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

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

摘要

一种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将接入服务器是否支持独立反向隧道的能力标识保存在无线控制点中;无线网络节点收到终端发送的会话更新通知后,向无线控制点发起会话信息请求;无线控制点在回应给无线网络节点的会话信息响应中携带所述标识;终端路由集中的无线网络节点成为数据附着点后,在向接入服务器发起隧道建立请求时,根据收到的所述标识判断接入服务器是否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如果支持,则在所述隧道建立请求中携带同时支持反向隧道和主隧道的隧道类型标识;否则,在所述隧道建立请求中携带支持主隧道的隧道类型标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路由添加效率,减少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开销和负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376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07719.2

  • 发明设计人 周娜;毕以峰;杨浩;

    申请日2008-02-29

  • 分类号H04Q7/38(20060101);H04Q7/2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62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龙洪;霍育栋

  •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律部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32: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12-08

    授权

    授权

  • 2009-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8-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跨无线网络节点切换的便利性,支持独立反向隧道的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需建立单独的反向隧道,同一个终端的路由集中的多个无线网络节点将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存在多条单独的反向隧道,便于反向数据可以直接从无线网络节点发往接入服务器以及切换的实现。

反向隧道的建立需要接入服务器具有独立反向隧道的能力,在用户接入和路由添加时均会执行隧道建立的操作,主要由无线网络节点、无线控制点、接入服务器共同协作,完成终端多条隧道的建立功能。

图1为现有网络实现分组数据用户接入的体系架构参考模型图。其中,为了提供分组数据服务,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交互媒体报文、维护和控制数据链路。作为无线接入网络的信令功能实体,无线控制点负责会话存储、寻呼和位置管理、空闲状态管理以及接入鉴权等功能,鉴权授权服务器对终端接入执行接入鉴权和用户授权的功能。终端的路由集中任何支持独立反向隧道的无线网络节点将与具有独立反向隧道能力的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单独的反向隧道。因此,如果无线网络节点1和无线网络节点2存在于终端的路由集中,则它们将分别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独立的反向隧道。

图2示出了现有无线通信网络中用户初始接入时多隧道建立的简化流程,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用户终端接入时,通过与无线控制点,接入服务器和鉴权授权服务器通信,执行接入鉴权和授权操作;

步骤202,在接入鉴权成功后,鉴权授权服务器将鉴权响应返回给接入服务器,其中包括了用户的授权信息;

步骤203,接入服务器将鉴权响应发送给无线控制点,该消息中携带鉴权授权会话ID、服务质量参数等信息;

步骤204,在收到鉴权响应消息后,无线控制点向终端发送鉴权成功响应;

步骤205,无线控制点和终端进行会话信息配置;

步骤206,会话信息配置完成后,终端向路由集中的所有无线网络节点(如无线网络节点1等)发送会话更新请求,通知无线网络节点进行会话更新;

步骤207,在收到会话更新通知后,无线网络节点向无线控制点请求会话信息;

步骤208,无线控制点将会话信息回应给无线网络节点,其中携带接入服务器地址、用户名等信息;

步骤209,无线网络节点将接入服务器标识(可由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构成)传送给终端,便于终端判断是否需要执行申请IP地址的操作;

步骤210(可选),终端向无线网络节点1发起数据附着点移动请求,请求无线网络节点1成为数据附着点;

由于无线网络节点1成为数据附着点也可以由网络进行判断,即无线网络节点1可以得知自己将作为数据附着点,而不需要终端发起请求触发,因此,该步骤为可选;

步骤211,无线网络节点1向接入服务器请求建立隧道,携带隧道类型标识:同时支持反向隧道和主隧道;

步骤212,如果接入服务器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向无线网络节点1返回反向隧道和主隧道成功建立的响应;反之,如果接入服务器不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在回应无线网络节点1的响应中携带反向隧道建立失败的信息,仅在无线网络节点1之间建立主隧道;

步骤213,无线网络节点1通知终端数据附着点分配完成;

步骤214,无线网络节点1通知终端的激活集成员数据附着点信息;

步骤215,终端请求IP地址的分配,并通过接入服务器获取IP地址。

假设无线网络节点1已经与接入服务器建立了主隧道连接,当终端判断需要将无线网络节点2加入其路由集,此时将无线网络节点2和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反向隧道的控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1,终端向无线网络节点2发送路由添加请求,请求将无线网络节点2添加进路由集;

步骤302,无线网络节点2向无线控制点发送会话信息请求,请求获取会话信息,如接入服务器地址、用户名等;

步骤303,在收到会话请求消息后,无线控制点将会话信息发送给无线网络节点2;

步骤304,无线网络节点2向接入服务器发起反向隧道建立请求,请求中携带隧道类型标识:支持反向隧道;

步骤305,如果接入服务器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向无线网络节点2响应隧道建立成功消息;反之,则向无线网络节点2回应隧道建立失败信息;

步骤306,无线网络节点2向终端发送路由添加响应,通知终端路由添加成功。

从上述流程可见,当终端进行初始接入和路由添加时,无论接入服务器是否具有独立反向隧道的能力,无线网络节点都将向接入服务器请求隧道建立的操作,如果接入服务器不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将拒绝反向隧道建立请求,参见步骤212和步骤305,因而,即使在接入服务器不支持独立反向隧道的情况下,无线网络节点都将发起反向隧道建立请求,从而造成系统资源浪费、网络负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路由添加效率,减少无线通信系统的开销和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终端初始接入的鉴权和授权过程中,接入服务器将其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发送给无线控制点,无线控制点收到后保存该标识;

终端路由集中的无线网络节点收到终端发送的会话更新通知后,向无线控制点发起会话信息请求;无线控制点收到会话信息请求后,在回应给无线网络节点的会话信息响应中携带所述标识;

终端路由集中的无线网络节点成为数据附着点后,在向接入服务器发起隧道建立请求时,根据收到的所述标识判断接入服务器是否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如果支持,则在所述隧道建立请求中携带同时支持反向隧道和主隧道的隧道类型标识;否则,在所述隧道建立请求中携带支持主隧道的隧道类型标识。

进一步的,在终端的初始接入鉴权和授权过程中,通过如下步骤将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发送给无线控制点:

终端通过无线控制点、接入服务器和鉴权授权服务器进行初始接入时的接入鉴权和授权,在接入鉴权成功后,鉴权授权服务器将鉴权响应返回给接入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将鉴权响应发送给无线控制点,并在该鉴权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标识。

进一步的,无线控制点在收到所述鉴权响应消息后,保存该鉴权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所述标识。

进一步的,终端初始接入的鉴权授权成功后,由终端请求或由网络判断终端路由集中的一个无线网络节点成为数据附着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节点与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终端初始接入的鉴权和授权过程中,将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发送给无线控制点,无线控制点收到后保存该标识;

无线网络节点收到终端发起的路由添加请求后,向无线控制点发起会话信息请求,无线控制点收到会话信息请求后,在回应给无线网络节点的会话信息中携带所述标识;

无线网络节点收到所述标识后,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接入服务器是否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如果支持,则向接入服务器发起反向隧道建立请求,在所述隧道建立请求中携带支持反向隧道的隧道类型标识。

进一步的,在终端的初始接入鉴权和授权过程中,通过如下步骤将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发送给无线控制点:

终端通过无线控制点、接入服务器和鉴权授权服务器进行初始接入时的接入鉴权和授权,在接入鉴权成功后,鉴权授权服务器将鉴权响应返回给接入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将鉴权响应发送给无线控制点,并在该鉴权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标识。

进一步的,终端在向无线网络节点发起所述路由添加请求之前,终端路由集中的某个无线网络节点已经与接入服务器建立主隧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通过将接入服务器是否支持独立反向隧道的能力标识保存在无线控制点中,当无线网络节点添加到终端路由集时,可从无线控制点获取接入服务器的能力标识,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在进行路由添加时,无论接入服务器是否具有独立反向隧道的能力,无线网络节点都将向接入服务器请求建立隧道的问题;并有效地提高了路由添加效率,减少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开销和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无线通信网络中用户初始接入的流程图;

图3是现有无线通信网络中将无线网络节点添加到终端路由集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方式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用户初始接入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方式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将无线网络节点添加到终端路由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实施特点和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无线网络节点1和无线网络节点2均支持多隧道的建立。

图4是本发明优选方式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用户初始接入的流程图,其控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移动终端接入时,通过无线控制点,接入服务器和鉴权授权服务器通信,执行接入鉴权和授权操作;

步骤402,在接入鉴权成功后,鉴权授权服务器将鉴权响应返回给接入服务器,其中包括了用户的授权信息;

步骤403,接入服务器将鉴权响应发送给无线控制点,该消息中携带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

步骤404,在收到鉴权响应消息后,无线控制点保存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以便向无线网络节点1传送该信息;之后,无线控制点向终端发送鉴权成功响应;

步骤405,无线控制点和终端进行会话信息配置;

步骤406,会话信息配置完成后,终端通知路由集中的所有无线网络节点(如图中的无线网络节点1)进行会话更新;

步骤407,在收到会话更新通知后,无线网络节点1向无线控制点请求会话信息;

步骤408,无线控制点将会话信息回应给无线网络节点1,其中携带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

步骤409,无线网络节点1将接入服务器标识传送给终端,便于终端判断是否需要执行申请IP地址的操作;

步骤410(可选),终端向无线网络节点1发起数据附着点移动请求,请求无线网络节点1成为数据附着点;

步骤411,无线网络节点1检查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如果接入服务器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无线网络节点1向接入服务器请求建立隧道,携带隧道类型标识:同时支持反向隧道和主隧道,如果接入服务器不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无线网络节点1向接入服务器请求建立隧道,携带隧道类型标识:支持主隧道;

步骤412,接入服务器向无线网络节点1返回隧道建立响应;

步骤413,无线网络节点1通知终端数据附着点分配完成;

步骤414,无线网络节点1通知终端的激活集成员数据附着点信息;

步骤415,终端请求IP地址的分配,并通过接入服务器获取IP地址。

从上述流程中可看出,当终端初始接入时,在收到无线网络节点建立隧道请求后,如果接入服务器不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无线网络节点将仅发起主隧道的建立请求,而不再发起反向隧道的建立请求,参见步骤410,从而避免接入服务器在响应消息中回应反向隧道建立失败的信息,参见图2中的步骤211,因而可简化接入服务器的处理响应。

图5是本发明优选方式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将无线网络节点添加到终端路由集的流程图。假设无线网络节点1已经在终端的路由集中,并且与接入服务器建立主隧道连接,当终端判断需要将无线网络节点2加入其路由集,此时将无线网络节点2和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反向隧道的控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终端请求将无线网络节点2添加进路由集;

步骤502,无线网络节点2向无线控制点请求获取会话信息,如接入服务器地址、用户名等;

步骤503,在收到会话请求消息后,无线控制点将会话信息发送给无线网络节点2,其中包括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

步骤504,无线网络节点2检查接入服务器对独立反向隧道的支持能力标识,如果接入服务器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无线网络节点2向接入服务器请求建立隧道,携带隧道类型标识:支持反向隧道,如果接入服务器不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无需发起隧道建立操作,流程将转至步骤506;

步骤505,接入服务器向无线网络节点2响应隧道建立消息;

步骤506,无线网络节点2告知终端路由添加成功。

从上述流程中可看出,当进行路由添加时,如果接入服务器不支持独立反向隧道,则无线网络节点将不再进行反向隧道建立请求,参见步骤504,从而省略了图3中的步骤305,因而,可提高路由添加效率,有效地减少无线通信系统的开销和负担。

本发明在对已有系统改动及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实现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网络节点和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多隧道的控制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的位置更新流程除无线通信系统外,还可以应用于采用与背景技术提到的相同方法的其它系统,应用于其它系统时,其采用的消息可能不同,但其流程中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