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输送机的踏板转向装置、转向方法及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

输送机的踏板转向装置、转向方法及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

摘要

一种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包括框架14、设置在框架14内部的由多个踏板7组成的连续踏板输送通道,踏板7的第一侧的前后带有第一侧后轮3a、第一侧前轮4a,踏板7的第二侧的前后带有第二侧后轮3b、第二侧前轮4b;相平行的设置在踏板7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用于带动踏板7移动的第一侧传动件1和第二侧传动件2;用于分别驱动第一侧传动件1、第二侧传动件2的第一侧驱动件6a、第二侧驱动件6b,在沿将要转向的踏板7的运动方向上,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15a、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15b前后相互错开地设置。该输送机可以直接安装在基座上,如地板上,并且,当需要移动输送机或其等同物位置、或对其进行重新安装时,可快速的将现有的输送机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144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06957.9

  • 发明设计人 华先铎;阮建华;张志雁;

    申请日2008-06-25

  • 分类号B66B23/14(20060101);B66B23/12(20060101);B65G17/00(20060101);B65G21/2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103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仿卫

  • 地址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葑亭大道718号(原娄江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02: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6B23/14 登记生效日:20180425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5-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6B23/14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8062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0-07-14

    授权

    授权

  • 2009-0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机及其等同物的踏板转向装置、改变踏板在输送机构端部的移动方向的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涉及一种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及其等同物。

背景技术

如同自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输送机是一种用来移动人员或搬运货物的输送设备。与目前现有的自动人行道类似,其总是以不大的倾斜角度(通常为0~12°)把人员或货物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由多个踏板形成的大致平坦且均匀的线性承载通道,类似于带式输送机。

现有技术中,输送机具有相对较大的驱动装置和端部踏板转向装置,在输送机的两个端部必须设置大约1米深、几米长的地坑,以容纳用于安装驱动装置和端部踏板转向装置的机架结构,同时输送机的中间部分也需要设置在大约半米深的地坑中。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这种地坑结构,需要在其周围空间相配合的布置额外的承力构件,且这些承力构件必须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已纳入考虑,这不但增加了建筑物的设计成本和输送机的安装成本,而且,使得那些在设计阶段并未将地坑承力构件结构纳入考虑的建筑物,无法安装和使用输送机;其次,对于位置移动或重新安装等特殊需要,这种结构使得将输送机快速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难以实现。

现有技术中,连续移动的踏板到达位于输送机端部的踏板转向装置时,绕过大直径的轮子并倒置,进入回程方向,经过回转到达下侧轨道的起始点,在经过位于输送机另一端部踏板转向装置,发生再次转向,回到正常运行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踏板的承载表面由向上方向发生反转到向下方向后再次回到向上方向。这种转向装置要求转向空间的高度必须至少等于踏板的长度,然而,考虑到运行的平稳性,该高度往往为踏板长度的几倍,这就是这种输送机需要配合设置占据很大空间的地坑的原因。

专利号为200480031636.7的专利文件披露了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点的转向机构,其中,踏板与驱动齿形带或链条通过设置在踏板两侧中间位置的紧固元件联接,通过特别设置的支撑元件,运行踏板的尾部被支撑元件从运行方向的水平高度引导到另一个水平高度,同时在整个转向过程中踏板保持大致相同的姿态,踏板在转向过程中没有发生倒置,其需要的转向空间很小。

然而,在踏板两侧轨道的末端区域,轨道上必须设置多个供紧固件和后轮通过的开口,这影响了前轮通过的平顺性,造成踏板振动等现象的发生,如果开口设计不合理,还会出现在某些区段只有两个后轮支撑踏板的情况。另外,根据该专利中披露的对支撑元件与传动件之间距离的限定公式:L=1/2*(p-π/2*r),与传动件(如驱动链条或齿形带)相对应,p为连续设置的两个踏板的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即踏板节距,其与传动件的节距成正比,r为驱动件(如驱动链轮或带轮)的半径,与传动件的节距也成正比,因此,L与传动件的节距成正比,当传动件由于老化或磨损而延长时,理论上相应的L将变大,而L为踏板前后滚轮轴距的一半,为踏板的静态参数,由制造时确定,这产生踏板在端部转向不协调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改变踏板在输送机或其等同物两端部移动方向的转向装置和转向方法,该方法或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可靠,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构造的输送机,该输送机可以直接安装在基座,如地板上,并且,当需要移动输送机或其等同物的位置,或对其进行重新安装时,可快速的将现有的输送机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公布的输送机的踏板转向装置所采用的技术特征是:

一种输送机的踏板转向装置,它包括踏板,踏板的第一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一侧后轮、第一侧前轮,踏板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二侧后轮、第二侧前轮;相平行的分别设置在踏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用于带动踏板移动的第一侧传动件和第二侧传动件;用于分别驱动第一侧传动件和第二侧传动件的第一侧驱动件、第二侧驱动件,在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上,第一侧驱动件的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第二侧驱动件的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前后相互错开地设置。

上述输送机的踏板转向装置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它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侧后轮和第一侧前轮的第一侧轨道、用于支撑第二侧后轮和第二侧前轮的第二侧轨道,第一侧轨道上设置有第一侧转向通道,第一侧后轮通过第一侧转向通道由第一侧轨道的上方、下方二者中的一方移动至另一方,第二侧轨道上设置有第二侧转向通道,第二侧后轮通过第二侧转向通道由第二侧轨道的上方、下方二者中的一方移动至另一方;踏板的第一侧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一侧传动件可转动地联接的第一侧联接件,踏板的第二侧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二侧传动件可转动联接的第二侧联接件,沿踏板的前后宽度方向的中央定义一个与踏板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中心线,沿踏板的运动方向看,第一侧联接件、第二侧联接件中的一个设置在中心线的前方,另一个设置在中心线的后方;

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看,将要转向的踏板的第一侧联接件的联接中心到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同一踏板上所述的第二侧联接件的联接中心到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第一侧前轮具有轮轴,轮轴端部向外侧延伸构成第一侧联接件,第二侧后轮具有轮轴,其端部向外侧延伸构成第二侧联接件,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将要转向的踏板的第一侧前轮的轮轴到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同一踏板上第二侧后轮的轮轴到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第二侧轨道上还设置有轮轴转向通道,轮轴通过轮轴转向通道由第二侧轨道的上方、下方二者中的一方移动至另一方;

在沿踏板的运动方向上,第一侧前轮和第一侧后轮左右相互错开设置,第二侧前轮和第二侧后轮左右相互错开设置。

本发明所公布的改变踏板在输送机构端部的移动方向的方法的特征是:

一种改变踏板在输送机构端部的移动方向的方法,踏板在第一侧传动件和第二侧传动件的带动下运动,在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上,用于驱动第一侧传动件的第一侧驱动件和用于驱动第二侧传动件的第二侧驱动件前后相互错开的设置,踏板的第一侧通过至少一个第一侧联接件与第一侧传动件可转动的联接,踏板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通过至少一个第二侧联接件与第二侧传动件可转动的联接,沿踏板的前后宽度方向的中央定义一个与踏板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中心线,第一侧联接件、第二侧联接件中的一个设置在中心线的前方,另一个设置在中心线的后方,并且,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看,将要转向的踏板(7)的第一侧联接件的联接中心到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同一踏板上第二侧联接件的联接中心到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处于输送->下移->回程->上移->输送循环工作过程中的踏板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保持相互平行。

上述改变踏板在输送机构端部的移动方向的方法还包括如下特征:

踏板的第一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一侧后轮、第一侧前轮,踏板的第二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二侧后轮、第二侧前轮,处于输送过程的踏板的第一侧后轮和第一侧前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侧轨道,第二侧后轮和第二侧前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侧轨道,第一侧轨道上设置有第一侧转向通道,第二侧轨道上设置有第二侧转向通道,当踏板进行下移工作过程时,第一侧后轮、第二侧后轮分别通过第一侧转向通道、第二侧转向通道由第一侧轨道、第二侧轨道的上方移至其下方,当踏板进行上移工作过程时,第一侧后轮、第二侧后轮分别通过第一侧转向通道、第二侧转向通道由第一侧轨道、第二侧轨道的下方移至其上方。

本发明所公布的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的特征是:

一种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它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内部的由多个踏板组成的踏板输送承载通道,踏板的第一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一侧后轮、第一侧前轮,第一侧相对的踏板的与第二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二侧后轮、第二侧前轮;

相平行的分别设置在踏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用于带动踏板移动的第一侧传动件和第二侧传动件;

用于分别驱动第一侧传动件和第二侧传动件的第一侧驱动件和第二侧驱动件,在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上,第一侧驱动件的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第二侧驱动件的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前后相互错开的设置。

上述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还包括如下特征:

它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侧后轮和第一侧前轮的第一侧轨道、用于支撑第二侧后轮和第一侧前轮的第二侧轨道,第一侧轨道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一侧后轮的第一侧转向通道,第二侧轨道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二侧后轮的第二侧转向通道;踏板的第一侧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一侧传动件可转动地联接的第一侧联接件、踏板的第二侧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二侧传动件可转动联接的第二侧联接件,沿踏板的前后宽度方向的中央定义一个与踏板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中心线,沿踏板的运动方向看,第一侧联接件、第二侧联接件中的一个设置在中心线的前方,另一个设置在中心线的后方;

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将要转向的踏板的第一侧联接件的联接中心到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同一踏板上第二侧联接件的联接中心到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垂直距离相等;

第一侧前轮具有轮轴,轮轴端部向外侧延伸构成第一侧联接件,第二侧后轮具有轮轴,其端部向外侧延伸构成第二侧联接件,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将要转向的踏板的第一侧前轮的轮轴到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同一踏板上第二侧后轮的轮轴到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第二侧轨道上还设置有轮轴转向通道,轮轴通过轮轴转向通道由第二侧轨道的上方、下方二者中的一方移动至另一方;

在沿踏板的运动方向上,第一侧前轮和第一侧后轮左右相互错开设置,第二侧前轮和第二侧后轮左右相互错开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公布的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可以直接安装在基座上,在最低点,输送机结构的整个高度只是稍微高于两个踏板的高度和,为往返的踏板提供回程的移动空间。基座可以是在建筑物外部或内部的沥青或混凝土表面。采用该装置后,不需要制造专门的地坑或预留专门的空间,因此,降低了输送机和建筑物的成本。当需要将该输送机的位置移动或重新安装时,可以较少的成本快速地将现有的输送机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或重新安装。

位于踏板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两个驱动件沿将要转向的踏板的运动方向前后错开地设置,并且,第一侧驱动件与第一侧前轮之间的垂直距离与第二侧驱动件与第二侧后轮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当踏板在输送机的端部转向时,踏板被第一侧驱动件和第二侧驱动件从移动方向上的水平高度引导到其他的水平高度上,且在整个方向改变阶段,踏板都保持水平的姿态,在转向过程中的任何一点,踏板均不会发生拥堵。

在两侧轨道的端部区域,轨道只需有一个供后轮轮轴通过的开口,这种设置,保证了在踏板转向过程中,至少有三个轮子支撑踏板,增进了前轮通过的平顺性。当驱动链条或齿形带由于老化或磨损而延长时,也不会使踏板在端部的转向不协调。

采用延伸的轮轴端部形成联接踏板与第一侧传动件和第二侧传动件的第一侧联接件和第二侧联接件,使得轨道上仅需开设供第一侧后轮、第二侧后轮通过的第一侧转向通道、第二侧转向通道、供设置在踏板前后宽度中心线后方的联接件(即轮轴)通过的轮轴转向通道即可完成踏板水平高度下降过程,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在同一转向时刻,第一侧轨道、第二侧轨道与踏板之间至少具有三个滚轮支撑,使得这种转向装置具有运行可靠、平稳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第一侧转向通道的主视局部放大图;

图6为第二侧转向通道和轮轴转向通道的主视局部放大图;

1、第一侧传动件;2、第二侧传动件;3a、第一侧后轮;3b、第二侧后轮;4a、第一侧前轮;4b、第二侧前轮;5a、第一侧联接件;5b、第二侧联接件;6a、第一侧驱动件;6b、第二侧驱动件;7、踏板;8、第一侧轨道;9、第二侧轨道;11、第一侧转向通道;12、轮轴转向通道;13、第二侧转向通道;14、框架;15a、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15b、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低构造高度的输送机,它包括框架14、设置在框架14内部的由多个踏板7组成的连续踏板输送通道,框架14的功能是将各种构件保持在一起,并将力传递给下面的基座,在沿踏板7的运动方向上,设定踏板7的左侧为第一侧、相对设置的右侧为第二侧,踏板7的第一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一侧后轮3a、第一侧前轮4a,第二侧的前后分别带有第二侧后轮3b、第二侧前轮4b;相平行的分别设置在踏板7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用于带动踏板7移动的第一侧传动件1和第二侧传动件2;用于分别驱动第一侧传动件1和第二侧传动件2的第一侧驱动件6a、第二侧驱动件6b,在沿将要转向的踏板7的运动方向上,第一侧驱动件6a的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15a、第二侧驱动件6b的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15b前后相互错开的设置。第一侧传动件1和第二侧传动件2为链条,第一侧驱动件6a和第二侧驱动件6b为链轮,链轮转动,带动链条移动。

如图2所示,它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侧后轮3a和第一侧前轮4a的第一侧轨道8、用于支撑第二侧后轮3b和第一侧前轮4b的第二侧轨道9,第一侧轨道8上设置有第一侧转向通道11,第二侧轨道9上设置有第二侧转向通道13。当处于输送工作状态的踏板7运动到输送机的端部时,其第一侧后轮3a通过第一侧转向通道11由第一侧轨道8的上方移至其下方,进入回程工作状态,而当处于回程工作状态的踏板7运动到输送机端部时则进行逆向移动过程,即由第一侧轨道8的下方移至其上方,进入输送工作状态;同理,第二侧后轮3a在相同的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二侧转向通道11完成其在第二侧轨道9上方和下方的运动位置转换。

踏板7的第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侧传动件1相转动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联接件5a、踏板7的第二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侧传动件2相转动联接的至少一个第二侧联接件5a,沿踏板7的运动方向看,设定踏板7的前后宽度的中央位于具有一条与踏板7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中心线C1-C2,第一侧联接件5a、第二侧联接件5b中的一个设置在中心线C1-C2的前方,另一个设置在中心线C1-C2的后方。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前轮4a轮轴的端部向外延伸构成第一侧联接件5a,第二侧后轮3b轮轴的端部向外延伸构成第二侧联接件5b,即,沿踏板7的运动方向看,第一侧联接件5a设置在中心线C1-C2的前方,第二侧联接件5b设置在中心线C1-C2的后方,同时,第二侧轨道9上还设置了一个用于通过第二侧后轮3b轮轴的轮轴转向通道12,轮轴转向通道12与第二侧转向通道13相联通设置。这种利用端部延伸的轮轴形成第一侧联接件和第二侧联接件的设置,使得第一侧轨道8和第二侧轨道9上只需分别设置一个供后轮(包括第一侧后轮3a、第二侧后轮3b及其轮轴部分)的通道,而不需要再在第二侧轨道9上额外的开设一个供第二侧联接件5b通过的联接件转向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轨道的平顺性。如图6所示,轮轴转向通道的开口截面积小于第二侧转向通道的开口截面积。

在踏板7的运动过程中,沿将要转向的踏板7的运动方向看,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15a与第一侧前轮4a的轮轴之间的垂直距离d1与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15b与第二侧后轮3b的轮轴之间的垂直距离d 2相等;在沿踏板7的回程方向上,位于输送机框架14另一端部的第二侧驱动件转动轴15b与第二侧后轮3b轮轴(此时处于踏板7的沿运动方向看的前方)之间的垂直距离与第一侧驱动件转动轴15a与第一侧前轮4a轮轴之间的垂直相等。即,沿踏板7运动方向看,如果延伸构成联接件的轮轴位于中心线C1-C2的前方,则与其同侧的驱动件设置在另一侧的驱动件的前方。

同样的,根据上述设计思想,得出第二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如果第一侧后轮3a轮轴的端部向外延伸构成第一侧联接件6a、第二侧前轮4b轮轴的端部向外延伸构成第二侧联接件5b,即,沿踏板7的运动方向看,第二侧联接件5b设置在中心线C1-C2的前方,第一侧联接件5a设置在中心线C1-C2的后方,则相应的用于通过第一侧后轮3a轮轴的轮轴转向通道12需要设置在第一侧轨道8上,而第一侧转向通道5a和第二侧转向通道5b的设置方式不变,轮轴转向通道12与第一侧转向通道5a相联通设置;由于第二侧前轮4b的轮轴和第一侧后轮3a的轮轴分别延伸构成第二侧联接件5b和第一侧联接件5a,则相应的,需要设置第二侧驱动件6b与第二侧前轮4b轮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与第一侧驱动件6a与第一侧后轮3a轮轴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如图2所示,上述的实施例1、2所述的设置方式还保证了踏板7处于下降、上升两工作过程中时,恰好可以沿第一侧驱动件6a和第二侧驱动件6b的节圆移动,且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不倾斜,即处于下降、上升两工作过程中的踏板7与处于输送、回程工作过程的踏板7相平行,如图3、4所示。

当踏板7处于输送工作过程时,其位于第一侧轨道8和第二侧轨道9的上方;当踏板7处于回程工作过程时,其位于第一侧轨道8和第二侧轨道9的下方,并且,其运动方向与处于输送工作过程中的踏板7的运动方向相反;在输送、回程两个工作过程之间连接有下移和上移两个工作过程,下移和上移发生在输送机的端部,当踏板开始下移和上移两个工作过程时,第一侧后轮、第二侧后轮分别进入第一侧转向通道、第二侧转向通道。

在沿踏板7的运动方向上,第一侧前轮4a和第一侧后轮3a左右相互错开设置,第二侧前轮4b和第二侧后轮3b左右相互错开设置。与这种设置方式相配合,如果踏板7一侧的前轮与踏板侧面的距离大于该侧后轮与踏板的距离,则同侧的轨道上的转向通道仅需开设在沿踏板7运动方向看的内侧,这样,当前轮移动至转向通道时,其下方依旧有支撑轨道,而当后轮移动至转向通道时,则通过转向通过完成高度下降,如图3所示;如果踏板7一侧的前轮与踏板侧面的距离小于该侧后轮与踏板的距离,则同侧的轨道上的转向通道在沿踏板7运动方向看的内侧需要开设一个宽度小于前轮直径的轮轴转向通道,并且,与该轮轴转向通道相联通的,开设一个宽度大于后轮直径的转向通道,这样,当前轮移动至转向通道时,由于其下方的支撑轨道上开口小于前轮直径,相当于一个相对较平顺的支撑轨道,当后轮移动至转向通道时,则通过转向通道及轮轴转向通道完成高度下降,如图4所示。这种设置,保证了踏板7在两侧轨道上移动时的稳定性,在同一转向时刻,第一侧轨道、第二侧轨道与踏板之间至少具有三个滚轮支撑,使得这种踏板在输送机端部的转向过程平稳,保证的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向装置和转向方法除了用于水平设置的输送机外,还可用于向上或向下倾斜设置的输送机或等同物,例如倾斜式自动人行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