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其特征在于:选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山地油砂土、潮砂泥、紫色夹砂泥、山地夹砂泥或灰包土等质地较轻的土壤;播种前按照深度0.2m翻地,适宜播种期为2月20日到3月10日,每亩180~220kg,施底肥,覆土;播种前挑选横径0.5~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中、小块茎作种(种茎),并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10~20分钟;本发明的效果是能够使半夏药材产量提高18%~22%,水溶性浸出物提高10%~15%,总生物碱含量提高18%~24%,经济效益增加15%~2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883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敏;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44699.6

  • 发明设计人 李敏;

    申请日2008-06-13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G13/02(20060101);A01G7/00(20060101);A01B79/00(20060101);A01C1/08(20060101);A01C21/00(20060101);A01M1/20(20060101);

  • 代理机构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张新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十二桥路34号3栋2单元1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53: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10209 终止日期:20180613 申请日:200806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2-09

    授权

    授权

  • 2008-1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0-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夏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精细的田间管理、合理的种植模式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工艺。

背景技术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在全国多数地方均产传统上以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2005版药典上仅有半夏的炮制方法和薄层鉴别,尚无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本发明以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物碱含量为质量评价指标(生物碱为现在临床上公认的半夏临床疗效物质基础)。目前半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自二十世纪70年代半夏由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栽培并没有长足的进步,半夏种植仍然是越需求紧缺越生产萎缩。(2)不同产地半夏播种密度非常不统一,农户一般均按自己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安排半夏的播种密度。(3)半夏播种时间分冬播和春播,跨度比较大。(4)半夏家种后,发现叶斑病、病毒病和、块茎腐烂病对产量影响较大;虫害主要有天峨幼虫、蚜虫、蓟马、芋双线天蛾幼虫及跳甲等。半夏的病虫害严重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5)半夏的加工方法对半夏的质量影响很大,尤其熏硫时,易引起药材二氧化硫超标,且总生物碱含量下降。半夏的硫熏问题一直是困扰半夏药材及饮片质量及安全性的关键问题。(6)另外肥料、田间管理以及采收期都成了影响半夏品质的重要因素。

半夏野生资源亟待保护,尤其其传统种植生产中存在关键技术与认识上的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中药种植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半夏的种植生产急需引入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从而缓解对野生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并且提高半夏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文献记载半夏栽培技术比较多,但其栽培方式受到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还有难以系统的栽培方式统一半夏的栽培,多集中在某一方面的研究。

现有半夏栽培技术存在以下缺点:无法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栽培方式不能达到GAP的要求;产量低、质量差,品质容易退化,半夏的播种时间分冬播和春播,这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还对半夏的质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变半夏传统种植方法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吸收其精华,使半夏的种植技术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以便提高和保证半夏所产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和保证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其特征在于:选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山地油砂土、潮砂泥、紫色夹砂泥、山地夹砂泥或灰包土等质地较轻的土壤;播种前按照深度0.2m翻地,适宜播种期为2月20日到3月10日,每亩180~220kg,施底肥,覆土;播种前挑选横径0.5~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中、小块茎作种(种茎),并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10~20分钟。

本发明所述的选地与整地是指选择选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山地油砂土、潮砂泥、紫色夹砂泥、山地夹砂泥或灰包土等质地较轻的土壤,最好是上午晒到太阳的坡地,或者选择半阴半阳、湿润多雾的缓坡山地,应避开下午暴晒的土地;在平坝栽培,最好与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间种,或拉遮阳网,为半夏遮荫;根据植株生长对土壤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耕作以及对土地的整理,春季翻地20~25cm。

本发明所述的种子准备是指对作为种质的半夏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种质的选择、保存即播种前的处理过程,播种前挑选横径0.5~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中、小块茎作种(种茎),并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10~20分钟,杀灭种茎上病菌虫卵,以减少根腐病等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播种是指按照要求将半夏在田间栽培,半夏播种期为自然年份的2月20日~3月10日之间,种植密度每亩180kg~220kg,施底肥,覆土。

本发明所述的田间管理是包括除草、追肥和灌溉与排水。

其中:除草是指半夏出苗后,防止和减少其他杂草生长的措施。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

追肥是指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对土壤肥力的需求有所提高且此时土壤的肥力已经被前面生长时所消耗,此时增加土壤肥力以适应植株生长的过程,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清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腐熟粪水2000公斤;第三次于第一代珠芽落地后,可追施50公斤饼肥或500公斤秸秆与粪尿共同沤制的堆肥,结合培土盖住肥料和珠芽;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返青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与渣肥、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促进子半夏生长和有利灌浆的作用。要求平衡施用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施追肥时结合人工除草与培土。

灌溉与排水是指根据天气情况对田地进行浇水以及当出现积水需及时排除的过程,以免因为水分过少或者过多而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半夏生长期一般宜保持土壤湿润,植株既怕旱也怕涝。雨季注意疏通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本发明所述的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采用综合防治为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作为最后的措施。半夏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为叶斑病、病毒病和腐烂病等。

其中:叶斑病又称叶斑灰霉病,病原为一种真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4月初萌发,为害半夏叶片,初夏发生。染病叶片初期表现为水渍状退色斑块,有的呈灰白色点状或条状病变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紫褐色大型斑块,轮廓不清,多个病斑可融合成更大的病斑,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常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湿度大时,叶背面形成灰色霉层病原孢子。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法:①选抗病植株块茎留种;②拔除病株烧毁;③秋后彻底清园,将残叶、病叶集中烧毁。生物防治:用大蒜1公斤榨汁加水20~25公斤喷洒。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其中:病毒病又称缩叶病、花叶病,由感染病毒引起,多在夏季发生,为害全株。染病后,叶片上发生不规则形褪绿而出现黄色条斑,使叶片表现为花叶状,叶片变扭曲畸形,皱缩不平、增厚、有向下卷曲趋向,直至枯死。受害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块茎畸形瘦小,质量下降。当蚜虫或蓟马等传媒昆虫大量发生时,容易发生和流行该病。该病可使半夏在贮藏期间及运输途中造成鲜种茎大量腐烂,受害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后,往往质量差,品级低。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选无病植株留种,避免从发病地区引种及发病地留种;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③施足有机肥料,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生物防治:①2%宁南霉素200~300倍液喷雾,或菇类蛋白多糖500~600倍液浸种或喷雾;②运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脱毒无毒种苗。化学防治:①及时喷药消灭传播病毒的蚜虫、蓟马、叶蝉、飞虱等害虫,出苗后在苗地喷洒40%乐果20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②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000倍液配合500ppm赤霉素喷雾防治。

其中:腐烂病又称根腐病,由真菌和细菌引起,为害地下块茎,是半夏最常见的病害。在高温多湿季节、乍晴乍雨和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发病后块茎腐烂,地上部分随即枯黄,倒苗死亡。防治方法:农业防治:①选用无病块茎作种;②雨季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③及早拔除病株,用5%石灰乳淋穴消毒,防止蔓延;化学防治:①播种前整地时,每亩用3~5公斤敌克松撒施土壤消毒;②播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0分钟;③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减少地下害虫咬伤半夏染病,可减轻危害;④发病初期,结合5%石灰水灌窝消毒,用百菌清或多菌灵喷雾防治。

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对半夏栽培技术中各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了相应的田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包括播种期试验、用种量(密度)试验、肥料试验和采收期试验研究,各小区面积为10m2。得出的具体技术方案是:选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山地油砂土、潮砂泥、紫色夹砂泥、山地夹砂泥或灰包土等质地较轻的土壤。选择只能上午晒到太阳的坡地。亦可选择半阴半阳、湿润多雾的缓坡山地。避开下午暴晒的土地。若在平坝栽培,最好与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间种,或拉遮阳网,为半夏遮荫。播种前按照深度0.2m翻地,适宜播种期为2月下旬到3月上旬,每亩180~220kg。播种前挑选横径0.5~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中、小块茎作种(种茎),并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10~20分钟,杀灭种茎上病菌虫卵,以减少根腐病等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半夏出苗后应注意遮荫(指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在不妨碍其光合作用的情况下适当的减少因阳光的过度刺激而出现植株死亡现象的措施),防止和减少其他杂草生长,除草和施肥结合进行。半夏生长期宜保持土壤湿润,做好灌溉和排水措施。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采用综合防治为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作为最后的措施。

本发明相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的阐述了半夏在栽培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使得半夏的栽培方式达到GAP的要求;2.种植密度是制约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本发明规定的半夏播种密度为每亩用种量180kg~220kg,此密度恰好为半夏最佳的栽培密度,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3.还有文献报道半夏的播种时间分冬播和春播,这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还对半夏的质量造成影响;4.半夏因自身的繁衍多为无性繁殖,居群(指在特定空间和时间里生活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同种个体群)间的交往较少,这就造成了半夏种质的退化,本发明采取倒苗既采收的方式能有效的防止一个半夏居群长时间在同一地方生长,为种质的进化繁衍人为的增加几率,保证种质的良好生物学特性;5.现在半夏在栽培中又发现多种病虫危害,文献在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

本发明的效果是能够使半夏药材产量提高18%~22%,水溶性浸出物提高10%~15%,总生物碱含量提高18%~24%,经济效益增加15%~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表1密度、采收期及肥料田间试验各小区采收数据

注:肥料实验中(1)CK:不使用肥料;(2)肥料1:微生物有机肥料300kg/亩(0.45kg/m2);(3)肥料2:复合肥100kg/亩(0.15kg/m2),两次倒苗出苗时分别追肥40kg/亩;(4)肥料3:底肥用农家肥1000kg/亩(1.50kg/m2)+油枯50kg/亩(0.075kg/m2)+过磷酸钙20kg/亩(0.030kg/m2),两次倒苗出苗时分别追施尿素20kg/亩(0.030kg/m2),待出苗整齐后追施磷酸二氢钾1.0kg/亩作为叶面肥料喷施。

表2播种期、套种田间试验结果

表3各田间试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编号  含量%  套种玉米  0.04189  套种银杏  0.05002  套种枇杷  0.04103  密度1  0.04548  密度2  0.04373  密度3  0.04507  密度4  0.04775  密度5  0.04884  肥料1  0.04638  肥料2  0.04311  肥料3  0.04170  播1  0.04505  播2  0.03677  播3  0.04514

小结:根据采收量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结果得出栽培方案为:播种期为2月20日~3月10日,套种玉米,播种密度为3kg/m2,肥料采用微生物有机肥料300kg/亩(0.45kg/m2),采收期为第一次倒苗后立即采收,采大留小;第二次倒苗后同样立即采收,采大留小;第三次倒苗后全部采收完,记总产量。

实施例2

1.选地与整地

半夏为多年生田间杂草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各种类型的土壤都有野生,但在湿润、疏松、肥沃、土壤酸碱度呈中性至微酸性(pH值5.5~6.8)、砂质壤土和轻粘土上生长良好。宜选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地区,选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山地油砂土、潮砂泥、紫色夹砂泥、山地夹砂泥或灰包土等质地较轻的土壤。选择只能上午晒到太阳的坡地。亦可选择半阴半阳、湿润多雾的缓坡山地。避开下午暴晒的土地。若在平坝栽培,最好与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间种,或拉遮阳网,为半夏遮荫。盐碱土、砾土、土质过砂的砂土、过粘的重粘土、当风山梁与容易积水的涝洼地,都不宜栽种。

栽培半夏要求将土壤整细,疏松。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20厘米,使其风化熟化,除去石砾、杂草、草根,确保来年土壤疏松。翻土前施入作基肥的农家有机肥。开春播种前再耕翻一次,做到土壤细碎。整细耙平开厢,厢宽0.8~1.2米,因半夏除草主要用手拔,开厢不宜过宽,否则不便操作。厢沟宽35厘米,厢沟深15~20厘米,地四周开好排水沟。

2.播种

播种前需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10~20分钟,杀灭种茎上病菌虫卵,以减少根腐病等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同时,使用营养液和植物生长调解剂浸种对半夏产量有一定作用。

半夏块茎播种以春播为好,2月底至3月初,雨水至惊蛰间,日平均气温10℃左右,或地表以下5厘米地温达8~10℃时播种。春播宜早不宜迟,最迟不能超过4月上旬,因半夏种茎3月份就开始萌动,如再迟就会影响半夏生长。适时早播,有利于半夏延长生长发育期,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物质积累。减轻后期倒苗的不利影响。适时早播,可提早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向生长并长出珠芽,形成新植株,提高繁殖系数。

3.种茎准备

选横径0.5~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中、小块茎作种(种茎)。种茎选好后,秋季播种的,随选随播;春季播种的,需要妥善贮藏,待第二年开春再播种。半夏种茎可以在室内贮藏,也可以在室外贮藏。

贮藏前需要对种茎水分含量加以控制。从田间精选出的种茎,湿度较大时宜放在阴凉处摊开晾干表面水分,不可在阳光下暴晒除湿。

3.1室内贮藏

种茎数量较少时,一般采用室内贮藏。

将半夏种茎混合入稍带湿润的细砂土中,装入透气木箱、木桶或箩筐、麻袋中盖严,置于室内通风、阴凉处贮藏,定期检查,发现砂土过干,适量喷水重新混合半夏与砂土。室内贮藏关键是既要防止半夏脱水,又要注意霉变。因此贮藏条件应稍干燥,不宜潮湿,以防霉变。第二年播种时取出筛取半夏种茎,并注意勿伤芽嘴。室内贮藏法适合半夏种茎数量较少的情况。

室内贮藏时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将种茎按大小分类,大种茎用5公斤装编织袋装入,小种茎用10公斤装编织袋装入,平放在室内墙角处,堆土掩盖保湿,随气温的降低而加厚堆土层。此法的优点是取种时不需要筛取种茎。

3.2室外土坑贮藏

室外土坑贮藏半夏不容易干燥脱水,适合种茎数量大的贮藏。

室外选择地势较高,干燥不积水的地方,挖土坑,将半夏种茎混合入稍带湿润的细砂土中,埋入土坑中,上面覆土,堆成馒头形。第二年播种时取出筛取半夏种茎。如果种茎已经开始发芽,过筛容易碰伤芽嘴,因此要留意气温的变化,在种茎开始发芽前取出种茎。

也可以采用下面的室外坑藏法:半夏种茎不与湿砂混合,而是装入10公斤装编织袋内,坑底用干草垫好,将编织袋堆放在坑内,袋四周用秸秆间隔,坑口用棍木支撑,上面覆草盖土,留通气孔,坑内放温度计,保持2~7℃,经常检查温度,检查否发生冻害或发芽等情况。

注意土坑要远离生活垃圾等污染源,最好接近于农田或者直接在农田土地内挖坑贮藏。

4.肥料

半夏喜肥,喜有机肥。农家有机肥的施用量以每亩2500~4000公斤为宜,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半夏产量。结合冬前深翻土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若厩肥不足,每亩可加施100公斤菜籽饼等饼肥。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清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腐熟粪水2000公斤;第三次于第一代珠芽落地后,可追施50公斤饼肥或500公斤秸秆与粪尿共同沤制的堆肥,结合培土盖住肥料和珠芽;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返青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与渣肥、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促进子半夏生长和有利灌浆的作用。要求平衡施用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施追肥时结合人工除草与培土。

5.遮荫

遮荫是半夏增产的重要措施,半夏为喜阴植物,盛夏高温季节,可以在半夏地上悬挂遮阳网(黑网)或遮阳布,减弱阳光照射,降低田间温度,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与灌水淋水措施配合,缓解午休现象(即中午高温时间光合作用停顿现象),防止半夏倒苗,以利半夏连续生长,获得高产。据许多遮荫试验的研究报道,大田露地栽培半夏,遮荫的增产效果在20%~30%以上。

可以根据光照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状况灵活调节遮荫时间和遮荫度,为半夏生长创造适宜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采用综合防治为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作为最后的措施。半夏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为叶斑病、病毒病和腐烂病等。

6.1叶斑病

又称叶斑灰霉病,病原为一种真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4月初萌发,为害半夏叶片,初夏发生。染病叶片初期表现为水渍状退色斑块,有的呈灰白色点状或条状病变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紫褐色大型斑块,轮廓不清,多个病斑可融合成更大的病斑,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常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湿度大时,叶背面形成灰色霉层病原孢子。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法:①选抗病植株块茎留种;②拔除病株烧毁;③秋后彻底清园,将残叶、病叶集中烧毁。

生物防治:用大蒜1公斤榨汁加水20~25公斤喷洒。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6.2病毒病

又称缩叶病、花叶病,由感染病毒引起,多在夏季发生,为害全株。染病后,叶片上发生不规则形褪绿而出现黄色条斑,使叶片表现为花叶状,叶片变扭曲畸形,皱缩不平、增厚、有向下卷曲趋向,直至枯死。受害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块茎畸形瘦小,质量下降。当蚜虫或蓟马等传媒昆虫大量发生时,容易发生和流行该病。该病可使半夏在贮藏期间及运输途中造成鲜种茎大量腐烂,受害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后,往往质量差,品级低。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①选无病植株留种,避免从发病地区引种及发病地留种;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③施足有机肥料,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生物防治:①2%宁南霉素200~300倍液喷雾,或菇类蛋白多糖500~600倍液浸种或喷雾;②运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脱毒无毒种苗。

化学防治:①及时喷药消灭传播病毒的蚜虫、蓟马、叶蝉、飞虱等害虫,出苗后在苗地喷洒40%乐果20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②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000倍液配合500ppm赤霉素喷雾防治。

6.3腐烂病

又称根腐病,由真菌和细菌引起,为害地下块茎,是半夏最常见的病害。在高温多湿季节、乍晴乍雨和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发病后块茎腐烂,地上部分随即枯黄,倒苗死亡。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①选用无病块茎作种;②雨季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③及早拔除病株,用5%石灰乳淋穴消毒,防止蔓延;

化学防治:①播种前整地时,每亩用3~5公斤敌克松撒施土壤消毒;②播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0分钟;③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减少地下害虫咬伤半夏染病,可减轻危害;④发病初期,结合5%石灰水灌窝消毒,用百菌清或多菌灵喷雾防治。

实施例3

选择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春季翻地20~25cm,挑选横径0.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块茎作种(种茎)。于2月20日并按照每亩用种180kg下种,撒上微生物有机肥,覆土。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清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腐熟粪水2000公斤;第三次于第一代珠芽落地后,追施50公斤饼肥或500公斤秸秆与粪尿共同沤制的堆肥,结合培土盖住肥料和珠芽;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返青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与渣肥、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促进子半夏生长和有利灌浆的作用。要求平衡施用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施追肥时结合人工除草与培土。根据不同倒苗时间适时采收地下部分。产量较平均提高了19.5%,取样测试成份,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一般种植提高了13.4%,总生物碱含量提高了18.9%,经济效益提高17%。

实施例4

选择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潮砂泥,春季翻地20~25cm,挑选横径1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块茎作种(种茎)。于3月10日并按照每亩用种195kg下种,撒上微生物有机肥,覆土。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清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腐熟粪水2000公斤;第三次于第一代珠芽落地后,追施50公斤饼肥或500公斤秸秆与粪尿共同沤制的堆肥,结合培土盖住肥料和珠芽;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返青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与渣肥、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促进子半夏生长和有利灌浆的作用。要求平衡施用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施追肥时结合人工除草与培土。根据不同倒苗时间适时采收地下部分。产量较平均提高了20.3%,取样测试成份,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一般种植提高了12.8%,总生物碱含量提高了20.9%,经济效益提高18.1%。

实施例5

选择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灰包土,春季翻地20~25cm,挑选横径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块茎作种(种茎)。于3月4日并按照每亩用种210kg下种,撒上微生物有机肥,覆土。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清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腐熟粪水2000公斤;第三次于第一代珠芽落地后,追施50公斤饼肥或500公斤秸秆与粪尿共同沤制的堆肥,结合培土盖住肥料和珠芽;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返青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与渣肥、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促进子半夏生长和有利灌浆的作用。要求平衡施用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施追肥时结合人工除草与培土。根据不同倒苗时间适时采收地下部分。产量较平均提高了21%,取样测试成份,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一般种植提高了12.7%,总生物碱含量提高了19.6%,经济效益提高18.8%。

同样道理,在其他技术要求范围内,都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和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