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和液化天然气加注站

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和液化天然气加注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和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该加注泵具有泵主体和驱动泵主体中叶轮旋转的电动机,所述泵主体设有吸入口和压出口;其特征在于:该液化天然气加注泵还具有壳体,所述泵主体和电动机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泵主体的压出口通过管道相连通。该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包括依次串联的卸载设备、液化天然气储罐、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和LNG加注机。本发明具有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311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林寿贵;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48612.5

  • 发明设计人 林寿贵;

    申请日2007-08-23

  • 分类号F04D13/06;F04D29/42;F04D29/44;F17C5/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25605 浙江省乐清市黄华镇华山村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9: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0-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04D13/06 授权公告日:20110413 终止日期:20130823 申请日:200708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4-13

    授权

    授权

  • 2009-10-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燃料加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和液化天然气加注站。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简称LNG,是一种清洁汽车燃料,也可作为工业燃料或化工原料。液化天然气加注站的作用是以0.52~0.83MPa的压力将液化天然气加注进机动车的燃料箱内。

现有的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包括依次串联的卸载设备、液化天然气储罐、密封性能良好的离心泵和LNG加注机。

用于建设液化天然气加注站的卸载设备、野花天然气储罐、潜液泵和LNG加注机的制造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这方面有较多的资料披露出来。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77729Y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气机,包括管路系统、壳体和安装在客体上的键盘及显示器;加气机上有一个进液接口、循环接口和回气接口,在壳体上还有金属管,该金属管通过金属软管与加气枪连接,在进液接口与金属管之间依次串联连接着流量计、电磁阀、单向截止阀和压力传感器;流量计和电磁阀之间通过一个三通与电磁阀的一端连通,电磁阀的另一端与循环接口和加气枪循环接口连通,其结构特点在于:在其壳体上还设有一个加气枪循环接口,它的内端口通过管路和一个三通与电磁阀和循环接口连通;在壳体上有一个回气枪接口,它的外端口通过金属软管与回气枪连接,回气枪接口的内端口通过管路与回气接口连通。

但是这种液化天然气加注站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人们喜欢选用制造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潜液泵作为加液时的动力源,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传统的潜液泵的结构并不是针对泵输液化石油气而专门设计的,所以在使用中常会发生故障,需要频繁检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的液化天然气加注泵。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的液化天然气加注站。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具有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泵主体、驱动泵主体中叶轮旋转的电动机,所述泵主体设有吸入口和压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泵主体的压出口通过管道相连通。

所述壳体为竖直设置,所述泵主体的吸入口设置在泵主体的底部,压出口设置在泵主体的顶部;所述壳体上的回气口的高度高过泵主体吸入口的高度。

所述壳体上的出液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

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处设有进液法兰,出液口处设有出液法兰,回气口处设有回气法兰。

泵主体的吸入口处还设有用于避免汽蚀的导流器。

实现本发明日的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包括依次串联的卸载设备、液化天然气储罐、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和LNG加注机。

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具有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泵主体、驱动泵主体中叶轮旋转的电动机,所述泵主体设有吸入口和压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泵主体的压出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加气机具有进液口、加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的出液口与加气机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的回气口与加气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的进液口与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壳体为竖直设置,所述泵主体的吸入口设置在泵主体的底部,压出口设置在泵主体的顶部;所述壳体上的回气口的高度高过泵主体吸入口的高度。

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壳体上的出液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处设有进液法兰,出液口处设有出液法兰,回气口处设有回气法兰。

泵主体的吸入口处还设有用于避免汽蚀的导流器。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在结构上针对液化天然气的加注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从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传统的离心泵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需要设置轴封;本发明的液化天然气加注泵,由于在电动机和泵主体外还加设有壳体,并在壳体上设置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气口;且使得所述出液口与泵主体的压出口通过管道相连通;这种结构可以使本发明的加注泵在使用时,其吸入口浸泡在液态的液化天然气中,无需轴封,从而可以简化其制造工艺;当然加上轴封也是可行的,只是会增加一定的制造成本。(3)本发明的液化天然气加注泵特别适合制成立式的加注泵,具有占地较少的优点。(4)在泵主体的吸入口处设置导流器后,可以有效防止汽蚀的产生,保证了泵主体的使用寿命。(5)本发明的液化天然气加注站,由于采用了针对液化天然气家住而进行结构改良的液化天然气加注泵,所以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占地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液化天然气加注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化天然气加注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泵主体1,叶轮11,吸入口12,压出口13,电动机2,壳体3,进液口31,进液法兰311,出液口32,出液法兰321,回气口33,回气法兰331,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卸载设备5,液化天然气储罐6,LNG加注机7,进液口71,加液口72,进气口73,出气口74,电路控制器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液化天然气加注泵)

见图1,本实施例是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泵,具有电路控制器8、竖直设置的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中的泵主体1和驱动泵主体1中叶轮11旋转的电动机2,电路控制器8通过导线81与电动机2点连接;所述泵主体1设有吸入口12和压出口13;所述泵主体1的吸入口12设置在泵主体1的底部,压出口13设置在泵主体1的顶部,泵主体1的吸入口12处还设有用于避免汽蚀的导流器;所述壳体3上设有进液口31、出液口32和回气口33;所述出液口32与泵主体1的压出口13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壳体3上的回气口33的高度高过泵主体吸入口12的高度。所述壳体3上的出液口32设置在壳体3的顶部。

所述壳体3上的进液口31处设有进液法兰311,出液口32处设有出液法兰321,回气口33处设有回气法兰331;以便于同外接管道连接。

(实施例2、液化天然气加注站)

见图2,本实施例为采用实施例1的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组建的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包括用于将液化天然气槽车中的液化天然气卸载至天然气储罐6中的卸载设备5、液化天然气储罐6、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和LNG加注机7。本实施例中的卸载设备为电动离心泵;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吊车,直接把LNG槽车的车载储气罐给卸下来;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具有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中的泵主体1以及驱动泵主体1中叶轮11旋转的电动机2,所述泵主体1设有吸入口12和压出口13;所述壳体3上设有进液口31、出液口32和回气口33;所述出液口32与泵主体1的压出口13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加气机7具有进液口71、加液口72、进气口73和出气口74;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的出液口32与加气机7的进液口7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的回气口33与加气机7的出气口74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的进液口31与液化天然气储罐6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壳体3为竖直设置,所述泵主体1的吸入口12设置在泵主体1的底部,压出口13设置在泵主体1的顶部;所述壳体3上的回气口33的高度高过泵主体吸入口12的高度。

所述液化天然气加注泵4壳体3上的出液口32设置在壳体3的顶部;所述壳体3上的进液口31处设有进液法兰311,出液口32处设有出液法兰321,回气口33处设有回气法兰331。

泵主体1的吸入口12处还设有用于避免汽蚀的导流器。所述导流器又称为导叶或导轮,本实施例选用的是流道式导流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选用径向式导流器。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