051934。

上述对称催化剂组分根据描述于WO01/48034中的方法制备。

如上所述,如包括在本文中作为参考的WO03/051934中描述的, 催化剂体系可以进一步包含活化剂作为助催化剂。

如果需要,优选作为茂金属和非-茂金属的助催化剂是铝氧烷, 特别是C1-C10烷基铝氧烷,最特别为甲基铝氧烷(MAO)。这类铝氧 烷可以作为单独的助催化剂或者与其他助催化剂一起使用。因此除了 铝氧烷之外,可以使用形成催化剂活化剂的其他阳离子络合物。所述 活化剂可商购获得或者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文献制备。

另一些铝氧烷助催化剂尤其描述于WO94/28034中,该文献在此 引入作为参考。这些是具有至多40,优选3-20个-(Al(R”’)O)- 重复单元(其中R”’是氢、C1-C10烷基(优选甲基)或C6-C18芳基或 其混合物)的线型或环状低聚物。

这类活化剂的使用和数量处于本领域专业人员的技能内。作为例 子,对于硼活化剂,可以使用5:1-1:5,优选2:1-1:2,例如1:1的 过渡金属与硼活化剂比例。在优选的铝氧烷例如甲基铝氧烷(MAO) 的情形中,由铝氧烷提供的Al的量可被选择为提供例如1-10000, 适宜地为5-8000,优选10-7000,例如100-4000,例如1000-3000 的Al:过渡金属摩尔比。一般而言在固体(多相)催化剂的情形中, 该比例优选低于500。

因此用于本发明催化剂中的助催化剂的量可以变化,并且取决于 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选择的条件和特定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在分散步骤之前或作为选择,在其之后,可以将包括有机过渡化 合物的包含于溶液中的任何另外的组分加入所述溶液中。

另外,本发明涉及上面定义的催化剂体系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 聚丙烯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本发明的包含聚丙烯的电缆层的方 法,其中使用如上定义的催化剂体系。另外优选的是工艺温度高于 60℃。优选地,该方法是获得如上定义的多峰聚丙烯的多级工艺。

多级工艺还包括用于制备多峰丙烯聚合物的已知为多区气相反 应器的本体/气相反应器。

优选的多级工艺是例如描述于专利文献例如EP0887379或 WO92/12182中的例如由BorealisA/S,丹麦开发的“环管-气相”工 艺(已知为技术)。

多峰聚合物可以根据描述于例如WO92/12182、EP0887379和 WO97/22633中的几种方法制备。

根据本发明的多峰聚丙烯优选如描述于WO92/12182中那样以多 级反应顺序在多级工艺中制备。该文献的内容包括在此作为参考。

以前已知的是在串联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反应器中,即在不同的步 骤(a)和(b)中制备多峰,特别是双峰的聚丙烯。

根据本发明,主要的聚合阶段优选作为本体聚合/气相聚合的组 合进行。

本体聚合优选在所谓的环管反应器中进行。

为了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多峰聚丙烯,优选灵活的方式。出于该原 因,优选以环管反应器/气相反应器组合的两个主要聚合阶段制备组 合物。

任选地并且优选地,本方法还可以包括本领域已知方式并且可以 在聚合步骤(a)之前的预聚步骤。

如果需要,可以将另外的弹性共聚单体组分,本发明中所谓的乙 丙橡胶(EPR),引入得到的聚丙烯均聚物基质中以形成如上定义的 丙烯共聚物。该乙丙橡胶(EPR)组分可以优选在气相聚合步骤(b) 之后在随后的第二个或另外的气相聚合中使用一个或多个气相反应 器制备。

本方法优选为连续方法。

优选地,在制备如上定义的丙烯聚合物的方法中,用于步骤(a) 的本体反应器的条件可以如下:

-温度为40℃-110℃,优选60℃-100℃、70-90℃,

-压力为20巴-80巴,优选30巴-60巴,

-可以加入氢气用于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控制摩尔质量。

随后,将来自本体(本体)反应器(步骤a)的反应混合物转移 到气相反应器,即步骤(b)中,其中步骤(b)中的条件优选如下:

-温度为50℃-130℃,优选60℃-100℃,

-压力为5巴-50巴,优选15巴-35巴,

-可以加入氢气用于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控制摩尔质量。

在两个反应区中,停留时间可以变化。在制备丙烯聚合物的方法 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体反应器例如环管中的停留时间为0.5-5小 时,例如0.5-2小时,并且气相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将通常为1-8 小时。

如果需要,聚合可以已知的方式在超临界条件下在本体,优选环 管反应器中,和/或作为冷凝方式在气相反应器中进行。

本发明的方法或上面的其的任何实施方案使得能够实现用于制 备和进一步调节本发明内的丙烯聚合物组合物的高度可行的方式,例 如可以已知的方式例如用以下工艺参数的一个或多个调节或控制聚 合物组合物的性能:例如气相反应器中的温度、氢气进料、共聚物进 料、丙烯进料、催化剂、外给体(如果使用)的种类和数量、组分之 间的分流。

上述方法使得能够实现用于获得如上定义的反应器制备的聚丙 烯的非常可行的方式。

本发明的电缆层可以是绝缘层或半导电层。在其是半导电层的情 形下,其优选包含炭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导体和一个或多个涂层的电缆,优选电 力电缆,其中至少一个涂层是如上定义的电缆层。

本发明的电缆可以通过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例如通过将导体挤 出涂覆来制备。

现在将通过下面提供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定义/测量方法

以下的术语定义和测量方法适用于上面本发明的概述以及下面 的实施例,除非另外定义。

A.五单元组浓度

对于内消旋五单元组浓度分析-在本文中也称为五单元组浓度分 析,根据T Hayashi,Pentad concentration,R.Chujo和T.Asakura, Polymer 29 138-43(1988)和Chujo R等,Polymer 35 339(1994) 采用指定的分析

B.多支化指数

1.获得试验数据

聚合物在T=180℃下熔融并且在随后的试验中用如下所述的SER Universal试验平台在dε/dt=0.1、0.3、1.0、3.0和10s-1的形变 率下拉伸。获得原始数据的方法描述于Sentmanat等,J.Rheol.2005, Measuring the Transient Elongational Rheology of Polyethylene Melts Using the SER Universal Testing Platform中。

试验装置

使用装有TC30温度控制元件和烘箱CTT600(对流和辐射加热) 以及带有温度传感器和软件RHEOPLUS/32v2.66的SERVP01-025外延 仪器的Paar Physica MCR300。

样品制备

将稳定的粒料在模具中在足以避免样品中的气泡的压力下在 220℃下压塑(凝胶时间3min、压力时间3min、总的模塑时间3+3= 6min)、冷却至室温。从该制备的0.7mm厚度的板上切下宽度为10mm 和长度为18mm的条。

SER仪器的检查

由于作用在拉伸至薄的厚度的样品上的低的力,因此仪器的任何 实质的摩擦将破坏结果的精确度并且必须被避免。

为了确保仪器的摩擦小于对于精确和正确的测量所需的 5 x 10-3mNm(毫牛顿米)的临界值,在每次测量之前进行以下检查步 骤:

·在没有样品的情况下在夹子的存在下将仪器调节至试验温度 (180℃)最少20分钟

.在试验温度(180℃)用仪器进行0.3s-1的标准试验

.记录扭矩(以mNm测量)并且相对于时间作图

.扭矩必须不超过5 x 10-3mNm的值,以确保仪器的摩擦处于可接 受的低范围内

进行试验

在有夹子但没有样品的情况下,将仪器加热最少20分钟至试验 温度(用与SER仪器连接的热电偶测量为180℃)。随后,将如上所 述制备的样品(0.7 x 10 x 18mm)夹在热的仪器中。在开始试验之前, 使样品熔融2分钟+/-20秒。

在惰性气氛(氮气)下在恒定的Hencky应变率下拉伸试验期间, 扭矩在等温条件(用与SER仪器连接的热电偶测量和控制)下作为时 间的函数记录。

在拉伸之后,打开仪器并且观察拉伸的薄膜(其卷绕在圆筒上)。 需要均匀的延伸。这可以用肉眼由圆筒上的拉伸薄膜的形状判断样品 拉伸是否均匀与否。必须将带子对称地卷绕在两个圆筒上,以及对称 地卷绕在样品的上半和下半部分上。

如果由此确定对称的拉伸,则由下述那样由记录的扭矩计算瞬时 拉伸粘度。

2.评价

对于使用的每一不同的应变率dε/dt,将所得到拉伸应力增长 函数ηE+(dε/dt,t)相对于总的Hencky应变ε作图,以确定熔体的 应变硬化行为,参见图1。

在1.0-3.0的Hencky应变范围内,拉伸应力增长函数ηE+可与以 下函数良好地拟合

ηE+(ϵ·,ϵ)=c1·ϵc2

其中c1和c2是拟合变量。该派生的c2是对熔体的应变硬化性能 的度量并且被称为应变硬化指数SHI。

取决于聚合物结构,SHI可以

-与应变率无关(线型材料,Y-或H-结构)

-随着应变率增加(短链-、超-或多-支化的结构)。

这描述于图2中。

对于聚乙烯,线型(HDPE)、短链支化(LLDPE)和超支化结构 (LDPE)是公知的,并且它们被用于解释基于延长粘度的结果的结构 分析。关于它们的应变硬化性能作为应变率函数的变化,将它们与具 有Y和H结构的聚丙烯比较,参见图2和表1。

为了说明在不同的应变率下SHI的测量以及多支化指数(MBI), 用上述分析步骤检验已知链结构的四种聚合物。

第一聚合物是根据EP879830制备的H-和Y-形聚丙烯均聚物 (“A”)。其具有2.0g/10min的MFR230/2.16,1950MPa的拉伸模 量和0.7的支化指数g’。

第二聚合物是以本领域已知的高压方法制备的商业超支化 LDPE,Borealis“B”。其具有4.5的MFR190/2.16和923kg/m3的密 度。

第三聚合物是以本领域已知的低压方法制备的短链支化的 LLDPE,Borealis“C”。其具有1.2的MFR190/2.16和919kg/m3的 密度。

第四聚合物是以本领域已知的低压方法制备的线型HDPE, Borealis“D”。其具有4.0的MFR190/2.16和954kg/m3的密度。

借助于在180℃下在0.10、0.30、1.0、3.0和10s-1应变率下测 量瞬时拉伸粘度来研究这四种已知链结构的材料。对于每一提及的应 变率,得到的数据(瞬时拉伸粘度对Hencky应变)用以下函数拟合

通过将瞬时拉伸粘度的对数相对于Hencky应变的对数作图并且 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该数据的线型拟合来发现参数c1和c2。参数c1 由数据1g(ηE+)对1g(ε)的线型拟合的截距由c1=10截距计算,并且 c2是在特定应变率下的应变硬化指数(SHI)。

对全部5个应变率进行该步骤,并且因此确定SHI@0.1s-1、 SHI@0.3s-1、SHI@1.0s-1、SHI@3.0s-1、SHI@10s-1,参见图1。

表1:SHI值

 

dε/dt       1g(dε /dt)  性能     Y和H支化 A       多支化 B     短链支 化     C     线型 D   0.1-1.0SHI@0.1s-12.05-0.030.030.3-0.5SHI@0.3s-1-1.360.080.0310.0SHI@1.0s-12.191.650.120.1130.5SHI@3.0s-1-1.820.180.01101.0SHI@10s-12.142.06--

从通过SHI@1s-1值测量的应变硬化性能,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在 两组聚合物之间区分:线型和短链支化具有明显小于0.30的 SHI@1s-1。相反,Y和H支化以及超支化的材料具有明显大于0.30的 SHI@1s-1

在比较0.10、0.30、1.0、3.0和10s-1的那5个应变率下的应 变硬化指数中,SHI作为的对数1g的函数的斜率是多支化的特 征度量。因此,多支化指数(MBI)由SHI对1g的线型拟合曲线 的斜率计算:

SHI(ϵ·H)=c3+MBI*lg(ϵ·H)

通过将SHI对Hencky应变率的对数1g作图并且使用最小二 乘法进行该数据的线型拟合来发现参数c3和MBI。请参照图2。

表2:MBI值

 

性能Y和H支化 A       多支化 B     短链支化 C       线型 D   MBI0.040.450.100.01

多支化指数MBI现在使得能够在表现出小于0.05的MBI的Y或 H支化的聚合物与表现出MBI大于0.15的超支化聚合物之间区分。 另外,其使得能够在MBI大于0.10的短链支化聚合物与MBI小于0.10 的线型材料之间区分。

当将不同的聚丙烯,即具有较高SHI和MBI值的具有相当超支化 结构的聚丙烯分别与它们的线型和短链对应物比较时,可以观察到类 似的结果。类似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该新开发的聚丙烯表现出一定 程度的短链支化。然而,当与已知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相比时,根据 本发明的聚丙烯明显区别在于SHI和MBI值。不受该理论的束缚,我 们认为不同的SHI和MBI值是不同支化结构的结果。出于该原因,根 据本发明的新发现的支化聚丙烯被指定为短链支化的。

将应变硬化指数和多支化指数两者合并,可以如表3中所示那样 评价链结构:

表3:各种链结构的应变硬化指数(SHI)和多支化指数(MBI)

 

性能Y和H支化多支化短链支化线型SHI@1.0s-1>0.30>0.30≤0.30≤0.30MBI≤0.10>0.10>0.10≤0.10

C.元素分析

下述的元素分析用于确定聚合物中主要来源于催化剂的元素残 余物,尤其是Al-、B-和Si-残余物的含量。所述Al-、B-和Si-残余 物可以为任何形式例如为元素或离子形式,其可被回收并且使用下述 的ICP方法从聚丙烯中检测。该方法也可用于确定聚合物的Ti含量。 理解的是还可以使用将得到类似结果的其他已知方法。

ICP-光谱(感耦等离子体放射)

ICP仪器:用于测量Al-、B-和Si-含量的仪器是具有仪器软件 的ICP Optima 2000 DV,PSN 620785(供应商Perkin Elmer Instruments,比利时)。

检测极限为0.10ppm(Al)、0.10ppm(B)、0.10ppm(Si)。

首先以已知的方式将聚合物样品成灰,然后溶解在合适的酸性溶 剂中。将用于校正曲线的标准稀释液溶于与样品相同的溶剂中并且选 择浓度以使得样品的浓度将落入标准校正曲线内。

ppm:是指份/每百万重量

灰分含量:灰分含量根据ISO 3451-1(1997)标准测量。

计算的灰分、Al-、Si-、和B-含量:

灰分和上面列出的元素Al和/或Si和/或B也可以基于实施例中 例举的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由聚丙烯计算。这些值将给出来源于催化剂 的所述残余物存在的上限。

因此,估算的催化剂残余物基于催化剂组成和聚合产率,聚合物 中的催化剂残余物可以根据下式估算:

总催化剂残余物[ppm]=1/生产率[kgpp/g催化剂]×100

Al残余物[ppm]=WAl,催化剂[%]×总催化剂残余物[ppm]/100

Zr残余物[ppm]=WZr,催化剂[%]×总催化剂残余物[ppm]/100

(类似的计算也适用于B、Cl和Si残余物)

氯残余物含量:使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以已知的方式从样 品中测量Cl残余物的含量。仪器是X-射线荧光Philips PW2400, PSN620487(供应商:Philips,比利时)软件X47。C1的检测极限是 1ppm。

D.另外的测量方法

粒径分布:在室温下用正庚烷作为介质通过Coulter Counter LS 200测量粒径分布。

NMR

NMR-光谱测量:

在130℃下由溶于1,2,4-三氯苯/苯-d6(90/10w/w)中的样品 将聚丙烯的13C-NMR光谱记录在Bruker 400MHz光谱仪上。对于五单 元组分析,根据描述于文献:(T.Hayashi、Y.Inoue、R.Chü j和 T.Asakura,Polymer 29 138-43(1988)和Chujo R等,Polymer 35 339(1994)中的方法进行测定。以本领域公知的方式使用NMR测量用 于测定mmmm五单元组浓度。

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布(MWD)使用 具有在线粘度计的Waters Alliance GPCV 2000仪器通过尺寸排阻色 谱(SEC)测量。烘箱温度为140℃。使用三氯苯作为溶剂(ISO 16014)。

二甲苯可溶物(XS,wt%):根据已知的方法分析:在135℃下 在搅拌下将2.0g聚合物溶于250ml对二甲苯中。在30±2分钟后, 使溶液在环境温度下冷却15分钟并且然后使其在25±0.5℃下沉淀 30分钟。将溶液过滤并且在氮气流中蒸发,并且将残余物在真空下 在90℃下干燥直到达到恒重。

XS%=(100×m1×v0)/(m0×v1),其中

m0=初始聚合物数量(g)

m1=残余物重量(g)

v0=初始体积(ml)

v1=分析的样品的体积(ml)

熔融温度Tm、结晶温度Tc和结晶度:在5-10mg样品上用Mettler TA820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在10℃/min冷却和30℃-225 ℃的加热扫描期间获得结晶和熔融曲线。熔融和结晶温度被取为吸热 和放热峰。

熔融和结晶焓(Hm和Hc)也根据ISO 11357-3通过DSC方法测 量。

MFR2:根据ISO 1133(230℃,2.16kg负荷)测量。

共聚单体含量用13C-NMR校正的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测 量。当测量聚丙烯中的乙烯含量时,通过热压制备样品薄膜(厚度约 250mm)。用Perkin Elmer FTIR 1600光谱仪测量-CH2-吸收峰 (800-650cm-1)的面积。该方法由通过13C-NMR测量的乙烯含量数据 校正。

刚度薄膜TD(横向)、刚度薄膜MD(机器方向)、断裂伸长率 TD和断裂伸长率MD:这些根据ISO 527-3测量(十字头速度:1mm/min)。

雾度和透明度:测量:ASTM D1003-92。

特性粘度:根据DIN ISO 1628/1,1999年10月(在135℃下在 十氢化萘中)测量。

孔隙率:根据DIN 66135测量。

表面积:根据ISO 9277测量。

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在200℃-105℃的降低的温度下在 Mettler TA820 DSC中在3±0.5mg样品上进行用于SIST分析的等温 结晶。

(i)使样品在225℃下熔融5分钟,

(ii)然后用80℃/min冷却至145℃

(iii)在145℃下保持2小时,

(iv)然后用80℃/min冷却至135℃

(v)在135℃下保持2小时,

(vi)然后用80℃/min冷却至125℃

(vii)在125℃下保持2小时,

(viii)然后用80℃/min冷却至115℃

(ix)在115℃下保持2小时,

(x)然后用80℃/min冷却至105℃

(xi)在105℃下保持2小时。

在最后一个步骤之后,将样品冷却至环境温度,并且通过在10 ℃/min的加热速率下将冷却的样品加热至200℃获得熔融曲线。所有 测量在氮气氛中进行。熔融焓作为温度的函数记录,并且如表6和图 4中实施例I1所示的那样通过测量在温度间隔内熔融的级分的熔融 焓来评价。

以该方式结晶的材料的熔融曲线可用于根据Thomson-Gibbs方 程(方程1)计算层厚度分布

Tm=T0(1-2σΔH0·L)---(1)

其中T0=457K,ΔH0=184×106J/m3,σ=0,049.6J/m2,并且L是层厚 度。

电击穿强度(EB63%)

其按照标准IEC 60243-部分1(1988)。

该方法描述了一种测量压缩板上绝缘材料的电击穿强度的方式。

定义:

如描述于IEC60243-1(4.1.2)中那样使用金属棒作为电极在高 电压箱内在50Hz下测量电击穿强度。在薄膜/板上电压以2kV/s升高 直到出现击穿。

3.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1(I1)

催化剂制备

催化剂如描述于WO03/051934的实施例5中那样制备,Al和Zr 比例如同在所述实施例中给出的那样(Al/Zr=250)。

催化剂特性:

通过上面提及的方法分析Al和Zr含量为36.27wt%Al和 0.42wt%Zr。平均粒径(通过Coulter计数器分析)为20μm并且粒 度分布示于图3中。

聚合

使用5升不锈钢反应器用于丙烯聚合。将1100g液体丙烯 (Borealis聚合级)送入反应器。将0.2ml三乙基铝(100%,购自 Crompton)作为清净剂和15mmol氢气(质量6.0,由提供)作 为链转移剂送入。反应器温度设置为30℃。将29.1mg催化剂吹入具 有氮气过压的反应器。在约14分钟时间内将反应器加热至70℃。在 70℃下继续聚合50分钟,然后将聚丙烯吹出,送入5mmol氢气并且 通过送入(气态)丙烯将反应器压力增至20巴。以气相继续聚合144 分钟,然后将反应器闪蒸,并且将聚合物干燥和称重。

聚合物产量被称重为901g,这等于31kgpp/g催化剂的产率。将 1000ppm商业稳定剂Irganox B 215(FF)(Ciba)加入粉末中。在 220-230℃温度下在250rpm下用Prism TSE16实验室捏合机将粉末熔 融复合。

本发明实施例2(I2)

催化剂如描述于WO03/051934的实施例5中那样制备,Al和Zr 比例如同在所述实施例中给出的那样(Al/Zr=250)。

使用5升不锈钢反应器用于丙烯聚合。将1100g液体丙烯 (Borealis聚合级)送入反应器。将0.2ml三乙基铝(100%,购自 Crompton)作为清净剂和15mmol氢气(质量6.0,由提供)作 为链转移剂送入。反应器温度设置为30℃。将17.11mg催化剂吹入 具有氮气过压的反应器。在约14分钟时间内将反应器加热至70℃。 在70℃下继续聚合30分钟,然后将聚丙烯吹出,通过送入(气态) 丙烯将反应器压力增至20巴。以气相继续聚合135分钟,然后将反 应器闪蒸,并且将聚合物干燥和称重。

聚合物产量被称重为450g,这等于17.11kgpp/g催化剂的产率。将 1000ppm商业稳定剂Irganox B 215(FF)(Ciba)加入粉末中。在 220-230℃温度下在250rpm下用Prism TSE16实验室捏合机将粉末熔 融复合。

比较例1(C1)

使用商业聚丙烯均聚物Borealis。

比较例2(C2)

使用商业聚丙烯均聚物Borealis。

在表4中,概述了如上所述制备的聚丙烯材料的性能。

表4:聚丙烯材料的性能

 

单位C1C2I1I2灰分ppm151385Alppm1.511167Bppm0000Clppm106n.d.n.d.MFRg/10’2.12.123.8Mwg/mol412000584000453000367000Mw/Mn-9.98.12.82.5XSwt%1.23.50.850.09mmmm-0.950.95Tm162162150.6150.9HmJ/g10710099.596.8Tc115113111.9107.5HcJ/g1019474.688.7g′-110.90.8SHI-000.15n/aMBI-000.20n/a层厚度分布-宽单峰宽单峰双峰双峰链结构定量线型线型支化支化SIST熔融 <140℃  <10%<10%>20%>20%

在表5中概述了厚度为80-110μm的压延薄膜的性能。该压延薄 膜充当模拟弯曲的电缆层的性能的例举实施方案。

表5:压延薄膜性能

 

单位C1C2I1I2EB63%kV/mm128.9135.2141.5141.490%下部CONF:kV/mm124132-13990%上部CONF:kV/mm133138-144BETA:17.326.9-36.9刚度膜TDMPa9607561011710刚度膜MDMPa9547521059716断裂伸长率TD789792700601断裂伸长率MD733714691723透明度94949494雾度24.219.97.83.0

表6:得自逐步等温分离技术(SIST)的结果

 

I1I2C1C2峰ID范围[℃]Hm[J/g]Hm[J/g]Hm[J/g]Hm[J/g]1<1106.04.10.61.02110-1203.83.01.01.43120-1304.85.92.02.64130-14011.419.13.94.85140-15027.535.410.612.86150-16029.237.425.432.17160-17016.92.950.756.68>1700.10.037.514.3

Hm=熔融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