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卫星遥感海雾特征量的实时提取方法

卫星遥感海雾特征量的实时提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遥感海雾特征量的实时提取方法。利用白天EOS/MODIS资料,读入其原始数据文件PDS,通过分析海雾和低云在光谱特征上的差异,分两大步骤首先把海雾与低云分开,再对海雾特征量进行提取。即采用三级判识方法先后滤出中高低云、晴空水体、太阳耀斑水体、云阴影区、海冰雪盖,而建立海雾检测并得到海雾分布区,生成包括海雾检测结果的文件,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出海雾特征量——雾区的光学厚度、雾有效半径、液态水路径,与雾顶高度和雾中能见度,在微机上进行图像显示。本发明不仅提取了海雾特征量,并且计算雾能见度和雾顶高度,从而实现了海雾的定量化监测,海雾的消散预报,为海面上空飞行安全、海上交通与沿海空港作业提供气象信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247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810238095.5

  • 申请日2008-12-08

  • 分类号G01S17/95(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01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中南

  •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53: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2-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S17/95 授权公告日:20101222 终止日期:20111208 申请日:200812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2-22

    授权

    授权

  • 2009-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5-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卫星遥感海雾特征量的实时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海雾是我国近海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海雾时,水汽凝结产生大量雾滴悬浮在海面上空,雾滴的散射、反射作用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对人类海上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国外文献报道利用NOAA卫星的AVHRR(甚高分辨率辐射计)的通道1、3和4,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可以得到有一定空间总揽性的雾和低云(以下简写为雾/低云)的特征量:雾/低云云滴有效半径re、光学厚度τ、液态水路径LWP(Liquidwater path)。但是,已有技术没有将雾与低云分开,实质是没有反演出海雾的特征量,而海雾特征量的变化与海雾的生消有关,根据海雾光学厚度、有效半径和液态水含量的变化可以为海雾消散预报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如果没有将海雾与低云区分开,严格说就不能提取海雾特征量,也就无法对海雾的消散预报提供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星遥感海雾特征量的实时提取方法,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充分利用EOS/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卫星资料,该资料与NOAA卫星搭载的AVHRR相比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空间分辨率提高,星下点最大可达250m(AVHRR的星下点分辨率最大1.1km)。2)目前MODIS搭载在两颗EOS卫星(TERRA和AQUA)上,其中TERRA过境时间为地方时上午11:30时左右,AQUA为地方时13:30分左右,这对白天反演海雾光学厚度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时段。3)光谱分辨率提高,EOS/MODIS资料有36个光谱通道(AVHRR有6个光谱通道),大大增强了对地球复杂情况的观测和识别能力。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白天EOS/MODIS资料,读入其原始数据文件(PDS),并且分两大步骤:一、通过分析海雾和低云在光谱特征上的差异,首先把海雾与低云分开,再对海雾特征量进行提取。即采用三级判识方法先后滤出中高低云、晴空水体、太阳耀斑水体、云阴影区,而建立海雾检测方法并得到海雾分布区,生成包括海雾检测结果的文件。然后,二、再根据公式定量计算出海雾特征量——海上雾区的光学厚度、雾滴有效半径、液态水路径、以及雾中能见度和雾顶高度,形成海雾特征量数据文件,即可用GRADS绘图软件,在微机上进行图像显示。

本发明的特点:本发明对海雾和低云进行了分离,针对海雾进行了特征量的提取,对雾中能见度和雾顶高度进行了计算,从而实现了海雾的定量化监测和对海雾的消散预报提供信息。为海面上空飞行安全、海上交通运输、海港和沿海空港作业提供了有效气象资料。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把海雾与低云分开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提取海雾特征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采集是通过极轨卫星数字可视广播系统(DVBS),获取并读入PDS文件。

2)再从PDS数据集文件的头文件中读入太阳天顶角、太阳方位角、卫星天顶角、卫星方位角、地理定位数据、定标数据参数,对PDS文件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去除条纹、数据定标和定位等)。经预处理和质量控制后生成HDF文件;再对HDF文件用通用的方法进行几何精校正,生成局地的等经纬度投影数据文件LD3,其中包含了太阳天顶角、卫星天顶角和太阳卫星相对方位角信息和各通道的光谱资料信息。

3)进行一级判识,将目标物初步区分为:云(包括海雾/低云、含海冰、雪盖信息的中高云)、耀斑水体、晴空水体、云阴影。具体方法是首先读入LD3文件,通过投影数据中的太阳和卫星间的相对角度计算耀斑表数据,同时读入海陆模板数据、30年月平均SST(海表面温度)数据。用海陆模板数据将大陆与海洋分开;考虑到有耀斑污染的水体,在可见光、近红外以及短红外甚至中红外波段和轻雾的光谱特性十分接近,容易带来误判,通常用耀斑查算表数据将耀斑水体剔除。云(包括海雾/低云、含海冰、雪盖信息的中高云)、云阴影的识别均采用通用的长波红外亮温及可见光、近红外反照率以及中波红外亮温特征阈值的方法加以区分。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大于-0.05的条件初步滤除晴空水体(包括其中的藻类信息)。这里像元的定义为:卫星传感器对地面景物进行扫描采样的最小单元。

4)再对步骤3中的云(包括海雾/低云、含海冰雪盖信息的中高云)进行二级判识:判断是否满足海雾/低云特征,将含海冰雪盖信息的中高云以及晴空水体与海冰的混合像元剔除,保留海雾/低云区。方法是:根据海雾和晴空水体、海冰、中高云的辐射特性,检测符合可见光反照率在0.12~0.15之间、归一化雪指数NDSI在-0.1~0.1之间、1.6μm通道的反照率大于0.15、10.3μm通道的亮温大于270K的像元,判识为含低云的海雾。不满足则为含海冰雪盖信息的中高云和晴空水体与海冰的混合像元。通过二级判识,初步检测出含低云的海雾,该海雾(含低云)像元标记为Fog1。步骤3和步骤4中得到的晴空水体像元均标记为CS。

5)对于步骤4中含低云的海雾进行三级判识,即将海雾与低云分离。首先将与海表温度相比明显偏低的非暖性低云分离,其方法是:对于步骤4中得到的海雾(含低云)像元Fog1,在Fog1的同一纬线上100像元内找最邻近的晴空水体像元CS。如果找到了晴空水体像元CS,则比较两个像元在热红外(波长为11μm)通道上的亮温差ΔT11μm,该亮温差表示为ΔT11μm=|TFog1-TCS|。亮温差如果在3K之内,则将该标记为Fog1的像元标记为Fog2。如果亮温差在3K以上,则将该像元判识为非暖性低云(C1)像元。

如果在Fog1像元的同一纬线上100像元内没有找到晴空水体像元,则在Fog1像元周围20×20像元矩阵内找最邻近的晴空水体像元CS。如果找到了晴空水体像元,则比较两个像元在热红外通道上的亮温差ΔT11μm,ΔT11μm=|TFog1-TCS|。亮温差如果在3K之内,则将该标记为Fog1的像元标记为Fog2。如果亮温差在3K以上,则将该像元判识为非暖性低云(C2)像元。

如果在Fog1像元的同一纬线上100像元内和周围20×20像元矩阵内都没有找到晴空水体像元,则用使用30年月平均SST代替晴空水体亮温值寻找邻近区的可能海雾像元。计算ΔT11μm=|TFog1-TCS|,如果亮温差在4K以内,则将该标记为Fog1的像元标记为Fog2。

考虑到三级判识步骤完成后,得到的雾区还可能包含暖性碎低云,为了将碎的暖性低云从雾区中剔除,对于标记为Fog2的像元再用区域增长方法,进行空间拓展。

区域增长方法:将标记为Fog2中最符合阈值条件的像元标记为Fog3,以Fog3为中心,比较周围的邻近像元与Fog3像元的可见光反照率、中红外(波长为3.7μm)、热红外(波长为10.3μm)差值,如果差值分别在0.02、1K、0.5K之内,这个邻近的像元作为新的Fog3像元。由此循环,判识出海雾区。当区域增长分析要求的条件不符合了,就判识为暖性碎低云。

考虑到将夹在海雾区中的云边缘滤除,再进一步将以上得到的海雾检测数据用纹理条件分析。方法是:取N×N矩阵,N≥11,如果矩阵中60-70%的像元都标记Fog3,则判识为海雾;如果矩阵中只有30-40%的像元标记为Fog3,则判识为云边缘;这样就确定了低云区、海雾区、中高云区和晴空区。

6)将检测为低云区、海雾区、中高云区和晴空区的结果按像元输出为二进制的海雾检测结果文件,并储存。

如图2,7)在海雾检测的基础上,计算海雾特征量。读入海雾检测结果文件中标记为雾的像元,同时读入LD3文件中与雾区像元位置对应的1通道(波长0.62-0.67μm)反照率数值,读入太阳天顶角us数据和视觉对比阈值ε,按公式(1)进行逐像元计算,得到卫星观测时刻的雾区光学厚度值τ。计算公式如下:

τ=afμ0(1-af)β(μ0)---(1)

式中τ是光学厚度,af是雾的反照率,μ0是太阳天顶角的余弦(μ0=cos(us)),β(μ0)是后向散射系数,可由已有的精细多重散射模式计算得到,MODIS卫星过境时间基本固定,后向散射系数计算结果已经制定成表格,放入程序中,供程序调用)。计算好的光学厚度值以二进制格式输出到光学厚度值τ的文件中。

8)读入光学厚度值τ文件,并由公式(2)计算液态水路径:

LWP=10(0.5454·τ)0.254---(2)

式中LWP是液态水路径(gm-2)。将计算好的液态水路径值以二进制格式输出到液态水路径文件中。

9)读入雾区光学厚度文件和液态水路径文件,可以得到雾滴粒子的有效半径,公式如下:

re=32·LMPρ·τ---(3)

式中re是有效半径(μm),LWP是是液态水路径(gm-2),ρ是液态水密度(gm-3),τ是光学厚度。因此,re在遥感上的应用是指研究区域内雾滴大小的加权意义上的半径。将计算结果以二进制格式输出到文件re中。

10)雾顶高度(白天)的反演只和光学厚度有关,读入光学厚度文件,运用公式(4)计算雾顶高度:

H=45τ2/3(4)

式中H的单位是米。由于此经验公式得到的是雾顶几何厚度,而海雾发生在海平面上,可以将雾的厚度,看成是雾顶高度。将结果以二进制格式输出到雾顶高度文件中。

11)水平能见度可以由柯喜密什(Koschmieder)公式求得:

VIS=1βext·ln(1ϵ)---(5)

式中ε=0.02,βext为消光系数,可以表示为单位距离内相对光辐射能量的变化率,由公式(6)得到:

βext=ΔτΔH---(6)

把ε和βext都代入公式(5),则能见度公式可以简化为:

VIS=1βext·ln(1ϵ)=3.19βext---(7)

读入光学厚度文件和雾顶高度文件,利用(7)式就可以计算得到雾中能见度。将能见度结果以二进制格式输出到雾中能见度文件中。

12)将上述结果用GRADS绘图软件输出,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等值线表示数值的大小。

显然,本发明有效实现了海雾的实时监测,为海面上空飞行安全、海上交通运输、海港和沿海空港作业提供预测气象资料。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