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6×7画幅幕帘快门照相机

带有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6×7画幅幕帘快门照相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6×7画幅幕帘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座,机身中装有6V电池,机身上外置7.4V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其中的电子触点I、II和分别装在反光板上及反光镜箱底部的触发开关ST1及ST2,所述电子触点及触发开关均与所述电子光圈驱动装置及电源保持电连接;所述的镜头座带有含4个连接爪的镜头卡口,其靠近机身一端通过螺钉与机身端口固定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连接爪与镜头连接;所述镜头中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所述的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电连接。本发明集6×7画幅机身与成像优秀的镜头于一身,兼具电子光圈驱动和不同品牌机身与镜头互换的特点,为摄影业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263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克贵;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10473.4

  • 发明设计人 李克贵;

    申请日2008-02-25

  • 分类号G03B17/02;G03B9/02;H01H36/00;

  • 代理机构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安宝贵

  • 地址 1161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和平路22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28: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4-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3B17/02 授权公告日:20100609 终止日期:20130225 申请日:200802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6-09

    授权

    授权

  • 2008-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7-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6×7画幅幕帘快门照相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的专业照相机的镜头是可装卸更换的,以便满足在不同场合上的拍摄需要。但不同厂家生产的照相机因产品标准不一致,造成镜头座卡口结构不同,形状各异,使镜头在不同品牌照相机中互换的目标一直不能实现。镜头与不同型号照相机缺乏互换性的事实,导致镜头与相机的优势不能互补。亦即成像优秀的镜头不能安装在画幅理想的相机上,镜头优秀的相机也无法拍出理想画幅的照片。这种技术上的落差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在加剧,如今镜头内光圈的控制方式也发生了变化,120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镜头内的光圈已由过去的机械控制改为电子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的变化,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品牌镜头互换的难度,即便是能够将镜头安装在合适的镜头座上,但镜头内光圈的驱动及所涉及的配套线路装置也难以使镜头实际应用。

日本生产的宾得(pentax 67II)6×7画幅幕帘快门(焦点平面快门)照相机,是目前120系列中具有最大画幅的SLR单镜头反光幕帘快门照相机。此相机的拍摄画幅为6cm×7cm,实际拍摄尺寸为5.6cm×6.95cm。画幅理想,所拍摄底片为矩形,多为商业领域、广告领域、影楼摄影和出版业所采用。底片在放大制作中的裁剪量少而耐放大。被称为最“理想”的画幅。它既具有6cm×7cm的画幅还有最简单的可操作性和最好的手持性,同时又具有35mm SLR单镜头反光操作方式。属于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的最佳SLR设计。但其不足是与之配套镜头的所摄照片还满足不了风光、商业广告等领域高质量的印放要求以及严谨摄影师的需要。

德国生产的禄莱6000系列120中画幅6cm×6cm画幅照相机,其镜头具有成像优异,解像力分辨率高色彩还原好,像质高的特点。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所拍摄的底片为6cm×6cm,画面为正方形,在拍摄矩形即长方形画幅时需要在方形的底片上进行裁剪,裁剪后的底片画面有效面积减少,放大倍率低,画面的优质特性发挥得不充分。

有鉴于此,若能将上述两个不同品牌的相机和镜头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协调功能完善的有机整体,将原有相机画幅大的特点和原先镜头成像优秀的特点合二为一,则一直都是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带有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6×7画幅幕帘快门照相机,或者通过对现有日产宾得(pentax 67II)相机及德产禄莱相机的技术改造,将其组合成一种电子光圈与快门配合联动的能拍出6×7画幅的120相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6×7画幅幕帘式快门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座,所述的镜头座带有含4个连接爪的镜头卡口,其靠近机身一端通过螺钉与机身固定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连接爪与镜头连接;所述镜头中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所述的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机身中装有6V电池,机身上外置7.4V电池,其特征在于机身中还包括设有两个用于控制光圈的电子触点I、和电子触点II,,所述电子触点与所述电子光圈驱动装置及电源保持电连接;所述的电子光圈驱动装置包括电子光圈预收缩按钮SB、反光板触发开关ST1、时基延时触发器IC1、继电器KR1、镜箱驱动机构触发开关ST2、时基延时触发器IC2和继电器KR2;相机提供6VDC电源的负极经过SB按钮的常闭触点接入IC1、IC2,此时手动按下SB按钮,线路及IC1、IC2的电源将同时被切断,继续将SB钮按到底,其通向IC1的常开触点会闭合,通向IC2的常开触点则悬空,于是IC1的电源重新接通,线路中的定时电容器CT1充电,IC1和IC2时基延时触发器进入稳态;相机运行时将触发连接在IC1 2脚上的触发开关ST1,2脚因受到低电平触发而置位,IC1的输出端3脚由低电平即刻变为高电平,使连接在3脚上的继电器KR1常开触点吸合,接通串联在继电器KR2的常开、常闭点交叉连线中的一根连线,使外置的7.4VDC电源与镜头中的驱动电机接通,驱动光圈收缩;反之,当相机快门关闭反光板回落时,相机内部的运行机构触发开关ST2,使IC2的2脚受到低电平触发而置位,其输出端的3脚由低电平即刻变为高电平,与其连接的继电器KR2的常开触点闭合,接通打开光圈7.4V DC电源,光圈打开,照相过程结束。

所述的触发开关ST1乃系一种小型干簧管开关,其中的微型磁铁a装在反光板上,随反光板一起运动,当其经过装在反光镜箱外侧的干簧管b时,使其中的金属触点吸合,反之,令其断开。

所述的触发开关ST2乃系机械式开关机构,包括一个与反光镜箱底的凸轮固定且随其左右运动的金属薄片触电点a′,和一个长方形立柱,其右侧是一金属触电点b′,当拨动卷片杆带动凸轮由左向右联动,触点a′亦随动,但因长方形立柱的遮挡而不能形成触发条件;只是当金属触点a′自右向左随动时,才能使触点a′接触相应的触点b′,从而形成触发条件。

所述的IC1和IC2中的3脚,其持续工作时间由电阻R1和定时电容CT1的数值确定,电源通过R1向定时电容CT1充电,当电容CT1两端的电压达到2/3电源电压时,IC1电路自动复位,其3脚又恢复为低电平,继电器释放,光圈电源断开,暂稳态结束,又恢复到稳态,等待下一个触发动作的开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1、机身镜头座改禄莱镜头卡口后,可随意安装或卸下所有禄莱的6000系列的镜头。

2、根据相机快门的开启与关闭,镜头光圈能与机身快门保持同步联动收缩与打开。

3、根据拍摄的实际需要可随时做到手动控制光圈收缩即景深预测。

4、改装后,镜头所拍摄底片画幅为5.6cm×6.95cm=38.92cm2,而原禄莱镜头6×6画幅所拍摄底片面积为5.6cm×5.6cm=31.36m2。表明在相同情况下的同一支镜头,所拍摄的底片有效面积增加了7.56cm2

5、禄莱同一支镜头在相同条件下拍摄同一个景致或人物,底片面积的不同拍摄放大后的画面解像度,清晰度有如下差别:

(1)用一张6×7底片(5.6cm×6.95cm)充满宽度地放大到一张8×10英寸的矩形相纸上,底片正好充满相纸,而6×6底片(5.6cm×5.6cm)放大一张8×10英寸的矩形相纸,底片一边将裁去1.1cm,1.1cm×5.6cm=6.16cm2,与6×4.5的画幅相当,裁去的6.16cm2与扩大后相差的7.56cm2相加等于13.75cm2,占原禄莱镜头所摄6×6画幅面积的43.75%。也就是说在放大矩形画幅时6×7画幅将比6×6画幅所拍摄底片多出43.75%的有效面积。因而同样条件下镜头的有效特性将得到充分发挥。

(2)根据以上数据用6×7画幅以接近5.5倍的放大倍率放大一张12英寸×16英寸(30cm×40cm)矩形图片时,6×6画幅的放大倍率将达到7倍,图片的画面对比度反差度颗粒细腻度等效果将产生很大差异。如果照片的放大倍率进一步增大上述的照片质量差距将更大。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附图14幅,其中:

图1是本发明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示电子驱动线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触发电路IC1使镜头光圈收缩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触发电路IC2使镜头光圈打开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反光板触发开关ST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I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反光板镜箱底部触发开关ST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II部触点a右旋转的放大图;

图9是图7的II部触点a左旋转的放大图;

图10是机身内增加的电子触点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III部放大图;

图12是机身的外置电源兼拍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镜头座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使镜头扩大成拍摄底片画幅的比较图。

在图中:1光圈预收缩按钮SB,2反光板触发开关ST1,3触发延时器IC1,4继电器KR1,5镜头L,6镜箱驱动机构触发开关ST2,7触发延时器IC2,8继电器KR2,9电子触点I,10电子触点II,11镜头座,12外置电源与拍摄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4所示,一种带有电子光圈驱动装置的6×7画幅幕帘快门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座,所述机身采用日产宾得相机机身,所述镜头采用德国产禄莱相机镜头,为了将二者组合在一起,须将联接二者的镜头座重新加工并予更换。所述镜头座由钛铝合金材料加工,将原镜头座的三个连接爪改为4个连接爪的卡口改为禄莱镜头卡口,其与所述机身的一端通过原连接方式连接,镜头座的另一端通过4个连接爪与禄莱镜头连接;之后,应在机身中安装2枚电子触点,加接电子驱动装置,保持与电源的电连接,同时保证驱动禄莱镜头内部的电子光圈的联动收缩与联动打开,其工作原理是:

在相机拍照时反光板升起触发开关ST1接通电源、触发连接其上的555时基电路组成的触发延时器IC1,接通微型继电器KR1,导通连接收缩镜头光圈的电源,光圈随即产生收缩动作并与相机快门的开启产生联动而进行拍摄。此时触发延时器IC1经过约600毫秒的延时完成光圈的收缩,停止工作而切断电源,完成光圈收缩的第一动作。

在相机反光板回落时,反光板镜箱底部的驱动机构触发开关ST2,随即触发连接其上的触发延时器IC2,使微型继电器KR2接通连接打开镜头光圈的电源,使光圈随反光板回落同时打开光圈而完成拍摄的第二动作。

所述的触发开关ST1由安装在反光板侧面的干簧管构成,它含有微型磁铁a,随反光板一起运行时,反光板镜箱外侧的小型干簧管b,因磁性而使其中的金属触点吸合,瞬间接通触发延时器IC1的电源,使继电器KR1的常开点吸合,从而导通连接收缩光圈的电源,使光圈收缩。当微型磁铁a随反光板离开干簧管b时,干簧管b中的金属触点断开,触发延时器IC1的触发电源便被切断而停止工作。

所述的触发开关ST2是一个机械开关,其运动部分是一个金属薄片触点a′,和照相机反光镜镜箱底部的凸轮连接在一起,并随凸轮做左右方向的运动。固定部分是一长方形立柱,在立柱的右侧安装有金属触点b′。在拍照扳动卷片杆时,凸轮便随着一起由左至右联动,当触点a′遇到长方形立柱时便成弯曲状通过立柱;触点b′位于长方形立柱的右侧与触点a′的运动形成遮挡,因而不能形成触发条件。当照相机第一行程结束,随着反光板的回落,凸轮由右至左随反光板一起动作。凸轮上的金属触点a′由右至左运动,同时接触到长方形立柱右侧的相应金属触点b′,因而触发延时器IC2,导通继电器KR2,使光圈打开电源接通,完成光圈的打开动作并同时完成整个照相拍摄动作。

整个光圈动作中电源极性的转换是靠继电器KR2来完成的,如图6和图7所示。在继电器KR1和继电器KR2中,1#与3#,4#与6#触点为常闭点;1#与2#,4#与5#触点为常开触点。制作时须将继电器KR2的两个常开点和两个常闭点交叉连接,利用其相互连锁的特点来达到电源极性的转换。而且驱动电源的输入也接在继电器KR2上的1#和4#触点上。在进行光圈收缩的第一动作中,继电器KR1只是将继电器KR2中的两根交叉线中的2#和6#的接线接通即可控制第一动作镜头光圈的收缩。第二动作光圈的打开,是由触发开关ST2的接通使触发延时器IC2导通继电器KR2的线圈,使其常开点吸合,电源导通而使光圈完成拍摄动作。

所述的触发延时器,由NE555时基电路组成。电源接通后,IC NE555时基电路进入稳态。当触发开关ST接通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2脚受到低电平触发而置位,它的输出端3脚由低电平即刻变为高电平,因而导通连接在继电器上的线圈电源而使继电器吸合,常开接点闭合,暂稳态开始。由于NE555工作处于单稳态模式,其3脚要持续输出高电平一段时间。同时电源通过R1向定时电容CT1充电,当电容CT1两端的电压达到2/3电源电压时,定时时间已到,NE555电路自动复位,其3脚又恢复为低电平,继电器释放,光圈电源断开。暂稳态结束,又恢复到稳态,等待下一个触发动作的开始。其中单稳态持续工作的时间由电阻R1和定时电容CT1的数值确定。

为保障镜头光圈的动作参数要求,驱动光圈的电源为外置7.4V DC电源,由拍摄手柄中的锂电池组提供。两组触发延时器分别连接两个微型继电器,继电器工作电压6V,每组继电器分别有两个常开点和两个常闭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