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及其制备方法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其药物活性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和其他辅料的重量比为1∶5~1∶25.5;其具体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辅料制成:银杏叶提取物1份;辅料:稀释剂2~25份;助溶剂1~20份;矫味剂0.01~2份。本发明与固体制剂比较体内吸收速度较快,生物利用度高;与口服液、颗粒剂比较,无首过效应;与口服液比较,本发明药物稳定性高、剂量准确、服用量少、服用方便;本发明与滴丸比具有速效、服用剂量小、服用方便等优点,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生产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生产过程不易污染,本发明克服了滴丸必须经唾液溶化服用的缺陷,适用各类患者。滴剂质量标准完善,便于生产上控制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0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马杰;郭琪;周付生;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77741.7

  • 发明设计人 郭琪;

    申请日2007-11-20

  • 分类号A61K36/16;A61P3/06;A61P9/10;A61P9/12;A61P11/06;A61P25/16;A61P25/28;A61P37/08;A61P39/06;A61K127/00;

  • 代理机构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程凤儒

  • 地址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法华南里34号楼611-1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57: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5-09

    授权

    授权

  • 2009-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5-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银杏叶提取物是从银杏叶药材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等。

近代药理学研究及主要药效临床试验表明,银杏黄酮具有明显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液量,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微循环。它还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银杏叶内酯B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剂,具有抗凝血,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动特性,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作用。因而,80年代以来,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已成为医药界研究开发的热点。银杏叶提取物(GBE)被列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痴呆症及抗衰老的重要药物。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脑功能不全,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综合症、脑中风、心肌梗塞、过敏性哮喘,长期应用可以增强记忆,延缓衰老。且长期服用基本无副作用。

含银杏叶提取物的现有口服剂型有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滴丸等。因胶囊、片剂均为固体制剂,患者在服用时,药物释放速度慢,起效缓慢,生物利用度低;口服液和颗粒剂在服用时,需要剂量较大,属于胃肠粘膜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且服用过程不适合重症患者服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银杏叶提取物制备成滴丸,其优点是速效、高效、服用、携带方便;但滴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操作步骤复杂,对生产设备及操作环境要求高,对于药液温度、冷凝液的高度、滴口距冷凝液的距离及冰浴的温度的要求都是相当严格的,稍有偏差即会影响滴丸的外形、粘连程度及拖尾等。滴丸质量检查严格,外观应成球状,大小均匀,色泽一致,且重量差异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如取滴丸20丸,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后,在分别精密称定各丸重量,每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滴丸不得超过2丸,并不得有一丸超出限度一倍。鉴于上述原因滴丸生产成本过高,临床应用的人群只限于经济基础较好的群体范围,普通消费者在经济上很难接受,而且滴丸是口腔吸收,无首过效应,必须需要口腔具备唾液,方能将滴丸崩解,临床上一些重症患者口腔唾液量稀少则不便使用。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急需一种既能口腔吸收,无首过效应,又疗效好、起效迅速,药品应用人群范围广泛,价格相对较低的高效银杏叶提取物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能够口腔吸收、疗效好、见效快、无首过效应、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人群广泛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银杏叶及银杏叶提取物含有可抵抗多种疾病及延缓衰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银杏黄酮苷及萜内酯(GBE—HP)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特别是对大脑血流障碍和脑动脉硬化治疗效果显著;能增进心脑血流量,改善脑营养,克服脑功能障碍;降低胆固醇和高血脂,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对脑血栓患者的脑循环、葡萄糖代谢有调节作用;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样作用,清除自由基,延缓血脑血管老化,对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衰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均有改善作用。

本发明意想不到的发现了将银杏叶提取物制成滴剂可以经口腔吸收,所需剂量小,见效快,经动物学实验验证,本发明银杏叶滴剂较银杏叶其他制剂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在临床应用中无需唾液辅助,适用范围广泛。且该滴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其药物活性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和其他辅料的重量比为1:5~1:25.5;其具体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银杏叶提取物、辅料制成:

银杏叶提取物1份;

辅料:稀释剂2~25份;助溶剂1~20份;矫味剂0.01~2份。

上述的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其中,所述的稀释剂为水、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其中,所述的助溶剂为水、药用乙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其中,所述的矫味剂为蛋白糖、蜜源糖、甜密素中的一种。

上述的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其中,所述银杏叶提取物为100~200目喷雾干燥细粉,含水分小于3%。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及动物学实验验证,得出了上述滴剂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之最优比以及各辅料的最优重量配比。发明人发现:

①稀释剂浓度对滴剂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浓度小时,药液的稳定性和澄明度稍差;浓度较大时,药液的稳定性和澄明度较好,说明稀释剂占整个滴剂浓度对滴剂质量有影响,而以20~90%浓度范围为最佳。

②助溶剂浓度对滴剂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浓度小时,药液的稳定性和澄明度稍差;浓度较大时,药液的稳定性和澄明度较好,说明助溶剂占整个滴剂的浓度对滴剂质量有影响,而以10~80%浓度范围为最佳。

③轿味剂对滴剂服用时口感有影响,浓度低,服用后口感苦,浓度高,服用后口感太甜,说明轿味剂占整个滴剂的浓度对服用质量有影响,而以0.01~5%浓度范围为最佳。

④原料药粉细度、撒入速度是影响制备过程中溶解的关键,原料药粉粗、撒入混合液中速度快,细粉相互聚集,大的团块增多,溶解速度非常慢,配液时间延长,相反,原料药粉细、撒入药粉均匀、速度适中,溶解速度较快,配液过程完成较快,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故原料药粉以100~200目喷雾干燥粉为最佳;撒入药粉速度以混合溶液的液面药粉基本溶解后再撒入药粉为最佳。

因此可以看出,助溶剂、稀释剂浓度是影响整个配液过程的较重要因素,所以应该视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浓度、细度、速度。

根据上述配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

(1)备料:按权利要求1所述重量份称取银杏叶提取物和各辅料;

(2)将助溶剂、适量稀释剂、轿味剂混合,搅拌制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的时候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溶解并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即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6)检查和评价: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和稳定性考察。

本发明步骤(3)混合过程可以利用超声溶解法、加热溶解法或搅拌溶解法。加热溶解的温度为40~50度最佳。

本发明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中每1ml含总黄酮醇苷不少于9.6mg、含萜类内酯以白果内酯(C15H18O8)、银杏内酯A(C20H24O9)、银杏内酯B(C20H24O10)、银杏内酯C(C20H24O11)的含量之和计,不少于2.4mg。

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性状为红棕色澄清液体制剂,可以直接分装在棕色PC或PET材质的瓶中。使用中每次滴入2ml左右;由于本发明无任何毒副作用,具体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可根据临床实际体现的症状,遵照医嘱服用。

本发明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与现有技术的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滴丸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与效益:

(1)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属液体制剂,与银杏叶提取物固体制剂比较,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较快,生物利用度较高;

(2)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与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颗粒剂比较,滴剂属于口腔粘膜吸收,无首过效应;与口服液比较,滴剂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具有剂量准确,服用量少、服用方便的优点;

(3)本发明滴剂与银杏叶提取物滴丸比较虽然都是口腔粘膜吸收制剂,具有高效、速效、服用剂量小、服用方便等优点,但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生产过程的操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化生产,生产过程不易污染,而银杏叶提取物滴丸生产过程的操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临床上应用方面,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由于成本低,价格相对适中,适宜的消费患者范围广泛;银杏叶提取物滴丸在使用中需经过唾液溶化,对于部分患者,如鼻咽癌导致的无唾液症患者则不能很好的服用,而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此项缺陷,适用于各类患者。

(4)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质量标准完善,便于生产上控制质量。

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制备方法重点采用银杏叶提取物加一定浓度助溶剂、稀释剂、轿味剂制备成滴剂,目前,还未查到有中药制成滴剂的获得生产文号的药物,滴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产品质量高,在国内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它有如下优点与效益:①生产过程简单,生产能力大,设备费用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②配液过程时间由原料药粉细度、撒入混合液速度决定,相对容易控制,制备的药液澄明度、稳定性好;③制得的滴剂药液混合均匀,含有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各原料来源:

1、银杏叶提取物细粉:含水量小于3%: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2、聚乙二醇400:南京威尔化工有限公司药用级

3、丙二醇:南京威尔化工有限公司  药用级

4、药用乙醇:山东潍坊金凯利化工有限公司  药用级

5、丙三醇:上海金贸泰化工有限公司进口  药用级

6、蛋白糖:河北衡水新光化工有限公司  食品级

7、蜜源糖:河北衡水新光化工有限公司  食品级

8、甜蜜素:河北衡水新光化工有限公司  食品级

实施例1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222g

丙二醇                     100g

药用乙醇                   120g

蛋白糖                     25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 1:11.6;

(2)将聚乙二醇400、丙二醇、药用乙醇及蛋白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超生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2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277.5g

         丙二醇               100g

药用乙醇         96g

蛋白糖           2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2.3;

(2)将聚乙二醇400、丙二醇、药用乙醇及蛋白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超生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3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277.5g

         药用乙醇                96g

         蛋白糖                  3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0.1;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及蛋白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超生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4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333g

药用乙醇                 160g

蛋白糖                   4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3.3;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及蛋白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搅拌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5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444g

         药用乙醇                  120g

         丙三醇                    50g

         蛋白糖                    4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6.4;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丙三醇及蛋白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加热溶解法溶解,溶解温度40~50℃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6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555g

         药用乙醇                  160g

         丙三醇                    100g

         蛋白糖                    4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21.4;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丙三醇及蛋白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超声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7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277.5g

         药用乙醇                160g

         蜜源糖                  3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1.7;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及蜜源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搅拌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8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277.5g

         药用乙醇                  120g

         蜜源糖                    3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0.7;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及蜜源糖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搅拌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9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388.5g

         药用乙醇                    160g

         甜蜜素                      3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4.5;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及甜蜜素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搅拌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10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444g

         药用乙醇                200g

         甜蜜素                  4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17.1;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及甜蜜素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超声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11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111g

         药用乙醇                    72g

         甜蜜素                      2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5.1;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及甜蜜素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搅拌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实施例12

(1)备料:按下述重量称取原、辅料;

         银杏叶提取物                       40g

         聚乙二醇400                        666g

         丙二醇                             150g

         药用乙醇                           160g

         甜蜜素                             30g

银杏叶提取物与辅料重量比为1:25.2;

(2)将聚乙二醇400、药用乙醇、丙二醇及甜蜜素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溶液;

(3)在上述混合溶液混合至液面无药粉时将银杏叶提取物匀速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中,采用搅拌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4)调整至量:加水调整至规定量1000ml,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5)分装:将制得的药液灌装入瓶中,密封。

以上实施例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中每1ml含总黄酮醇苷均不少于9.6mg、含萜类内酯以白果内酯(C15H18O8)、银杏内酯A(C20H24O9)、银杏内酯B(C20H24O10)、银杏内酯C(C20H24O11)的含量之和计,均不少于2.4mg。

本发明银杏叶滴剂的动物药效学实验:

一、实验摘要:银杏叶滴剂对动物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小鼠断头脑缺血试验中,与其赋型剂空白对照组比较,以5-10mg/kg(按黄酮苷类含量计算)的剂量滴服,即可使动物的喘息时间明显延长(P<0.01);在大鼠急性脑缺血试验中,以3-10mg/kg的剂量滴服,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动物的脑含水量。对动物缺氧、缺血性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大鼠心肌缺血试验中,给予3mg/kg的银杏叶滴剂即可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在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中,给予5-15mg/kg的滴剂,可使动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且银杏叶滴剂可使血瘀动物(大鼠)的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得以明显改善。银杏叶滴剂所显示的各种作用与银杏叶口服液比较,其强度相当或略强于后者。

银杏叶滴剂(10mg/ml HPLC法)是高含量黄酮苷银杏叶提取物产品。为动脉血管扩张药物,主要用于活血化淤、通脉舒络,对脑缺血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本剂型口服剂量小,便利携带。本文以其现有剂型——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10ml/支,2.0mg/ml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作为对照,对该剂型(滴剂)进行了部分药效学实验研究。

二、试验方法与结果

1、脑缺血试验

1.1 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的影响

1.1.1 材料:选用17-20g健康小鼠72只,♂♀各半。

1.1.2 分组:随机分六组;三组为试药组,分别于小鼠口腔滴入三种不同剂量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分别为大剂量组(含银杏叶提取物15mg/kg)、中剂量组(含银杏叶提取物5mg/kg)、小剂量组(含银杏叶提取物1.67mg/kg),滴入量均为15μl/10g(以小鼠体重计量);另设三个对照组,即赋型剂空白对照组(用量同试药组)、维脑路通阳性药对照组(用量同试药组);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含银杏叶提取物15mg/kg)原剂型药物对照组,用量为90μl/10g。

1.1.3 实验方法:每天口腔滴入或灌胃一次,连续七天,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用剪刀在耳下部快速断头,记录断头后喘气持续时间(秒.S)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1.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大剂量、中剂量与小剂量组比较,P<0.05,P<0.01。

5mg/kg和15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可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气时间,与空白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意义。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其药效作用强度与维脑路通和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相当。从长期的临床实验显示,维脑路通的副作用较大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从本实验看,维脑路通组9只小鼠其中2只用药后断头前已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停止,颈背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样红斑(压不褪色)等严重过敏反应。从用量上看,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和口服液相比,相同银杏叶提取物浓度的滴剂和口服液,滴剂的用量要远远小于口服液的用量。

1.2 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1.2.1 选材:选用健康♂大鼠105只,体重272±27g。

1.2.2 分组:随机均分七组;给药剂量以大鼠体重为标准;试药组分别选用本发明实施例4、5、6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①假手术组(解释:也进行手术,但不进行结扎造成缺血,直接缝合)②模型对照组(解释:对大鼠进行手术结扎造成缺血后缝合,施予赋型剂,即不加药物只加辅料制成的对照样品)③本发明小剂量试药组(含银杏叶提取物1.0mg/kg)④本发明中剂量试药组(含银杏叶提取物3.0mg/kg)⑤本发明大剂量试药组(含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⑥维脑路通阳性药对照组⑦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含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原剂型对照组。

1.2.3 实验方法:首先进行造脑缺血模型,对大鼠进行手术结扎造成缺血后缝合。手术后每天定时于大鼠口腔内滴入或灌胃一次,连续10天,于末次药后1小时进行手术,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小时后处死,取出脑组织进行测试。赋型剂、小剂量试药组、中剂量试药组、大剂量试药组及维脑路通的用量均为15μl/10g,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用量为90μl/10g。

测试指标为:1、脑指数;2、脑含水量;3、毛细血管通透性:即在结扎颈动脉前5分钟,i.v依文思兰(EVB)50mg/kg,去脑后分别浸泡于甲酰胺溶液中,45℃温育72小时。用其浸液,在波长630nm处进行比色,计算出脑内EVB含量。以上各指标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4、组织形态观察。

1.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各指标表明银杏叶滴剂3mg/kg和10mg/kg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模型对照组动物的脑含水量及脑内EVB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除银杏叶提取物滴剂1.0mg/kg组外,其它各用药组动物的脑含水量和脑内EVB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意义(P<0.01);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脑缺血模型对照组的大鼠组织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假手术组大鼠组织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正常,即核仁,核膜清楚,胞浆透亮,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管腔及神经细胞和小血管周围均有一道空隙。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脑组织神经细胞固缩,胞体变小,胶质细胞透亮区增大,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周围的空隙明显赠宽,脑室周围间质疏松,脑膜血管,室膜血管瘀血明显。而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维脑路通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但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均明显轻于维脑路通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组。

2、心肌缺血,缺氧试验

2.1 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2.1.1 选材:选取♂小鼠90只,体重18-22g。

2.1.2 分组:随机均分六组;每组用量以小鼠体重计量。除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组除外,其他组用量均为15μl/10g,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用量为90μl/10g。

赋型剂空白对照组、银杏叶滴剂小剂量组(含银杏叶提取物1.67mg/kg)、中剂量组(含银杏叶提取物5.0mg/kg)、高剂量组(含银杏叶提取物15mg/kg)试药组、心得安阳性药对照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含银杏叶提取物15mg/kg)原剂型对照组。除心得安用药一次(i.g)外,其它各组均连续口腔滴入或灌胃七天,末次用药前选取体重20-24g小鼠72只(每组12只)用于试验。末次用药后40分钟,将小鼠分别置于容量为250ml盛有15g钠石灰的密封磨口广口瓶内,观察记录死亡时间,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2.1.3 结果与分析:

中剂量组(5mg/kg)和高剂量组(15mg/kg)的银杏叶滴剂可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除小剂量外,其它各用药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可知,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使小鼠存活时间的延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5.0mg/kg剂量的作用强度与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9ml/kg相当。说明要达到同等药效,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使用剂量是银杏叶滴剂的6倍。

2.2 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2.2.1 取材:取健康♂大鼠48只,体重294±73g。

2.2.2 分组:随机分五组,每组用量以小鼠体重计量。赋型剂空白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1.0mg/kg和3.0mg/kg两试药组(解释:为含银杏叶提取物1.0mg/kg和3.0mg/kg),消心痛阳性药对照组和银杏叶口服液原剂型对照组(含银杏叶提取物3.0mg/kg)。除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组除外,其他组用量均为15μl/10g,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用量为60μl/10g。

2.2.3 实验方法:除消心痛给药一次外,其它各组均连续口腔滴入或灌胃10天。于末次药后1小时,i.p乌拉坦麻醉,仰位固定,调节心电图灵敏度至1mv=20mm,纸速为50mm/秒,记录II导联心电图后,舌下i.v垂体后叶素0.5u/kg,注射速度为10秒,注射后立即,15秒,30秒,1分,2分,5分,15分重复记录心电图。以第一期T波升高和J点抬高数(mv)及第二期心率变慢为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2.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可使垂体后叶素引起的J点和T波的升高以及心率的减慢等各种心肌缺血症状明显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其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略强于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要达到同等药效,相同药物浓度的银杏叶口服液的使用剂量是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4倍,说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生物利用度远远高于口服液。

3、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1 取材:选取健康♂大鼠45只,体重278±46.2g。

3.2 分组:随机均分五组:赋型剂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含银杏叶提取物3mg/kg)试药组;复方丹参阳性药对照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含银杏叶提取物3mg/kg)原剂型药物对照组。除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组除外,其他组用量均为15μl/10g,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用量为90μl/10g(均按大鼠体重计量)。

3.3 实验方法:以上各组分别口腔滴入或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和赋型剂,连续10天。于第10天皮下注射肾上腺素(Adr)0.08ml/100g,2小时后,将大鼠浸入冰水内5分钟,在间隔2小时,重复注射Adr,停食,于次日心脏取血进行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测定。

3.4 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以毛细管法进行血粘度测定:a.从加样孔加入生理盐水(NS)约2ml至四个红灯均亮为止,b.记录第一,二红灯熄灭的间隔时间,以此为NS的高切值,同样记录第三,四红灯熄灭的间隔时间如NS的低切值,c.取肝素防凝血2ml,加入加样孔至四个红灯均亮为止;d.重复b步骤得全血的高切值及低切值;e.将所测NS值除全血值则为终结果。

红细胞压积(HCT):将全血混均注入红细胞(RBC)压积管内,以3000rpm离心30分钟,观察RBC压积管刻度,得HTC。

以双缩脲法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

结果表明:3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对大鼠急性血瘀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且其强度与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相当,可以看出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用远远小于银杏叶口服液的剂量即可达到同样的药效。

3.5 对血小板聚焦功能的影响

取40ml血样,3.8%枸橼酸钠防凝(9:1 V/V),置硅化管中,800rpm×5分钟离心,收集上层富血小板血浆(PRP),余血3000rpm×5分钟离心,收集贫血小板血浆(PPP),计数PRP,以PPP调整致25万/mm3,分别取225μlPRP和PPP,用PRP调零点,PPP调“100”,然后于PRP管中加入25μl诱导剂(ADP,终浓度23.4um)记录5分钟血小板聚集情况。

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效果优于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

三、本发明银杏叶滴剂的动物药效学实验总结:

银杏叶滴剂(10mg/ml HPLC法)是高含量黄酮苷银杏叶提取物产品。制成的剂型口服剂量小,便利携带。本文以其现有剂型——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10ml/支,2.0mg/ml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作为对照,对该剂型(滴剂)进行了部分药效学实验研究。

1、脑缺血试验①银杏叶滴剂用药0.15mg/10g,阳性药对照组维脑路通用药2mg/10g,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用药0.18mg/10g,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可明显延长;而且从用药剂量上看,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用量要远远小于维脑路通的用量;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的用量明显多于本发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用量。②各指标表明银杏叶滴剂3-10mg/kg,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及脑内EVB含量明显降低;而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中剂量组(3mg/kg)和大剂量组(10mg/kg),维脑路通(100mg/kg)和银杏叶口服液(12mg/kg)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

2、心肌缺血,缺氧试验①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试验表明:中剂量组(5mg/kg)和高剂量组(15mg/kg)的银杏叶滴剂可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且可知,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使小鼠存活时间的延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5.0mg/kg剂量的作用强度与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18mg/kg剂量(9ml/kg)相当。说明要达到同等药效,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使用剂量是银杏叶滴剂的3.6倍。②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试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1.0mg/kg和3.0mg/kg两试药组,可使垂体后叶素引起的J点和T波的升高以及心率的减慢等各种心肌缺血症状明显减轻,其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略强于12mg/kg银杏叶口服液对照组。而且银杏叶口服液的用药剂量是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的4倍。

3、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的试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3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对大鼠急性血瘀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且其强度与12mg/kg的银杏叶提取物口服液相当,可以看出银杏叶提取物滴剂用远远小于银杏叶口服液的剂量即可达到同样的药效。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一、实验摘要:用小鼠对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按所含黄酮苷类量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521.86mg/kg(95%可信限:502.67-541.80mg/kg),约相当于生药量100g/kg,为临床人用量的869倍。

二、实验小结: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对灌胃的LD50为521.87mg/kg(502.67-541.80mg/kg),约相当于生药量100g/kg。为临床用量869倍,耐受人用量口服100倍以上,说明银杏叶滴剂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大鼠长期毒性研究

一、实验摘要:银杏叶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根据临床用量及疗程,对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进行i.g给药90天,恢复期15天的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共分银杏叶提取物滴剂高(5ml/kg/d,临床用量104倍)、低(1.5ml/kg/d)两个剂量组、赋型剂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各组动物一般表现,体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生化检测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用药结束时,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大剂量组部分动物肾门区胞膜内炎症明显,恢复期结束时,未见明显异常。表明:大鼠i.g1.5ml/kg/d较安全。

二、实验小结:

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在1.5-5ml/kg/d的剂量范围内,连续i.g90天,恢复期15天的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动物的饮食、活动及体重增长情况基本正常,无死亡发生;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各指标也未见不良影响;各组动物的主要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以未见形态学改变,病理检查,发现用药结束时,银杏叶高剂量组,部分动物肾门区慢性炎细胞浸润,恢复期结束时,未见异常。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大鼠长毒的安全剂量为1.5ml/kg/d(约为临床用量的30倍)。

银杏叶滴丸和滴剂生产工艺、设备成本比较

一、银杏叶滴丸生产工艺、设备:

1、银杏叶提取物原料和基质辅料,加入到配料桶中,加热搅拌混合制成混合药液。

2、将混合药液输送到滴丸机的储液罐内,滴制滴丸。

3、将制成的滴丸输送到离心机中,甩尽滴丸上冷却油。

4、将滴丸输送到筛丸机上筛丸,拣出小丸、碎丸、粘丸。

5、分装,贴签。

二、银杏叶滴剂生产工艺、设备:

1、将稀释剂、助溶剂、轿味剂辅料,加入到配液罐中,搅拌制成混合溶液。

2、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匀速加入到混合溶液中,采用搅拌溶解法溶解,混合均匀。

3、加水调整至规定量,制成银杏叶提取物滴剂药液。

4、分装,贴签。

三、二者比较

1、滴丸生产工艺看,分装前滴丸生产所需设备:滴丸机、离心机、筛丸机;不包括配料桶在内,中型生产规模的一套滴丸生产设备,需资金27万元(每丸70mg以下的小丸滴丸设备,若是每丸70mg以上的滴丸设备则需资金50万元)。滴剂生产工艺看,分装前滴剂生产设备:只需要带搅拌的配液罐;生产规模的生产设备,需资金几万元即可。由此看出,滴剂设备投入资金远远少于滴丸设备。

2、由生产过程看,滴剂生产工艺简单,配液后即可分装;而滴丸则需要几步生产工艺,生产成本相对比滴剂成本高较多。

3、成品比较:通过上述生产工艺及设备比较,推算滴丸成品生产成本至少是滴剂成品的2倍以上。

由上可知,银杏叶提取物滴丸产品成本过高,普通消费者在经济上很难承受,消费人群仅限于经济较好的。银杏叶滴剂的药效好,成本低,价格适中,普通消费者均能接受,适宜的消费患者范围广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