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收组播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收组播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收组播业务的方法,其包括:在接收MBMS业务的过程中,当UE进行小区转移时,判断该UE能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当该UE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时,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当该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但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时,该UE接入新小区并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然后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该方法实现简单,易于操作,对现有系统的改变也很小,能够做到与现有的系统相兼容,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系统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收组播业务的装置和一种终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722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10304379.5

  • 发明设计人 蒋海林;鲍炜;毕海洲;

    申请日2007-12-27

  • 分类号H04W4/06(20090101);H04W36/14(20090101);H04W74/08(20090101);H04W76/02(20090101);

  • 代理机构11304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学强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1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6-0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W4/0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421 申请日:200712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0-08-25

    授权

    授权

  • 2009-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7-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 收组播业务的方法,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收组播业务的装置和一种 相应的终端。

背景技术

在3GPP R6方案中,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BMS)的传输方式分为 两种,一种是点对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PTM)的方式,另一种是点对 点(Point To Point,PTP)的方式。当接收MBMS业务的用户设备(UE)的 数量超过一定门限值时,采用PTM方式传输MBMS业务,否则,采用PTP 方式传输MBMS业务。

在3GPP R6方案中,当空闲(Idle)状态下的UE重选到新的小区时, 首先监听新小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和点 到多点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获得MBMS业务的 相关信息。如果该信息包含其要接收的MBMS业务的标识(ID),并且该 MBMS业务正在PTM承载上传输,则UE接收该承载信息并接收该MBMS 业务。如果该MBMS业务没有在PTM承载上传输,就发起无线资源控制 (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建立请求,并建立PTP承载以接收 MBMS业务。

当连接状态下的UE切换到新的小区时,首先监听新小区的BCCH和 MCCH,获得MBMS业务的相关信息。如果该信息包含其要接收的MBMS 业务ID,并且该MBMS业务正在PTM承载上传输,则UE接收该承载信息 并接收该MBMS业务。

虽然在3GPP R6方案中明确给出了在小区转移过程中UE持续接收 MBMS业务的方法,但是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方案中, 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这里所说的UE进行小区转移,可以是连接状 态下的UE进行小区切换,也可以是空闲状态下的UE进行小区重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 收组播业务的方法,以明确地给出一种用于LTE方案中保证在小区转移过程 中能够持续地接收MBMS业务的解决方案。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收组播业务的方法,包括:

在接收MBMS业务的过程中,当UE进行小区转移时,判断该UE能否 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

当该UE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时,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 述MBMS业务;

当该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但新小区支持所述 MBMS业务时,该UE接入新小区并建立RRC连接,然后在新小区接收所 述MBMS业务。

其中,判断UE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

新小区正在采用不反馈的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或,

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UE能够支持新小 区的调制编码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 所述UE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进一步包括:所述UE接入新 小区并建立RRC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 所述UE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进一步包括:

判断在新小区是否所有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UE共用相同的 ACK/NAK信道,如果是,则在该ACK/NAK信道上发送所述MBMS业务的 ACK/NAK信号。

其中,判断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

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但所述UE不能支持新小 区的MCS机制,或,

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但并未传输所述MBMS业务。

优选地,通过新小区的系统消息或所述MBMS业务的相关信令获得所 述MBMS业务的相关信息,并判断该UE能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 业务。

优选地,在建立RRC连接时,通过RRC建立请求消息将所述UE所能 支持的调制编码机制通知网络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建立RRC连接时,通过特定的信令将所述UE所能 支持的调制编码机制通知网络侧。

其中,所述小区转移包括小区切换和小区重选。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 收组播业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接收MBMS业务的过程中当UE进行小区转移时, 判断该UE能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如果能,则通知该UE 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该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时, 确定新小区是否支持所述MBMS业务,并在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时, 通知该UE接入新小区;和

RRC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在该UE接入新小区后通知该UE建立RRC连 接;该UE在建立RRC连接后接收所述MBMS业务。

其中,判断UE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

新小区正在采用不反馈的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或,

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UE能够支持新小 区的调制编码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入单元,用于在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 述UE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通知UE接入新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 且所述UE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判断在新小区是否所有接收 所述MBMS业务的UE共用相同的ACK/NAK信道,如果是则通知UE在该 ACK/NAK信道上发送所述MBMS业务的ACK/NAK信号。

其中,判断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

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但所述UE不能支持新小 区的MCS机制,或,

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但并未传输所述MBMS业务。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在接收MBMS业务的过程中进行小区转移时,判断能 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

第二单元,用于在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时,直接在新 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

第三单元,用于当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但新小区支 持所述MBMS业务时,接入新小区;和

第四单元,用于在接入新小区后建立RRC连接,然后接收所述MBMS 业务。

其中,判断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

新小区正在采用不反馈的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或,

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新 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五单元,用于在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 述终端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接入新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六单元,用于在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 述终端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判断在新小区是否所有接收所述 MBMS业务的终端共用相同的ACK/NAK信道,如果是,在该ACK/NAK信 道上发送所述MBMS业务的ACK/NAK信号。

其中,判断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

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但所述终端不能支持新 小区的MCS机制,或,

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但并未传输所述MBMS业务。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用于LTE方案中保证在小区切换或 小区重选过程中能够持续地接收MBMS业务的解决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在小区切换或小区重选过程中的 持续地接收MBMS业务。该方法实现简单,易于操作,对现有系统的改变 也很小,基本能够做到与现有的系统相兼容,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UE接入新小区并建立RRC连接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LTE方案中,MBMS业务的传输模式分成两种:一种是多小区传输 模式,另一种是单小区传输模式。在LTE系统中,无论采用多小区传输模式 还是采用单小区传输模式时,都是以PTM的方式传输MBMS业务。在LTE 系统中,不再采用PTP的方式传输MBMS业务。

采用PTM方式传输MBMS业务时,存在反馈和不反馈两种机制。当采 用多小区模式传输MBMS业务时,使用不反馈机制。当采用单小区模式传 输MBMS业务时,需要根据接收MBMS业务的UE的数量来确定使用反馈 机制还是使用不反馈机制。

其中,在单小区模式下接收MBMS业务的UE具有独立的上行反馈信道, 可以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 确认/非确认(ACK/NAK)及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 信息,以进行HARQ重传及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传输。

当采用单小区模式传输MBMS业务时,需要通过计数过程或者周期性 的重计数过程确定接收该MBMS业务的UE的数量是否达到了一定的门限 值。其中,为实现计数过程或者重计数过程,需要接收MBMS业务的UE建 立RRC连接。

在LTE方案中,当UE在接收某个MBMS业务的过程中从一个小区切 换或重选到一个新的小区时,应该针对以下4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后续的 处理过程:

1、新的小区正在采用不反馈的机制传输该MBMS业务,这种情况下, 新小区可能采用单小区传输模式也可能采用多小区传输模式;

2、新的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该MBMS业务,且UE能够支持新 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这种情况下, 新小区采用单小区传输模式;

3、新的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该MBMS业务,但UE不支持新小 区的MCS机制,这种情况下,新小区采用单小区传输模式;

4、新的小区支持该MBMS业务,但并未传输该MBMS业务,这种情 况下,新小区可能采用单小区传输模式也可能采用多小区传输模式。

针对上述4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下述实施例中分别给出了对应的后续 处理过程。

当UE在接收某个MBMS业务的过程中从一个小区切换或重选到一个新 的小区时,如果新的小区正在采用不反馈的机制传输该MBMS业务,则该 UE可以在新的小区继续接收该MBMS业务。

当UE在接收某个MBMS业务的过程中从一个小区切换或重选到一个新 的小区时,如果新的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该MBMS业务,且UE能够 支持新小区的MCS,则该UE可以在新的小区继续接收该MBMS业务。

当UE在接收某个MBMS业务的过程中从一个小区切换或重选到一个新 的小区时,如果新的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该MBMS业务,但UE不支 持新小区的MCS,则可以有两种后续的处理过程:

第一种处理过程的步骤包括:

该UE等待该MBMS业务的重计数周期到来;

当重计数周期到来时,UE发起RRC连接建立请求,请求网络侧调整新 小区的MCS。

网络侧调整新小区的MCS后,该UE才能正确接收该MBMS业务。但 是,重计数的周期通常比较长,例如在3GPP R6方案中重计数的周期至少为 160毫秒。当重计数周期比较长时,会导致该UE中断MBMS业务接收的时 间也比较长,也就无法保证MBMS业务接收的连续性。

第二种处理过程的步骤包括:

该UE直接发起随机接入请求,接入新的小区;

该UE在新的小区建立RRC连接,通知网络侧发起所述MBMS业务;

该UE将其能够支持的MCS通知网络侧,使网络侧决定是否调整新小区 的MCS来适应该UE。

与第一种处理过程相比,第二种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缩短UE的等待时 间,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MBMS业务接收的连续性。

当UE在接收某一个MBMS业务的过程中从一个小区切换或重选到一个 新的小区时,如果新的小区支持该MBMS业务但并未传输该MBMS业务, 则按下述步骤处理:

该UE直接发起随机接入请求,接入新的小区;

该UE在新的小区建立RRC连接,通知网络侧发起所述MBMS业务;

该UE将其能够支持的MCS通知网络侧,使网络侧决定是否调整新小区 的MCS来适应该UE。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的方法作更具体的说明。

在步骤101中,在接收MBMS业务的过程中,UE进行小区转移。

在步骤102中,判断该UE能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业务。

其中,通过接收新小区的BCCH和MCCH,可以获得新小区的系统消息 和该MBMS业务的相关信令,从而可以获得该MBMS业务的相关信息。 MBMS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小区支持哪些MBMS业务,哪些MBMS业务 正在传输和正在传输的MBMS业务所采用的MCS等等。

根据MBMS业务的相关信息即可得知新小区是否支持该MBMS业务, 该MBMS业务是否正在传输,传输该MBMS业务所采用的MCS,通过比较 即可得知UE所能支持的MCS是否满足传输该MBMS业务所采用的MCS, 从而可以最终得知UE能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

通过前文的说明可以看出,UE进行小区转移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4 种。当出现第1种情况或第2种情况时,UE能够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 业务;当出现第3种情况或第4种情况时,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 MBMS业务。

如果该UE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业务,则在步骤103中,直接 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业务。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种情况下,该UE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 MBMS业务即可;而在第2种情况下,该UE除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 业务外,还应该接入新小区并建立RRC连接。这样,可以通知网络侧有新 的UE加入新小区并接收该MBMS业务,从而使网络侧可以相应地进行后续 处理。

在第2种情况下,UE除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业务外,还需要判 断在新小区是否所有接收该MBMS业务的UE都共用相同的ACK/NAK信 道。如果是,则该UE也在该ACK/NAK信道上发送该MBMS业务的 ACK/NAK信号。

如果该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业务,则在步骤104中,确 定新小区是否支持该MBMS业务。

如果新小区支持该MBMS业务,则在步骤105中,接入新小区并建立 RRC连接。

其中,在建立RRC连接时,应该将该UE所能支持的MCS通知网络侧, 如果此时新小区正在传输该MBMS业务,则网络侧可以根据该UE所能支持 的MCS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该UE能够接收到该MBMS业务,例如,将 MCS从原来的16QAM,1/2码率改为QPSK,2/3码率;如果此时新小区尚 未传输该MBMS业务,则网络侧在发起该MBMS业务时,应该采用该UE 所能支持的MCS传输该MBMS业务。

接入新小区并建立RRC连接的过程如图2所示。UE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消息,请求接入新小区。网络侧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至此UE接入新小 区。接入新小区后,UE发送RRC建立请求消息,请求建立RRC连接,在 RRC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UE的ID和UE需要接收的MBMS业务的ID。网 络侧返回RRC建立响应消息,至此RRC连接建立完成。

其中,在建立RRC连接时,可以通过RRC建立请求消息将UE所能支 持的MCS通知网络侧,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信令将所述UE所能支持的MCS 通知网络侧。

在新小区建立RRC连接后,在步骤106中,在新小区接收该MBMS业 务。

如果新小区不支持该MBMS业务,则在步骤107中,放弃接收该MBMS 业务。

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具体的用于LTE方案中保证在小区切 换或小区重选过程中能够持续地接收MBMS业务的解决方案。本领域技术 人员采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在小区切换或小区重选 过程中的持续地接收MBMS业务。该方法实现简单,易于操作,对现有系 统的改变也很小,基本能够做到与现有的系统相兼容,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系 统成本。

图3示出了一种在小区转移过程中持续接收组播业务的装置,该装置用 于UE,包括第一判断单元S31、第二判断单元S32和RRC连接建立单元S33。

在接收MBMS业务的过程中,当UE进行小区转移时,第一判断单元 S31会判断该UE能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如果能,则通知 该UE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

其中,判断UE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新小区 正在采用不反馈的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或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 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UE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

判断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新小区正在 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但所述UE不能支持新小区的MCS机制, 或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但并未传输所述MBMS业务。

当该UE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时,第二判断单元S32 将确定新小区是否支持所述MBMS业务,并在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 时,通知该UE接入新小区。

在该UE接入新小区后,RRC连接建立单元S34将通知该UE建立RRC 连接。

该UE在建立RRC连接后可以接收所述MBMS业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 且所述UE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在这种情况下,在图3所示 的装置中还应该包括一个接入单元,用于通知UE接入新小区。

当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UE能够支持新 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还可以包括一个第三判断单元。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新小区是否所有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UE共 用相同的ACK/NAK信道,如果是,则通知UE在该ACK/NAK信道上发送 所述MBMS业务的ACK/NAK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相应的移动终端,图4示出了该移动终端,该移动 终端包括第一单元S41、第二单元S42、第三单元S43和第四单元S44。

在接收MBMS业务的过程中移动终端进行小区转移时,第一单元S41 将判断能否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

其中,判断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新小区正 在采用不反馈的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或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 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移动终端能够支持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判断 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条件为: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 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但所述移动终端不能支持新小区的MCS机制,或新 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但并未传输所述MBMS业务。

如果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第二单元S42将直接在新 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如果不能直接在新小区接收所述MBMS业务但 新小区支持所述MBMS业务,则移动终端利用第三单元S43接入新小区。 接入新小区后,移动终端利用第四单元S44建立RRC连接,然后在新小区 中接收所述MBMS业务。

当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终端能够支持 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该移动终端还应该包括第五单元,用于接入新小 区。

当新小区正在采用反馈机制传输所述MBMS业务且所述终端能够支持 新小区的调制编码机制时,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用于 判断在新小区是否所有接收所述MBMS业务的移动终端共用相同的 ACK/NAK信道,如果是,在该ACK/NAK信道上发送所述MBMS业务的 ACK/NAK信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这里结合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 的方法步骤和装置单元均可以电子硬件、软件或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 楚地示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以上对各种示例性的步骤和单元均以 其功能性的形式进行总体上的描述。这种功能性是以硬件实现还是以软件实 现依赖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所实现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针 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以多种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是这种实现的结 果不应解释为倒是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利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 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的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 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者他们之中的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这里公 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单元。通用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但是在 另一种情况中,该处理器可能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 状态机。处理器也可能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 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者更多结合DSP核心的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他 此种结构。

结合上述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 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二者的组合。软件模块可能存在于RAM存储器、 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 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媒质中。一种典 型存储媒质与处理器耦合,从而使得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媒质中读信息,且 可向该存储媒质写信息。在替换实例中,存储媒质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 理器和存储媒质可能存在于一个ASIC中。该ASIC可能存在于一个用户站 中。在一个替换实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媒质可以作为用户站中的分立组件存 在。

提供所述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 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 且这里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的基础上应用于 其他实施例。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 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 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