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悬挂导轨,尤其是悬挂式输送机或起重机的行驶导轨的装置

用于悬挂导轨,尤其是悬挂式输送机或起重机的行驶导轨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悬挂导轨,尤其是悬挂式运输机或起重机的导轨的装置,在行走机构(4)或支承结构上具有牵引件(6),该牵引件(6)的一端固定在导轨(2)上。销轴(7)穿过牵引件(6),所述销轴(7)通过保持机构(9)固定在导轨(2)上。该牵引件(6)由单件构成并具有一个用于销轴(7)的下孔(10)和一个用于与行走机构(4)或支承结构固定的上孔(11)。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1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6C7/04 登记生效日:201808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8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9-1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6C7/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8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10-1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6C7/04 登记生效日:2016092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8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8-01

    授权

    授权

  • 2008-1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9-24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悬挂导轨,尤其是悬挂式运输机或起重机的导轨 的装置,在行走机构或支承结构上具有固定在导轨端部的牵引件,牵 引件通过保持机构由销轴固定在导轨上。

背景技术

位于德国维特的德马格起重机及元件有限公司在一个说明(2000 年3月出版)中以标题“起重机制造箱KBK经典和KBK ergo”中公 开起重机制造箱系统,该系统具有向下敞开的C形和I形导轨,这种 导轨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例如单轨悬挂轨、单支承悬挂起 重机、双支承悬挂起重机。导轨分别通过悬挂固定在支承结构、其他 导轨或行走装置上。这些悬挂装置可摆动地设置,因为这样就可以保 证导轨自动定向,由此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在牵引件中没有明 显的偏载。通过由钢制的球头段和与之互补的带塑料导向壳的球面盘 构成的球形万向支座实现这种可摆动的悬挂。球形段固定在多件构成 的牵引件的端部。通常从上向下看,牵引件一个用于将牵引件固定在 支承结构、其他导轨或行走装置上的环以及一个单件式的、与之连接 的轴,通过螺纹将球形段固定在球形段上。

在这种悬挂装置中,从下向上敞开的导轨具有设置于导轨上侧向 上展宽的腹板,最好是y形或t行腹板,这种导轨有两个完全相同的 半个零件组成。作为异型件这样设置这种半个零件,在用螺栓相互拼 接和相互固定之后夹持在导轨展宽的腹板的下部区域中,并且在处于 球面盘的上部区域中,通过凹槽构成牵引件。

多年以来这种类型的悬挂经受住了考验并且可以简单地在任意 的导轨位置出进行安装,因为在这些地方要将半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并 用螺栓将其相互夹持固定在导轨上。

美国专利US 2004/0238473A1中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结构,利用这 种结构可以使桥梁在设置于其端部的行走装置上与相互相间平行设 置的导轨上行走。桥梁是通过u形向下敞开并卡住桥梁的吊架与行走 装置相互夹持地连接。在吊架和新走装置之间垂直设置球形万向支 承,从而使行走装置可以围绕垂直轴线相对桥梁旋转360°并且还能 够侧向偏斜。所使用的球形万向支座包括钢制的球头和尼龙制的盘。

利用这种万向球接头时牵引件的球头必须沉入球盘中,轴穿过球 盘上的中心孔固定。这里所述的牵引件至少由两个零件构成,即牵引 杆和球头,在组装时,将牵引杆穿入球盘上的中心孔从而将两者相互 固定。通常也使用滚珠轴承螺母,这种螺母是螺纹固定在牵引杆上的。 例如可以用紧固螺栓来保证这种连接。

如果更换不合适或缺乏维护,会损坏球形盘。这样就会在球头和 球形盘之间形成很高的摩擦力。由此对由牵引杆和球头构成的两件组 成的牵引件而言,会造成牵引杆和球头之间的连接的安全元件过载, 从而导致桥梁垮落。安全元件失效会导致悬挂的失效。此外,由于螺 纹的缺口效应而消弱了牵引杆。因此,当导轨的卸载与导轨稍稍抬起 相联系的时候,球形盘就被球头抬起。再对导轨加载时,便对万向球 接头施加一个冲击载荷。在设置时必须对此予以考虑。

美国公司Ingersoll Rand Zimmerman,Milwaukee(见网页: www.irools.com/_imgLibrary/complete/Zimmerman_HaengerAjc_1.jpg) 公开了一种用于向下敞开的C形起重机导轨的悬挂,这种悬挂具有设 置在导轨上侧上、向上敞开Y形展宽的隔板,该腹板用于保持住由两 个同样的保持元件构成的保持机构。这种悬挂具有一个牵引件,这个 牵引件基本上是由牵引杆和固定于其上的环组成。牵引杆以其下端可 围绕垂直轴线转动地被支承在环中,而其上端则刚性地固定在一个支 承结构上。环又以其孔固定在一根销轴上,这跟销轴沿导轨的长度方 向延伸。因此,牵引件可以相对导轨垂直摆动并围绕垂直轴线转动。 牵引件沿着和相对于导轨的长度方向刚性地固定。此外,用于环的销 轴支承在保持件中。保持件可以围绕着销轴摆动并且由螺栓夹持住Y 形腹板。通过孔将螺栓引入腹板中。

由位于德国雷巴赫的米勒起重机技术公司公开了另一种悬挂装 置,该装置用于上述向下敞开的、具有Y形展宽腹板的C形起重机 导轨。这种悬挂装置主要由一个两部分组成的牵引杆、两个铰接支承、 一根销轴、一个连接板和一个保持机构构成。牵引杆由上下两件构成, 上下件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在一起。在上下端上分别设有一个孔,铰接 支承以球形盘和球头置于所述孔中。下球头与一根销轴连接,所述销 轴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销轴从球头起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端部课 转动地通过开口销可靠地设置于一个向上敞开的U形连接板的一个 腿上,其位于销轴之下并相对销轴一段距离延伸的腹板设置于具有Y 形腹板的保持机构之中。为此,保持机构还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持 件组成,这些保持件由螺栓夹持固定在连接板的腹板和导轨的Y形腹 板上。这里的牵引件也是多件式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导轨的悬挂装置,尤其是用于悬 挂运输机或起重机行走导轨的悬挂装置,该装置更安全并且具有简单 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由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装置实现。从属权利要求 2至11给出了该装置的有利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利用一种用于悬挂导轨,尤其是悬挂式运输机或起 重机的导轨的装置,在行走机构或支承结构上具有固定在导轨端部的 牵引件,牵引件通过保持机构由销轴固定在导轨上,由于牵引件是单 体的并且具有用于销轴的下孔和用于固定在行走结构或支承结构上 的上孔,从而实现了一种更安全的结构、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小的 结构高度。利用单件式的牵引件直接提高了安全性,因为在牵引件中 没有哪种会失效的连接点。除此之外,牵引件特别易于制造。这种在 牵引件中设置两个孔的结构可以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用于牵引件的 固定点。

当牵引件是连杆式的连接板时,就可以使牵引件的结构非常简单 并且安全。

与悬挂装置的角运动性相关的是通过球形铰链,尤其是通过铰接 支承固定在牵引件上,可以得到一种简单的结构。因此,销轴可以直 接与保持机构相连并且整个悬挂装置的高度将被最小化。这种直接连 接提高了悬挂装置的安全性。利用铰接支承可以提高使用寿命。由于 可以使用市场上可以买到工业批量生产同时耐磨的铰接支承,所以结 构得以简化。

所述铰接支承可以理解为根据DIN ISO 12240的市场上可以买 到的、组装好的、标准化的并且是工业批量生产的径向铰接支承,这 种支承是铰接的并且在空间上是可调的。铰接支承是一个组件,具有 一个外环,外环中支承着一个内环。内环中具有用于不可转动地容纳 销轴的圆柱形的孔以及用于构成球头的球形外导轨。这种外导轨与外 环的空心内导轨啮合,外环以其圆柱形的外表面不可转动地设置于孔 中。内外导轨可以都是钢制的并且直接相对设置。通常还经常再设置 一个润滑剂入口。为了目前的使用要维护铰接支承,这种铰接支承具 有设置与内外环之间的一个滑动层或滑环,所述滑动层或滑环由塑料 或聚四氟乙烯构成。这个滑环固定在外环上,内环可以在滑环中滑动。 在另一种结构中,取消作为一个特殊零件的外环,其功能由牵引件承 担。此时,内环横着置于牵引件的展开孔中,并且在其工作位置上在 孔中转动90°。然后由构成滑环的时效硬化的塑料材料来填充孔的展 宽处以及内环和孔之间的间隙。

通过沿悬挂方向看销轴和牵引件至少部分嵌入保持机构中来似 的结构高度最小化。最好是沿悬挂方向看整个销轴完全嵌入保持机构 中。

为了使牵引件和铰接支承嵌入保持机构中,沿着垂直于悬挂方向 (A)和垂直于销轴方向看,保持机构具有中间空间,从而使保持机 构具有向上敞开的U形结构,牵引件或牵引件和销轴向中间空间中突 入。在一种最好的结构中,销轴的纵长与在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

销轴以其在铰接支承两侧凸出的销轴端可转动地保持在保持结 构中的孔中,由此实现销轴在保持机构的安全连接以及直接的力传 导。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持机构具有两个保持部分,销轴以其 销轴端以及欲支承的导轨通过螺栓加持固定在保持部分之间。

保持机构是单体的可以提供一种特殊的防坠落实施方式。在这种 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保持机构由设置成螺栓的紧固装置固定在保持 位置上,并且在保持位置上沿着导轨的纵向看有偏压地位于支承元件 的侧面。这可以非常简单地通过无头螺钉实现。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牵引件的上孔中设有一个球形连杆, 尤其是铰接支承。

在另一种变化的实施方式中,保持机构具有框形保持部分,该部 分固定在欲支承的导轨的T形槽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由从属技术方案以及以下根据附 图的描述给出。其中:

图1是进料悬挂式起重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Z区域放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悬挂装置的视图;

图4是图3所示保持部件处于保持状态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保持部件处于敞开状态的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变化实施例的悬挂装置中导轨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悬挂装置中导轨局部剖示立体图;

图9是图8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悬挂装置中导轨局部剖示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表示一个带有两个悬挂装置1的加料用架空电动起重机, 悬挂装置1将一根基本上水平设置、开口向下的C型导轨2悬挂在两 根基本水平且相间平行延伸、并且同样是开口向下的C型行驶导轨3 上。导轨2基本上垂直于行驶导轨3延伸,并可沿着行驶导轨3移动。 为此,导轨2由两个悬挂装置1分别悬挂在行驶机构4上(参见图2), 悬挂装置1可以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滚轮沿着行驶导轨3的纵向于其上 移动。通常在导轨2上悬挂一个图中未示出的起重装置,例如一个链 条-钢缆滑车,并且该起重装置可以利用其他行驶机构沿着导轨2移 动。沿着行驶导轨3还设有图中未示出的其他悬挂装置1,用于将行 驶导轨3悬挂在支承结构、其他导轨或行驶机构上。

悬挂装置1由一个铰接支承构成并因此是摆动设置的,因为这些 铰接支承可以保证轨道2和行驶轨道3独立排列,并且处于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在悬挂装置1中,尤其是在设置于悬挂装置1中的牵引件6 上(参见图2)不会出现明显的弯曲载荷。

因此这种起重装置可以抓住负载或悬挂开关,并且无须特别的驱 动装置即可沿着导轨2和行驶导轨3移动。当沿着行驶导轨3移动时, 就会有规律地通过一个非中心(分别取决于起重装置在导轨2上位置) 的引导力从一个位置相对于行驶导轨3垂直地倾斜调整导轨2。这种 倾斜调整大约为20°到30°。通常情况下,这种倾斜调整会导致导 轨2或行驶机构4卡在行驶导轨3上。但如前所述,悬挂装置1具有 摆动特性,所以在倾斜牵引的时候行驶导轨3就会缩小其相互之间的 间距,并且行驶机构4可以继续顺畅地在行驶导轨3上运行。在此可 以将悬挂装置1理解为:其可以围绕一根垂直轴线转动并可以侧向偏 斜。

图2显示的是图1中涉及悬挂装置1的Z区域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从图2可以看出,行驶机构4具有两个分别带孔4b的连接板4a。这 些相互平行、相间设置的连接板4a从行驶导轨3向下突出。悬挂装 置1的牵引件6的上端设在连接板4a之间。牵引件6是连杆型或条 状的平连接板,并基本上垂直于导轨2的纵向设置。这种牵引件6具 有一个上孔10和一个下孔11(参见图3,8,和10)。牵引件6通过 一根穿过第一连接板4a的孔4b、上孔10和第二连接板4a的孔4b的 销轴5悬挂在行驶机构上。上孔10具有一个刀口支点,也就是说将 孔10制成球状的,并且销轴5以点状可摆动角度地设在球状刀口上。 下孔11用于将导轨2悬挂在牵引件6上。为此将铰接支承8设在下 孔11中(参见图3,7,10),另一根销轴7穿过铰接支承的孔8c。 穿过牵引件6或铰接支承8在导轨2轴线方向上突出的端部7a,7b 卡在保持机构9中,并于其中不可转动地保持在孔13中。保持机构9 还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包握着导轨2的上隔板2a,上隔板2a呈Y状从 导轨2的上侧向上扩宽。原则上也可以采用T型或其他形状的扩宽结 构。

作为一种变换也可以在上孔10中设置一个铰接支承8。

在图3至5中以第一实施方式、在图6和7中以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8至10中以第三实施方式详细表示了用于导轨2的悬挂装置1, 尤其是其保持机构9。作为对图2所做描述的补充还应认识到,铰接 支承8设置在牵引件6的下孔11中,并由销轴7保持住。铰接支承8 是一个市场上有销售的、直接安装的、标准化的并且是工业制成品的 径向铰接支承,例如根据DIN ISO 12240制成的径向铰接支承。这种 径向铰接支承包括一个外环8b,外环8b中支承着一个内环8a。内环 8a具有一个用于不可旋转地容纳销轴7的圆柱形的孔8c,以及一个 用于构成球体的球状外滑轨。该外滑轨与外环8b的中空球形内滑轨 相匹配,外环8b以其圆柱形外表面不可旋转地插在孔11中。在内、 外环8a,8b之间设有一个图中没有表示的滑环,例如由塑料或聚聚 四氟乙烯制成的滑环。这个滑环被固定在外环8b上,而内环8a可以 在这个滑环中滑动。销轴7与导轨2的纵向平行设置。这样,牵引件 6可以围绕销轴7相对于保持机构9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向左右摆动, 并且在牵引件6的长度方向上大约可以转动±15°左右。在孔10中 于牵引件6和销轴5之间在刀口处还有另一个大约±15°的摆动。

在内环8a和外环8b全由钢制成并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常还要 使用润滑剂。在另一种制造形式中,作为一个特定构件的外环8b可 以省去,而其功能由牵引件6代替。这时内环8a要垂直地插在牵引 件6中的一个扩大的孔11中,并且可以在这个孔11中于其工作位置 上转动90°。然后用构成滑环的特别硬的塑料来填充孔11的扩大处 与内环8a和孔11之间的间隙。

图3至5表示了保持机构9的第一实施例,保持机构9基本上由 两个相同的保持件9a,9b构成。为了悬挂在牵引件6上,两个保持 件9a,9b通过销轴7相互固定,从而使其可以从一个打开状态到一 个保持状态有限地摆动。图4表示保持状态,图5表示打开状态。在 两种状态和可能的中间状态之间,沿着导轨2的长度方向看,保持件 9a,9b具有一个向下开口的C形横截面,这个横截面构成一个沿着 导轨2的长度方向延伸呈蘑菇状、向上扩大的长开口12。根据功能可 以将保持件9a,9b划分成一个上悬挂区域9c和一个下保持区域9d。 由保持机构9的保持件9a,9b的保持区域9d限定的长开口12具有 一个下缝隙区域12a和一个从下缝隙区域向上连续的开口区域12b。 沿着导轨2的长度方向看,保持区域9d具有这样一种形状,即两个 相对设置、通过长开口12相互分开、相对其自由下端向内伸展的保 持臂或持握臂。持握臂彼此相互弯曲、终止于缝隙区域12a中并由此 收缩开口区域12b。在开口区域12b中,保持区域9d具有从缝隙区域 12a起向上倾斜升高、平的支承面12c。支承面12c用于以平面方式 容纳Y形隔板2a的向外沿相反方向展开的隔板端2b。支承面12c以 这种方式承载导轨2的载荷和可能悬挂在导轨2上而产生的载荷,而 与保持机构9是否位于敞开或持握状态无关。

围绕销轴7可以有限摆动的保持件9a,9b形成一个夹持机构,以 便握住导轨2。但是保持件9a,9b的特性还在于,其角位移的可能性 受到限制,从而在敞开状态下,隔板2a的隔板端2b不会向下从保持 机构9的长开口12中脱落,因而被可靠地固定住。

沿着相对导轨2的长度方向垂直和水平的方向看,根据第一实施 例的悬挂装置1的保持机构9,尤其是保持件9a,9b具有一个向上敞 开的中间空间16,该空间由U形保持机构9,尤其是其板状的悬挂区 域9c限定。在保持机构9的悬挂区域9c的相对内侧9e上设有截锥 形突起9f。在这个锥形突起9f的中心上设置用于销轴7的保持机构9 的悬挂区域9c的孔13。由突起9f使中间空间16变小并形成用于铰 接支承8的支承面。

除此之外,这个中间空间16还将两个保持件9a,9b的关节连接 分成第一和第二屈戎关节式关节区域。每一个这种关节区域都具有一 个对应保持件9a,9b的保持区域9d的臂9g。在每一个这种臂9g的 沿着导轨2长度方向看的大约中心处形成孔13的一部分。臂9g、销 轴7和孔13的结构可以对比多段式销轴连接。

为了实现如前所述的对保持件9a,9b的角位移的限制,在其中一 个保持件9a上设置一个支承面17,而在另一个支承部件9b上设置一 个互补的相对支承面18。相对支承面18设在臂9g自由端的底面上, 并因此基本上是水平的。支承面17则在支承部件9a,9b上处于从侧 面靠近臂9g相对自由端的顶端附近的位置,因而是对着销轴7设置 的。

在保持件9a,9b的敞开状态下,相对设置的支承面17和相对支 承面18处于像一个钳子的加紧块那样的位置。而在保持状态下,支 承面17与相对保持面18由一个缝隙19分开。但是保持面17和相对 保持面18不会妨碍闭合动作,即不会妨碍在隔板2a上的一对夹持杆 之间的钳子式的对接。

为了在将保持机构9滑到或者将其组装到隔板2a上之后能够沿着 导轨2的长度方向将其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上,设有两个螺栓14。 螺栓14将保持件9a,9b保持在这样一个高度,即其既不会与隔板2a 相碰也不会在臂9g之下与长开口12的敞开区域12b发生干涉。利用 螺栓14,保持件9a,9b围绕销轴7转动地从敞开状态向保持状态相 互运动,直至保持区域9d的持握臂状端部到达隔板2a为止。在此还 要强调的是,这种夹持首先用于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上固定保持机构 9,并且不实现主要的保持或支承功能。

相应地这样选择长开口12的敞开区域12b的大小,尤其是高度, 即给螺栓14足够的位置,以便与长开口12在销轴7之下、隔板2a 之上相交。但是长开口12的高度也不足以沿着基本水平延伸的导轨2 的长度方向允许将在组装好的保持机构9从导轨2的一端推到隔板2a 上。由于在导轨2的两端处、于隔板2a上在隔板2a的向上开口中设 置了圆柱形连接套2c,所以妨碍了上述对保持机构9的推装工作。这 种连接套2c用于两根导轨2的隔板在端部处的对接。在导轨2的C 形下端上也设有其它连接套2c(参见图1)。这种在两根导轨2的尾 部相对设置的连接套2c可以简单地通过螺栓连接,并由此同时使两 根导轨2相互对齐。

必须将保持机构9安装在导轨2上所希望的悬挂点上。为此,要 在没有销轴7和螺栓14的情况下将两个保持件9a,9b这样组装到导 轨2的所希望的悬挂点上,即孔13要相互同心,并且用保持机构9 的保持区域9d围卡住导轨2的隔板2c。然后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的 一侧将螺栓7插入孔13中,从而与保持件9a,9b的两根第一臂9g 中的孔13的一部分卡合。将带有铰接支承8的牵引件6与孔13同心 地放入中间空间16中。再将销轴7推入铰接支承8和保持件9a,9b 的两根第二臂9g中的孔13的剩余部分,直至销轴7的头部7c抵达 保持机构9为止。在另一侧,销轴7的另一端部7a从孔13中突出。 为了将销轴7保持在孔13中,在销轴7的突出端部7a上设有一个环 形槽7d。从侧面在环形槽7d中卡上一个止动环20,这个止动环20 抵住保持机构9的另一端。

由于行驶导轨3具有与导轨2完全相同的截面,所以也必须设置 上述隔板3a和在行驶导轨3端部的三个连接套3c(参见图1)。

在保持机构9的一个变化的、没有图解表示的实施例中,可以选 择敞开区域12b的高度和在敞开状态下长开口12的缝隙区域12a的 大小或保持机构9的臂状保持区域9d的间距,使得能够从导轨2的 一端沿着基本水平延伸的导轨2的长度方向将保持机构9推装到隔板 2a上。这样,长开口12,尤其是其起始于缝隙区域12a的敞开区域 12b就要有足够的高度,以便不仅能够通过隔板2a还能通过连接套 2c。

图6和7表示了保持机构9的第一变化实施例。与上述保持机构 9相反,这种保持机构由一个单件构成,即只有一个件9a并且没有件 9a和件9b间相对的有限摆动。从导轨2的长度方向看也具有一个向 下敞开的C形断面,该断面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上呈蘑菇状延伸并形 成向上扩宽的长开口12。从功能上可以将件9a划分成上悬挂区域9c 和下保持区域9d。由保持机构9的件9a的保持区域9d限定的长开口 12包括一个下缝隙区域12a和一个从此处向上连续的敞开区域12b。 因此,从导轨2的长度方向看保持区域9d具有由两个相对设置、由 长开口12相互隔开、向内向其自由下端偏转的保持臂或持握臂限定 的形状。持握臂相互偏转,终止于缝隙区域12a中并由此缩小敞开区 域12b。在敞开区域12b中,保持区域9d具有从缝隙区域12a向外突 出的、平的、倾斜向上升高的支承面12c。支承面12c用于平面地容 纳Y形隔板2a的向相反方向张开的隔板端2b。因此,这种支承面12c 承受导轨2的载荷以及施加或悬挂于其上的载荷。

选择长开口12或保持机构9的臂形保持区域9d之间距离的大小, 使得在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导轨2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将保持机构9从导 轨2的一端被推到隔板2a上。带有呈C形持握隔板2a的保持区域 9d的保持机构9的结构保证,在水平设置导轨2时,沿垂直方向看隔 板2a不会向下从保持机构9滑脱,并将导轨2牢固地保持住。除此 之外,长开口12的大小,尤其是其从缝隙区域12a开始的开口区域 12b的大小具有足够的高度,以便除去隔板2a之外还能够让在导轨2 的两端于隔板2a上设置于隔板2a上开口中的圆柱形连接套2c通过。

为了能够在将保持机构9推到隔板2a上之后从导轨2的长度方向 上看将保持机构9固定在所需位置上,设有四个螺栓14。螺栓14是 无头螺栓,这些螺栓拧在垂直于导轨2长度方向并基本上水平延伸的 螺纹孔15中,其端部靠在隔板2a的窄段上,即长开口12的缝隙区 域12a的区域中,或者是稍稍拧入这些区域。还要强调的是,这些螺 栓14基本上只是用作在导轨2长度方向上固定保持机构9,而不起支 承作用。

在相对于导轨长度方向垂直和水平的方向上看,第一变化悬挂装 置1的保持机构9具有一个向上敞开的中间空间16,该空间由U形 保持机构9,尤其是其板式悬挂区域9c限定。在保持机构9的悬挂区 域9c的相对的内壁9e上设有截锥形突起9f。用于销轴7的保持机构 9的悬挂区域9c的孔13从中心贯穿这些突起9f。突起9f使得中间空 间16变小并形成了铰接支承8的支承面。

有关铰接支承8的结构参见对附图3至5的描述。

附图8至10表示保持机构9的第二变化结构。与上述相反,这 种保持机构9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持部件9a,9b构成。保持部件9a, 9b通过螺栓14以夹持的方式与导轨2连接。在用螺栓14将保持部件 9a,9b相互拉紧的状态下,沿着导轨2的长度方向看也具有一个向下 开口的C形横截面,这个横截面限定出一个沿着导轨2的长度方向延 伸呈蘑菇状、向上扩宽的长开口12。就功能而言,可以将部件9a划 分成一个上悬挂区域9c和一个下保持区域9d。由保持机构9的部件 9a的保持区域9d限定一个长开口12,该开口包括一个向下的缝隙区 域12a和一个由此向上连通的敞开区域12b。因此,在沿着导轨2的 长度方向看时,保持区域9d具有两个相对的、通过长开口12相互隔 开、向内向着其自由下端偏转的保持臂或持握臂构成的形状。这种持 握臂相互偏转、终止于缝隙区域12a中,并因此而缩小开口区域12b。 在开口区域12a中,保持区域9d具有一个从缝隙区域12a突出、平 的、向上倾斜升高的支承面12c。支承面12c用于平面接收Y形隔板 2a沿相反方向向外展开的隔板端2b。因此,支承面12c承载导轨2 和作用于其上或悬挂于其上的载荷。

选择长开口12的开口区域12b的高度,使得螺栓14具有足够的 位置,以便于与长开口12在销轴7之下、隔板2a之上相交。但是, 长开口12的高度并不足以将组装状态下的保持机构12沿着基本水平 延伸的导轨2长度方向从导轨2的一端推到导轨2的隔板2a上。这 种推装会受到在导轨2两端于隔板2a上设置在隔板2a上开口中的圆 柱形连接套2c的阻碍。这些连接套2c用于两根导轨2的隔板的端部 连接。在导轨2的C形下端上设有其它连接套2c(参见附图1)。在 两根导轨2的端部相对设置的连接套2可以简单地用螺栓连接,与此 同时使导轨2相互对齐。

必须将保持机构9安装在导轨2的所希望位置上。为此,要在导 轨2的所希望位置上组合两个保持部件9a,9b,使得在本实施例中为 盲孔状凹槽的孔13包围着销轴7,并且由保持机构9的保持区域9d 卡住导轨2的隔板2a。然后用螺栓14将保持部件9a,9b相互连接。 螺栓14将销轴7不可转动地夹持固定在保持部件9a,9b的孔13中。 同时也利用螺栓14将保持部件9a,9b的保持区域9d从侧面压在导 轨2的隔板2a上,从而将保持机构9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固定在所 希望的位置上。

沿着垂直和水平于导轨的方向看,第二变化悬挂装置1的保持机 构9具有一个向上敞开的中间空间16,该中间空间由U形保持机构9, 尤其是保持机构9的板式悬挂区域9c限定。在保持机构9的悬挂区 域9c的相对内侧9e上设有截锥形突起9f。用于销轴7的保持机构9 的悬挂区域9c的孔13在中心处贯穿上述突起9f。利用突起9f将中 间空间16缩小并形成用于铰接支承8的支承面,尤其是其内环8a。

关于铰接支承8的结构参见针对附图3至5的描述。

附图11至13表示保持机构9的第三变化实施例。与上面描述的 保持机构不同,这种保持机构9适用于另一种形式的、向下敞开呈C 形的导轨2,这种导轨2最好由铝制成。代替Y形隔板2a的向外、 向相反方向扩展的隔板端2b,这种导轨2在其上表面上具有一个向着 保持机构9缩小的T形槽2d。这种保持机构9也相应地适应这种导 轨2。

保持机构9由一个框形保持部件9a构成。将保持部件9a从一端 推入T形槽2d中,或者在变化实施例中采用所谓的T形块,从上面 将其装入T形槽2d,然后旋转90°,这样将保持部件9a部分地卡在 T形槽2d的上隔板2a之下。为了将保持部件9a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 上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上,用螺栓14将保持部件9a向上拉,由此使 其靠在T形槽2d的隔板2a的下表面上。螺栓14本身支撑在T形槽 2d的隔板2a的上表面上。如此,将保持机构9夹持固定在隔板2a上。 假如螺栓14失效,则保持部件9a依然保持在T形槽2d中。为了能 够可靠地将螺栓14产生的夹持力传递到T形槽2d的隔板2a的上表 面或者导轨2的上表面上,还设有矩形框状的支座21。该支座21在 孔15之上设置于用于螺栓14的保持部件9a中,并于此在T形槽2d 的隔板2a的上表面或导轨2的上表面上向外伸展。两条螺栓14分别 在相对的对角线位置上固定保持部件9a。为了容纳用于螺栓14的孔 15,要在连接区域上延长框形保持部件9a。在支座21和第一保持部 件9a之间由其边缘区域构成一个带缝隙区域12a的、沿导轨2长度 方向延伸的长开口12,这个开口用于容纳导轨2的隔板2a。

这种保持机构9也可以分成上述保持区域9d和与之连续的悬挂 区域9c。悬挂区域9c基本上由两个用于容纳销轴7的孔13组成,这 两个孔13由中间空间16分割开,带有牵引件6的铰接支承8下沉装 入中间空间16中。中间空间16也包括相对突出的突起9f,用于使铰 接支承对中。贯穿两个孔13和铰接支承8的销轴7的一端设有头部 7c,利用设在支座21中的一个凹坑不可转动地固定住并固定在孔13 中。在孔13的区域中,这种平的保持部件9c就像轴承座那样向上变 厚。这种轴承座从T形槽2d向上突起。

关于铰接支承8的结构参见附图3至5的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指出悬挂装置1最好用于加料架空电动起重机, 并且最好用于导轨2和行驶导轨3之间。这种新的悬挂装置1显然也 是适用于将行驶导轨3悬挂在适当的特种桁架或其他导轨2上。导轨 2也可以是I形的。

附图标号:

1  悬挂装置

2  导轨

2a 隔板

2b 隔板端部

2c 连接套

2d T形槽

3  行驶导轨

3a 隔板

3c 连接套

4  行驶机构

4a 支座

4b 孔

5  销轴

6  牵引件

7  销轴

7a 销轴端

7b 销轴端

7c 头部

7d 槽

8  铰接支承

8a 内环

8b 外环

8c 孔

9  保持机构

9a  保持部件

9b  保持部件

9c  悬挂区域

9d  保持区域

9e  内侧

9f  突起

9g  臂

10  上孔

11  下孔

12  长开口

12a 缝隙区域

12b 敞开区域

12c 支承面

13  孔

14  螺栓

15  孔

16  中间空间

17  接合面

18  相对接合面

19  缝隙

20  止动环

21  支座

A   悬挂方向

Z   放大区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