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泰来藻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泰来藻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泰来藻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是通过将泰来藻用有机溶剂浸泡,得到的粗提取物用氯仿或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依次萃取,收集水层进行大孔树脂常压柱层析,以水-甲醇溶剂体系或水-乙醇溶剂体系为洗脱液,收集用甲醇或乙醇洗脱的组分,再用甲醇冲洗,收集冲洗后不溶于甲醇,并且在紫光灯波长254nm下有强紫外吸收的组分,得到产物。本发明的泰来藻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I病毒活性,体外抗CVB3病毒活性,昆虫拒食性活性,和很强的抑制多室草苔虫幼虫附着的活性,因此可用于制备抗病毒药物,生物农药和海洋绿色防污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369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30161.X

  • 发明设计人 漆淑华;

    申请日2008-08-1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潘伟健

  • 地址 510301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15: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D311/30 授权公告日:20101103 终止日期:20190814 申请日:200808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1-03

    授权

    授权

  • 2009-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提取物,另外还涉及这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抗病毒药物,生物农药和海洋防污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泰来藻(也称泰莱草)属于水鳖科泰来藻属,是我国南海水域的海草床中的优势种,但目前其经济价值还未被开发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泰来藻中提取出具有医药价值的化合物,从而实现泰来藻的经济价值。

我们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常压柱层析分离技术等,从泰来藻中分离得到一种主成分为黄酮苷化合物的提取物,这种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昆虫拒食活性和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的作用,因而可以应用于制备抗病毒药物,生物农药和海洋绿色防污剂,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泰来藻提取物,其特征是含有黄酮苷化合物并由以下的步骤制备得到:

(1)将泰来藻用有机溶剂在室温下浸泡,收集提取液,浓缩得粗提取物;

(2)将上述粗提取物悬溶于水,用氯仿或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依次萃取,收集水层并浓缩;

(3)将上述浓缩的水层进行大孔树脂常压柱层析,以水-甲醇溶剂体系或水-乙醇溶剂体系为洗脱液,从体积比100∶0到0∶100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用甲醇或乙醇洗脱的组分,浓缩得到粗组分;

(4)将上述粗组分用甲醇冲洗,收集冲洗后不溶于甲醇,并且在紫光灯波长254nm下有强紫外吸收的组分,得到泰来藻提取物。

步骤(1)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甲醇-水混合溶剂或乙醇-水混合溶剂等,所述的浸泡可以是3次,每次5天,所述的浓缩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如减压浓缩。

步骤(2)所述的萃取可以是各3~4次,所述的浓缩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如减压浓缩。

步骤(3)所述的浓缩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如减压浓缩。

本发明泰来藻提取物为黄色无定形粉末,在紫光灯波长254nm下有强紫外吸收,其核磁共振氢谱[1H NMR(500MHz,DMSO)]显示如下数据:δH 7.50~7.82ppm(多个芳香环氢),6.10~6.80ppm(多个芳香环氢),4.71~5.17ppm(多个糖端基氢),3.20~3.82ppm(多个糖次甲基和亚甲基氢),其1H NMR谱与从泰来草中分离到的黄酮苷化合物luteolin3’-O-methyl-7-glucuronide相似(见参考文献:Stochmal A,Placente S,Pizza C,et al.JAgric Food Chem,2001,49:753-758.),只是多了一些信号峰,结合黄酮类化合物是泰来藻的主要特征性化学成分这一研究事实,故推测该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苷类化合物。

本发明泰来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优化条件同上述。

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泰来藻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I病毒活性,其IC50值约为6.25μg/mL,还具有体外抗CVB3病毒活性,在浓度为100μg/mL时能够抑制一半以上CVB3病毒的病变,另外本发明的化合物有较好的昆虫拒食性活性,在浓度为500μg/mL时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拒食率为93%,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斜纹夜蛾SL细胞的细胞致死率为91%,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具有很强的抑制多室草苔虫幼虫附着的活性(EC50为0.005μg/mL)。

本发明的泰来藻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作生物农药和海洋防污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以风干干重4Kg的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原料,切碎后用乙醇有机溶剂约35L室温浸泡3次,每次5天,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粗提取物。将粗提取物(70g)悬溶于水(1L),用氯仿(600mL)和正丁醇(500mL)依次萃取各3次,收集水层并减压浓缩,将浓缩后的水层23g进行大孔树脂(D101大孔吸附树脂)常压柱(常压玻璃柱,直径9cm,长1.8m)层析,以水-甲醇溶剂系统为洗脱剂,从体积比100∶0到0∶100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用甲醇洗脱的组分,减压浓缩得到粗组分。将粗组分在用甲醇冲洗,收集冲洗后不能溶解于甲醇,并且在紫光灯波长254nm下有强紫外吸收的组分,得到本发明泰来藻提取物。该提取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500MHz,DMSO)]显示如下数据:δH 7.50~7.82ppm(多个芳香环氢),6.10~6.80ppm(多个芳香环氢),4.71~5.17ppm(多个糖端基氢),3.20~3.82ppm(多个糖次甲基和亚甲基氢),其1H NMR谱与从泰来藻中分离到的黄酮苷化合物luteolin3’-O-methyl-7-glucuronide相似,只是多了一些信号峰,结合黄酮类化合物是泰来藻的主要特征性化学成分这一研究事实,故推测该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苷类化合物。

实施例2:

收集对数生长期vero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细胞数为1.0×105/100μL,置于5%,CO2培养箱培养。次日将微孔中生长液吸出,每孔加入稀释好的实施例1的泰来藻提取物的溶液50μL,立即加入HSV-I病毒使用液50μL,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病毒对照,37℃,5%CO2培养箱培养。观测细胞病变效应(CPE),每天观察细胞长势,以-、+、++、+++、++++表示细胞病变情况。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vero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为25ug/ml,其抑制单纯疱疹病毒I型病变的IC50值为6.25ug/mL。

实施例3:

收集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细胞数为1.0×105/100μL,置于5%,CO2培养箱培养。次日将微孔中生长液吸出,每孔加入稀释好的实施例1的泰来草提取物的溶液50μL,立即加入CVB3病毒使用液50μL,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病毒对照,37℃,5%CO2培养箱培养。观测细胞病变效应(CPE),每天观察细胞长势,以-、+、++、+++、++++表示细胞病变情况。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hela细胞毒性的最大无毒浓度为200μg/mL,在浓度为100μg/mL时能够抑制一半以上病毒的病变。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的产物配成500μg/mL丙酮溶液(难溶物加了几滴二甲亚砜),并以浓度为10μg/mL的印楝素作为对照。将木薯叶(Φ=1.5cm)分别浸泡实验液和对照液1秒,晾干后放入培养皿中,每皿3片,接入2头斜纹夜蛾2龄幼虫。每样品处理设5个重复。处理48小时后调查取食叶面积,并更换新鲜甘蓝叶饲喂,记录处理后6天内试虫的死亡情况。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在浓度为500μg/mL时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拒食率为93%。

实施例5:

以斜纹夜蛾SL细胞为对象,用MTT法对实施例1的产物进行了细胞毒力试验。实施例1的产物的浓度均为100μg/mL(即100ppm),溶剂为DMSO。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斜纹夜蛾SL细胞的细胞致死率为91%。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得到的泰来藻提取物作为测试样品溶解于二甲亚砜(DMSO),然后加入经高压灭菌器过滤(0.22μm)的海水(FSW)配成不同的浓度(0.05μg/mL,0.2μg/mL,1μg/mL,10μg/mL and 50μg/mL)。在聚苯乙烯24孔径板的每个孔板中加入20个游动的幼虫和1mL配制好的测试样品,每个样品做4个平行孔,用加有DMSO的FSW海水作为阴性对照物。将配有测试样品的24孔径板放于28℃的培养箱中放置1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计算:1)已附着在板壁上的幼虫个数,2)没有附着在板壁上的幼虫个数,3)已死了的幼虫个数。计算已附着在板壁上的幼虫个数占实验用的总幼虫个数的百分比,再通过EPAPROBIT ANALYSIS PROGRAM Version 1.5软件计算其抑制幼虫附着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多室草苔虫幼虫附着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为0.005μg/mL。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