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成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及其改造方法

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成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及其改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成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上部反应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排泥管外接污泥回流管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有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还与外界连通,并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均设药剂投加点。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作用,通过高效混合及污泥回流,提高混凝效率,从而改善出水效果,并提高排出污泥的含固率,满足直接脱水条件。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8-22

    授权

    授权

  • 2011-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D21/02 申请日:2008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8-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成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及其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较多采用平流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斜管沉淀池等传统池型。其中斜管沉淀池由于占地面积小,出水效率较高,使用较广泛,但因机械刮泥以及絮凝效果等原因,处理能力有限,使出水水质总体提高困难较大,如何在现有池型的条件下,通过强化絮凝和改善排泥条件等方法,充分发挥混合絮凝沉淀作用,并结合多种药剂及曝气等手段尽量发挥生物降解作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以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成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它可以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从而达到改善出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成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包括主池体,主池体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主池体由上部反应区、过渡区、斜管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排泥区与排泥管连通,其特征在于上部反应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排泥管外接污泥回流管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有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还与外界连通,并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均设药剂投加点。该药剂添加点包括设在进水管的预臭氧投加点,高锰酸钾投加点和混凝剂投加点;主池体内部提升絮凝区内设活性炭投加点,硅藻土投加点,混合搅拌区内及污泥回流管设PAM投加点。混合搅拌区和提升絮凝区内设曝气管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污泥回流沉淀池的改造方法,它可以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从而达到改善出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污泥回流沉淀池的改造方法,该斜管沉淀池包括主池体,主池体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主池体由上部反应区、过渡区、斜管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反应区内设网格和隔墙等反应设施,斜管出水区设塑料斜管和不锈钢出水矩形槽,排泥区设有排泥斗,排泥斗与排泥管连通,排泥管与上部反应区相连,出水管与不锈钢出水矩形槽相连,其特征在于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部反应区内的网格和部分隔墙清除,并将排泥区的排泥斗整平;B、在上部反应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排泥管外接污泥回流管连接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还与外界连通;C、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分别设药剂投加点。该药剂添加点包括设在进水管的预臭氧投加点,高锰酸钾投加点和混凝剂投加点,主池体内部提升絮凝区内设活性炭投加点,硅藻土投加点,混合搅拌区内及污泥回流管设PAM投加点。该改造方法还包括在混合搅拌区和提升絮凝区内设曝气管路。

本发明充分利用现有斜管沉淀池池体,通过辅助的机械设备和多点药剂投加,实现各部高效处理的功能,高速混合搅拌机确保氧化剂、混凝剂和回流污泥与原水充分混合,设在提升絮凝区中心的提升搅拌机和附属筒体一起实现了原水与池体内部活性污泥的充分混合,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进水流量的变化灵活调节,池体外部的污泥回流泵可将池体下部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回流至上部混合区,实现泥水循环;池体内布置的曝气管路提供池体内污泥微生物充足溶解氧,强化生物作用。池体内挡板系统使池体各部分布水更均匀,更易于矾花形成。池体内外实现多种药剂多点投加,进一步强化物理絮凝作用。设于池体下部的推流式浓缩刮泥机使污泥集中到挡板下部回流或排放。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作用,通过高效混合及污泥回流,提高混凝效率,从而改善出水效果,并提高排出污泥的含固率,满足直接脱水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统池型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该实施例的改造前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

图5为该实施例的改造后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是一种污泥回流沉淀池,它是对传统斜管沉淀池进行改造得到的。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斜管沉淀池包括主池体1,主池体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主池体1由上部反应区4、过渡区5、斜管出水区6和排泥区7组成,反应区4内设网格8和隔墙13等反应设施,斜管出水区6设塑料斜管9和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排泥区7设有排泥斗11,排泥斗11与排泥管12连通,排泥管12与上部反应区4相连,出水管3与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相连。

改造前如图3和图4所示,将上部反应区4内的网格8和隔墙13清除,并将排泥区7的排泥斗11整至底部齐平。

改造后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部反应区4设置混合区14和提升絮凝区15,混合区14内设有混合搅拌机21,提升絮凝区15内设有提升搅拌机16及附属不锈钢筒体17,过滤区5与斜管出水区6之间加设挡板系统18,排泥区7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19,排泥管12外接污泥回流管22连接至进水管2,该污泥回流管22设污泥回流泵20,该污泥回流管22还与外界连通,从而将排泥区7下部污泥回流至进水管2或者外排,并在进水管2和主池体1内均设药剂投加点。该药剂添加点包括设在进水管2的预臭氧投加点23,高锰酸钾投加点24和混凝剂投加点25,主池体1内部提升絮凝区15内设活性炭投加点27,硅藻土投加点28,混合搅拌区14内及污泥回流管22设PAM投加点26。混合搅拌区14和提升絮凝区15内设曝气管路19。应当注意,预臭氧投加点23和高锰酸钾投加点24与混凝剂投加点25之间需有一定距离。

它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絮凝反应沉淀和污泥浓缩的主要设备混合搅拌机21、提升搅拌机16及其附属不锈钢筒体17、刮泥机19、塑料斜管区9和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和曝气管路19均设在主池体1内,比其它常用沉淀池和澄清池结构更紧凑,布水更均匀,生物作用更强。提升搅拌机16和污泥回流泵20由变频电机控制,可根据实际实用情况灵活调节,比其它常用沉淀池和澄清池更能确保出水水质。

使用时,主池体1外投加预臭氧、高锰酸钾和混凝剂的原水由进水管2进入主池体1前,与污泥回流管22的回流污泥汇合后在混合搅拌区4内经混合搅拌机21充分混合,并通过曝气管路29充氧后,再投加粉末活性炭、硅藻土和PAM,经提升搅拌机16及其附属不锈钢筒体17提升与池内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经配水及挡板系统18布配水后,通过斜管区9和出水矩形槽10后出水,池体下部污泥经刮泥机19推动和浓缩后积于主池体1底部的浓缩排泥区7,由排泥管12排出主池体1外,通过设有排泥回流泵20的污泥回流管22回流至进水管2,多余污泥定期排放。其中混合搅拌机21、变频电机控制提升搅拌机16及其附属不锈钢筒体17、变频电机控制的排泥回流泵20、预臭氧投加点23、高锰酸钾投加点24、混凝剂投加点25、PAM投加点26、活性炭投加点27、硅藻土投加点28、曝气管路系统29、刮泥机19、塑料斜管区9、不锈钢出水矩形槽10及挡板系统18均属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曝气管路29的气源则与滤池反冲洗系统或其它曝气气源系统合建,以节约用地,曝气管路29本身的结构和管路连接也属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主池体1内部还可设有污泥浓度计和辅助观测设施,与排泥回流泵联合控制,实现污泥回流和排放。

改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有池体主体结构,严格按照国家现形施工与验收规范执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