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的纯化富集方法

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的纯化富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的纯化富集方法。目前对于中药材广东紫珠缺乏效果良好的总黄酮部位纯化富集方法。本发明通过调节广东紫珠提取液的pH值来改变所述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的吸附性能,并采取静态吸附的方式,这种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的富集效率。另外提取液上柱吸附后,仅用少量的水即可达到去除杂质的效果,是一种节约资源、节省时间的纯化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7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41286.8

  • 发明设计人 杨义芳;王艳晶;

    申请日2007-05-25

  • 分类号A61K36/85(20060101);A61P15/00(20060101);A61K127/00(20060101);A61K13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6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徐雁漪

  • 地址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32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58: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1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5 登记生效日:2016102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7052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8-24

    授权

    授权

  • 2009-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1-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药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广东紫珠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广东紫珠主要被用于妇科炎症疾病的治疗,如抗宫炎片、抗宫炎颗粒、宫复康胶囊等都是以广东紫珠为主药的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发挥了很好的疗效,据统计,宫颈炎约占妇产科门诊总数的40-50%,居妇科疾病之首,因此,加强对广东紫珠的深入开发具有普遍意义。广东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的干燥茎枝及叶。主产于萍乡、安义、宜春、安远、井冈山、安福等地。异名:止血柴、紫珠草、紫珠、金刀菜、万年青、珍珠风、臭常山、老鸦饭、金刀柴。它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咯血、便血、肺胃出血、崩漏、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烧伤、热毒疮疡、外伤出血。另有药理实验表明,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记载于:

“妇炎康泡腾片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和广东紫珠化学成分的研究”(洪燕龙.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该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总黄酮部位。该文没有涉及调节上样液的PH值,对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的富集效果欠佳;且依照该文献用水洗至无色,用水量较大,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对于中药材广东紫珠缺乏效果良好的总黄酮部位纯化富集方法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而且高效的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纯化富集方法,提高广东紫珠的临床应用效果。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从广东紫珠提取液的纯化着手,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酸度对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的吸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如背景技术所介绍,广东紫珠有效部位涉及其总黄酮部位,而黄酮类化合物多为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极性和酸性。酸性物质更容易在酸性环境中吸附,因此酸性的强弱可能对其在树脂上的吸附效果有影响。在本发明中,将上述的理论和实际试验相结合,通过pH改变黄酮类化合物在树脂柱上的吸附效果,并采用样品液静止吸附而非连续流过树脂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样品液在树脂柱上的吸附效果。另外,在样品液上柱吸附后,仅用1-3倍树脂体积的水洗除杂,既能达到良好的除杂效果,又能节约资源、节省时间。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调节广东紫珠提取物的pH为2.0~5.0后对其进行纯化富集。

在经过上述pH调节后,通常可采用树脂法富集纯化工艺,所述的树脂为例如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根据本发明的试验结果,广东紫珠提取物样品液静止吸附而非连续流过树脂。

用洗脱液将吸附于树脂的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洗出,洗脱液可以采用例如75~85%的乙醇或甲醇。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涉及的术语“醇提取液”是指乙醇或者甲醇提取液。

根据以上内容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包括:取广东紫珠提取物浓缩(1ml药液相当于0.5-1.5g药材),调节PH值2.0-5.0,上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例如:D101和AB-8、DS-401),上柱后静态吸附2小时以上,用2-3倍树脂体积的水除杂,后用60-85%醇洗脱,收集有色洗脱液或者用黄酮显色反应监控收集,即得纯化的广东紫珠总黄酮部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提供的方法简便而且高效,通过对广东紫珠提取物上样液的pH进行调节,极大地提高了有效部位纯化富集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酸度对吸附率的影响

样品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后的广东紫珠粉末(过24目筛)重量1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用蒸馏水提取两次,每次加相应的溶剂150ml,第一次提取2小时,第二次提取1.5小时,每次提取后抽滤,将滤液及洗药渣的洗液合并,适当浓缩于50ml容量瓶中,得广东紫珠提取液。

样品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槐花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本实施例中,采取pH值分别为2.0、3.0、4.0、5.0进行考察。量取处理好的弱极性或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各5ml,精密加入25ml广东紫珠提取液(总黄酮7.8mg/ml),每隔10min振摇20秒,持续2小时,静置2小时后,过滤,收集滤液体,测定未被吸附的总黄酮含量,经计算得下表:

  酸度  吸附率(%)  2.0  86  3.0  87  4.0  85  5.0  82

因pH值低于3.0时,吸附率略有下降,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调节pH值到3.0的样品液上样。

实施例2水洗除杂所用水量对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量取处理好的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15ml,装柱,上柱液40ml(总黄酮7.8mg/ml),以1ml/min流速上柱,重复吸附一次后,静置24h后,分别以0.5、1、2、3、4倍树脂体积的水冲洗除杂,继而用70%的乙醇100ml洗脱,分别测各部分总黄酮浓度,计算总黄酮含量和收率。

说明:依据现有技术内容,如需达到参考文献当中提到的水洗至无色,需要4倍以上树脂体积的水洗,从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可见,当水洗用量达到2-3倍树脂体积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将杂质基本洗脱干净,而且,所得总黄酮干浸膏的纯度更大,总黄酮的回收率更高,损失更小。

实施例3对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的吸附率比较

量取处理好的弱极性或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两份,各5ml,精密加入25ml广东紫珠提取液(总黄酮7.8mg/ml),一份样液采用静态吸附2小时以上的方式;另一份样液采用动态吸附的方式。吸附完全后分别测定未被吸附的样液浓度,计算吸附率。

  吸附方式  吸附率(%)  静态吸附  85  动态吸附  82

实施例4:广东紫珠水提物的纯化制备

取广东紫珠药材的水提取液,浓缩(1ml药液相当于0.5-1.5g药材),调节PH值至3.0,上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上柱后静态吸附2小时以上,用1倍树脂体积的水除杂,之后用60%乙醇洗脱,收集有色洗脱液或者用黄酮显色反应监控收集,干燥醇洗脱液,即得。广东紫珠有效部位的干浸膏得率为4-10%,有效部位转移率达60%以上,有效部位的纯度高达60%以上。

实施例5:广东紫珠醇提物的纯化制备

取广东紫珠药材的醇提取液,浓缩(1ml药液相当于0.5-1.5g药材),调节PH值至4.0,上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上柱后静态吸附2小时以上,用2倍树脂体积的水除杂,之后用70%甲醇洗脱,收集有色洗脱液或者用黄酮显色反应监控收集,干燥醇洗脱液,即得。广东紫珠有效部位的干浸膏得率为4-10%,有效部位转移率达60%以上,有效部位的纯度高达60%以上。

实施例6:广东紫珠醇提物的纯化制备

取广东紫珠药材的醇提取液,浓缩(1ml药液相当于0.5-1.5g药材),调节PH值至5.0,上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上柱后静态吸附2小时以上,用2.5倍树脂体积的水除杂,之后用80%乙醇洗脱,收集有色洗脱液或者用黄酮显色反应监控收集,干燥醇洗脱液,即得。广东紫珠有效部位的干浸膏得率为4-10%,有效部位转移率达60%以上,有效部位的纯度高达60%以上。

实施例7:广东紫珠醇提物的纯化制备

取广东紫珠药材的醇提取液,浓缩(1ml药液相当于0.5-1.5g药材),调节PH值至6.0,上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上柱后静态吸附2小时以上,用3倍树脂体积的水除杂,之后用85%甲醇洗脱,收集有色洗脱液或者用黄酮显色反应监控收集,干燥醇洗脱液,即得。广东紫珠有效部位的干浸膏得率为4-10%,有效部位转移率达60%以上,有效部位的纯度高达60%以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