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

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

摘要

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属于一种与纺织细纱机配套使用的牵伸机构。包括前罗拉组、中罗拉组、后罗拉组、上皮圈(25)和下皮圈(24),并设置有集束装置,由导纱皮辊(5)、集束器(4)、永久性磁铁(18)和阻挡支架(16)构成。另设置有转动压辊装置(10),构成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以增加后下罗拉表面上的包围弧长,减少浮游区长度,消除中罗拉钳口处的反包围弧。采用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7),通过改变现有下销的横截面形状,减小下销横截面宽度,改善了纱线须条对前钳口的输入状态,使纤维变速点更稳定。本发明可提高纺纱质量和对质量控制的能力,达到了机械式紧密纺纱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091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43527.8

  • 发明设计人 田立民;赵吉波;

    申请日2006-04-08

  • 分类号D01H5/2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海曲东路3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1: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1H5/22 授权公告日:20091223 终止日期:20190408 申请日:200604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12-23

    授权

    授权

  • 2008-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纺织细纱机配套使用的牵伸机构,特别是属于一种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机构。

〖背景技术〗紧密纺纱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细纱纺纱技术,它因能减小或者基本消除加捻三角区,所以可有效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并且纱线条干、耐磨性及外观也有比较显著地改善,使紧密纺纱的质量远优于传统环锭纺纱。

但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几种紧密纺纱装置,对于纤维须条的“紧密”“聚集”大多采用负压吸气原理来实现完成。负压吸气需额外消耗电能,装置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吸气装置易堵塞,操作、维护保养要求很高。而仅有的几种机械式紧密纺,也由于所纺纱线的条干CV值不尽理想甚至有所恶化,因而没有达到理想的使用状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在无需对现有细纱机进行大量改动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紧密纺纱的目的。

本发明所公开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包括安装于气动加压摇架(1)的由前上罗拉(2)和前下罗拉(6)构成的前罗拉组、由中上罗拉(9)和中下罗拉(8)构成的中罗拉组、由后上罗拉(12)和后下罗拉(11)构成的后罗拉组,以及上皮圈(25)和下皮圈(24);在前上罗拉(2)、前下罗拉(6)之间设置有集束装置;所谓的集束装置包括导纱皮辊(5)、集束器(4)及其上设置的永久性磁铁(18)和阻挡支架(16);上述集束装置通过板簧(3)和连接架(17)与摇架头部联接并获得压力;集束器(4)通过永久性磁铁(18)贴附于前下罗拉(6)的皮辊表面,其与前下罗拉(6)皮辊接触的底面上有喇叭形槽(19);其特征在于,在中罗拉组与后罗拉组之间设置有转动压辊装置(10),构成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所谓的转动压辊装置(10)由支撑轴(14)和用于将支撑轴固定于气动加压摇架的安装架(13)以及安装在支撑轴端部的压辊(15)组成;压辊(15)与支撑轴之间为可转动联结;在所述的下皮圈(24)内、前罗拉组与中罗拉组之间设置有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7),其横截面由圆弧面、斜面、平面组合而成,其中的上表面由直线段(20)和曲线段构成,所谓的曲线段包括圆弧(21)、圆弧(22)、圆弧(23),其圆弧半径分别为圆弧(21):3~8毫米,圆弧(22):10~15毫米,圆弧(23):25~50毫米,所谓的直线段(20)长度为2.5~4.5毫米,所谓的曲线段的顶点至直线段(20)的垂直高度为1.5~3毫米,横截面宽度为20~23毫米,直线段(20)至安装面的高度为23~24.5毫米,直线段(20)至工作面高度为25毫米。

本发明所公开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其集束器与前下罗拉皮辊接触面的喇叭形槽部位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气流工作室,当前下罗拉工作转动时,由前下罗拉表面齿条带动所产生的流动空气,以及气流工作室两侧壁对须条形成聚集,构成无动力源集束装置,在不额外增加能源消耗的情况下即可提高纱线质量。本发明所述的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通过在中罗拉组与后罗拉组之间设置转动压辊装置,大大增加了后下罗拉表面上的包围弧长,并明显减少了浮游区长度,消除了中罗拉钳口处的反包围弧。本发明所采用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通过改变现有下销的横截面形状,改善了纱线须条对前钳口的输入状态,满足了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的使用要求,且减小了下销横截面宽度,降低了下销安装后的高度,使纤维变速点位置前移,缩短了浮游区,使纤维变速点更稳定。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其提供的无动力源集束装置、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和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在无需对现有细纱机进行大量改动的情况下,即可提高纺纱质量和对质量控制的能力,达到了机械式紧密纺纱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工作原理图;

图3,本发明的转动压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A-A向视图;

图5,本发明的集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横截面示意图;

图7,集束器正视图;

图8,集束器仰视图;

图9,B-B向视图;

图10,集束器左侧视图;

图11,阻挡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具有安装于气动加压摇架(1)上的由前上罗拉(2)和前下罗拉(6)构成的前罗拉组、由中上罗拉(9)和中下罗拉(8)构成的中罗拉组、由后上罗拉(12)和后下罗拉(11)构成的后罗拉组,以及上皮圈(25)和下皮圈(24)。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发明还具有无动力源集束装置、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和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

如图1、图5所示,所谓的无动力源集束装置包括导纱皮辊(5)、集束器(4)及其上设置的永久性磁铁(18)和阻挡支架(16)。集束装置通过板簧(3)和连接架(17)与摇架头部联接并获得压力。集束器(4)通过永久性磁铁(18)贴附于前下罗拉(6)的皮辊表面,如图7~10所示,集束器与前下罗拉(6)皮辊接触的底面上有喇叭形槽(19)。如图8、图9所示,集束器喇叭形槽(19)的深度为0.1~2毫米,其大端尺寸为2~18毫米、小端尺寸为0.1~3毫米。制作集束器的原材料为非金属材料中的各类陶瓷或磁性金属材料。板簧(3)和图11所示的阻挡支架(16),其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进行改变,因属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故不做过多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在中罗拉组与后罗拉组之间设置有转动压辊装置(10),构成所谓的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如图3、图4所示,所谓的转动压辊装置(10)由支撑轴(14)和用于将支撑轴固定于气动加压摇架的安装架(13)以及安装在支撑轴端部的压辊(15)组成。压辊(15)与支撑轴之间采用可转动联结,如安装轴承,或者在两者之间直接布置滚珠或滚针。压辊(15)的定位中心与中上罗拉(9)的定位中心水平方向中心距为17~23毫米,垂直方向中心距为6.5~12.5毫米。安装架(13)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进行改变。

如图1所示,在下皮圈(24)内、前罗拉组与中罗拉组之间设置有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7)。所谓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为一独立零部件,其主要特征在于横截面形状以及安装尺寸的改变。如图6所示,其上表面由一个直线段(1)和一个曲线段构成,该曲线段包括三段圆弧,即圆弧(2)、圆弧(3)和圆弧(4),为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其圆弧半径分别为圆弧(2):3~8毫米;圆弧(3):10~15毫米;圆弧(4):25~50毫米。经过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其它尺寸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直线段(1)长度为2.5~4.5毫米;曲线段的顶点至直线段(1)的垂直高度为1.5~3毫米;横截面宽度为20~23毫米;直线段(1)至安装面的高度为23~24.5毫米;直线段(1)至工作面高度为25毫米。

本发明所公开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也可以与三罗拉环锭纺细纱机牵伸摇架配套,使用在三罗拉环锭纺上。

本发明所公开的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纱牵伸系统,使用了新型的细纱机V形牵伸机构,使纱线须条在后罗拉表面上形成的包围弧的长度,由18mm增加到29mm,而浮游区长度则由原来的35mm减少到22.5mm,且消除了中罗拉钳口处的反包围弧,消除了浮游纤维提前变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得经牵伸后的后区须条纤维间的抱合力增加,输入到前区的须条更加紧密,为前区牵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发明在前区使用了三罗拉机械式紧密纺下销。由于其横截面宽度尺寸变小,安装位置下降,消除了因安装集束装置造成的前上罗拉后倾而导致的须条输入状态的变化。还由于其安装位置下降,使上销可以前探,减小了浮游区,对提高纱线条干有利。在前罗拉组前面加装集束装置,由于牵伸已经完成,聚集过程不对条干产生不良影响,使牵伸后伸出须条之外的纤维头、尾端得以整理,使须条变窄、变紧,从而达到须条送入导纱皮辊与下罗拉的结合处加捻时,减小加捻三角区,实现紧密纺纱。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