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一种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Mn基合金10-20%、Co基合金20-30%、混合稀土金属15-25%、金属Ni35-45%配料,将配好的原料一起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5Pa以下,停止抽真空,充入氩气,开始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5-30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凝固;凝固后的合金块置于真空热处理炉中在900-1100℃下保温4-10小时。本发明消除了Mn元素在储氢合金中的偏差和偏析,尤其是稳定控制了Mn成分的波动,而且减少了储氢合金中的C和Mg杂质含量,提高了MH-Ni电池荷电保留能力,降低MH-Ni电池自放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458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鞍山鑫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246900.9

  • 发明设计人 郭靖洪;姜波;孙朝林;王长春;

    申请日2008-12-30

  • 分类号C22C1/02(20060101);C22C30/00(20060101);H01M4/38(20060101);

  • 代理机构21207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郑贤明

  • 地址 114051 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鞍千路28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8 17:53: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7-14

    授权

    授权

  • 2009-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6-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循环再利用的绿色能源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在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如何节约资源和能源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课题。另外对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尤其是产生CO和CO2导致的温室效应,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影响,迫使人们向新能源领域开发和探索。MH-Ni电池是一种绿色可循环使用的能源,具有放电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和可大电流放电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尤其是电动车、混合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的使用更极大地促进了MH-Ni电池的发展,其潜在的市场非常广阔。目前,民用市场上大量使用的5#和7#等电池还都是非充电的一次性干电池和可充电Ni-Cd电池,不但需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Ni-Cd电池还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因此用可充放电循环的MH-Ni电池替代非充电的一次性干电池和Ni-Cd电池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MH-Ni电池长期搁置后会产生自放电,一般在20-30%,其自放电主要受负极材料储氢合金的影响最大,而一次性干电池和Ni-Cd电池的自放电一般在10-20%。

通常制备储氢合金时都使用金属锰和钴,而金属锰的比重(7.44g/cm3)和金属钴的比重(比重8.90g/cm3)及金属Mn熔点(1244℃)和金属Co的熔点(1495℃)相差较大,尤其是金属Mn蒸汽压(1200℃下133Pa)远高于金属Co蒸汽压(1200℃,0.067Pa),从而导致元素锰在高温熔炼过程中挥发大,元素Mn易向熔体上方扩散,元素Co易向熔体下方扩散,使合金成分产生偏差和偏析,而且Mn元素在储氢合金凝固过程中比其它元素都容易产生偏析,使合金中Mn成分更加不稳定,这种偏析在热处理时还很难消除。另外,在制备储氢合金时还需加入32-40%稀土金属,而稀土金属含杂质较多,尤其是元素C和Mg含量较高,元素C和Mg对储氢合金性能影响较大,较高的C和Mg含量不但会降低合金循环寿命,而且还会增加MH-Ni电池自放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储氢合金应用于MH-Ni电池可以明显地降低MH-Ni电池自放电,而且合金中元素Mn成分的偏差和偏析现象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Mn基合金、Co基合金、混合稀土金属和金属Ni按如下重量百分比配料:

Mn基合金       10-20%、

Co基合金       20-30%、

混合稀土金属   15-25%、

金属Ni         35-45%,

其中,所述的混合稀土金属是指La、Ce、Pr或Nd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

然后,将配好的原料一起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5Pa以下,然后停止抽真空,再充入一定量的氩气,开始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溶化后,精炼5-30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凝固后的合金块置于真空热处理炉中在900-1100℃下保温4-10小时。

所述的Co基合金,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Co       30-45%、

Ni       15-30%、

La       5-15%、

Pr       1-10%、

Nd       15-25%。

所述的Mn基合金,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Mn       30-45%、

Ni       15-30%、

Al       10-20%、

La       1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是将金属Co和金属Mn分别与其他金属制备成Co基和Mn基合金,这种Co基合金和Mn基合金在制备时都加入一定量的稀土金属,这样在制备储氢合金时就可以少量加入稀土金属,从而降低储氢合金中杂质元素C和Mg。另外,在制备Co基合金和Mn基合金时,因加入了稀土金属,在真空熔炼过程中,又可以进一步去除一部分杂质元素C和Mg。然后将这种Co基合金和Mn基合金再用于制备储氢合金,不但使储氢合金成分均匀,稳定控制Mn成分的波动,同时在真空熔炼过程中又一次可除去一部分杂质元素C和Mg。因而,制备的储氢合金中有效降低了元素C和Mg含量,从而改善了储氢合金性能,延长了循环寿命,降低了MH-Ni电池自放电,提高了MH-Ni电池搁置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Co基合金

组成:Co 36%、Ni 26%、La 8%、Pr 6%、Nd 24%;

制备方法:将配好的原料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5Pa以下,然后停止抽真空,再充入一定量的氩气,开始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5-30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

(二)Mn基合金

组成:Mn 35%、Ni 24%、Al 12%、La 29%;

制备方法:将配好的原料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5Pa以下,然后停止抽真空,再充入一定量的氩气,开始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5-30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

(三)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

将Mn基合金、Co基合金、混合稀土金属和金属Ni按如下重量百分比配料:Mn基合金        15%、

         Co基合金         25%、

         混合稀土金属     20%、

         金属Ni           40%,

其中,混合稀土金属是指55%La和45%Ce的混合。

然后,将配好的原料一起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3Pa,充入0.04MPa氩气,然后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10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凝固后的储氢合金块置于热处理炉中,在1000℃下保温5小时。

(四)将热处理过的储氢合金块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成粉末,储氢合金粉粒度小于100目,将该储氢合金粉进行成分分析,并制备成MH-Ni电池,测试MH-Ni电池自放电。成分和杂质的含量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CS远红外分析方法测试。MH-Ni电池自放电率测试方法为:将充满电的MH-Ni电池搁置于45℃恒温箱中保温28天,然后取出MH-Ni电池,在室温下放电,其放电容量与放入恒温箱之前的容量百分比为MH-Ni电池荷电保留率,再用100减去MH-Ni电池荷电保留率即为MH-Ni电池自放电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一)Co基合金:

组成:Co 40%、Ni 26%、La 9%、Pr 5%、Nd 2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Mn基合金的组成为:

组成:Mn 43%、Ni 27%、Al 15%、La 1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三)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

将Mn基合金、Co基合金、混合稀土金属和金属Ni按如下重量百分比配料:Mn基合金          20%、

         Co基合金           30%、

         混合稀土金属       15%、

         金属Ni             35%,

其中,混合稀土金属是指La 35%,Ce 55%,Pr 10%的混合;

然后,将配好的原料一起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2Pa,充入0.03MPa氩气,然后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15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凝固后的储氢合金块置于热处理炉中,在1050℃下保温5小时,

(四)再将热处理过的储氢合金块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成粉末,储氢合金粉粒度小于100目,将该储氢合金粉进行成分分析,并制备成MH-Ni电池,测试MH-Ni电池荷电保留能力。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一)Co基合金:

组成:Co 38%、Ni 22%、La 11%、Pr 7%、Nd 2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Mn基合金:

组成:Mn 40%、Ni 28%、Al 14%、La 1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三)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

将Mn基合金、Co基合金、混合稀土金属和金属Ni按如下重量百分比配料:Mn基合金         10%、

         Co基合金          20%、

         混合稀土金属      25%、

         金属Ni            45%,

其中,混合稀土金属是指La 28%,Ce 52%,Pr 5%,Nd 15%的混合。

然后,将配好的原料一起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4Pa,充入0.02MPa氩气,然后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12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凝固后的储氢合金块置于热处理炉中,在1000℃下保温6小时,

(四)再将热处理过的储氢合金块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成粉末,储氢合金粉粒度小于100目,将该储氢合金粉进行成分分析,并制备成MH-Ni电池,测试MH-Ni电池荷电保留能力。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一)Co基合金:

组成:Co 45%、Ni 15%、La 5%、Pr 10%、Nd 2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Mn基合金:

组成:Mn 45%、Ni 15%、Al 10%、La 3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三)MH-Ni电池用AB5型储氢合金的制备:

将Mn基合金、Co基合金、混合稀土金属和金属Ni按如下重量百分比配料:Mn基合金       17%、

         Co基合金        27%、

         混合稀土金属    18%、

         金属Ni          38%,

其中,混合稀土金属是指La 62%,Ce 23%,Pr 3%,Nd 12%的混合。

然后,将配好的原料一起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4Pa,充入0.02MPa氩气,然后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12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凝固后的储氢合金块置于热处理炉中,在1000℃下保温6小时,

(四)再将热处理过的储氢合金块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成粉末,储氢合金粉粒度小于100目,将该储氢合金粉进行成分分析,并制备成MH-Ni电池,测试MH-Ni电池荷电保留能力。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

比较例1

按化学结构式MmNi3.55Co0.75Mn0.4Al0.3进行配比,Mm为富铈混合稀土金属(La 28%,Ce 52%,Pr 5%,Nd 15%),然后将所有金属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2Pa,充入0.03MPa氩气,然后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12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凝固后的储氢合金块置于热处理炉中,在1000℃下保温5小时,再将热处理过的储氢合金块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成粉末,储氢合金粉粒度小于100目,将该储氢合金粉进行成分分析,并制备成MH-Ni电池,测试MH-Ni电池自放电。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

比较例2

按化学结构式LmNi3.6Co0.7Mn0.4Al0.3进行配比,Lm为富镧混合稀土金属(La 62%,Ce 23%,Pr 3%,Nd 12%),然后将所有金属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抽真空至0.3Pa,充入0.04MPa氩气,然后通电给功率,当原料全部熔化后,精炼10分钟,将熔体浇注到水冷却模中快速凝固,凝固后的储氢合金块置于热处理炉中,在1050℃下保温5小时,再将热处理过的储氢合金块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成粉末,储氢合金粉粒度小于100目,将该储氢合金粉进行成分分析,并制备成MH-Ni电池,测试MH-Ni电池自放电。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储氢合金中Mn,C和Mg含量及MH-Ni电池自放电率

 

设计Mn含量/%实测Mn含量/%合金中C含量/%合金中Mg含量/%MH-Ni电池自放电率/%实施例15.25.180.0130.00619.1实施例25.25.220.0100.00818.7实施例35.25.190.0110.00716.2实施例45.25.210.0080.00817.5比较例15.25.100.0180.01124.7比较例25.25.080.0200.01226.2

从表1可见,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储氢合金其Mn的含量与设计的基本一致,而且降低了储氢合金中的杂质含量,另外,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储氢合金用于MH-Ni电池,明显地提高了MH-Ni电池荷电保留能力,降低了MH-Ni电池自放电。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