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它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和金银花经提取、交替沉淀、多极除杂得提取液,提取液加入无水乙醇制备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缩短了产品冷冻干燥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生产工艺,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检查都有较大改善,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清开灵冻干粉制剂具有质地疏松、成型性好、含水量低、稳定性好、不溶性微粒数量减少、外观色泽优良、便于贮存等特点,可有效确保该制剂的临床疗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591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301167.6

  • 申请日2008-04-16

  • 分类号A61K36/744;A61K9/19;A61P25/20;A61P25/00;A61P29/00;A61P31/00;A61K35/56;A61K35/32;A61K31/575;A61K31/7048;

  • 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郭防

  • 地址 550008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大道220-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36: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2-28

    授权

    授权

  • 2008-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9-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清开灵制剂由我国传统名贵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改剂而得,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和金银花共八味中药材的提取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避秽通窍、镇静安神的功能,主治热邪内陷、神昏谵语、身热烦躁、抽搐惊劂及小儿急惊风等症;现代医学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多种热病和急性病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口服液”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

本申请人于2005年7月4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0510003126.5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清开灵冻干粉制剂的制备方法,并已经授权。随后,申请人又于2005年8月29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0510200500.0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清开灵制剂的制备方法,对前一专利进行了改良,也已经授权。申请人从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上市以来就一直对该品种的质量进行跟踪,不间断地进行工艺和质量方面的研究。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原产品工艺中对金银花药材的提取纯化不够好,使得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偏低,杂质量较多;水牛角用酸水解存在含氮量偏低的问题;对板蓝根等其他药材的纯化精制不够理想;另外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冻干时间过长,使获得的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存在样品成型不太均匀,色泽较深、不溶性微粒数量较多等问题,同时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如何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质量标准、提高和完善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的质量,是申请人一直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金银花、水牛角、板蓝根等原料药的提取工艺以及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杂质含量更低、稳定性更好、疗效更佳的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大大减少药物中的无效成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是由胆酸10~20g、黄芩苷5~50g、猪去氧胆酸10~25g、栀子50~500g、水牛角50~500g、珍珠母50~500g、板蓝根500~2000g和金银花50~4000g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为:水牛角用碱水解得水解液;珍珠母粉碎后用硫酸溶液水解,水解液调pH至3.5~4.2,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水煎煮,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冷藏,过滤,加入活性炭,微沸,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提取液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过滤,加活性炭,微沸,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8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过滤,得混合滤液;黄芩苷加注射用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6.8~8.0,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加入活性炭,过滤,浓缩,加入无水乙醇,调pH为6.8~8.3,加注射用水,无菌过滤,灌装,冻干,轧盖,即得。

具体的,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为:水牛角用1.0~1.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水解;珍珠母粉碎后用1.0~2.0mol/L的硫酸溶液水解,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3.5~4.2,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3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1.5小时,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30,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过滤,加入活性炭,微沸,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60~80%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80~11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6~10倍量纯水冷藏,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9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6~10倍量纯水冷藏,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9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过滤,加活性炭,微沸,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70~80%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8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过滤,得混合滤液;黄芩苷加注射用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6.8~8.0,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加入活性炭,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280~330毫升,调pH为6.8~8.3,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即得。

进一步的,该制备方法优选为:水牛角用8~14倍量1.0~1.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水解6~8小时;珍珠母粉碎后用8~12倍量1.0~2.0mol/L的硫酸溶液水解6~8小时,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3.5~4.2,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10~1.3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24~48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48h,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8~12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1.5小时,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10~1.30,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24~48h,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48h,过滤,按0.5~1.0g/100ml滤液加入活性炭,微沸10~20分钟,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8~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80~11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6~10倍量纯水冷藏24~48h,过滤,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90%,冷藏24~48h,过滤,回收乙醇,加6~10倍量纯水冷藏24~48h,过滤,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90%,冷藏24~48h,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24~48h,过滤,按0.4~0.6g/100ml滤液加活性炭,微沸10~20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70~80%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80%,冷藏24~48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48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注射用水,用5%氢氧化钠调pH值至6.8~8.0,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按0.3~0.8g/100ml滤液加入活性炭,过滤,  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280~330毫升,调pH为6.8~8.3,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即得。

在本发明的冻干粉针剂中,可以加入辅料,也可以不加入辅料直接制备。

针对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具体如下:

实验一:金银花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1.1、提取溶剂选择

金银花为方中重要有效成分之一,其提取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治疗效果,因此,首先对药材的提取溶剂及方法进行研究。

取金银花(绿原酸含量:2.57%)两份,每份20g(绿原酸的含量为514mg),分别用水回流提取和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分别合并水提液和醇提液并定容至500mL,10倍稀释后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水浴挥干提取液均得淡黄色固体,称量,结果见下表1。

表1  金银花水提、醇提工艺比较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乙醇提取所得固体量少,而绿原酸相对含量高于水提取,故确定醇提工艺。

1.2、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以绿原酸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采用不同用量、不同提取次数、不同提取时间为条件,考察乙醇回流提取工艺。

1.2.1乙醇浓度的考察

样品制备:称取金银花10g,按表2所示浓度用10倍量的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定容至500mL,10倍稀释后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计算提取率,结果见表2。

表2  乙醇浓度-绿原酸提取率

方法12345乙醇浓度(%)5060708090绿原酸提取率(%)5386949175

由上表可知,乙醇浓度在60~80%时绿原酸提取率较高,最佳提取浓度为70%。

1.2.2溶剂用量的考察

样品制备:称取金银花10g,按表3所示用量用70%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定容至500mL,10倍稀释后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计算提取率,结果见表3。

表3  溶剂用量-绿原酸提取率表

方法12345溶剂用量(倍)68101214绿原酸提取率(%)5790969265

由上表可知,溶剂用量在8-12倍时绿原酸提取率较高,最佳用量为10倍。

1.2.3提取次数及时间的考察

样品制备:称取金银花10g,用10倍量70%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1-5次,每次提取时在60、80、90、110、120分钟时分别取提取液,合并,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计算提取率,结果见表4。

表4  提取次数、时间-绿原酸提取率表

由表4可知回流提取次数在2-5次,时间在80-120分钟时提取效果较好,同时提取4次和5次、时间在110分钟和120分钟时绿原酸的提取率差别不大,考虑生产成本,确定提取范围为:提取2-4次,每次提取80-110分钟。最佳参数为:提取3次,每次90分钟。

1.3、纯化精制研究

药材经过提取后,在提取出有效成分的同时也提取出部分杂质(树脂、油脂、色素、蛋白、无机盐等),本发明研究人员为优化纯化工艺,采用不同的除杂方法,以选择使有效成分高,杂质含量少的最佳方法。

1.3.1、精制方法选择:取经上述方法提取的金银花提取液,回收乙醇,分别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除杂:

①水醇交替除杂:金银花提取液,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过滤,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85%,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过滤,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9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过滤,得金银花药液,测定绿原酸含量和总固体收率;

②醇沉除杂:金银花提取液,回收乙醇,加纯水稀释,滤过,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85%,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得金银花药液,测定绿原酸含量和总固体收率;

③水沉除杂:金银花提取液,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过滤,浓缩,得金银花药液,测定绿原酸含量和总固体收率;

测定结果如表5:

表5  精制方法选择

  方法  ①水醇交替除杂  ②醇沉除杂  ③水沉除杂  绿原酸含量(mg/ml)  11.61  9.21  8.79  总固体收率(%)  10.21  9.24  8.01

由结果可知,采用水醇交替的方法除去杂质,绿原酸含量、总固体收率都较单纯采用醇沉、水沉的方法好。

1.3.2、工艺优化:采用梯度醇沉。设计不同醇沉梯度,醇沉、水沉时间和醇沉药液相对密度,以绿原酸含量和总固物为考察指标,对水醇交互沉淀方式的效果进行考察,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水醇交互沉淀结果表

  方法  醇沉药液  相对密度 醇沉梯度  水沉定容量  (倍)  醇沉、水沉静置  时间(h)  绿原酸含量  (mg/ml)  总固体收率  (%)  1  1.00-1.05 75%-85%  6  12  9.21  11.47  2  1.00-1.05 75%-90%  8  24  8.79  13.40  3  1.00-1.05 75%-95%  10  48  9.16  14.80  4  1.05-1.25 75%-85%  8  48  11.61  10.21  5  1.05-1.25 75%-90%  10  12  8.12  8.24  6  1.05-1.25 75%-95%  6  24  11.01  13.2  7  1.05-1.25 75%-90%  10  48  11.58  14.6  8  1.25-1.30 75%-85%  10  24  9.74  15.8  9  1.25-1.30 75%-90%  6  48  8.83  13.1  10  1.25-1.30 75%-95%  8  12  8.03  12.6

由表6可知,以绿原酸为考察指标,醇沉梯度为75%-90%,醇沉、水沉时间为24-48小时,水沉定容量为6-8倍,醇沉药液相对密度为1.05-1.25时,绿原酸的含量和总固体收率都较好,为了尽可能减少绿原酸损失,除杂效果最佳的条件为:醇沉时药液相对密度控制在1.05-1.25,醇沉梯度为75%~85%,水沉定容量为8倍,水沉、醇沉时间为48小时。

1.4、活性炭脱色处理金银花液工艺研究

经醇沉水沉后的金银花提取液颜色较深(深黄色),发明人采取加活性炭的方法对其进行脱色,设计对比试验考察活性炭加入量、加热时间对脱色效果和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1.4.1样品制备:按处方量称取金银花900g,按上面确定的工艺进行提取、纯化后平均分为9份,按表7进行试验,过活性炭后每份浓缩至200ml,取样测定绿原酸含量,计算绿原酸收率,观察脱色效果。结果见表7。

表7  金银花纯化液过活性炭后结果

备注:*表示药液颜色,其中*深黄色;**黄色;***浅黄;*****淡黄

1.4.2结果分析:从表7结果可知,活性炭加入到0.5g/100ml滤液以上,加热时间15分钟以上时脱色效果较好,但绿原酸含量也随之减少,考虑绿原酸的收率,确定活性炭加入范围为0.4~0.6g/100ml滤液,加热脱色时间为10-20分钟。最佳加入量为0.5%,加热脱色时间为15分钟,表明该工艺脱色效果较好,同时绿原酸收率较高,所以确定该参数为金银花脱色最终工艺。

实验2、水牛角、珍珠母水解工艺研究

2.1、水牛角水解工艺研究

2.1.1提取工艺考察

水牛角主要含有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胆甾醇、强心成分等。其中蛋白质、肽类经水解后能得多种氨基酸,由于水牛角中的蛋白质属角蛋白,较难溶于水,煎出率极低,因此分别采用酸水解和碱水解的方法,以含氮量为考察指标,对两种提取工艺进行考察。

酸水解法:取水牛角125g,分别用2mol/L的硫酸溶液、2mol/L盐酸溶液加热至沸,搅拌并保持微沸7小时,滤液加1倍量注射用水稀释,离心后上清液再过滤,水洗沉淀物,水洗液与上清液合并后备用,供检测。

碱水解法:取水牛角125g,分别用2mol/l氢氧化钡溶液、2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搅拌并保持微沸7小时,滤液加1倍量注射用水稀释,离心后上清液再过滤,水洗沉淀物,水洗液与上清液合并后备用,取药液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氮测定法测定,检测结果比较见表8:

表8  水牛角不同溶剂水解比较表

结果分析:从表8可知,水牛角用碱水解较酸水解完全,水解液含氮量较高,所以按碱水解对工艺进行研究,其中氢氧化钡水解比氢氧化钠水解含氮量高,故选择最佳碱水解液为氢氧化钡溶液。

2.1.2提取参数确定

以含氮量为参考指标,考察碱浓度、碱液液体积、水解时间对氮收率的影响,优化碱水解提取水牛角中氨基酸工艺的条件。

取水牛角25g,按表9说述的量用氢氧化钡水解,水解液离心滤过,用纯水稀释。取样品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氮测定法测定稀释后药液含氮量,结果见表9:

表9  不同工艺提取的水牛角药液含氮量

结果表明,氢氧化钡浓度为1-1.5mol/L、体积为8-14倍、水解时间为6-8小时时,含氮量均较高,最佳参数为:加入Ba(OH)浓度为1.2mol/L,酸液体积为水牛角量的11倍,水解时间为7小时。

2.2、珍珠母水解工艺研究

以含氮量为参考指标,考察酸浓度、酸液体积、水解时间对含氮量的影响。

取珍珠母粉(过80目筛)50g,加入规定倍数体积及浓度的硫酸液,加热水解,过滤,中和浓缩,离心过滤后得珍珠母水解液,浓缩。取样品,蒸干,中国药典一部附录照氮测定法测定,结果见表10:

表10  不同工艺提取的珍珠母药液的含氮量

珍珠母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因硫酸挥发性小,且硫酸在水解后,可以和珍珠母中的碳酸钙中和,生成沉淀,易经分离而除去,故采用硫酸水解。结果表明,硫酸浓度为1-2mol/L、体积为8-12倍、水解时间为6-8小时时,含氮量均较高,最佳参数为:加入硫酸浓度为1.5mol/L,酸液体积为水牛角量的10倍,水解时间为7小时。

2.3、水解液醇沉及水沉工艺研究

2.3.1醇沉工艺研究

水解液在醇沉时影响醇沉效果的因素为药液pH值、药液相对密度、醇浓度、醇沉时间。为更好的控制生产,使工艺更加稳定可行,以含氮量和总固体含量为考察指标,设定不同试验参数对醇沉时间和醇沉药液pH值进行考察,筛选最佳醇沉条件。

样品制备:称取水牛角粉750g、珍珠母粉1500g各1份,按本发明水解步骤工艺分别进行水解得样品6份,调节不同pH值,每份浓缩后分成两份,醇沉,回收乙醇,浓缩。取样品照中国药典测定含氮量及总固体含量。结果见表11:

表11  水解液醇沉工艺研究试验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知,pH值越高则含氮量越高,但总固体含量也相应增加,醇沉时间越长则总固体越少,同时含氮量无明显减少,故选择醇沉pH值为3.5-4.2,存放时间为24-48h,其中醇沉pH值为3.8-4.0,存放时间为48h为最佳醇沉工艺。

2.3.2水解液水沉工艺研究试验

为了去除水解液中水不溶性杂质,本发明人采取水沉方式对水解液进行纯化处理,影响水沉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存放时间。采用醇沉验证试验的样品做该试验研究。结果见表12:

表12  水解液水沉工艺研究试验结果

方法水沉时间(h)总含氮量(g)总固体量(g)1248.645.522488.575.183728.124.11

从以上试验数据分析可知,水沉时间越长则总固体量越少,即除杂效果越好,但氮含量也有逐渐递减的趋势,所以,为了稳定含氮量和节约工时,确定水沉时间范围为24-48小时,最佳时间为48小时。

实验3、板蓝根、栀子工艺研究

本发明人在原清开灵冻干制剂板蓝根、栀子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验研究,细化提取工艺参数,并对板蓝根、栀子药材采用醇沉、水沉和活性炭过滤的多极方法进行纯化,优化了产品工艺。

3.1水煎煮工艺研究

3.1.1加水量考察:称取板蓝根药材100g,栀子62.5g,按表14加水量分别煎煮2次,每次1小时,取样测定含氮量、栀子苷含量,总固体含量,计算总固体得率。考察加水量对煎煮工艺的影响。结果如表14:

表14  加水量考察

加水量(倍)含氮量(mg/ml)栀子苷含量(mg/ml)板蓝根总固体得率(%)栀子总固体得率(%)610.238.9525.6025.43813.2812.1129.4530.871014.6712.4730.4731.871214.5312.6733.6333.831418.0113.0738.1438.51

结果表明,在煎煮次数不变条件下,加水量越多则板蓝根煎煮液含氮量和总固体量、栀子苷含量和栀子提取液总固体相应增加,为了提高含氮量和栀子苷收率及减少杂质的带入,选择加水量为8-12倍,最佳加水量为药材10倍。

3.1.2煎煮次数和时间考察

称取板蓝根药材100g,栀子62.5g,加10倍量水,按表15时间分别煎煮2次,取样测定,考察煎煮时间对工艺的影响。结果如表15:

表15  煎煮时间考察

煎煮时间(h)含氮量(mg/ml)栀子苷含量(mg/ml)板蓝根总固体得率(%)栀子总固体得率(%)0.511.179.3528.7228.32114.6712.4730.4731.871.517.9612.5136.8137.21218.5513.6438.5438.83

称取板蓝根药材100g,栀子62.5g,加10倍量水,按表16次数分别煎煮1小时,取样测定,考察煎煮时间对工艺的影响。结果如下:

表16  煎煮次数考察

煎煮次数含氮量(mg/ml)栀子苷含量(mg/ml)板蓝根总固体得率(%)栀子总固体得率(%)113.0211.8629.1730.49214.6712.4730.4731.87315.1113.8335.8436.44416.5815.4137.3337.62

结果表明,选择煎煮1-3次,每次时间为0.5-1.5小时,药材有效成分提取较好,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

3.2煎煮液醇沉工艺研究

原工艺中明确了醇沉时乙醇浓度、药液相对密度,本发明人对醇沉时间进行考察,以含氮量、栀子苷含量和总固体量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醇沉时间。

取板蓝根药材3000g,栀子药材375g,按以上确定工艺分别煎煮,药液分别浓缩至相对密度1.20(7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平均分成6份,按照表17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回收乙醇,板蓝根液浓缩至500ml,栀子液浓缩至100ml,取样测定含量和总固体。

表17  板蓝根煎煮液醇沉试验结果(n=2)

结果表明,醇沉时间越长则杂质去除越多,但含氮量和栀子苷含量有所减少,醇沉48小时和60小时的含量几乎接近,为了确保含氮量不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尽量去除杂质,同时从省时考虑,我们确定醇沉时间定为24-48小时,最佳醇沉时间为48小时。

3.3醇沉液水沉工艺研究

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板蓝根、栀子提取液醇沉之后,再采取水沉方式对醇沉液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的总固体量明显低于醇沉液,说明除杂效果好。对比研究如下:

取板蓝根药材3000g,栀子药材375g,按以上确定工艺分别进行煎煮,醇沉,回收乙醇,加纯水冷藏24-48小时,水沉后滤过,板蓝根液浓缩或稀释至500ml,栀子液浓缩或稀释至100ml,取样测定含氮量、栀子苷量和总固体,结果如表18。

表18  纯化对比研究结果

方法栀子苷含量(mg/ml)含氮量(mg/ml)板蓝根总固体得率(%)栀子总固体得率(%)醇沉后水沉11.2511.338.378.78醇沉液11.9411.5414.7511.12

结果表明,提取液醇沉后加入水沉步骤,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3.4活性炭对板蓝根、栀子水沉液除杂试验研究

为了进一步去除药液中杂质,我们采取活性炭吸附方式对药液进行精制,以含氮量、栀子苷含量及总固体收率为考察指标,设计试验,选择最好吸附工艺,确定最终工艺参数。

取板蓝根药材3000g,栀子药材375g,按以上确定工艺分别煎煮,醇沉,水沉后药液平均分成6份,加入相应活性炭量微沸15分钟,过滤后板蓝根液浓缩至500ml,栀子液浓缩至100ml,取样测定含量和总固体,结果见表19。

表19  活性炭加入量选择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在溶液量加活性炭0.5~1g/100ml滤液,除杂效果较好且对含测指标成份影响甚微。

实验4、胆酸、猪去氧胆酸溶解试验研究

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1g,分别加注射用水、75%乙醇、70%氯仿进行溶解,以溶液的澄清度、含量为指标,考查溶剂选择。

表20  溶剂选择

方法溶剂澄清度含量1注射用水澄清91%275%乙醇澄清99%370%氯仿混浊82%

由表20可知,采用75%乙醇溶解胆酸、猪去氧胆酸药材,药液澄清,溶解更完全。

实验5、冻干制剂配料工艺研究

5.1醇沉研究:本发明人在大生产中发现如果在配料时增加醇沉水沉和加入活性炭处理后,药液颜色、冻干后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有一定程度改善,且对含测指标的影响较小,具体对照结果见表21:

表21  配料工艺对比试验结果

结果可见,配料经醇沉水沉后含量不受影响而整体质量较好。

5.2冻干时间:发明人发现在配液后加入280-330ml无水乙醇(技术方案中的各原料用量为准)则冻干时间将近缩短一半,具体研究数据见表22:

表22  冻干时间研究数据结果

冻干时间(h)253035405060成型轻微湿块块状疏松块状疏松块状干燥块状干燥块状水分%8.6%6.5%3.1%3.0%2.2%1.4%外观色泽浅黄色浅黄色浅黄色浅黄色浅黄色浅黄色溶液澄清度澄清澄清澄清澄清澄清澄清

结果表明,加入280-330ml无水乙醇,冻干35小时左右冻干粉成型饱满、色泽均匀、水分及溶解后澄清度等均较好,时间越长水分越低,但干燥后摇即松散,成型性不好,表明加入无水乙醇冻干时间可缩短一半,节约了生产成本,效果更佳。

实验6、质量对比研究

本发明人针对对工艺的改进,对变更前后的药品质量做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6.1试验药品: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清开灵冻干粉针剂;市售注射用清开灵(冻干)。

6.2试验内容:成品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冻干时间等比较考察。

6.3方法及结果:将本发明产品与市售产品各取3份,按照已有质量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2:

表22  本发明工艺与市售产品工艺比较结果

由表22可以看出,除pH值无大的区别外,本发明清开灵冻干粉针剂在含测指标上均有提高,同时成品外观和不溶性微粒有较大改善,冻干时间相应减少,表明制备工艺路线设计合理,工艺生产条件符合工厂生产要求,成品质量可控。

实验7、本发明制剂对家兔感染性发热的退热作用

7.1材料

7.1.1动物:实验动物:新西兰大耳白兔56只,体重1.8-2.2kg,雌雄各半。

7.1.2药物: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市售注射用清开灵(冻干)。

7.2方法与结果

7.2.1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禁食不禁水12小时,在19-21℃室温下固定家兔,连续测两次肛温(实验前均经标准温度计校正),每次隔30min,求平均值为正常体温。体温确定后,各组家兔按1.0mg/kg静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液。60min时按上述方法测定致热后体温变化。然后,一组灌服常水作为阴性对照组,三组分别肌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清开灵冻干粉针剂,余三组分别肌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市售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给药后依次测定30、60、120、180、240和300min时的体温,并将各组家兔的正常体温与改组动物致热后给药前的体温进行对比,观察正常体温与致热后体温的变化,同时将给药动物组体温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别比较致热后的体温变化。结果见表23。

表23  本发明制剂等对致热后家兔的影响

备注:给药前致热后1h与正常体温比较P<0.01;给药后1h与给药前致热后体温比较P<0.01;各给药组给药后1h与对照组相应点的体温比较ΔP<0.01。

7.2.2结果: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家兔被静注三联菌液1小时后,产生致热效应,体温明显升高。与致热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可明显降低致热动物体温。本发明制剂组与市售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组同对照组相应点的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在临床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制剂组与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的疗效相同,均对感染性高热有良好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现有清开灵制剂的制备工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将传统中药与先进的制剂工艺相结合,使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到了充分提取,利用交替沉淀和多极除杂的方法纯化提取液,使得其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提高,同时在制剂工艺中采用多极过滤的方法除杂,加入无水乙醇以缩短产品冷冻干燥的时间,这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产品的生产工艺,使工艺更加精炼、有效,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检查都有较大改善,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清开灵冻干粉制剂具有质地疏松、成型性好、含水量低、稳定性好、不溶性微粒数量减少、外观色泽优良、便于贮存等特点,可有效确保该制剂的临床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胆酸11g、珍珠母175g、猪去氧胆酸13g、栀子87g、水牛角87g、板蓝根700g、黄芩苷17g、金银花70g

水牛角用10倍量1.0mol/L氢氧化钡溶液水解7小时;珍珠母粉碎后用10倍量1.0mol/L的硫酸水解,调水解液pH至4.0,浓缩至相对密度1.1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冷藏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小时,过滤,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栀子分别加10倍量水煎煮0.5小时,板蓝根煎煮液与栀子煎煮液分别浓缩至相对密度1.10,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冷藏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小时,过滤,分别加入5g活性炭,微沸15分钟,趁热过滤,分别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8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6倍量纯水冷藏48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加6倍量纯水冷藏48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48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48小时,过滤,按0.5g/100ml溶液的量活性炭,微沸15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70%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适量注射用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pH=6.8~8.0)使溶解,与金银花过滤液混匀,并入上述混合滤液,混匀,按100ml混合滤液加入0.5g活性炭的量加入活性炭,过滤,  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280毫升(用适量注射用水稀释),调pH=6.8~8.3,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制成1000支,即得。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支用注射用水5ml溶解。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6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滴速以40~60滴/分为宜。

实施例2:胆酸22g、珍珠母325g、猪去氧胆酸25g、栀子163g、水牛角163g、板蓝根1300g、黄芩苷33g、金银花130g

水牛角用8倍量1.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水解6小时;珍珠母粉碎后用8倍量2.0mol/L的硫酸溶液水解8小时,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3.5~4.2,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3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h,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30,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h,过滤,加入8g活性炭,微沸10分钟,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1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10倍量纯水冷藏24h,过滤,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9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10倍量纯水冷藏48h,过滤,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9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24~48h,过滤,按0.4g/100ml溶液的量加活性炭,微沸20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80%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注射用水,用5%氢氧化钠调pH值至6.8~8.0,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按0.8g/100ml溶液加入活性炭,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330毫升,调pH为6.8~8.3,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制成1000支,即得。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支用注射用水5ml溶解。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6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滴速以40~60滴/分为宜。

实施例3:胆酸16.25g、珍珠母250g、猪去氧胆酸18.75g、栀子125g、水牛角125g、板蓝根1000g、黄芩苷25g、金银花100g

水牛角用12倍量1.2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水解7小时;珍珠母粉碎后用10倍量1.5mol/L的硫酸溶液水解7小时,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3.8~4.0,浓缩至70℃相对密度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0小时,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至70℃相对密度1.20,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加入8g活性炭,微沸15分钟,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9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8倍量纯水冷藏48h,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1.10~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8倍量纯水冷藏48h,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1.10~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48h,过滤,按0.5g/ml溶液加入活性炭,微沸15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75%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适量注射用水,用5%氢氧化钠调pH值至7.0~7.5,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按0.5g/ml溶液加入活性炭,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300毫升(用适量注射用水稀释),调pH为7.0~8.0,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制成1000支,即得。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支用注射用水5ml溶解。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6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滴速以40~60滴/分为宜。

实施例4:胆酸13.8g、珍珠母212.5g、猪去氧胆酸15.9g、栀子106.2g、水牛角106.2g、板蓝根850g、黄芩苷21.2g、金银花85g

水牛角用8倍量1.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水解6小时;珍珠母粉碎后用8倍量1.0mol/L的硫酸溶液水解6小时,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3.5,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h,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小时,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0,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h,过滤,加入10g活性炭,微沸10分钟,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8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6倍量纯水冷藏24h,过滤,浓缩至60℃相对密度1.0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6倍量纯水冷藏24h,过滤,浓缩至60℃相对密度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24h,过滤,按0.4g/100ml溶液加入活性炭,微沸20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70%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24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注射用水,用5%氢氧化钠调pH值至6.8,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按0.3g/100ml溶液加入活性炭,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280毫升(用适量注射用水稀释),调pH为6.8,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制成1000支,即得。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支用注射用水5ml溶解。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6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滴速以40~60滴/分为宜。

实施例5:胆酸19.5g、珍珠母300g、猪去氧胆酸22.5g、栀子150g、水牛角150g、板蓝根1200g、黄芩苷30g、金银花120g

水牛角用8倍量1.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水解6小时;珍珠母粉碎后用12倍量1.0mol/L的硫酸溶液水解8小时,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4.0,浓缩至80℃相对密度1.3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30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30h,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12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1.5小时,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至80℃相对密度1.30,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30h,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30h,过滤,加入10g活性炭,微沸15分钟,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1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10倍量纯水冷藏30h,过滤,浓缩至80℃相对密度1.0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90%,冷藏30h,过滤,回收乙醇,加10倍量纯水冷藏30h,过滤,浓缩至80℃相对密度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90%,冷藏30h,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30h,过滤,按0.6g/100ml溶液加活性炭,微沸10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80%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冷藏30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30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注射用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7.0,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按0.8g/100ml溶液加入活性炭,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280毫升(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调pH为7.0,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制成1000支,即得。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支用注射用水5ml溶解。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6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滴速以40~60滴/分为宜。

实施例6:胆酸17.6g、珍珠母260g、猪去氧胆酸20g、栀子130g、水牛角130g、板蓝根1040g、黄芩苷26.4g、金银花104g

水牛角用10倍量1.3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水解7.5小时;珍珠母粉碎后用9倍量1.8mol/L的硫酸溶液水解6.5小时,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3.8,浓缩至70℃相对密度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35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30h,过滤,所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和栀子分别加11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过滤,所得煎煮液分别浓缩至70℃相对密度1.25,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40h,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30h,过滤,加入8g活性炭,微沸12分钟,趁热过滤,所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9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0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7倍量纯水冷藏45h,过滤,浓缩至60℃相对密度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9倍量纯水冷藏38h,过滤,浓缩至80℃相对密度1.2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冷藏30h,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30h,过滤,按0.5g/100ml溶液加活性炭,微沸18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和胆酸,粉碎,混合,加75%乙醇溶解,加入水牛角水解液、珍珠母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24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注射用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8.0,使溶解,与金银花药液混匀,加入混合滤液,混匀,按0.6g/100ml溶液加入活性炭,过滤,  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290毫升(用适量注射用水稀释),调pH为8.0,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制成1000支,即得。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支用注射用水5ml溶解。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6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滴速以40~60滴/分为宜。

实施例7:胆酸14.6g、珍珠母225g、猪去氧胆酸16.9g、栀子112.5g、水牛角112.5g、板蓝根900g、黄芩苷22.5g、金银花90g

以上八味药,水牛角用12倍量1.2mol/L氢氧化钡水解8小时;珍珠母粉用12倍量1.3mol/L的硫酸水解8小时,水解液混合后调pH至3.8~4.2,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0(6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得水解液,冷藏备用。板蓝根、栀子分别加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板蓝根提取液与栀子提取液分别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65℃),分别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分别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加入7g活性炭,微沸18分钟,趁热过滤,分别得板蓝根液与栀子液,冷藏备用。金银花加11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9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加9倍量纯水冷藏48h,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5(7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7倍量纯水冷藏48h,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0(6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800ml纯水冷藏48h,过滤,按0.5g/100ml溶液加活性炭,微沸14分钟,趁热过滤,得金银花药液备用。另取猪去氧胆酸与胆酸加75%乙醇溶解,加入上述水解液、板蓝根液和栀子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48h,过滤、回收乙醇,加纯水至1000毫升,冷藏48h,过滤,得混合滤液;将黄芩苷加适量注射用水,用5%氢氧化钠调pH值(pH=7.0~8.0)使溶解,与金银花过滤液混匀,并入上述混合滤液,混匀,按0.4g/100ml溶液加入活性炭,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加入无水乙醇300毫升(用适量注射用水稀释),调pH=6.8~8.0,加注射用水至1500毫升,无菌过滤,按1.5毫升/支灌装于灭菌西林瓶中,冻干,轧盖,制成1000支,即得。

【用法与用量】临用前每支用注射用水5ml溶解。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6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滴速以40~60滴/分为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