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其制备方法,该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含有高效价乙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含量不低于总蛋白含量的95.0%,乙肝抗体效价大于50IU/ml,IgG单体和二聚体之和不低于95%,通过对原料血浆进行多步骤分离、病毒灭活、超滤脱醇、灌装制得。本发明的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用于肝移植病人防止乙肝病毒再感染的有效药物,能显著降低肝移植病人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制备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瓶颈,采用独特的工艺参数控制,用常规的低温乙醇沉淀——压滤分离设备即可生产具有抗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适合于规模化工业生产,产品具有良好的抗乙肝活性且安全可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492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27372.8

  • 申请日2008-04-11

  • 分类号A61K39/42(20060101);A61K9/08(20060101);A61K9/19(20060101);C07K16/06(20060101);C07K16/08(20060101);C07K1/1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100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端仪

  • 地址 524005 广东省湛江市海滨三路4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36: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8-2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9/4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8041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0-10-27

    授权

    授权

  • 2008-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8-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至少有3.5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有3亿肝硬化与HBV感染有关,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75%,HBsAg携带者达1亿2千万人;在HBV携带者中,四分之一会发展为慢性肝病,以此推算,全国慢性乙肝肝病不小于3千万人,这些病人如果不及时疗,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机率较高,而且可通过母婴传播给婴儿和儿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对人民的健康危害很大。乙肝被WHO列为人类第九大死因,而且至今还没有一种药物可有效的防治它。国际上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现尚无十分满意的疗法,多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而其中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人乙肝免疫球蛋白除了可以中和HBV表面的HBsAg,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对HBV的S基因施加影响,从而可以成为治疗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法的一种良好的配伍药物。

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进行肝移植手术中的防治。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乙肝病毒感染的晚期患者唯一的治疗途径是进行肝移植手术,但对于HBV+的病人来说肝移植后乙肝的复发率高达80%以上,若没有进行积极的抗乙肝治疗,这类病人的存活率只有大约50%。采用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把肝移植手术后的乙肝复发率降到30%左右,同时存活率也有相应的提高。

目前制备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工艺复杂,并需要专用设备,不适于规模生产,因此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保护特殊患者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制备方法,其适合于规模化工业生产,制得产品具有良好的抗乙肝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含有高效价乙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含量不低于总蛋白含量的95.0%,乙肝抗体效价大于50IU/ml,IgG单体和二聚体之和不低于95%,为液体或冻干剂型。

一种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分离FI: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8IU/ml的血浆输入到低温反应罐内,用低于20℃0.9%NaCl溶液将血浆稀释至蛋白含量45-60g/L,待血浆降温到0℃以下时,缓慢加入-15℃以下95%的乙醇至反应液最终乙醇浓度为7-9%,反应液温度控制在-2.0℃~-3.0℃继续搅拌2小时,静放2小时以上,按2-10g/L反应液加入硅藻土后继续搅拌60分钟,将反应液输入过滤器中,滤过液澄清透明后,输入洁净的低温反应罐内,滤过液温度控制在0℃以下,压力控制在0-0.1Mpa;

(2)制作分离FII+III:用pH4.0乙酸盐缓冲液调节过滤液pH为6.75±0.05,缓慢加入-15℃以下95%乙醇,至反应液最终乙醇浓度为20-22%,最终温度控制在-5℃±0.5℃,继续搅拌2小时,静放2小时以上,按2-10g/L反应液加入硅藻土,继续搅拌60分钟,反应液输入过滤器中,待滤过液澄清透明后,输入洁净的低温反应罐内,滤过液温度控制在-3.0℃以下,压力控制在0-0.1Mpa,过滤完毕,将沉淀物吹干,刮取FII+FIII沉淀称重;

(3)制作分离FIII:加入FII+FIII沉淀量8倍的0℃0.01mol/LNaCI溶液溶解,待搅拌混均后,用pH4.0乙酸盐缓冲液调节反应液pH为5.20±0.05,将反应液温度降至0℃以下,缓慢加入-15℃以下95%乙醇,最终控制乙醇浓度在17-19%,加完乙醇,继续搅拌2小时,控制最终温度在-4℃~-5℃,静放2小时以上,将反应液缓慢输入过滤器,至滤过液澄清透明后,输入洁净的反应罐内,转入下道工序,滤过液温度控制在-3.5℃以下,压力控制在0-0.1Mpa;

(4)制作分离FII:将工序(3)的滤过液温度控制在-3℃以下,按每升滤过液加入0℃以下1mol/L的氯化钠溶液0.042升,滤过液的离子浓度调整后,用1mol/L的NaHCO3溶液调整反应液pH值为6.90±0.5,降温到-4.0℃时,缓慢加入-15℃以下95%乙醇,最终乙醇浓度为23-25%,乙醇加完后,继续搅拌2小时,最终温度控制在-7℃~-8℃,静放8小时以上,将FII反应液输入过滤器,过滤过程中,进液压力控制在0-0.14MPa,出液温度控制在-5.0℃以下,过滤完毕,吹干沉淀,刮取FII沉淀,收集于无热原的塑料袋内,称重;

(5)病毒灭活:采用巴氏消毒,将FII沉淀倒入不锈钢溶解桶内,加入沉淀重量3~5倍体积的0℃~2℃的注射用水,并搅拌至完全溶解,按0.6千克/1升蛋白液的比例加入山梨醇保护剂,调节pH5.0,在59.5-60.5℃温度下灭活10小时。

(6)超滤脱醇;

(7)制剂灌装:低pH孵放后,将灭活后的制品,超滤浓缩到蛋白浓度<180g/L、乙肝表面抗体效价>50Iu/ml,加麦芽糖至最终体积的10-17g/10ml,氯化钠至最终体积7g/L,调节PH6.9±0.3,无菌分装或冻干分装。

步骤(1)中原料血浆的制备方法,按单采血浆术规程操作,选择符合国家单采血浆献浆标准的献浆员,用3针法每次1支,于0、1、6月对献浆员注射乙肝疫苗进行基础免疫,选择经基础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献浆员于基免完成后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强化免疫14天后采集乙肝抗体效价大于8IU/ml的健康人血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用于肝移植病人防止乙肝病毒再感染的有效药物,能显著降低肝移植病人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2.本发明产品将填补国内此类药物空白。

3.与已有发明相比,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不采用亲和层析分离步骤,克服了工艺放大的瓶颈;采用独特的工艺参数控制,用常规的低温乙醇沉淀——压滤分离设备即可生产具有抗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适合于规模化工业生产,产品具有良好的抗乙肝活性;本发明采用巴氏消毒和低pH孵放两种病毒措施,产品安全可靠。

4.制造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原料血浆有稳定高效的来源,能满足血浆的供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特定例子。

1.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原料血浆的制备

选择符合国家单采血浆献浆标准的献浆员,用3针法每次1支,乙肝疫苗含量为10mg/支,于0、1、6月对献浆员注射乙肝疫苗进行基础免疫,选择经基础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献浆员于基免完成后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强化免疫14天后采集乙肝抗体效价大于8IU/ml的健康人血浆,血浆采集过程按照卫生部《血浆单采技术要求》通过采浆机采集,每次每人份采集500-600ml,封袋后冰冻保存。

2.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制备

2.1制作分离FI: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8IU/ml的血浆合并后,输入到低温反应罐内。用低于25℃0.9%NaCI溶液将血浆稀释至蛋白含量45-60g/L,待血浆降温到0℃以下时,缓慢加入-15℃以下95%的乙醇至反应液最终乙醇浓度为8%。乙醇加完反应液温度控制在-2.0℃~-3.0℃,继续搅拌2小时。按5g/L反应液加入硅藻土,继续搅拌60分钟.将反应液输入过滤器中,滤过液澄清透明后,输入洁净的低温反应罐内。滤过液温度控制在0℃以下,压力控制在0-0.1MPa。过滤完毕,用-3℃以下的压缩气将沉淀吹干。

2.2制作分离FII+III

用pH4.0乙酸盐缓冲液调节过滤液pH为6.75±0.05,缓慢加入-15℃以下95%乙醇,至反应液最终乙醇浓度为20%。乙醇加完,继续搅拌15分钟,最终温度控制在-5℃±0.5℃。继续搅拌2小时,静止2小时以上。按5g/L反应液加入硅藻土,继续搅拌60分钟.反应液输入过滤器中,待滤过液澄清透明后,输入洁净的低温反应罐内。滤过液温度控制在-3.0℃以下,压力控制在0-0.1MPa。过滤完毕,用20%乙醇冲洗液冲洗沉淀,再用-3℃以下的压缩空气将沉淀物吹干。刮取FII+FIII沉淀称重。

2.3制作分离FIII

加入FII+FIII沉淀量8倍的0℃0.01mol/LNaCI溶液溶解。待搅拌混均后,用pH4.0乙酸盐缓冲液调节反应液pH为5.20±0.05。将反应液温度降至0℃以下,缓慢加入-15℃以下95%乙醇,最终控制乙醇浓度在17%。加完乙醇,继续搅拌2小时,控制最终温度在-4℃~-5℃,静放2小时以上.将反应液缓慢输入过滤器,至滤过液澄清透明后,输入洁净的反应罐内。滤过液温度控制在-3.5℃以下,压力控制在0-0.1MPa。过滤完毕,用-3℃以下的压缩气将过滤器中残余反应液吹出。滤过液输入反应罐中,转入下道工序。

2.4制作分离FII

将上道工序滤过液温度控制在-3℃以下。按每升滤过液加入0℃以下1mol/L的氯化钠溶液0.042升。滤过液的离子浓度调整后,用1mol/L的NaHCO3溶液调整反应液pH值为6.90±0.5。降温到-4.0℃时,缓慢加入-15℃以下95%乙醇,流速控制在2.0升/分,按每升反应液加95%乙醇0.114升。调节pH耗用1mol/L NaHCO3的溶液与调整离子浓度用1mol/L的氯化钠溶液,按每升体积加-15℃95%乙醇0.357升,使最终乙醇浓度为25%。乙醇加完后,继续搅拌2小时,最终温度控制在-7℃~-8℃,静放8小时以上。将FII反应液输入过滤器。过滤过程中,进液压力严格控制在0-20psi(0-0.14MPa)以内,出液温度控制在-5.0℃以下,滤过液输入乙醇回收罐。过滤完毕,用-4℃以下的压缩气吹干沉淀。刮取FII沉淀,收集于无热原的塑料袋内,称重。

2.5病毒灭活

将FII沉淀倒入不锈钢溶解桶内,加入沉淀重量3~5倍体积的0℃~2℃的注射用水,并搅拌至完全溶解。按0.6千克/1升蛋白液的比例加入山梨醇保护剂,调节pH5.0,在59.5-60.5℃温度下灭活10小时。

2.6超滤脱醇

待沉淀完全溶解后进行澄清过滤后输入超滤容器中。将滤过液进行超滤脱醇、脱盐。超滤浓缩至蛋白浓度为7.5%。用注射用水调节制品的蛋白浓度为6%,复测pH值。用0.5mol/L盐酸调节制品pH4.1±0.3。

2.7制剂灌装

将原液置于24±1℃环境中孵放21天。将灭活后的制品,超滤浓缩到蛋白浓度<180g/L、乙肝表面抗体效价>50Iu/ml,加麦芽糖最终体积的10g/10ml,氯化钠至最终体积7g/L,调节PH6.9±0.3。按1000IU/瓶的规格无菌分装或冻干分装。

3.质量检验

按上述工艺分3批次制备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制得产品的质量检验如表1。

表1.静脉注射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质量检验报告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