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

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包括: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地域与田地选择;防腐、防冻害;恰留稻桩高度;适时中耕、补苗,科学施肥;科学管水、适时搁烤田;综合防治病虫草鸟鼠害;适期收割,精打细收。本发明技术省工省本、早熟(可充分利用季节种双季稻)、高产稳产、谷粒大小似插秧稻,比当年再生稻明显大粒、稳定种性,延缓良种退化、调剂农忙劳力紧张和水稻良种供应紧缺等好处,根据本发明的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进行宿根再生稻栽培,其产量可以达到:一般亩产达505.2公斤左右,最高亩产达572.8公斤。若上季搞宿根稻,下季栽种插秧稻,两季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甚至亩产上吨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291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亮生;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09602.3

  • 发明设计人 李亮生;

    申请日2007-09-2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蔡学俊

  • 地址 350105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洋里乡农业服务中心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1-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6/00 授权公告日:20100414 终止日期:20120929 申请日:200709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4-14

    授权

    授权

  • 2008-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利用前一年中、晚稻的稻桩(稻根头)培育成水稻,称之为宿根再生稻,简称宿根稻,与现今机械插秧及直播稻等利用种子繁殖之栽培法不同;因不必整地、播种、育苗、插秧,故省工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约30~35%)等优点。又因宿根稻具有比当年再生稻增产显著,晚季插秧稻的产量又能晚超早,或夺取双季再生稻高产丰收等优点。但是,现有再生稻最主要的缺点就是产量低、谷粒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和栽培管理的全面技术,该技术省工省本、早熟(可充分利用季节种双季稻)、高产稳产、谷粒大小似插秧稻,比当年再生稻明显大粒、稳定种性,延缓良种退化、调剂农忙劳力紧张和水稻良种供应紧缺等好处。

本发明的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为: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即,根据地域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寒、抗病虫、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中粳、糯稻、中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作宿根稻;

(2)地域与田地选择:所述地域选择低海拔的平原区和中、低海拔的山区、半山区;所述田地选择为:选择向阳、有水源、排灌水方便、土质肥力中上等,土壤酸碱度适中的田地;

(3)防腐、防冻害:首先,要加强其病虫害防治,尤其要注意做好后期稻飞虱、粉虱、叶蝉、纹枯病、秆腐病防治工作,严防因病虫危害引起稻桩、稻根死亡腐烂不能再生;其次,要注意防冬季霜、雪、冰冻害,确保稻桩休眠芽,潜伏芽和根部成活;再次,做宿根稻的田,冬、春季禁止放牧禽畜,防止糟蹋稻桩,以利翌春早生萌发;

(4)恰留稻桩高度:所述留桩高度为10-13厘米;并且稻桩要割平,不要斜割,刈后稻桩勿沾泥,勿踩踏,以防其腐烂和促进出苗整齐;

(5)适时中耕、补苗,科学施肥:适时早中耕追肥、补苗、重肥攻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各种肥分含量的丰缺及栽培产量指标,做到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看种、看地、看苗、看肥、看天“五看”科学施肥;掌握“攻头、保尾、控中间”的施肥原则,采取前重、中轻、后补的平衡施肥法,以满足水稻各个生育期对营养的需求;补苗:即挖除不长苗的死稻桩,补上已长苗的活稻桩;

(6)科学管水、适时搁烤田:根据“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看苗、看地、看天、看水源“四看”,进行开沟排水,适时适度搁烤田,以控上促下,控制后期无效分蘖,强根壮秆、防病促大穗;科学管水,掌握浅水促出苗、分蘖,够苗搁烤田,孕穗期浅水间歇交替,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促壮根壮秆,防病防早衰、增粒增重;

(7)综合防治病虫草鸟鼠害:所述防治虫害为: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健身栽培为主,加强病虫测报,做好田间监测,抓住“四虫、三病”,即以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防治为重点,采用高效、低毒、广谱、安全、持久的农药综合防治,把各种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危害之前;所述防治草害为:在4月上、中旬可结合二次中耕追肥,亩施金稻龙10公斤,以达到除草施肥的目的;所述防治雀鸟害为:采用网捕和毒饵毒杀;所述防治鼠害为:用绿亨杀鼠剂进行“五统一”灭鼠;

(8)适期收割,精打细收:在85%的稻穗黄熟时就要收割,做到适期收获,精打细收。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本发明的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本、早熟(比插秧稻一般早熟35-40天,可充分利用季节种双季稻)、高产稳产(其亩产两季可达800-900公斤左右)、谷粒大小似插秧稻,比当年再生稻明显大粒、稳定种性,延缓良种退化,调剂农忙劳力紧张和水稻良种供应紧缺等好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栽培技术要点具体实施如下: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根据地域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寒、抗病虫、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中粳、糯稻、中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作宿根稻,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进二年来,我们生产实践证明,凡作单晚全生育期在140-145天的常规粳、糯稻和中粳杂交稻均可作宿根稻。低海拔的平原区可用迟熟的花优63、中粳、糯稻;中低海拔的山区、半山区最好选用作单晚全生育130-135天的杂优稻、中粳、糯稻作宿根稻,如川香优、八优6号,苏粳1号、苏粳2号、三月三(海南糯)等作宿根稻。

二、地域与田地选择

我国诸多的水稻品种(组合)中,哪些适宜作宿根稻尚未全面调查、考察和引种试种、示范,即作宿根稻的品种(组合)未摸清;宿根稻冬季如何做好防腐、防冻害也经验不足,有鉴于此,所以,现阶段为了确保宿根稻成功高产,做好其栽培地域与田地选择是重要关键。因此,应选在低海拔(100米)的平原区和中低海拔(300-400米)的山区、半山区,并要选择向阳、有水源、排灌水方便、土质肥力中上等,土壤酸碱度适中的田地培植宿根稻为宜。

三、防腐、防冻害

准备作宿根稻的中、晚稻,首先,要加强其病虫害防治,尤其要注意做好后期稻飞虱、粉虱、叶蝉、纹枯病、秆腐病等防治工作,严防因病虫危害引起稻桩、稻根死亡腐烂不能再生;其次,要注意防冬季霜、雪、冰冻害,确保稻桩休眠芽,潜伏芽和根部成活,再次,做宿根稻的田,冬、春季禁止放牧禽畜,防止糟蹋稻桩,以利翌春早生萌发。防腐措施除上述加强病虫害防治外,收割后稻桩最好喷70%甲基托布津、65%敌克松、绿亨1号、绿亨2号等杀菌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以灭菌、消毒防腐。冬前可排水搁田,保持田土湿润,以利土壤通气,促进稻根、稻桩成活;冬寒来临时,要灌3寸左右的深水,以防霜、雪、冰冻害;无霜、雪、冰冻害的冬暖天气,可灌薄皮水或灌半寸浅水,以利通气,协调土壤水、气、热,促养根活桩,防止稻桩根芽死亡。这是宿根稻冬季防腐防寒防冻害,确保翌春早生快发,夺取高产的关键和重要保证。

四、恰留稻桩高度

中、晚稻收割后的稻桩至翌春,历经冬春5个多月时间,因受日晒、风吹、雨打和寒冻害,其稻桩的高位芽都已死亡。因此,宿根稻不能利用高位芽,要利用其下位芽萌发并分蘖成穗,所以留桩高度要适当,不必高留桩,一般留桩高10-13厘米。稻桩要割平,不要斜割,刈后稻桩勿沾泥,勿踩踏,以防其腐烂和促进出苗整齐。

五、适时中耕、补苗,科学施肥

宿根稻是从前年的中、晚稻的稻桩长出来的,它的特点:一是没有施基肥,二是春季萌芽生长早。因此,适时早中耕追肥、补苗、重肥攻头,是宿根稻早生快发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和重要保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各种肥分含量的丰缺及栽培产量指标,做到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看种、看地、看苗、看肥、看天等“五看”科学施肥。掌握“攻头、保尾、控中间”的施肥原则,采取前重、中轻、后补的平衡施肥法,以满足水稻各个生育期对营养的需求;补苗:即挖除不长苗的死稻桩,补上已长苗的活稻桩;。氮、磷、钾一般配比为:1∶0.4∶0.6-0.7,出苗肥(基面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为60∶25∶10∶5。具体是:出苗肥在3月中旬中至下旬初进行第一次中耕追肥,亩施纯人畜粪尿200-250公斤,碳酸氢铵25-3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氯化钾5公斤,促早生快发;分蘖肥在4月上旬进行第二次中耕追肥,亩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比16∶16∶16)20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钾6公斤,促分蘖;穗肥在5月中旬中至下旬初,幼穗分化1-2期时,亩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4公斤,以促幼穗分化,防颖花退化,争穗大粒多;粒肥在6月下旬,始穗至齐穗期看叶色的施,即田肥、苗旺,叶色浓绿的不施,可用多元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反之,缺肥,叶色褪淡不适时转绿的要施,亩施尿素2-3公斤,并用大肥王,多元叶面肥等进行根外追肥2-3次,以保持后期叶色正常,增强光合作用,延长冠层叶寿命,防早衰,促进结实饱满,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

六、科学管水、适时搁烤田

中耕追肥后,出苗、分蘖期以灌浅水促出苗、分蘖。根据“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看苗、看地、看天、看水源等“四看”,进行开沟排水,适时适度搁烤田,以控上促下,控制后期无效分蘖,强根壮秆、防病促大穗。宿根稻无论杂优稻还是常规稻,密植规格掌握26×25厘米、27×20厘米为宜,每亩插10257-12346丛左右。当亩茎蘖数达16万苗左右时进行排水烤田,先搁后烤。第一次从轻搁到轻烤,烤至田边出现鸡爪裂,脚踩有脚印,泥不沾脚时复水(灌露土水);复水后2-3天自然落干后进行第二次烤田,烤至沟底有微裂、田边出现大裂缝,田间有小裂缝,脚踩下无脚印,稻苗茎硬,叶挺直有劲,白根外露时复水。复水后进行“五看”施保蘖促穗肥一次,亩施三元复合肥3-4公斤,并采用排灌结合的方法,把亩苗数控制在20-22万。到幼穗分化2期时应停止烤田。总之,科学管水,掌握浅水促出苗、分蘖,够苗搁烤田,孕穗期浅水间歇交替,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促壮根壮秆,防病防早衰、增粒增重。

七、综合防治病虫草鸟鼠害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健身栽培为主,加强病虫测报,做好田间监测,抓住“四虫、三病”,即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和叶枯病防治为重点,采用高效、低毒、广谱、安全、持久的农药综合防治,把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危害之前。如,亩用毒死蜱·阿维菌素乳油100克兑水3000-6000倍,加30%毒·噻100克兑水1500-2000倍后溶液,再加稻病立扫光100克兑水800-1000倍后溶液,亩喷混合药液60-75公斤,可综合防治多种水稻病虫害;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可用噻菌铜20%SC 100克兑水500-1000倍喷雾防治,或兑水1000-1500倍浇在基部防治;4月上、中旬结合二次中耕追肥,亩施金稻龙10公斤,以达到除草施肥的目的;雀鸟害采用网捕和毒饵毒杀,鼠害用绿亨杀鼠剂进行“五统一”灭鼠。通过综合防止病虫草鸟鼠害,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丰收。

八、适期收割,精打细收

宿根稻抽穗期较长,抽穗成熟期不一致,为了上季顾下季,夺取双丰收,因此,宿根稻不能等100%成熟时收割,要掌握85%的稻穗黄熟时就要收割,做到适期收获,精打细收。根据本发明的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进行宿根再生稻栽培,其产量可以达到:一般亩产达505.2公斤左右,最高亩产达572.8公斤。若上季搞宿根稻,下季栽种插秧稻,两季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甚至亩产上吨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