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多条分组交换网络隧道承载伪线业务的方法

一种利用多条分组交换网络隧道承载伪线业务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多条PSN隧道承载PW业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PW,获得对端PW标签,获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该PW利用多条PSN隧道承载PW业务;根据PW业务建立PSN隧道,设置PW和PSN隧道之间的业务承载关系;报文到达PW后,打上报文标识和对端PW标签,发送到PSN隧道,处理后再发送;到达出口时,PSN隧道首先作自相关处理,将报文发送至PW缓存,先剥离对端PW标签,获得报文标识,如果满足当前发送条件,将报文剥离报文标识后发送出去,否则将报文存放到PW待发送队列中,处理下一个报文;判断当前应发送的等待时间是否大于最大超时时间,并作相应处理。本发明增加了业务可接入性和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794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38698.9

  • 发明设计人 文春;

    申请日2006-11-10

  • 分类号H04L12/46(20060101);H04L12/56(20060101);H04L29/06(20060101);H04B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律部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1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L12/4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1127 申请日:200611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12-16

    授权

    授权

  • 2008-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多条分组交换网络(packetswitch network,以下简称PSN)遂道承载伪线(Pseudo Wire,以下简称PW)业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电信业已经走到划时代变革的路口,随着3G移动通信的来临,下一代通信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网络融合的迫近,一些最新的电信热点技术相继出现。这些技术与新业务的开展密切相关,将决定运营商从传统网络向未来网络架构迁移的步伐和路线。

融合是每个服务提供商所要实现的远大目标。然而电信业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能够指引大家共同前进的领袖,融合理想的实现对每个运营商来说仍是一个挑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把IP融入每个网络,所有人都已经认识到IP网络的好处,并且努力利用它。但是传统运营商基于电路的一系列现有服务,如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以下简称ATM)、帧中继和专用线路仍然是有利可图的,企业用户也仍得依靠这些服务来支持它们的业务需求。如何一方面保留这些有利可图的现有服务,同时迁移到融合的IP/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以下简称MPLS)骨干网,满足对基于IP的新型以太网服务的需求呢?IETF的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简称PWE3)机制也许就是答案。

PW是一种在PSN上模拟各种点到点业务的机制,被模拟的业务可以是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TDM)专线、ATM、帧中继(Frame Relay,简称FR)技术或以太网等。PW利用PSN上的隧道机制来模拟一种业务的必要属性。PW可以对特定服务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简称PDU)进行封装,PDU里面含有仿真特定服务所必需的数据和控制信息。使用PW仿真机制,运营商可以将所有的传送业务转移到一个融合的网络(如IP/MPLS)之中。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PW仿真模拟的PW是一种专用的链路或电路。申请日为2003年12月03日,申请号为200310120067,发明名称为《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实现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以及公开号为US2005129059,发明名称为《伪线仿真边缘到边缘协议的实现方法(Method of implementing PSEUDO wireemulation edge-to-edge protocol)》的美国专利申请中都描述了如何在MPLS分组交换网络中实现PW仿真,但是都没有提到如何利用多条PSN隧道完成PW仿真的业务。

传统的PW利用PSN隧道通常都是单方向上利用一条PSN隧道,或者多条PW复用一条PSN隧道,这样PW仿真的业务就受限于某一PSN隧道。这样一方面有可能造成拥塞;另一方面当两个PE节点间的任一PSN隧道带宽(此时PSN隧道所在的物理链路也无剩余带宽)都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时,这一业务就不能被接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PW仿真的业务利用多条PSN隧道来承载,这样一方面能利用多条隧道来平衡网络负载;另一方面可以在当一条PSN隧道(此时在物理链路上也无更多的带宽可用)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时,将业务用不同物理链路上的多条PSN隧道来承载,提高了网络的接入能力和灵活性。

鉴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多条PSN隧道承载PW业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PW,获得对端PW标签,获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该PW利用多条PSN隧道承载PW业务;

步骤2,如果对端设备支持该PW利用多条PSN隧道承载PW业务,则根据该PW所要承载的PW业务建立PSN隧道,并设置PW和PSN隧道之间的业务承载关系;

步骤3,PW业务的报文到达PW后,首先为该报文打上报文标识,再打上上述对端PW标签,然后根据上述业务承载关系将报文发送到对应的PSN隧道,PSN隧道根据自己的处理方式处理报文并发送;

步骤4,上述报文到达PSN隧道出口时,PSN隧道首先对自身作自相关处理,再根据上述对端PW标签将报文发送至对应的PW缓存;

步骤5,在PW缓存中,首先剥离上述报文的对端PW标签,获得上述报文标识,判断上述报文标识是否满足当前发送条件,如果是,则将上述报文剥离报文标识后发送出去;如果不是,则将上述报文存放到PW待发送队列中,处理下一个报文;

步骤6,如果当前应从该PW发送出去的报文标识的等待时间大于最大超时时间,则更新该PW应发送报文标识,判断待发送队列中是否有报文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有,则发送上述待发送队列中的报文并更新当前应从该PW发送出去的报文标识;如果没有,则延时后进入下一次处理机制。

上述PSN隧道可以通过MPLS的标签交互路径(Label Switched Patch,以下简称LSP)隧道或其它方式建立。

在上述步骤1中,获知对端设备是否支持该PW利用多条PSN隧道承载PW业务的方法是在对端PW标签中包括一个字段,用来标识某一设备支持将报文调度到多条PSN隧道并可对来自多条PSN隧道的报文按照报文标识来重组。

上述步骤1中建立PSN隧道的操作包括配置带宽和服务类型等PSN隧道相关信息。

如果上述PSN隧道通过MPLS的LSP隧道建立,则在上述步骤3中,还要为打上对端PW标签的报文打上LSP隧道标签;在上述步骤4中,PSN隧道对自身作出自相关处理后,还要将上述LSP隧道标签剥离;上述步骤5中,发送条件是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与当前需要从PW发送的报文标识相等,当在发送成功后,更新当前需要从PW发送的报文标识为下一个需要发送的报文标识。此时,上述报文存放到上述PW的待发送队列中的顺序按照报文应发送标识的先后顺序排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平衡了PSN中的负载,也增加了PSN中业务的可接入性,增加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从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PW利用PSN隧道承载业务的示意图。

图2是发送端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接收端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报文标识超时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软件部分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网管初始化路由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报文头部字段排列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PW配置的数据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调度PW业务到多条LSP隧道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多条PSN隧道承载PW业务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表示PW利用PSN隧道承载业务,其中,一个PW业务可以利用多条PSN隧道来承载业务,即当一个伪线承载的业务到达伪线后,我们可以将伪线承载的业务用如图所示的几条PSN隧道来承载,当伪线承载的业务到达时,我们首先将其按照PSN隧道的带宽比例调度到相应的PSN隧道中,在接收端,我们又利用本发明中提到的方法,进行报文的接收,最后再发送出去。整个过程对于需要承载业务的客户是透明的。

本发明在发送端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在PW业务的报文到达后,首先进行步骤201,对该PW业务报文打上报文标识ID并封装,然后进行步骤202,为PW业务打上对端PW标签,再进行步骤203,根据业务承载关系将上述报文发送到对应的PSN隧道,最后进行步骤204,PSN隧道对PW业务作相关处理后发送出去。

接收端的处理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PSN隧道判断决定报文是否已经到达PSN隧道出口,如果是,执行步骤302,如果否,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在PSN隧道收到上述报文后,对业务报文进行处理,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继续向PSN隧道的下一个节点转发,此过程结束;

步骤304,根据上述对端PW标签将报文发送至对应的PW缓存中进行处理并剥离上述报文的对端PW标签,;

步骤305,获得报文的报文标识ID,判断上述报文标识ID是否满足当前发送条件,如果是,执行步骤307,如果否,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将上述报文存放到PW待发送队列中,此过程结束;

步骤307,将上述报文剥离报文标识ID后从对应的端口发送出去;

步骤308,更新当前PW需要发送的报文标识ID,此过程结束。

报文超时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判断当前应从该PW发送出去的报文标识ID的等待时间是否大于最大超时时间T,如果是,将该报文标识ID加1,转到步骤403,如果否,转到步骤402;

步骤402,延时报文标识需要超时的时间,转到步骤401;

步骤403,判断待发送队列中最前面一个报文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是,转到步骤405,如果否,转到步骤404;

步骤404,更新报文发送标识,转到步骤402;

步骤405,发送上述待发送队列中的报文,并更新当前应从该PW发送出去的报文标识ID。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是在内嵌MPLS技术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以下简称MSTP)设备中利用多条LSP隧道来承载PW业务。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是一个由多个内嵌MPLS技术的MSTP设备利用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连接组成的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并有一个网管设备501对各个内嵌MPLS技术的MSTP设备进行管理,完成操作和维护功能。

其中,内嵌MPLS技术的MSTP设备的软件部分与本发明有关的主要有控制层面502和数据层面503两部分,如图5所示。控制平面502的功能涉及信令、服务质量、操作管理维护、LSP保护、以及流量工程和二层虚拟专用网(L2VPN)等功能。其中,与本发明有关的主要包括路由模块532、LSP隧道模块522和PW模块512。路由模块532完成LSP建立时需要的路由信息;LSP隧道模块522完成LSP的建立;PW模块512完成PW的建立以及PW和LSP隧道间业务的绑定关系。

数据平面503提供了业务数据流分类和流调度、业务到MPLS的适配处理、MPLS标签交换和MPLS到业务的适配等功能。

本实施例利用如图6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需求是在网元10.0.0.1和网元10.0.0.4之间建立一条200M的业务。

具体步骤如下:

a)如图6所示,网管501配置各个设备的路由初始化,配置各个设备节点的IP地址分别是10.0.0.1,10.0.0.2,10.0.0.3,10.0.0.4,以及配置各个端口的MPLS端口属性及IP地址。各个设备的路由模块完成路由学习,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流量工程(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Traffic Engineering,以下简称OSPF-TE)协议。完成后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以10.0.0.1为例。

节点IP地址出端口跳数10.0.0.21.0.0.2110.0.0.31.0.0.1110.0.0.41.0.0.2210.0.0.41.0.0.12

表1

b)配置PW模块,该PW模块512如图8所示,PW模块512中分别带有对端PW标签801、PW源节点802、PW宿节点803、带宽804、路径信息805和LSP信息806,其中对端PW标签801用于标识一条PW;PW源节点802表示PW仿真业务的起点,PW宿节点803表示PW仿真业务的终点,因为PW仿真业务是双向的,所以源节点和宿接点是针对PW仿真业务的某一端时才有其具体意义;带宽804表示PW所需要仿真的业务的带宽信息;路径信息805字段用于路由模块找到路径后填写;LSP信息806字段用于在建立好LSP模块的LSP隧道之后填写。配置后的PW模块如表2所示,以10.0.0.1为例:

对端PW标签801    2000PW源节点802    10.0.0.1PW宿节点803    10.0.0.4带宽804    200M路径信息805    空LSP信息806    空

表2

c)获得对端PW标签。本实施例中采用扩展OSPF-TE来实现,报文头部字段排列如图7所示,其中依次排列有隧道标签72,对端PW标签801,报文标识73,载荷。对端PW标签801包括LABEL字段,EXP字段,S字段和TTL字段等,其中的EXP字段111来表示某一设备支持将报文调度到多条LSP隧道上以及可以对来自多条LSP隧道的报文按报文标识ID重组的功能。

d)PW模块接收到配置信息后,在PW模块512中记录PW的数据结构,再将配置信息传递到OSPF-TE路由模块532。OSPF-TE路由模块532在收到配置信息后,利用自己的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库(Link StateAdvertisement DATABASE)进行路由计算,并将路径信息805返回给PW模块512,路径信息如表3所示,以10.0.0.1为例:

表3

e)PW模块512再将路径信息805传递到LSP模块522,LSP模块522接收到配置信息后,利用资源预留及标签分配协议在配置信息中的路径信息805上的所有节点上进行标签、带宽和服务类型等配置,完成LSP隧道的建立。在所有的LSP隧道建立完成以后,将LSP信息806返回给PW模块512,LSP信息如表4所示,以10.0.0.1为例:

表4

f)控制层面502再将所有获得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平面503,数据平面503根据控制层面502下发的配置信息对业务报文进行流分类和调度。

g)数据平面503在业务报文到达PW后,首先为报文打上一个标识先后顺序的报文标识ID73,然后在为其打上步骤c)获得的对端PW标签801,最后再根据调度到的LSP隧道来打上LSP隧道标签72。其中,报文的调度如图9所示,由数据平面503的调度器按照某一条LSP隧道分配的带宽进行调度,在本实施例中,一个PW业务需要20M的带宽,可以用多条带宽小于20M的PSN隧道来承载,例如,可以应用带宽为10M的LSP隧道1,带宽为7M的LSP隧道2和带宽为3M的LSP隧道3承载上述PW业务。由于每一次调度器都是调度一个完整的报文到某一个LSP隧道上,所以不存在报文分片的情况。

h)报文接收:报文到达LSP隧道出口时,首先完成对LSP隧道标签72的剥离并存放到LSP的缓存机制中,然后根据对端PW标签801调度到对应的PW缓存中并完成对端PW标签801的剥离,最后我们根据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ID73和当前PW需要发送的报文标识ID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将报文发送出去,并将当前PW需要发送的报文标识ID加1;如果不相等,则将报文按报文标识ID73的大小顺序加入到一个有序待发送队列中。

在LSP隧道的建立时,我们可以获得LSP隧道在该链路的传输时延T,用于设置报文标识超时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