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

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

摘要

一种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以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石灰、谷糠为原料配制而成的不规则固体颗粒混合物,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熟石灰、谷糠按重量份配制比例为10∶0-7∶1-3∶0-3。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所需的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本发明充分利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无二次污染。产品生产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本发明在红壤旱地施用本产品效果好、见效快。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9K17/40 授权公告日:20110126 终止日期:20141223 申请日:200812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5-1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K17/40 合同备案号:2011360000020 让与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受让人:江西赣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 公开日:20090603 授权公告日:20110126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10323 申请日:2008122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1-01-26

    授权

    授权

  • 2009-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6-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剂。

背景技术

针对南方红黄壤丘陵区光温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但土壤质量下降的状况,研制和筛选出高效、无毒、廉价的土壤改良剂是当前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以修复退化红黄壤旱坡地,快速提升土壤质量为目标,并针对区域红黄壤旱地酸化加速、粘性强、易板结、养分含量低的特点,同时为了提高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开展了以稻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等为主要原料的红黄壤旱地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制与筛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红黄壤丘陵区的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针对南方红黄壤旱地酸化加速、粘性强、易板结、养分含量低的特点,我们通过筛选天然、价格低廉的材料及工农业废弃物,研制出了以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为主要原料的“用于红黄壤的碳质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并掌握了其使用方法,明确了该土壤结构改良剂在红黄壤旱地上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是以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石灰、谷糠为原料配制而成的不规则固体颗粒混合物。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熟石灰、谷糠按重量份配制比例为10:0-7:1-3:0-3。其中碳化谷壳为稻谷壳经长时间的阴燃碳化后的粉末状或颗粒状黑色物质;食用菌废弃料为食用菌采收后废弃的培养料,包括草菇、平菇、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菇类栽培采收后废弃的木屑培养料、棉子壳培养料、农作物及野草秸秆培养料、玉米芯培养料、甘蔗渣培养料等,食用菌废弃料要凉干至水分少于15%;熟石灰为粉末状或细粒状的直径小于3毫米的熟石灰;谷糠为稻米加工时产出的粗糠或由谷壳粉碎而成的粗糠。

本发明红黄壤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制备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配制时,配方原材料不需要任何加工处理,只需按配方比例充分混合拌匀即可。制备时可采用人工搅拌,也可应用搅拌机等机械设备;既可先配贮存待用,也可现配现用。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为不规则固体颗粒混合物,主要用于红黄壤旱地改良土壤,其施用量为100kg/亩。施用时间最好选择在土地休闲至作物播前均匀撒施于田块,然后翻耕入土,也可在作物播前同基肥一起施用,施后须耙匀入土。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在红黄壤旱地上使用,能降低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结构、快速提升地力,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种植红薯、油菜、花生作物的旱地上使用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的具体效果为:

(1)、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对作物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应用于种植红薯、油菜、花生等的红壤旱地上开展田间试验,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见表1,由表1可知,施用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与对照(不施任何改良剂)相比,红薯、油菜、花生的单产分别提高了3.43%、11.62%、3。88%,三季作物总利润比对照高1564元/hm2,增5.62%。施用CRS-2改良剂与对照(不施任何改良剂)相比,红薯、油菜、花生的单产分别提高了7.15%、3.36%、3.29%,三季作物总利润比对照高2763.9元/hm2,增9.93%。

表1 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及效益

(2)、施用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知,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与对照相比明显有利于促进粗、中砂级(0.25-2mm)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状况具有良好的作用。另外由表3还可知,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还有利于降低耕层土壤的容重,其中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A的0-20cm土壤容重降低了5.0个百分点,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B的0-20cm土壤容重降低了4.8个百分点。

表2 不同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粒组分布(湿筛)

表3 施用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容重(g/cm3)的影响

(3)、施用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养分及pH值的影响

由表4可知,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A、B均明显有利于降低土壤酸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积累。其中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A土壤pH值提高了0.13,土壤有机质提高了2.7g/kg;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B土壤pH值提高了0.15,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4g/kg。

表4 施用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养分及pH值的影响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的产品特点如下

1、产品开发所需的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

2、产品开发时充分利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无二次污染。

3、产品生产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在红壤旱地施用本产品效果好、见效快。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是以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石灰、谷糠为原料配制而成的不规则固体颗粒混合物。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熟石灰、谷糠按重量份配制比例为10:5:2:1。其中碳化谷壳为稻谷壳经长时间的阴燃碳化后的粉末状黑色物质;食用菌废弃料为食用菌采收后废弃的培养料,为草菇、平菇、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菇类栽培采收后废弃的木屑培养料,食用菌废弃料要凉干至水分为10%;石灰为粉末状或细粒状的直径为2毫米的熟石灰;谷糠为稻米加工时产出的粗糠。

实施例2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是以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石灰、谷糠为原料配制而成的不规则固体颗粒混合物。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熟石灰、谷糠按重量份配制比例为8:4:1:2。其中碳化谷壳为稻谷壳经长时间的阴燃碳化后的粉末状或颗粒状黑色物质;食用菌废弃料为食用菌采收后废弃的培养料,包括草菇、平菇、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菇类栽培采收后废弃的棉子壳培养料,食用菌废弃料要凉干至水分为12%;石灰为粉末状或细粒状的直径为1毫米的熟石灰;谷糠为谷壳粉碎而成的粗糠。

实施例3

本发明红黄壤结构改良剂是以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石灰、谷糠为原料配制而成的不规则固体颗粒混合物。碳化谷壳、食用菌废弃料、熟石灰、谷糠按重量份配制比例为7:3:2:3。其中碳化谷壳为稻谷壳经长时间的阴燃碳化后的颗粒状黑色物质;食用菌废弃料为食用菌采收后废弃的培养料,包括草菇、平菇、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菇类栽培采收后废弃的农作物及野草秸秆培养料,食用菌废弃料要凉干至水分为11%;石灰为粉末状或细粒状的直径小于3毫米的熟石灰;谷糠为稻米加工时产出的粗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