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工艺,以及这种板材的生产线

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工艺,以及这种板材的生产线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工艺,用于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的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制成的板材,该板材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同一侧或另一侧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所述工艺包括使用带有至少两个末端部分(61、62)的成形板条(6)。本发明还涉及生产线和特定的板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321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拉法基石膏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80014887.8

  • 申请日2007-05-04

  • 分类号B28B11/16(20060101);B28B11/08(20060101);B28B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14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程伟;王锦阳

  • 地址 法国阿维尼翁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57: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1-0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8B11/1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0925 申请日:200705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9-26

    授权

    授权

  • 2009-07-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5-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hydraulic binder)的四个薄边边缘(feathered edges)的板材的生产工艺,以及为此目的的用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以及特定的专用单元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第2 991 824号中,通过(具体参见该专利的图1和第3栏第29至43行)围绕两个辊子21转动且包括模铸带(mould strip)25的输送带20(conveyor),在待切割的预型件(preform)中产生多处凹陷(recess)51A、51B从而生产石膏板材。然后在凹陷的中间切割预型件,从而生产带有薄边端部或薄边横向边缘的板材。

在美国专利第2 246 987号中,通过(具体参见图1和7)包括多个杆件23、38的输送机0(conveyor),在待切割的预型件中产生多处凹陷从而生产石膏板材。在一个实施例中,同时在板材的两侧产生多处凹陷。

在美国专利第2 168 803号中,通过支撑构件21(具体参见图1),在待切割的预型件中产生多处凹陷从而生产石膏板材。这些支撑构件能够例如通过环套角钢(stapling)而被临时固定到较低衬层(facing)。特别地,在所述衬层接受石膏浆体之前施用这些支撑构件,但是也可以设想在浇注浆体之后施用它们。

专利申请WO-A-2005/028171描述了一种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新式板材以及生产工艺和用于生产这些板材的设备。该申请人也是专利申请WO-A-03/041930、WO-A-03/072326和WO-A-2004/009309以及WO-A-03/084724的所有人。这些专利申请使用板条(lath)从而在生产板材的过程中形成横向薄边。

所描述的工艺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在生产水平上,横向地形成的薄边的表现(rendering)还有待提高。特别地,寻求一种方案,使得可以获得具有极好地对称性且具有极好地直线的边缘的薄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在预型件中产生多处凹陷的问题,从而产生最终的对称的且直线的横向薄边部分。

本发明涉及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形成的板材的生产工艺,该板材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同一侧或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2)浇注到由包括至少两个配备有纵向带子的成形带(forming strip)的输送带(7)所支撑的衬层材料(1)上,并用第二衬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型件(5),然后使用至少一个带有至少两个末端部分(61、62)的板条(6),在第一成形带之前的预型件的较高部分产生压痕(12)和/或在其较低部分产生压痕(12bis);

2)使得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2)发生水凝(hydraulic setting);并且

3)在由压痕(12)所产生的薄边(8)的层面(level)处切割预型件(5),压痕(12)位于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形成的板材中,该板材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且在同一侧或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

根据一个实施例,压痕通过在成形板设备(4)之前引入板条而产生。

根据一个实施例,压痕(12bis)在预型件(5)的较低部分上产生。可选地,且以优选的方式,压痕(12)在预型件(5)的较高部分上产生。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形成的板材的生产工艺,该板材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2)浇注到由包括至少两个配备有纵向带子的成形带的输送带(7)所支撑的衬层材料(1)上,并用第二衬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型件(5),然后使用至少一个带有至少两个末端部分(61、62)的板条(6),在第一成形带之前的预型件的较高部分产生压痕(12);

2)使得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2)发生水凝;并且

3)在由压痕(12)所产生的变薄截面(8)的层面处切割预型件(5),压痕(12)位于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形成的板材中,该板材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且在同一侧或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

根据一个实施例,板条在开始水凝之前撤走。

根据一个实施例,板条包括多个被嵌入末端部分的层面处的聚合物基体(65)中的杆件(66a、66b、66c)。

根据一个实施例,杆件是扁平的,且具有包括在10:1和3:1之间的纵横比。

根据一个实施例,板条包括由中间部分(63)所分隔的两个末端部分(61、62),该中间部分表现为板条总宽度的20%和90%之间,优选地在25%和60%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板条包括由包括多处凹陷(64a、64b)的中间部分(63)所分隔的两个末端部分(61、62)。

根据一个实施例,凹陷(64a、64b)具有包括在4和12mm之间的宽度,包括在8和20mm之间的长度,以及在15和30mm之间的凹陷之间的间距。

根据一个实施例,压痕在预型件的较高部分产生,从而生产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的板材,该板材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板材中,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方向为横向。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板材的另一侧而不是在包括所述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面上,板材还包括平行于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两个第三薄边边缘(25ter)。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板材中所述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深度与所述第三薄边边缘的深度的比值包括在1和10之间,优选在2和5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板材中所述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包括在100和200mm之间的宽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板材中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包括在120和180mm之间或150和200mm之间或100和150mm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板材中所述第一(10)和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近似相等的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板材中所述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的宽度的比值包括在1.5和5之间,优选地在2和4之间。

本发明的主题还包括用于基于来自预型件(5)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预型件(5)包括覆盖有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2)的衬层材料(1)且由包括配备有纵向带子的成形带的输送带(7)所支撑;该生产线还包括在第一成形带之前产生预型件的压痕(12)的设备,该压痕在预型件的较高部分产生,其中用于形成压痕的设备至少包括:

-框架(101);

-支撑在框架(101)的第一端部(104)处的两个第一滑轮(102、103)以及支撑在框架(101)的第二端部(107)处的两个第二滑轮(105、106);第一滑轮(102、103)和第二滑轮(105、106)位于平行的平面中;相对着的一对(102、103)和另一对(105、106)滑轮是同样的;

-两条驱动带(108、109),其分别环绕第一滑轮(102、103)和第二滑轮(105、106);

-至少一个板条(6),其以可移动的方式固定到带(108、109)且在这些带(108、109)之间延伸,在这种方式中,其纵向轴线平行于滑轮(102、103、105、106)的旋转轴线;

-所述板条(6)带有至少两个末端部分(61、62);

-在该设备的驱动带(108、109、206)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预型件(5)的宽度,且该设备以适当的方式设置,使得在其驱动带(108、109、206)转动时,所述至少一个板条(6)在预型件(5)中产生压痕(12或12a)。

根据一个实施例,生产线还包括较高(214)和较低成形板(215),板条(6)能够穿过两板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使用在生产线中的板条为参考上面所给工艺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板条。

根据工艺或生产线的一个实施例,水硬性胶凝材料包括石膏。

本发明的主题还包括用于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形成的板材的生产工艺,该板材在其每一侧带有衬层,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a),所述工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生产线。

本发明的主题还包括带有由中间部分所分隔的两个末端部分(61、62)的板条(6),其特征在于板条包括多个被嵌入末端部分的层面处的聚合物基体(65)中的杆件(66a、66b、66c),并且在于中间部分表现为板条总宽度的20%和90%之间,优选地在25%和60%之间,并且在于中间部分(63)包括多处凹陷(64a、64b)。

根据一个实施例,杆件是扁平的,且具有包括在10:1和3:1之间的纵横比。

根据一个实施例,凹陷(64a、64b)具有包括在4和12mm之间的宽度,包括在8和20mm之间的长度,以及在15和30mm之间的凹陷之间的间距。

使用这种设备使得可以容易地改变两个压痕之间的间距,并由此改变板材的长度。

本发明的主题还包括用于基于来自待切割预型件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预型件中产生压痕的步骤。

该工艺特别具有允许待获得的板材带有薄边边缘的优点,其中板材的横向薄边边缘能够位于标准薄边边缘的同一侧,或者位于相对侧,横向边缘具有优质的对称性和直线性的特点。

最后,本发明的主题还包括用于基于来自预型件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预型件包括覆盖有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且由输送带(或成形带)所支撑的衬层材料。该生产线还具有允许生产带有薄边边缘,并带有下述的特定横向边缘的板材的优点。

附图说明

接着在随后的参照附图所给出的说明书中,现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概略地且立体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图2表示用于本发明中的板条的剖面图;

-图3表示用于本发明中的板条的俯视和立体视图;

-图4表示用于本发明中的板条的放大的剖面图;

-图5表示用于本发明中的板条的放大的俯视和立体视图;

-图6概略地表示用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工艺的步骤;

-图7概略地表示用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工艺的另一步骤;

-图8表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工艺能够获得的板材;

-图9表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工艺能够获得的另一种板材;

-图10概略地表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的一部分;

-图11概略地表示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制成的板材,该板材能够根据本发明而获得;

-图12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发明且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制成的板材;

-图13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板材的薄边边缘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在图1中概略地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该设备以概要的方式在专利申请WO-A-03/072326和WO-A-2005/028171中说明,通过引用将其纳入本文。

该设备包括形状为H形的框架101,但对此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给出大量其它形式。

在该框架101上,在第一端部104处,支撑有两个第一滑轮102和103,在第二端部107处,支撑有两个第二滑轮105和106。

第一滑轮102、103位于第一平面中,第二滑轮105、106位于第二平面中,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滑轮102和滑轮105为同样尺寸且面对面放置。

滑轮103和滑轮106也为同样尺寸且面对面放置。

滑轮102、103、105和106能够围绕它们自身转动。

第一驱动带108环绕第一滑轮102、103,且第二驱动带109环绕第二滑轮105、106。

驱动带108和109是同样的。它们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板条6而彼此连接。包括于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该板条赋予所生产的板材有用的属性。

该板条6以可移动的方式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带108、109,且在此方式中,其纵向轴线平行于滑轮的旋转轴线。

因而,当滑轮之一,例如滑轮102,转动时,该滑轮将驱动带108驱动,驱动带108自身驱动位于与其在同一平面中的另一个滑轮(滑轮103)以及长型装置6,此处为板条。接着后者根据所限定的轨迹而运动,一方面,该运动通过由带108所构成的环状物,另一方面,当其连接到第二带109时,该运动还通过由后者所构成的环状物而发生。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对称性允许板条6的轴线基于椭圆形而运动,其轴线保持不变地平行于滑轮的轴线。

可以设想,面对面设置的两个滑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

该设备可还包括驱动至少一个滑轮旋转的装置。这些装置能够通过其上安装有滑轮的轴选择性地驱动两个滑轮。

板条6一般具有大致扁平的形状。

板条6能够通过例如拧紧在驱动带上而被固定,从而能够容易地拧松并由其它板条替代。

滑轮优选地为牙轮(toothed wheels)且驱动带为能够与这些牙轮配合的链条。

参照图2-5更详细地描述了板条。

参照图2,能够看到板条6的剖面。该板条带有两个末端部分61和62,且具有中间部分63。该中间部分可具有与末端部分相一致的厚度,所表现的更小的厚度,或者更大的厚度。更小的厚度将是优选的(例如在末端部分厚度的30%和80%之间)。中间部分能够表现为板条总宽度的20%和90%之间,例如在25%和60%之间。中间部分作为中间折合部(hinge)。

参照图3,能够看到末端部分61和62以及中间部分63。该中间部分有利地包括一系列凹陷64a、64b。这些凹陷使该中间部分具有更好的弹性,而不损害其强度。其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优选地为椭圆形。凹陷的数目可以根据板条的大小和凹陷的尺寸而改变。优选地,凹陷具有包括在4和12mm之间的宽度,包括在8和20mm之间的长度,以及在15和30mm之间的凹陷之间的间距。

参照图4,能够看到放大的末端部分。该末端部分包括聚合物基体65。该聚合物是相对刚性的,且有利地由凹陷64a、64b提供弹性。该聚合物例如为PEHD。该材料的特性特别地由生产线的速度和板条所经历的加速度和尺寸确定。在该聚合物中,嵌有杆件65a、65b和65c。这些杆件为圆形形状(金属线)或者优选为扁平形状。在扁平形状情况下的比值特别地包括在10:1和3:1之间,例如近似为6:1。这些杆件一般为金属,但也可以为其它刚性材料。

参照图5,能够看到末端部分的放大的俯视立体图。该末端部分显示延伸超出聚合物部分的杆件,这些杆件能够再加工为圆形的形式(这些延伸的圆形元件随后以金属线的形式位于该部分上)或者保持扁平,扁平为优选实施例。通过引用在此将两个文件均纳入本文。

这些金属线随后能够固定并连接到设备,正如在申请WO-A-2005/028171中参考图2至5及相应的说明书或者在申请WO-A-03/072326中参考图4至7及相应的说明书所指出的。

具体地,输送带为带有链环(links)的链条,一些链环容纳板条的杆件的端部。

板条6的长度一般近似等于预型件的宽度。而且,用于本发明中的板条可以具有大致为平行六面体形式的或者为三角形等形式的外形。带有更小厚度的中间部分的平行六面体形式将是优选的。

只要板条6能够支撑位于每个板条6之上的预型件5的厚度的重量,构成该板条的材料不是非常重要。因此,该板条可以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较长时间的稳定性的塑料材料、木材、金属等。

板条的厚度与薄边的尺寸有关。一般地,板条6的厚度大致包括在0.5和4mm之间,优选地在1.5和3mm之间。其宽度大致包括在5和30cm之间,优选地在10和25mm之间。

板条的生产可以包括将杆件置于模具中并将聚合物以熔融状态注射的步骤。还可以使用热硬性(thermosetting)(热固性thermohardening)的聚合物而不是热塑性(thermoplastic)物质。

而且,还可以不带有中间部分;在此情况下的板条有利地包括杆件形式的元件,如下所述。

还将可以具有末端部分类型的三个部分,且由上述的中间部分类型的诸中间的部分两两分隔。

其双重的特性使得可以获得相比单个板条更大的横向薄边的深度。在板条中使用扁平的杆件提供了更好的强度,提高了机构的抵抗能力,并限制了系统的磨损。根据本发明的板条还允许增加刚性并提供具有更好直线性的薄边。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

在用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工艺中,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能够用于在待切割的预型件中产生压痕,从而生产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

为了产生压痕,可使用其它已知的设备,例如美国专利第2168803号的主题。可以使用根据该发明的板条以粘贴在纸质的衬层之下。相似地,板条可以使用在以该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的专利申请,具体为专利申请WO-A-2005/028171、WO-A-03/041930、WO-A-03/072326和WO-A-2004/009309中所描述的工艺中。

当为了生产薄边而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板条6时,优选地就在压痕的层面处或者产生该压痕的位置的对面(也即在预型件的另一侧)切割预型件。

在用于带有薄边边缘的石膏板材的生产工艺中,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这种工艺显示在图6至10中。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2)浇注到由输送带(7)所支撑的衬层材料(1)上,从而获得预型件(5),然后将板条(6)引入预型件(5)之下,板条的长度有利地至少近似等于预型件(5)的宽度;

2)使得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合成物(2)发生水凝并撤走所述板条(6);

3)在由板条(6)所产生的薄边(8)的层面处切割预型件(5)。

现在将参照图6至10详细地说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并带有薄边边缘的板材的生产工艺。然后,将说明在此工艺中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使用。

首先,将“横向边缘”具体化,其在本说明书中意味着垂直于用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中的输送带的运动方向的边缘。这种横向边缘也称为“板材端部”。

参照图6,显示了通过将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2浇注到衬层材料1上而生产的板材的生产线,并且一般用第二衬层材料3覆盖。成形板4之下的全部的通路产生预型件5。

水硬性胶凝材料合成物优选地包括石膏。

衬层材料1和3可以由多层纸张或纸板、玻璃毡席或者由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知的能够用作衬层材料的任何材料所构成。

预型件5从板材或成形板4之下或者从用于生产线中的等效设备(例如主辊子)之下出来之后,将板条6引入预型件5和输送带7的始端(start)之间。形成板4和输送带7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使得预型件5还没有时间明显地硬化并且仍然具有较高的塑性。引入的步骤以板条6的纵向轴线大致垂直于输送带7的运动方向的方式而发生。正如参照以虚线整体表现的板条的附图所表示的,还将可以在形成板之前完成引入的步骤。

正如预型件5那样,板条6随后由输送带7所驱动。石膏合成物2的水凝和硬化随后全部沿着预型件5的运动而发生,如箭头A所示。

优选地,撤走板条6发生在切割预型件5之前。

因而,在某一时间之后,该时间对应预型件5在输送带7上所行进的距离,并且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将该时间确定为输送带7的运动速度以及石膏合成物2的凝固时间的函数,预型件5的硬度足以使板条6能够撤走,而不会使预型件5变形且不会使石膏合成物2占据空间或因为撤走板条6而留下薄边8(图7)。

能够以任何适合的方式而实现撤走板条6。例如,在板条6的长度大于预型件5的宽度时,板条6相对预型件5凸出,那么可以快速地在大致垂直于输送带7的运动方向的方向上撤走板条6并且使板条远离输送带7而运动。这种撤走动作由图6中的箭头B所表示。

还能够通过将板条6下降到位于组成输送带系统的两个辊子之间的空间内而实现撤走板条6,输送带系统一般不是全部沿着生产线而连续,而是通过由之间存在自由空间的辊子所驱动的数个带而形成。

在撤走板条6之后,预型件5继续移动,并仍然由输送带7所驱动,且石膏合成物2继续硬化。

如图7所见,当薄边8到达一般由带有刀具9的辊子所构成的切割设备的层面时,后者启动并切割预型件5。显示于图8中的板材9bis由此获得由在两次切割操作之间的输送带所行进的距离(即,根据本发明,由两个连续的薄边8之间的输送带所行进的距离)所限定的长度。因此,该板材9bis带有两个横向薄边边缘10。

优选地,调节切割设备使得刀具9大致在薄边8的中间切割预型件5。

每个薄边8的尺寸取决于板条6的尺寸并大致对应于上面所指出的板条的尺寸。长度一般至少近似等于预型件5的宽度(可选择地由纵向带可选择地表现的“带子”的宽度而减小),但一般为更大,从而能够将其抓住以将其从预型件5之下撤走。而且,合乎期望地,板条6具有比预型件5的宽度更大的长度,从而相对后者凸出,这能够便于其撤走。在通过根据参照附图所描述的本发明的设备使用板条情况下,该板条伴随有滑轮,这种撤走问题不再存在。

优选地,刚才所描述的工艺补充了用于带有两个薄边纵向边缘的石膏板材的已知的生产工艺。后者一般设想在输送带7的每一纵向侧面布置一般由塑胶所制成的一般称为“带子”的带。这种工艺描述于例如欧洲专利申请第482 810号中。

因此,这样使得可以获得如图9所示的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11的板材,该板材除了其两个横向薄边边缘10之外还带有两个薄边纵向边缘25,即总共四个薄边边缘。

当然,如果切割操作的频率是用于引入板条6的频率的两倍,那么所获得的板材带有3个薄边边缘(两个纵向和一个横向)。

所生产的石膏板材的长度当然取决于输送带的运动速度以及切割操作的频率。

切割操作的频率一般直接与引入板条的频率联系,因为一般期望获得带有两个横向薄边边缘的板材。

该工艺相当灵活,因为,为了改变所生产的板材的长度,简单地修改引入板条的频率就足够了。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变型,将板条引入预型件的较上部分的层面处。在此情况下,压痕(12)产生于板材的较上部分中,并且不再产生于如图6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较低部分(12bis)中。阴影部分表示压痕(12),而非阴影部分表示压痕(12bis)。还可参照申请WO-A-03/041930的图5。压痕导致如下更加详述的横向薄边。有利地,在水凝开始之前撤走板条,该凝固实际上仅开始在(第一)成形带的层面处。

根据本发明的板条能够用于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板材的生产工艺中,并且特别是在以本申请人的名义做出的如下专利申请中所描述和所要求保护的工艺中:WO-A-03/041930、WO-A-03/072326、WO-A-03/084724、WO-A-2004/009309和WO-A-2005/028171。这些专利申请使用板条,从而在生产板材的过程中形成横向薄边。本发明因而还涉及使用在这些专利申请中所要求保护的工艺中的板条。

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能够用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中,该水硬性胶凝材料来自包括覆盖有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合成物2且由输送带7所支撑的衬层材料1的预型件5。

为了使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能够以最佳的方式用于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上,该设备的驱动带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预型件5的宽度。因而,这些带和滑轮位于预型件的每一纵向侧。

而且,以适合的方式设置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使得在其驱动带转动时,其长型装置在预型件5中产生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能够位于预型件5之上,在此情况下,其产生压痕12,或者在预型件5之下,在此情况下,其产生压痕12bis。

出于实用的原因,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位于预型件5之上。

当然,能够设想两个(或更多)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一个位于预型件之上,另一个位于预型件之下,从而分别在预型件5的顶部产生我们的压痕12,在预型件5的底部产生压痕12bis,预型件5的底部是预型件5保持在输送带7上的侧面。

能够调节切割设备从而在压痕12的层面处切割预型件。

如果压痕12bis产生于预型件的底部,能够调节切割设备从而在已经产生该压痕12bis的位置的对面切割预型件。

优选地,基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板材的生产线是带有薄边边缘的板材的生产线。现将详细描述这种生产线以及根据本发明地将设备用于该生产线中的方式。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产生的生产线的一部分。

该附图表示所述生产线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种变型。

这种在图10中可见其外形的设备,包括由框架205所支撑并由链环所构成的链条206所环绕的四个第一牙轮201、202、203、204(或滑轮),一些链环207能够支撑对应于板条的杆件的端部的金属线。

该设备相对于与预型件5的运动方向对齐的竖直平面是对称的。因而,杆件的金属线由横向地相对于预型件5延伸直到第二链条的链环207所保持,所述第二链条与链条206是同样的,且其环绕与第一牙轮201、202、203、204同样的第二牙轮。

该设备带有通过带211以旋转驱动轴210的电动机209,在轴210上安装有轮203和其对称轮。这些轮的旋转驱动链条206在箭头D所指出的方向上的旋转。

该预型件5通过引入水硬性胶凝材料而以已知的方式获得,该水硬性胶凝材料粘贴在由第一衬层材料2与第二衬层材料3之间的箭头E所指示的方向上以及在该设备的较高形成板214和较低形成板215之间的整个通路中。

在牙轮201、202、203、204以及它们的对称轮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预型件5的距离,使得这些牙轮不会接触该预型件5。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固定在适合的高度上,使得在操作生产线的过程中,链条206的运动驱动连接到链环207的板条的运动,该板条穿入形成板内,即穿入较高214和较低板215之间,并相对较高板214向下凸出。由在较高板214和第二衬层材料3之间的该板条所占据的空间随后产生在预型件5的厚度的薄边中的该位置。

在板条穿过板214和215之间时,当然通过链条206以等于预型件5的速度运动的方式调节电动机的操作。板条6随后伴随预型件5数厘米,且在其从预型件分离以通过围绕轮204转动而升起的时刻,板条在预型件5的较高部分留下压痕。

如果通过作用于电动机的操作来改变链条206的运动速度是简单的,就容易更改在两次挤压之间的间距以及由此改变板材的长度。

如图10可见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框架205能够与板214和215构成整体。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能够用来代替传统所使用的形成板或主辊子。

由板条(6)留下的压痕(12)随后将产生位于薄边纵向边缘相对侧的薄边横向边缘。

用于内部建筑工程和其中使用板材的工艺

该工艺和设备用于生产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石膏板材。

特别地,本发明能够生产下述的石膏板材。

该板材可以是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的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制成的板材,该板材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有利地为横向的。

在板材的另一侧而不是包括所述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一侧,板材还能够包括平行于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两个第三薄边边缘(25ter)。

在一个变型中,该板材使得所述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深度与所述第三薄边边缘的深度的比值包括在1和10之间,优选地在2和5之间。

例如,所述第二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包括在100和200mm之间,且/或包括在120和180mm之间或150和200mm之间或100和150mm之间。所述第一(10)和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能够具有近似相等的宽度。

根据一个变型,所述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的宽度的比值包括在1.5和5之间,优选在2和4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板材,但这时四个薄边边缘不必位于相对侧面。因而,该工艺还使得可以获得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的由水硬性胶凝材料所形成的板材,该板材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同一侧或在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所述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包括在100和200mm之间的宽度。特别地,在这些板材中,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包括在120和180mm之间或150和200mm之间或100和150mm之间。例如,在这些板材中,所述第一(10)和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近似相等的宽度,或者所述另外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的宽度的比值包括在1.5和5之间,优选地在2和4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其它板材,且四个薄边边缘不必位于相对侧面。因而,该工艺还使得可以获得在其每一侧都带有衬层的由水硬性胶凝材料形成的板材,该板材在一侧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且在同一侧或在另一侧包括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具有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的宽度的比值包括在1.5和5之间。

根据一个变型,该比值包括在2和4之间。例如,在这些板材中,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的宽度包括在100和200mm之间,优选在120和180mm之间或150和200mm之间。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有利地为横向的。

在板材的另一侧而不是包括所述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一侧,由根据本发明的工艺所能够生产的板材还能够包括另外的平行于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两个第三薄边边缘(25ter)。根据一个变型,所述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深度与所述第三薄边边缘的深度的比值包括在1和10之间,优选在2和5之间。

本发明由此涉及这些板材,其中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与所述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位于同一侧,或者其中所述第二薄边平行边缘(25bis)不是位于所述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的一侧而是位于另一侧。

本发明还涉及在包括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的一侧包括标记的板材的生产,该标记识别垂直于第一薄边平行边缘的两个另一较薄平行边缘(25bis)的存在,所述板材旨在用来与第二同样的板材协作,而第一板材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接合到第二板材的薄边平行边缘(25bis),由存在于包括所述板材的两个第一薄边平行边缘(10)的一侧的标记识别所述板材的这些薄边边缘(25bis)。该标记的类型特别描述于专利申请WO-A-2005/028171中,特别是参照图20。

水硬性胶凝材料优选为石膏。

图11描述了带有四个薄边边缘的板材,其中两个薄边位于一侧而其它两个位于板材的另一侧。这种板材能够通过其中在预型件的较高部分产生压痕的工艺而获得。可以看到薄边部分以相对的方式(边缘薄边位于膏状(cream)衬层侧(10)而端部薄边位于另一侧,“灰色”侧(25bis))而设置在板材的每一侧。薄边25bis的尺寸大致与薄边25(其大致对应于板条的尺寸)的尺寸处在同一级别的量级。因此,薄边25bis可具有包括在0.5和4mm之间的深度,优选地在1.5和4mm之间。薄边的宽度能够包括在2和15cm之间,优选地在5和10cm之间。纵向薄边具有本领域的标准尺寸,例如由“带子”以标准的方式所给定。

图12表示从顶部看去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板材。在此情况下,板材在板材的同一侧包括四个薄边边缘。上面所指出的尺寸以与图11同样的方式应用于此。

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特定薄边边缘的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薄边边缘同时出现在板材的两侧。在此情况下,板材还在板材的另一侧包括平行于第二薄边边缘(25bis)的两个第三薄边边缘(25ter)。此处再次给定尺寸,即:板材的X厚度传统地在6和25mm之间;薄边的Y宽度包括在100和200mm之间,优选地在如上的120和180mm之间或在150和200mm之间;Z′(例如薄边25bis的深度)和Z"(例如第三薄边25ter的深度)使得Z′+Z"包括在0.5和4mm之间,优选地在0.5和3mm之间,更优选地在0.6和2.5mm之间或在0.6和1.8mm之间,有利地在0.8和1.8mm之间或0.5和1.5mm之间。数值Z′和Z"之间的比值或Z′:Z"包括在例如1和10之间,优选地在2和5之间。

更多细节还能够参照申请WO-A-2005/028171的这些实施例,特别是参照图19、21和22。

使用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工艺所生产的板材而生产内部建筑工程的工艺,属于描述于且/或声明于专利申请WO-A-2005/028171中的类型。如需对板材进行说明,可特别参照该申请WO-A-2005/028171的所述图19至图23A、23B、24A、B和C以及25A、B和C。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