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万通瘦身立交桥

万通瘦身立交桥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通行能力超强、交通功能万能、美体瘦身立交桥。主要技术特征是:在主、次线路立体交叉部位上空设置一个车辆万能转向平台,在主、次线路上面设置直线匝道与车辆万能转向平台相接。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桥,设置有互不阻断的机动车直行、调头、左转弯、右转弯行车道和自行车及人行道,交通功能齐全,通行能力超强,又基本上不占用线路外土地,是名符其实的万通之桥,瘦身之桥,理想之桥,必将广泛建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135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凤珠;

    申请/专利号CN200610152020.6

  • 发明设计人 张凤珠;

    申请日2006-09-11

  • 分类号E01C1/0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8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1: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08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E01C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6091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4-30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E01C1/04 收件人:张凤珠 文件名称:审查意见通知书 申请日:20060911

    文件的公告送达

  • 2008-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1-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是关于立交桥的。

交通拥堵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交通的通病,产生交通拥堵的 原因很多,其中,现有立交桥交通功能欠缺和通过能力不足是主要原 因之一。

现有立交桥主要由主线路、次线路、匝道和跨线桥组成。匝道平 面为曲线型,起连通主、次线路作用;跨线桥实际是主线路或次线路 的一段,架设在次线路或主线路上空,实现主、次线路立体交叉。

现有立交桥,以苜蓿叶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和环行完全互通式立交 桥的交通功能最为齐全,通行能力也最强。

按说,在排除产生交通拥堵的其它原因的前提下,只要城市交通 广泛设置上述二种交通功能比较齐全、通行能力比较强的立交桥,交 通拥堵现象即应改变。可问题是,上述二种立交桥占地面积太大,在 寸土寸金的现代城市,难于推广设置。另外,这二种立交桥还存在一 个严重缺陷,那就是机动车与自行车行人交叉或混行,这个缺陷也严 重影响着立交桥的通行能力,既使设置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也不可 能彻底改变。

针对现有立交桥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交通功能 齐全,人车分离,通行能力超强,不占用或少占用路外土地面积的立 交桥。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一种万通瘦身 立交桥,具有主线路、次线路、匝道,其特证在于:在所述主线路与 所述次线路立体交叉部位上空设置一车辆万能转向平台,在所述主线 路上面和所述次线路上面设置直线匝道与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相 接。

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由基准平台和扩展平台组成,所述基准平 台一般为方矩形,其形状、大小与所述主线路和所述次线路相交部位 形状、大小相对应,所述扩展平台是所述基准平台之外与直线匝道相 接的平台部分;所述直线匝道是水平投影成直线或近成直线的匝道。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由于采取车辆万能转向平台设计,所有车辆左转、左转、 调头都可在平台上进行,与平台下的两条线路上的直行车辆无关,互 不影响,因此平台下不必为车辆转弯设置红绿灯,两条立体交叉线路 上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2.本发明由于采取车辆万能转向平台设计,平台下主线路、次线 路行车道两侧可用做自行车人行道,人和自行车在立交桥处可实现直 行、左转、右转、调头和环行,不穿越行车道,自然不必在行车道上 设置自行车人行横道线和红绿灯,解决了人车平交相互等待通行的矛 盾。

3.本发明所设计的车辆万能转向平台,车辆左转、右转、调头顺 畅,不遭遇人和自行车通行的干扰。

4.本发明由于采用车辆万能转向平台设计,平台及其直线匝道均 在主线路、次线路的上空及侧上空,基本上不占用线路外土地或占用 很少线路外土地,相对于现有各种互通式立交桥而言,本发明的立交 桥可堪称瘦身立交桥。

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桥,构思独特,交通功能齐全,人车分离, 通行能力超强,不占用或占用很少线路外土地面积,是名符其实的万 通瘦身立交桥,为城市交通解难,为城市建设节省大量宝贵土地,为 城区道路交通改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必将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 交通建设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苜蓿叶完全互通式立交桥走向图。

图2是现有环形完全互通式立交桥走向图。

图3a、3b、3c是本发明的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方案图。

图4a、4b、4c是本发明的上跨式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方案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双车道万通瘦身立交桥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左转平交万通瘦身立交桥俯视图。

图7a、7b是本发明的宽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方案图。

图8a、8b是本发明的窄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方案图。

图9a、9b是本发明的窄体T形三匝道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方案 图。

其中,图3a-图6所示为所述主、次线路为十字交叉时本发明 的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例;图7a-9b所示为所述主、次线路为T形 交叉时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例。

如图1所示:现有苜蓿叶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具有主线路1、次线 路2、跨线桥3、内环匝道4、外环匝道5,主线路1在下,次线路2 通过跨线桥3架在主线路1之上。内环匝道4共有四条,用于右转弯 车流;外环匝道5共四条,用于右转弯车流。现有苜蓿叶完全互通式 立交桥交通功能比较齐全,通行能力较强,但存在二个缺陷:一是人 车交叉,在内环匝道4与外环匝道5处须设置人行横道线,影响道路 车辆通行能力;二是占用土地面积大,在城市中修建代价太大。

如图2所示,现有环形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具有主线路1、次线路 2、跨线桥3、内环形匝道4、外环匝道5,主线路1在下,次线路2 在上,内环形匝道4在主线路1之上,在次线路2之下。外环匝道5 共四条,用于右转车流;内环形匝道4用于左转车流。现有环形完全 互通式立交桥交通功能比较齐全,通行能力比较强,但同样也存在二 个缺陷:一是人车混行,在外环匝道5和内环行匝道4上仍须设置人 行横道线,道路车辆通行能力受到影响;二是占用土地面积大。

如图3a、3b、3c所示:图3a为本发明的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桥 俯视图,3b为本发明的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桥去掉车辆万能转向平 台及直线匝道后的剖视图,3c为本发明的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桥自 行车人行道走向图。本发明的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格具有由跨线桥连 接的平行主线路1、下穿次线路2、车辆万能转向平台3、直线匝道4、 自行车人行道5、顺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园曲线行车道7、园曲 线行车道8、园曲线行车道9。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3由一个基准 平台和4个扩展平台组成,所述基准平台就是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 3内切而成的方矩形平台部分,所述扩展平台是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 台3去掉所述基准平台后剩余的与直线匝道4相接的平台部分;所述 顺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是沿所述基准平台内周边设置的顺时针行 驶的环形行车道;所述园曲线车道7和8是车道内侧园曲线与所述基 准平台周边外切的园曲线行车道;所述园曲线行车道9是车道内侧园 曲与所述基准平台各夹角两边反向延长线内切的园曲线行车道。所述 顺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供左转车辆和调头车辆行驶之用;所述园曲 线行车道7供左转车辆和调头车辆驶离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3之 用;所述园曲线行车道8供左转车辆和调头车辆驶入车辆万能转向平 台3之用;所述园曲线行车道9供右转车辆行驶之用,其园曲线半径 可适当加大。所述顺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的内侧可设置紧急停车 带。所述园曲线行车道7和所述园曲线行车道8的曲率半径可据相应 的主线路1、次线路2的路宽尺寸和相关规范确定,所述顺时针行驶 环形行车道6拐弯处的曲率半径和所述园曲线行车道9的曲率半径可 据相关规范确定。但是,最小曲率半径都应大于或等于车辆最小转弯 半径。所述直线匝道4的纵坡度可据相关规范确定,驶入匝道和驶出 匝道可采用不同的纵坡度,最大纵坡度应小于15%为宜,纵坡度大、 匝道短,但舒适性差。所述主线路1和所述次线路2立体相交部位的 两侧均可设计成互通的所述自行车人行道5与所述主线路1和所述次 线路2的自行车人行道相接,与所述主、次线路行车道互不干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桥具有如下突出技术特 点:所述主线路1和所述次线路2直行车流快速直通;车辆左转、右 转、调头均在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5上完成,而且是在无冲突点状 态下完成;所有自行车人行道与所有行车道分离,互不干扰;所述车 辆万能转向平台3和所述直线匝道4基本上不占用或占用很少线路外 土地。这些突出的技术特点使本发明的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桥成为现 代最理想的立交桥。

如图4a、4b、4c所示:图4a为本发明的上跨式万通瘦身立交桥 俯视图,4b为本发明的上跨式万通瘦身立交桥去掉车辆万能转向平 台及直线匝道后的剖视图,4c为本发明的上跨式万通瘦身立交桥自 行车人行道走向图。本发明的上跨式万通瘦身立交桥较本发明的下穿 式万通瘦身立交桥并无多大的区别,其技术特点、功能、通行能力都 是相同的,所述主线路1仍然平走,不同之处是,所述主线路1不再 由跨线桥连接,而是所述次线路2由跨线桥连接从所述主线路1的上 方跨过。本发明的图4a、4b、4c所示上跨式万能瘦身立交桥,优点 是,由于所述次线路2不下穿,桥下不积水,排水自然,缺点是桥高, 所述直线匝道4长。

图3a、3b、3c和图4a、4b、4c所示的本发明的下穿式与上跨式 万通瘦身立交桥,所述直线匝道4为单车道,对于右转、左转通行车 辆较多的交叉路口,所述直线匝道4应设计成双车道。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双车道万通瘦身立交桥所述直线匝道4 上,左、右转弯行驶的车辆各行其道,不混行,左、右转弯通行能力 增强。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左转平交万通瘦身立交桥所述车辆万能 转向平台3上面,原本所述顺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改成了平交直线 行车道6,结果是左转弯行车转向少,路顺,但须等待红绿灯。本实 施方案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如图7a、7b所示:图7a为本发明的宽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俯 视图,7b为本发明的宽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去掉所述车辆万能转 向平台3及所述直线匝道4后的剖视图。所述宽体指所述次线路2较 宽。在本发明的宽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方案中,所述主线路1 与所述次线路2采取平面相交,而不采用跨线桥立体相交,所述直线 匝道4为6条,车辆右转弯可以走所述直线匝道4,也可直接从所述 车辆万能转向平台3下面走,所述自行车人行道5采取下穿通道式。 本发明的宽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自行车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分离, 车辆前行、左转、右转、调头,均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在所述次线 路2上行驶车辆不多的情况下,也可在其上设置自行车人行横道线, 不设置此处的下穿通道。

如图8a、8b所示:图8a为本发明的窄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俯 视图,图8b为本发明的窄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去掉所述车辆万能 转向平台3及所述直线匝道4后的部视图。所述窄体指所述次线路2 较窄。在本发明的窄体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3 上面,原本所述顺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改成了逆时针行驶环形行车 道6,结果是左转弯行车转向少,路顺。所述次线路2较宽时,也可 视具体情况选用本实施方案。

如图9a、9b所示:图9a为本发明的窄体T形三匝道万通瘦身立 交桥俯视图,9b为本发明的窄体T形三匝道万通瘦身立交桥去掉所 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3及所述直线匝道4后的剖视图。在本发明的窄 体T形三匝道万通瘦身立交桥实施方案中,所述直线匝道4只有三条, 原本所述顺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改成了逆时针行驶环形行车道6, 车辆左转弯和行驶在所述次线路2上的车辆的调头在所述车辆万能 转向平台3上面完成,车辆的右转弯在所述车辆万能转向平台3下面 完成,在所述主线路1上面行驶的车辆不能调头。

通过结合图7a-图9b对本发明的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的描述,可 以看出,本发明的T形万通瘦身立交桥,人车分离,人与车辆均畅通 无阻,解决了现有T形平面交叉车辆左转阻断主线路车辆通行的难题。

下面就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桥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规划设计建议:建议一,一条线路或一段线路上的立交桥以都设 计成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桥为好。因为虽然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 桥直通、调头、左转、右转均畅通无阻,但调头与左转车辆都集中到 本发明的一、二座万通瘦身立交桥上,也会不堪重负,交通压力分散 为宜。一、二座立交桥畅通,不能完全保证一条线路畅通;建议二, 根据车辆流量不同,直线匝道可全部设计成双车道匝道或部分设计成 双车道匝道;建议三,直线匝道坡度可适当加大,上、下车辆万能转 向平台的直线匝道可按不同的坡度设计;建议四,由于本发明的万通 瘦身立交桥转弯车辆畅通无阻,通行能力强,转弯车辆可以低速行驶, 园曲线行车道曲率半径可以设计小些;建议五,由于本发明的万通瘦 身立交桥主、次线路直行车道通行能力很强,除立交桥本身以外,不 必建高架桥。

方案设计建议:在本发明的十字交叉万通瘦身立交桥方案设计 时,建议优先选取下穿式万通瘦身立交桥方案,特别是在雨量不是太 多的地方。因为下穿式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桥,车辆万能转向平台 距地面高度小,直线匝道短,对建造、行车甚至对城市景观都有利。 当然,对排除雨水不利,但对于雨水略显宝贵的地方,利用下穿式立 交桥收集并就近设置储存设施储存雨水是件绝好的事情。

车辆运行建议:适当限定过长车辆在车辆万能转向平台上行驶。

结构设计建议:本发明的万通瘦身立交桥车辆万能转向平台与跨 线桥共柱,结构设计可考虑局部使用钢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