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将各种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辅助框架系统

用于将各种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辅助框架系统

摘要

一种用于将至少两个不同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辅助框架系统(10),该辅助框架系统包括用于一个可供所有可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车顶模块公用的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以及多个不同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4,16),这些辅助框架补充构件与不同的车顶模块相匹配并且为了完整形成为各种车顶模块确定的辅助框架(18,20)而可以分别与所述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可拆卸地相连并可相应地更换。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2D25/06 专利号:ZL2008101337252 申请日:20080725 授权公告日:201406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6-04

    授权

    授权

  • 2010-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D25/06 申请日:200807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至少两个不同的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辅助框架系统以及一种具有用于连接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的汽车车身。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将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车顶模块借助辅助框架连接到汽车车身上已经是公知的(参见例如DE10355656A1)。

目前,必须将不同车顶模块安放在不同的辅助框架上,以便能够分别实现它们各自的功能。因此,早在焊装时就必须使用不同的辅助框架。如果在一种特定汽车车型中例如设置两种车顶变型(例如一种基础钢车顶和一种天窗车顶模块),那么目前必须将天窗车顶模块通过特定辅助框架连接至汽车,该辅助框架在焊装时焊接在汽车车身内并与汽车车身一起通过阴极浸漆池(kathodischeTauchlackierungsbad)和油漆涂装线。因此,对于所述两种不同的车顶变型(例如钢车顶和车顶模块),在焊装时需要两个在车顶区域内不同的汽车车身分级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辅助框架系统以及一种如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改进的汽车车身,利用它们可以将不同的车顶模块简单且廉价地组装到汽车车身内,而不必为此在焊装时采用不同的辅助框架。此外,应提供一种用于将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相应方法。

对于所述辅助框架系统,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将至少两个不同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辅助框架系统来解决,按照本发明,该辅助框架系统包括一个可供所有可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车顶模块公用的辅助框架基础构件以及多个不同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这些辅助框架补充构件与不同的车顶模块相匹配,并且为了完整形成为各种车顶模块所确定的辅助框架而可分别与所述辅助框架基础构件可拆卸地相连并可相应地更换。

因此,现在可以简单且廉价地在汽车车身内集成不同的车顶模块,而为此不必在焊装时采用不同的辅助框架。根据本发明,仅仅所述辅助框架中的专门针对不同模块变型的那部分被设计成可更换的。利用可与汽车车身相连的可供不同车顶模块共用的辅助基础构件能够在焊装时实现统一的汽车车身分级结构(Aufbaustufe)。

辅助框架补充构件优选分别可以与辅助框架基础构件以螺纹方式连接。不过,原则上也可以想到任意其它的能够实现对有关辅助框架补充构件的相应更换的可拆卸连接。

在装入汽车车身内的辅助框架中,辅助框架补充构件可以例如分别是有关辅助框架的一个后构件。在此要注意,要防止辅助框架基础构件和后面的可更换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之间的过渡受到腐蚀,因为后辅助框架补充构件的更换通常在阴极浸镀之后才进行。

尤其有利的是,辅助框架系统被设计用于将至少两个下列的不同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尤其是作为现有钢板车顶的备件的基础型车顶模块、尤其是功能集成的其它车顶模块、优选如至少一个带有集成天窗盖(Leiterklappe)的车顶模块、至少一个全景顶窗模块或天窗车顶模块、至少一个折叠滑动车顶模块和/或类似物。

辅助框架系统可以包括仅仅两种用于两种不同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或者用于多于两个不同车顶模块的多于两个辅助框架补充构件。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用实施形式,辅助框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为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确定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该辅助框架补充构件带有可调节的、尤其是可枢转或翻转的承载梁。这种可翻转的承载梁通常设置在设有天窗盖的汽车车身内。

承载梁可相宜地在闭合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调节,该承载梁在所述闭合位置与其余辅助框架补充构件一起构成一个闭合的、优选呈矩形的框架;所述辅助框架补充构件在开启位置上时则在一侧开口。在此,在所述辅助框架装入汽车车身内的情况下,承载梁尤其通常可以向下向其开启位置调节移动或是枢转或翻转。

实际上,在组装在汽车车身内的辅助框架中,承载梁适当地设在有关辅助框架补充构件的后部区域。

承载梁可以锁定在辅助框架补充构件和/或汽车车身上。

对于基础型车顶模块来说,可以保持后部的车顶框架段,而例如对于带有集成的天窗盖的功能集成的车顶模块而言,用后部的辅助框架部分更换另一辅助框架补充构件。所述后侧辅助框架补充构件在此情形下例如可为小框架,该框架的后部被设计为可调节移动或可翻转,这通常是必需的,以便能正确地使用天窗盖。因此,可以通过有关辅助框架补充构件的后侧部分的翻转功能轻易地将即便较长的东西向下推入天窗盖开口内。随后,可以将可翻转的横支架或承载梁再次向上关闭,由此使装载的东西保持在它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的特点相应地在于,所述辅助框架包括一个辅助框架基础构件以及尤其对应于本发明辅助框架系统的可拆卸地与该辅助框架基础构件相连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框架系统实现各车顶模块至汽车车身的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详细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辅助框架系统的一种示例实施形式的示意透视图,其中示出了构成各个用于基础型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或用于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的各个步骤,而

图2是用于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的完整辅助框架的示意透视图,其中承载梁处于其闭合位置,

图3是用于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的完整辅助框架的示意透视图,其中承载梁处于其开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透视图示出用于将至少两个不同车顶模块连接至汽车车身的辅助框架系统10的示例实施形式。

辅助框架系统10包括可供所有可连接在汽车车身上的车顶模块共用的一个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以及多个、在此实施例中为两个不同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4、16,它们与不同的车顶模块、在当前情形下是作为现有钢板车顶的备件的基础型车顶模块或是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相匹配,并为完整形成为各种车顶模块所确定的辅助框架18、20(参见图1c和图1e)分别可拆卸地与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相连并可以相应地更换。

在此,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4、16可以分别与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尤其以螺纹方式连接。

在当前实施例中,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4、16在组装于汽车车身内的辅助框架18、20中分别是有关辅助框架18、20的后侧构件。

如上所述,辅助框架系统10在此情形下被设计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车顶模块,即用于连接作为现有钢板车顶的备件的基础型车顶模块或是用于连接带有集成天窗盖的其它车顶模块。该系统在此情形下包括用于基础型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4(参见图1b、图1c)以及用于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参见图1d、图1e)。不过,辅助框架系统10原则上也可以包括用于两个以上不同车顶模块的两个以上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

图1a以示意透视图示出了可供两个可与汽车车身相连的车顶模块共用的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

由图1b和图1c可以了解到,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4是如何地为了完整形成为基础型车顶模块确定的辅助框架18而与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相连、尤其是以螺纹方式连接。

相反地,由图1d和图1e可以了解到,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是如何地为了完整形成为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确定的辅助框架20而可拆卸地与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相连的、尤其是以螺纹方式连接。

而且,尤其是由图2和图3可以了解到,为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确定的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包括可调节的、尤其是可枢转或翻转的承载梁22。

在此,承载梁22可在闭合位置(参见图2)和开启位置(参见图3)之间调节,在所述闭合位置,该承载梁与其余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一起构成闭合的、优选呈矩形的框架;而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在后侧开口。

图2以示意透视图示出了由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完整形成的、用于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20,其中承载梁22处于其闭合位置。在此,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与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可拆卸地连接、尤其是以螺纹方式连接。

图3以示意透视图再次示出完整形成的、用于带有集成天窗盖的车顶模块的辅助框架20,其中,在此情形下,尤其是后侧的承载梁22却处在其开启位置。如上所述,辅助框架补充构件16为完整形成辅助框架20可与辅助框架基础构件12可拆卸地连接,尤其是以螺纹连接。

如由图2和图3可以了解到的,承载梁22在组装于汽车车身内的辅助框架20上通常可以向下调节或是枢转和翻转到其开启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辅助框架系统

12辅助框架基础构件

14辅助框架补充构件

16辅助框架补充构件

18辅助框架

20辅助框架

22承载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